中国私募基金简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内二级私募排名第一 中国私募基金简史

中国私募基金简史

2024-06-03 13: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 “公募一哥”、华夏基金王亚伟离开,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辞职,标志着第三波“公奔私”热潮到来。王茹远、王鹏辉、吕宜振、王卫东等大批公募基金经理随着新一轮牛市的到来投身私募行业,“公奔私”达到高潮。其中,邱国鹭建立平台型私募公司,吸引众多风格不同的投资人加盟。

2012年12月28日

全国人大通过新修订《证券投资基金法》,增加“非公开募集基金”章节,对私募基金做出相关规定,意味着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得以确立,纳入监管成为正规军。

2013年12月

私募教父赵丹阳认为A股到了价值底部,宣布重返市场,发行首只产品“华润信托·赤子之心价值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2014年1月17日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开启私募基金备案制度,赋予了私募合法身份,同时私募作为管理人可以独立自主发行产品。

2014年3月

基金业协会为首批50家私募机构颁发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拿到资格的私募可以从事私募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业务,成为正规军。

2014年5月9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将“培育私募市场”单独列出,要求建立健全私募发行制度、发展私募投资基金。

2014年6月30日

证监会审议通过《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在备案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包括阳光私募在内的私募基金监管做出全面规定。

2016年2月至今

基金业协会陆续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等私募行业自律规则,同时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并从去年11月开始公布了8批失联私募名单。协会希望构建一套私募基金行业的自律规则体系,规范私募行业发展。

二、私募基金行业发展现状

(一)私募产品数量及业绩表现

1、历年来私募产品发行数量和规模

截至2016年8月22日,从2004年到2016年,历年私募产品发行数量由47只暴增到7565只,同时产品发行规模由7.89亿元增长到599.78亿元。尤其是在2007年、2015年两轮大牛市中,私募跟随行情,在产品数量和规模上快速增长,2015年私募产品发行数量达到17869只,规模为2237.54亿元,达到历年之最。

2、阳光私募业绩表现

国金证券数据显示,2011年底到2016年6月,全市场私募基金表现好于沪深300指数,但部分时间弱于中证500指数,总体绝对收益相对明显。

(二)私募基金备案现状

1、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现状

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稳步增长,由6974家上涨到25841家,增长了近3倍,意味着私募基金的快速膨胀和发展。

在2月5日《公告》后部分私募主动注销管理人资格,同时也有新私募在新规下完成备案,数量超过900家。

2、私募基金备案情况和规模情况

从2015年1月到2016年7月,私募基金产品的备案数量从8846只增长到了36829只,增长了3倍多,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私募将旗下产品进行备案,规范运行,同时私募产品随着A市场行情变化呈现出不一样的增长态势。尤其是在2月5日《公告》发布后要求已登记的私募需备案首只产品后,私募基金备案数量出现大爆发。

从2015年1月到2016年7月,私募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从2.63万亿元增长到7.47万亿元,增长了近两倍,私募资管总规模可与公募媲美。

3、私募行业从业人员现状

从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私募行业人员数量从12.44万人增长到40.25万人,增长了2倍多。尤其在2015年11月、2016年3月私募行业人员数量突然出现爆发。而2016年7月数量骤降,可能和清理空壳私募有关。

4、私募规模分布现状

作为行业的标杆,50亿、100亿以上管理规模的私募基金备受关注,从2015年1月到2016年7月,50-100亿元规模的私募数量从60家增长到138家,增长了1.3倍,而100亿元以上管理规模的私募数量从43家增长到了131家,增长了2倍,大私募几何倍数的增长,说明私募实力的增强。但事实上,具备一定管理规模的私募仍然偏少,行业呈现出强者恒强的局面。

5、证券类私募现状

从2015年1月到2016年7月,证券类私募管理人数量从2527家增长到7609家,增长了2倍,由于清理空壳私募后续数量有所下降;同时证券私募基金备案数量从4383只增长到21948只,增长了4倍;而证券私募管理规模从8506亿元增长到23711亿元,增长近2倍。说明阳光私募行业总体增长迅速,但随着二级市场行情的变化有所起伏。

