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务角度看,什么样的SaaS公司是好公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内saas公司市占 从财务角度看,什么样的SaaS公司是好公司?

从财务角度看,什么样的SaaS公司是好公司?

2023-03-30 14: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1

国内外SaaS公司估值腰斩

核心影响因素是什么?

资本市场正逐步回归理性。根据海外机构的数据,2015年-2020年,美股上市SaaS公司增长态势相对正常——5年内涨幅约为3倍。2020年,疫情爆发,美股暴跌;然而,在相关财政政策刺激下,整个科技股暴涨,最高指数涨幅超过600点,涨幅惊人。

2021年-2022年期间,相关指数开始急速下跌,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又趋于稳定,维持在200点左右。当前,整体指数水平约为2015年的2倍左右。

中国SaaS二级市场的下跌则早于美国。2020年1月1日,靖亚资本开始追踪国内SaaS二级市场上的新兴企业云指数;根据我们的观测,2020-2021年,中国SaaS二级市场经历了快速成长期;但自2021年2月中旬开始,相关指数下跌严重。截至目前,几乎把2020年以来的涨幅全部抹平,再次回落至2020 年初的状态。

从估值倍数角度看,疫情期间,美股SaaS上市公司的估值倍数中位数为9.8倍,而后快速增至19.4倍;2023年,该数值下跌至约为6.7倍。

从收入增长率角度看,美股SaaS上市公司收入增长率在疫情早期快速从 23%上升到 34%,后又逐步回归至23%左右。

整体上,影响SaaS公司估值倍数的指标有两个。

一是 “Rule of 40法则”,即收入增长率与利润率之和是否达到40%,这也是衡量公司健康度的重要指标。估值倍数与Rule of 40法则具有强相关性,Rule of 40指标越高,估值倍数就越高。

根据海外机构调研的数据,美股SaaS上市公司为了获得1%的收入增长,往往会牺牲掉3%的净利润,由此可见,大家过往在以牺牲净利润的方式谋求增长。过去8年间,美股SaaS上市公司的Rule of 40指标中位数在波动下降,现在数值水平维持在23%左右。

二是公司规模。众所周知,海外多数SaaS公司并未上市,而是以“并购”方式实现退出。对于并购市场,“公司规模”是影响SaaS公司估值的重要因素。当并购发生时,倘公司规模较大,估值倍数相对较高;反之,估值倍数则相对较低。

根据某调研机构数据,当前,国外SaaS并购市场中,企业估值仍在不断变化。2015年,国外SaaS企业PS估值倍数中位数为3.9倍;2022年为5.7倍,与二级市场基本持平。

然而,在SaaS并购市场中,“业务模式”差异亦会影响公司估值水平,市场对“SaaS模式”企业与“非SaaS模式”企业的估值不尽相同。中国SaaS企业“难做”的原因在于,多数创造收益的业务并非“SaaS模式”,而是来自“非SaaS模式业务”。

整体上,依靠“SaaS模式”创收的企业估值倍数普遍高于“非SaaS模式”企业。随着时代变化,两种模式的估值倍数也在不断变化;其中,2019-2020年,两种模式的估值倍数相差较大;2021年-2022年间,差距开始减小,从过去的76%降至20%左右。

在《2022中国Cloud行业趋势报告》中,我们基于“靖亚668法则”,对不同时期的中美SaaS上市企业,进行了“与估值倍数最相关因素”分析。

2020年,在美国企服软件上市公司中,与估值倍数最相关因素为“收入增长率”,到2022年时则变为“净利润”。

而在国内,与SaaS上市公司估值倍数最相关因素从2020年的“销售效率”,变为2022年的“净利润”。

国内SaaS市场上融资最好的一批SaaS企业,融资时的估值倍数也远高于其他企业。

他们的核心特征在于,一方面订阅制模式带来的收入在企业总收入中的占比超过60%;另一方面,公司实现了毛利率高于60%或增长率大于80%。

02

什么样的公司是好的SaaS公司?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在我看来,好的SaaS公司有以下6个特征:

第一,非常懂客户,能捕捉客户痛点、满足客户刚需。整体上,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解决方案具有高性价比。这一价值要远高于客户支付的年/月费,甚至远超客户预期。二是产品、服务和技术有门槛且难以复制。三是要建立客户粘性。

