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灵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产瓷器 瓷器的灵魂

瓷器的灵魂

2024-04-25 13: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瓷器的灵魂

青料是青花瓷生产的第一命脉,青花料的质量和呈色控制技术决定了青花瓷的兴衰和发展,因为青料的属性就决定着该时代青花的特色,明朝在青花瓷的发展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这个时期的青花瓷不但花纹和工艺多样,而且在每个时代也有自己的风格。在明朝的青花瓷上,不同时期所使用的颜料也是断定其具体年代的标准之一。

绘制青花瓷纹饰的原料-氧化钴料,也就是钴土矿。青花瓷的釉下花纹是以氧化钴料为着色剂来进行描绘装饰的,大体分为含锰量高含铁量低的国产青花料和含锰量低含铁量高的进口青花料。

一般来说,这五种著名的青料中,“苏泥麻青”和“平等青”容易被区分出来,而“回青”、“浙料”、“珠明料”极易混淆。“珠明料”呈色艳丽明快,“浙料”发色青翠而沉着,“回青料”色泽浓重,蓝中泛紫 ,回青料为明清青花瓷画所用青料,除普遍使用石子青外,还有永宣时期浓艳华贵的“苏泥麻青”,成弘时期淡雅秀气的“平等青”,嘉靖至万历前期的“回青”,天启崇祯时期的“浙料”,清代康熙时期的“珠明料”。

平等青——又称陂塘青,产于江西省乐平。国产青花料中的一种。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景德镇窑青花多用此料。平等青含铁量较少,烧成后,色泽淡雅、清丽而明澈、晕散不严重,呈色淡雅青亮,与明初永乐、宣德浓重青翠的苏麻离青截然不同,成为这一时期青花瓷的特色。青花呈色淡雅清亮,用分水方法渲染,轮廓线大多较粗,渲染之分浓淡两色多为勾勒点染和单线平涂两种方法混合使用。是构成明代成化青花名噪古瓷的原因之一。 《明实录》里记载了嘉靖二十年(1541)六月辛酉初,江西乐平在景德镇的瓷业工人和雇主之间的一场流血斗争,

说:"江西乐平县民,尝佣工于浮梁,岁饥艰食。浮梁民负其佣重,尽遣逐之,遂行劫夺。二县凶民遂各集党千余人,互相仇杀。"

这场斗争的结果,影响很大,甚至使当时景德镇的瓷业暂停,

使明代民窑主要青料-- 陂塘青的来源都断绝了。

回青——产自云南,另一说来自西域或新疆,正德晚期回青料是偶得之物,十分稀有,价比黄金,正因为它的价格昂贵,所以在很多瓷器上都是与石子青料混合使用,以此降低成本。明初永、宣官窑使用从西亚进口的苏麻离青料,青色浓艳,备受后世推崇。但至明成化中期,苏麻离青已经用竭,遂改用江西乐平的陂塘青(别称平等青),色泽淡雅,和苏青的呈色效果截然不同;明正德时还使用江西上高所产的石子青,石子青色泽浓重且泛灰黑,均不及进口钴料艳丽。因此明成化之后,官窑一直渴求效果艳丽的西亚青料。回青是一种蓝色颜料,主要用于瓷器烧制上色,因明朝时从西域进口,故而得名。回青一般需要和石子青混合运用,根据两种青料的不同比例,分上青、中青、下青三种。官窑器多使用上青料。嘉靖青花中,也有受前朝影响的,所呈现的颜色较霁蓝浅淡,多见于嘉靖和万历年间的瓷器,而回青料与国产石子青配比合适时所绘青花色泽艳丽,呈紫蓝色和紫红,正符合“紫气东来”的美好寓意,因此,回青料所绘青花瓷令人倍感吉祥,青花若用纯回青料绘画,颜色幽青深翠,色散不收,故多配以石子青并用。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青花用回青料烧制,呈色发紫,不同于其他时期。因为明代景德镇制瓷工匠对回青有“敲”的制法,即将回青敲碎,内有朱砂斑者为上,用银星者为中,又故名“敲青”。回青料呈色最美的一种,称“佛头青”,旧传因其用于佛像头上的染色,故名。

展开全文

石子青——又称“石青”又称"无名子",。据《江西大志*陶书》记载:石子青产于瑞州诸处(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该青料是明代洪武早期创烧的最早的青料,由于技术未能完全成熟,使之单独使用时色泽发灰并偏黑、偏暗,整体给人的感觉不鲜艳、不美观。

正因为它的这一特点,使之在明代早期的官窑制作中几乎没有单独使用石子青,只能参入到苏麻离青中,与它混合使用。到天顺、景泰时期,由于淡雅、靓丽的平等青的出现,使石子青料从此落入民间,作为民窑器物的主要青料。石子青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清淡。明清两代民窑青花普遍采用此种青料。也就是说:到天顺、景泰时期,任何官窑都不再使用石子青料,而民间瓷器的烧造中,从明代洪武开始贯穿整个明代、清代各朝,直到民国早期,一直都在使用石子青料,它是我国民间瓷器烧造过程中使用年限最长的青料,这给我们以青料来鉴别瓷器年代提供了有力依据。

浙料——浙江绍兴、金华一带所产青料,也称“浙青”。明代晚期,由于政局不稳,年年征战,使得国库空虚,景德镇御窑厂已无力继续使用昂贵的回青料。祟祯七年,御窑厂从浙江的金华、绍兴一带找到了一种比回青料便宜5倍以上的青料(起名为浙料)。国产料中以浙料为上乘。发色重则浓红,轻则淡翠。浙料又有元(顶)子、紫料、天青等品种。明代万历中期以后至清代,康熙青花特别是官窑的青花发色比较特别,一是它主要使用的是浙江产的钴料,浙料青花色彩稳定,发色艳丽;二是它的色调在高温烧制为翠叶青,三是它根据不同的配比的色富于变化,再就是由于料的浓淡与描绘的轻重有明显的层次感,景德镇官窑青花瓷器均采用此料

珠明料——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为最,外观呈灰黑块状,好似丈青色的小石子。珠明料经过挑选,使氧化钴比例提高,而铁、锰比例则相应减低,使青花发色明丽、纯正。康熙青花使用珠明料,其发色为世人称道。珠明料的特点是:含锰量偏高,色彩稳定,颜色鲜艳,它的本色是灰中偏蓝,层次感较强。它在与其它青料混合使用时会产生奇妙的效果:在与石子青混合到适当比例时,在瓷器上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层次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墨分五色的效果;当与适当比例的浙料混合时,会产生一种更为奇特,像蓝宝石一样的效果,我们通常把它叫做‘’翠毛蓝‘’。

这五种出现在不同时期的瓷器颜料,不但造就了青花瓷的多样性,更成就了它们的美丽与优雅,并让它们在瓷器发展史上熠熠生辉。

声明:图文来源头条号“魅力山城重庆”,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