三、私募基金的监管

1、《证券投资基金法(2015年修正)》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要点:

非公开募集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合格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二百人。前款所称合格投资者,是指达到规定资产规模或者收入水平,并且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其基金份额认购金额不低于规定限额的单位和个人。

2、《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

2014年1月17日基金业协会颁布2014年2月7日起施行

要点:

(1)私募管理人应当履行基金管理人登记手续并申请成为协会会员。

(2)私募管理人应当在募集完成后将产品进行备案。

(3)经备案的私募基金可以申请开立证券相关账户。

3、《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2014年6月30日证监会审议通过2014年8月21日起实施

要点:

(1)私募基金是指以非公开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

(2)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私募基金业开展行业自律监管。

(3)私募需向基金业协会申请管理人登记和私募基金产品备案。

(4)合格投资者是投资单只私募基金不低于100万元且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及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5)资金募集不得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

(6)私募基金应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建立防范利益输送和利益冲突机制。

(7)对创业投资基金采取区别于其他私募的差异化行业自律。

4、《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

2016年2月1日基金业协会颁布

要点:

(1)私募应建立完善的财产分离制度。

(2)私募应当遵循专业化运营原则,主营业务清晰。

(3)私募应具备至少2名高级管理人员,设置一名合规风控人员。

(4)私募应防范利益输送和利益冲突,公平对待管理的各私募基金,保护投资者利益。

5、《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2016年2月4日基金业协会颁布

要点:

(1)要求在募集期间不能使用夸大措辞,禁止承诺收益、误导投资者等。

(2)私募产品在运行期间要有季度披露和年度披露。

(3)5000万以上产品每月披露净值,发生重大事项及时告知。

(4)需向协会指定私募基金披露备份平台报送信息。

6、《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

2016年2月5日基金业协会颁布

要点:

(1)取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明。

(2)私募应当及时备案产品、履行信息报送义务及按时提交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

(3)新申请私募、首次备案产品或重大事项变更等需提交法律意见书。

(4)私募高管人员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

(5)已登记私募管理人不备案产品将被注销资格。

7、《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

2016年4月15日基金业协会颁布2016年7月15日起施行

要点:

(1)私募基金募集主体资格只有登记私募及取得基金销售资格的机构。

(2)募集人承担合格投资者甄别和认定责任。

(3)募集机构与监督银行要签订监督协议。

(4)私募不得公开宣传产品和业绩情况。

(5)私募产品宣传必须面向特定对象。

(6)要进行合格投资者确认,禁止非法拆分转让。

(7)实行24小时投资冷静期和确认回访制度。

8、 7+2私募行业自律规则体系

监管层希望初步形成规范私募基金行业发展的一套完整的自律规则体系(7+2)

“7个办法”

《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管理办法》修订中

《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已发布

《私募基金信息披露办法》已发布

《私募基金管理人从事投资顾问业务管理办法》制定完善中

《私募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制定完善中

《私募基金外包服务业务管理办法》制定完善中

《基金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制定完善中

“2个指引”

《私募基金合同内容与格式指引》已发布

《私募基金内控指引》已发布

9、国务院《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条例》年内有望出台

2016年4月13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2016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证监会起草《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条例》,并根据改革进程和改革方案,抓紧办理,尽快完成起草和审查任务,被列为全面深化改革急需完成的项目。

四、私募基金发展趋势

1、接近公募规模私募体量带来引爆点

私募基金行业从无序到如今走向规范发展,仍然处于发展早期。从2014年协会启动私募备案以来,我们可以看到行业发展十分迅猛。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底,已登记的私募管理人为1.65万家,备案私募产品数量达到3.68万只,认缴规模7.47万亿元,实缴规模6.11万亿元。对比公募,基金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规模7.95万亿元。由此可见,私募总规模接近公募总规模,私募的爆发式增长可见一斑。

同时具备行业代表性的百亿级私募航母已经达到131家,阳光私募中重阳投资、淡水泉投资、景林资产、北京和聚投资、展博投资、千合资本、乐瑞资产等,大型私募资产管理公司队伍的壮大,意味着私募已经成为资管行业不可忽视的力量。