以垂直型SaaS模型为例,服务垂直行业的SaaS团队,往往需要兼具产品/技术的前沿性或实用性、及深刻的行业洞察。由此才能持续聚焦于某一行业,形成好的、客户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并利用客户数据不断优化产品及服务。

第二,产品化。做好产品要关注三个因素。一是“阈值属性”,当客户认为你没有做到本应做到的事情时,企业就很难得到青睐。二是表现因素,这是客户影响购买意愿的决定性因素。三是提供“兴奋属性”。好的产品要能远超客户预期,并使其在产品使用时感到兴奋,进而愿意推荐给其他客户。由此,就能做到“客户为产品代言”,充分享受SaaS模式带来的红利。

第三,以数据驱动公司经营。SaaS公司至少要关注三个指标类型。

一是产品指标,它的重要性远高于收入指标。其中,客户粘性指标尤为重要。此外,使用时长、单用户会话数、会话时长、新手指引完成度、单会话的关键行为指标,都是影响产品认可度的重要指标。

二是业务指标。其中,有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CAC, Payback Period。花钱去获客,多长时间能够收回你的投资?一般不要超过12个月,如果超过12个月就代表这个模型不是很好。另一个是CRC,留存很重要。但留存需要付出成本,要建立客户成功团队;为了留存一个客户、提高续费率,你付出的成本是多少?

三是公司的经营指标,收入增长率,毛利率、人效、现金流、销售/研发/管理费用占比等各种指标都要衡量。

第四,财务模型健康,它决定了企业能否充分发挥SaaS优势。 首先,SaaS企业要用更短的Time to Market。理论上,SaaS都是订阅制、预付费,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老客户留存、形成好的现金流。其次是续费率,美股SaaS公司在上市第一年, NDR中位数就能够达到114%,相比之下,国内还有很大差距。

第五,在早期阶段能把“产品”、“go- to -market”和“招聘”三件事做好。

第六,好的SaaS公司最终要能成为细分领域的领导者。

首先,要选择集中度高的市场,这样才能实现高市占率。其次,要尽早切入市场,形成品牌、口碑效应,建立先发优势。最后随着市占率逐步的提高,逐渐拥有定价权,这才是一个公司价值的关键所在。

03

中国SaaS破局的六大思考

中国SaaS现在碰到的挑战比较大,如何破局?以下是破局的6个建议:

第一,SaaS企业CEO要尤其注重现金流、人效、续费率三个指标,由此才能保证净收入留存率持续变好,推动现有客户持续复购和增购。

第二,及时优化组织。资本市场好时,SaaS公司融到很多钱,会招聘大量员工。这时如果出现人员太多、人效不够高,要立刻做优化调整,公司才能活下去。否则会导致公司出现现金流枯竭的现象。

第三,重视信创。信创是推动中国云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第四,通过出海寻找新增长机会。如果产品不具备很重的中国市场特性,那么企业完全可以去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印度很多SaaS企业做得好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多主打欧美市场而非本地市场。

第五,相对底层的软件开源是非常好的商业模式。中国开源过去是以数据库作为起点,现阶段能看到很多应用层的公司可以用开源的模式打全球市场。未来,可能会用更多的公司采用这种模式来带动自身发展。

第六,要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采纳更具弹性的商业模式。部署方式上,国内大客户不一定接受公有云,可能更偏向私有云、混合云或者本地部署;这样的需求要尽量满足。付费方式上,如果客户不接受订阅模式,可以分两步走,先做软件,随着市场环境好转,再逐步向SaaS扩展。

尽管2022年,整个中国市场对SaaS的投资是相对冷淡,但我认为还是要着眼于2028年-2030年的SaaS行业,而非只看当下的市场情绪。

今天中国的软件市场还很小。但前有摩根大通认为投资中国软件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后有高盛认为中国软件市场有望登上万亿规模的阶梯。麦肯锡Joe Ngai也曾在一则文章中说道:“如果我们要寻求增长,答案很简单,下一个增长就在中国。”我们深信,中国的软件/云行业未来会大放异彩。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