2、行业由乱而治走规范化发展道路

私募基金行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些机构以私募的名义,拿着协会登记备案信息非法自我增信,从事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行为,兼营P2P、民间借贷、担保等非私募业务,对投资者利益造成重大侵害,也抹黑私募行业形象。

在证监会的指导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开始制定出台多个重磅政策,拉开了私募行业的监管序幕。目前监管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从基础备案工作入手,通过引入法律意见书制度、要求高管需取得基金从业资格等,奠定私募行业的基本从业规范;第二,搭建一套“7+2”的自律规则体系,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募集行为等诸多环节规范私募行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第三,建立私募失联制度、分类公示制度等,同时打击私募违法违规行为;第四,在规范私募作为管理人业务的同时,将私募作为投顾的业务模式也纳入监管,证券期货资管暂行规定对第三方投顾资质等多方面做出规定,防范业务风险、避免监管套利。同时,协会还开展了两个阶段的“空壳”私募注销工作,已有超过1万家机构被注销私募管理人登记。

3、策略多元化降低风险对冲工具仍受限制

私募基金由原来的纯股票多头、主动管理的投资策略模式,发展到现在实现投资策略的多元化,而且其组合越来越复杂,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度的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利用多种对冲工具,有效对冲市场风险。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私募策略包括几大策略,普通股票策略、债券策略、市场中性、套利策略、宏观对冲、管理期货、定向增发、组合基金等。私募做投资正在从纯主动管理、选股发展到量化、对冲等。目前普通股票策略仍然是私募基金的主流,但一些量化私募无论是从华尔街归来带来多因子模型,还是自主研究投资模型,都为私募做投资注入新的生命力,在实现投资智能化发展的同时,也降低了风险水平,被渠道和投资者广泛接受,一些量化私募可以承载的资金和规模均非常大。据了解,目前有不少原先长于主动管理的老私募投资人,也在产品中加入量化策略,积累产品的安全垫,量化对冲策略或将成为私募产品以后的标配。

4、私募设立公募出现破局仍待明确

这两年随着私募行业的发展壮大,一些治理结构完善、投研运营体系强大的阳光私募,具备进军公募的实力。而他们自身,也希望通过申请公募,扩大品牌效应,改变盈利模式。去年4月债券私募北京鹏扬投资向证监会提交申请设立鹏扬基金,9月上海凯石益正资产提请设立凯石基金,12月上海重阳投资提请设立重阳基金,今年6月上海博道投资提请设立博道基金,均成为行业标志事件,引起不小轰动,代表着阳光私募的转型发展方向之一。

私募申请公募,对私募公司的管理体系、产品线、风控流程和人才队伍等多方面提出要求,还涉及原有私募业务融合、建立防火墙制度等。对于行业来说,自2013年证监会颁布的新《基金法》、《资管机构设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私募想要跨入公募大门已无政策障碍。但目前私募设立公募基金后,如何处理原来的私募业务,如何建立公私募的防火墙制度,防止利益输送和冲突,还有管理经验等,仍然有待进一步明确。据了解,后续监管层可能要出台一个私募基金申请公募牌照的细则性文件,明确“私转公”相关政策,到时候或将会有更多私募圆“公募梦”。

5、加速布局海外全球化视野已经打开

在中国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背景下,私募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前几年早有淡水泉投资、景林资产、赤子之心投资、千合资本等在香港设立公司,向海外投资和募资等,还有源乐晟资产、鼎锋资产等私募发行海外产品,投资港股、中概股等。最近私募纷纷加快出海步伐,重阳投资、富善投资、神州牧基金、望正资本等私募再掀出海热潮。进军海外市场也成为私募发展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来看,私募进军海外,主要的目的,一是扩展投资领域,丰富投资策略,看好海外市场的投资机会;二是吸引契合自己投资理念的海外机构资金,投向国内A股市场,丰富资金来源,也有利于长期投资;三是原有对冲策略等在国内无法实现,或者客户有更高的理财需求,需要依靠全球市场来做资产配置,并利用灵活丰富的对冲工具。

未来随着外汇管制的放开,A股与全球市场的接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私募机构,以更加灵活的形式进军海外市场,实现资产的全球化配置。但私募进军海外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完善公司治理,并适应海外的监管要求。

6、私募拥抱新三板股权投资前景广阔

在股票二级市场发展起来的阳光私募,这几年开始将眼光放到更广阔的新三板市场,做起了股权投资。上海呈瑞投资、上海鼎锋资产、上海朱雀投资、北京和聚投资、北京神农投资等均是投资新三板规模较大的阳光私募,他们成立专门的股权投资公司或部门、队伍,发行新三板投资基金,大举进军股权市场。前“公募一哥”王亚伟这几年也对新三板热情高涨,他以个人名义、千合投资名义或发行多个产品,加速新三板投资步伐,目前一哥投的项目有和君商学、海鑫科金、随视传媒、中航讯、九言科技、清睿教育、新赛点、百程旅游、中科招商等。

在去年新三板火爆时,曾有一批机构进入套利,但到现在新三板冷清下来,仍留在里面的机构才是立足长远的投资者,这些私募有的从挂牌前就进入,设计长期投资的产品,精选项目,坚持以伴随企业成长来获取长期的回报,有私募认为,今年和明年新三板市场的冷清,反而带来最佳的买入时机,他们会在市场冷静时积极投入,目前资产向股权市场配置的潮流已经打开,而且是不可逆的。

今年以来新三板分层制度正式实施、放开新三板做市商等等,私募认为,随着新三板市场制度的逐步完善,流动性也将得到大幅改善,未来新三板的投资前景将越来越好,现在积极投入新三板的机构未来将获得丰厚回报。

7、资金来源多元化机构资金引向私募

资金一直是私募基金发展的源头活水,不少私募最着急最发愁的地方就是寻找资金,也需要花费很大心思去维护渠道、客户。从以往情况来看,私募多以自有资金、散户资金为主,但近几年来,银行、信托等机构资金开始越来越青睐私募机构,把钱交给私募打理,由于机构资金往往数量庞大,对于私募的吸引力非常强,近年来部分表现优秀而且稳健的私募,成功进入机构的“白名单”。

大私募开始接手大规模的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对他们来说,一是机构不像众多散户客户,可以降低沟通成本,二是机构相对较为理性客观,三是机构能够提供资金量非常大,都是私募偏爱机构的理由。尤其是今年以来,在资产荒的背景下,以银行委外资金为代表的机构资金向外配置的意愿非常强,私募也希望能对接这部分资金,目前基金业协会等机构均在积极推进此事。

但目前来看,机构资金仍然偏爱一些债券类和量化类私募,有些私募拥有机构几十亿资金的投入,规模扩张迅速,不用跑渠道,只需要做好投研。但作为私募中体量非常大的股票私募,却难以得到委外资金等风险偏好较低的机构资金青睐,只有部分常年来业绩较好、风格稳健、风控完备的私募才能得到机构的资金。所以,未来如何设计适合机构的产品和投资形式,形成稳健的投资风格,成为私募对接机构资金的关键。

8、FOF/MOM行业空间巨大理念有待成熟

FOF作为中长期的资产配置工具,如今越来越受到客户欢迎,它具备分散风险、平滑收益曲线等优点。现在以第三方理财、券商或私募自己等作为资产配置者,根据客户不同风险偏好和需求,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FOF产品,比如股票组合FOF、量化组合FOF和多策略FOF等,近两年得到爆发式发展,不少私募成为FOF的优秀投顾。

但在发展过程中,FOF产品也有不少问题,比如资产配置做得不到位,只是简单的明星产品组合,并没有进行有效资产配置,组合不同策略的产品,降低资产关联度,降低风险,使得不少FOF产品收益表现仍然大起大落;还有,国内缺乏权威私募基金评级机构来选择FOF投顾,同时FOF投资标的仍然比较单一,同时FOF面临双重收费、流动性不好等问题,而且客户对FOF认识不足,都有待改进。

但从国外发展趋势来看,未来FOF将成为一些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的配置工具,私募将从中获得大量长期资金做投资。未来国内FOF必将走向成熟,以客户风险偏好为出发点,以资产配置的思路为根本,在不同市场间选择稳健的产品进行配置,从而扩宽私募基金的发展领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