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10到C919,国产客机有这么多历史方案?曾与日韩联合搞AE100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产客机图片大全 从运10到C919,国产客机有这么多历史方案?曾与日韩联合搞AE100

从运10到C919,国产客机有这么多历史方案?曾与日韩联合搞AE100

2023-10-13 02: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今天是C919首架量产机交付的大喜日子,从2008年11月立项到如今,我们奋斗了14年,终于实现了国产大客机的“小目标”。而我国客机的研制,其实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C919并非起点,也不是终点,今天小编就用较大的篇幅,来系统地介绍一下我国国产客机的发展史。

C919首架量产机交付东航

一、以运10为标志的启蒙时代

说到国产客机,肯定绕不过上世纪80年代的运10,但实际上国产客机的起点,是上世纪50年代由西北工业大学研制的“延安一号”,也叫“西航一号”,1958年12月3日试飞成功。虽然它只是一架单发上单翼,载客仅4到5人的“小不点”,但发动机是国产的,而除发动机之外的全部设计制造工作,仅用了150天就完成了,可谓是奇迹。

延安一号

而在“延安一号”之后,西北工业大学又开始研制“延安7017”抬式布局客机/运输机。虽然抬式布局,也就是今天很流行的鸭式布局。虽然“延安7017”最终只完成了一个自由飞的模型,但它的创新精神一直鼓励着我们。另外,当时很多高校和单位都有自己的客机和运输机研制项目,“延安”系列只是其中一个代表。

延安7017抬式布局飞机

在它们之后,才是运10,运10的出现,无疑是我国航空工业的一次飞跃,此前我们从未研制过如此大的喷气式客机,只有制造轰6的经验,一上来就直接对标波音707,不能不佩服当时航空人的勇气。而实际上,他们做得也很好,从1980年到1984年,运10先后飞往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郑州、合肥、广州、昆明、成都等国内主要城市,共飞行了130多个起落,并先后7次沿着“死亡航线”飞往拉萨,证明它的设计是成功的。

运10客机

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在波音707的普惠JT3D-7发动机基础上,仿制出了自己的涡扇8,并成功应用在运10身上。但限于当时我国航空工业的现实水平,运10的航电系统直接采用了波音707的备件,而且整机存在超重和结构性问题,确实不具备在民用航线上大规模使用的条件,下马是必然的,团队解散也无法避免。

运10的驾驶舱

不过,当时运10已经造了2架,第3架的零部件也已经准备好了,如果能够将它以运输机、预警机,甚至是轰炸机的名义维持下去,而不是练了铆枪,也许今天我们再研制C919就不会如此困难。但历史没有假设,运10一直在激励我们前进。

二、以运7、运8改和运12F为代表的军民两用时代

在研制运10的同时,我国还有运7、运8和运12改涡桨客机的项目,其中运7改于1986年5月1日正式编入航班投入客运,先后发展出运7-100,新舟60、新舟600等支线改型,广泛在国内外航空公司服役,最新的新舟700一段时间内曾受困于加拿大发动机的断供,但随着AEP-500等国产发动机的成熟和量产,困扰它的动力问题将不复存在,也许将来它能够成为像加拿大“冲锋”系列一样优秀的支线客机。

新舟700

而运8则有121座的气密客运改型运8K、机体延长2.2米的运-8F-200W、F-400等改型,出口面缅甸、斯里兰卡等国。不过相比运7改的“新舟”系列支线客机,运8改的知名度和曝光率较低,近年来也忙于特种机平台,少有新的客运改型再出现。

运8改型客机

而运12F是哈飞在此前8个运12机型的基础上,推出的大改型号,它和运12E是我国唯一获得美国FAA适航证的客机,整个运12系列差不多是继初教6之后,我国出口第二多的民用飞机了,小飞机蕴含大能量。

运12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技术验证机

三、中外合作的亚洲快车AE100和一飞院宽体客机

上世纪90年代,受欧洲多个国家共同研制空客飞机的激励,中日韩三国也想联合起来研制亚洲自己的客机,体量100座级,定名“亚洲快车”AE100。三方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先将它定位为支线客机,减少正面承受波音和空客的压力,而通过加长一些机体,又能变成干线客机。

亚洲快车AE100

当时的计划是由中航603所承担AE100的设计工作,西飞公司承担飞机的部分生产制造工作,韩国大宇公司承担部分生产制造任务,并提供型号研制所需的资金投入,而日本持观望态度。可惜当时即使中日韩三国加起来,技术也不足以应对现代喷气式客机的挑战,因此不得不引入外援,波音和空客就此入局。

中日韩联合研制,听起来就不靠谱

波音和空客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一个想将AE100作为波音飞机的下延,拿着737-600的方案来了,告诉中韩,已经帮你们设计好了,你们先期只用交10亿美元的商标使用费就行,完全没必要另起炉灶。而另一个则“偷”了我们的方案,摇身一变成了A318客机,拿到国际市场上去兜售。后来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韩国退出研制,新加坡入局,但AE100项目始终没有起色,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A318客机

而进入新世纪后,中航603所还曾单独展出过一个四发双通道宽体客机的模型,外形看起来类似俄罗斯的伊尔96。好在没坚持下来,不然可能面临一出生就落伍的尴尬。也许正是因为这个项目,后来与俄罗斯联合研制CR929的时候,我方坚决反对将它变成伊尔96的大改,坚持采用双发方案,如今看来,我们是对的,从波音747、A380的停产,以及半死不活的A340身上,所谓的“四发已死,有事烧纸”,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飞院宽体客机

挺像伊尔96的

四、上了麦道的贼船

运10下马之后,中国航空工业表现出的能力引起了麦道公司的“注意”,1985年3月31日,他们与上海航空工业公司签订合作生产MD-82的协议,随后,上海航空工业公司共来料组装了35架MD-82飞机。而在1992年,麦道又与上飞公司签订合作生产40架MD-90飞机的合同。

麦道90客机

这个事情,表面上看是我们得益,但现在来看,是弊大于利。一方面,麦道的合同有点像西方忽悠乌克兰拆掉“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一样,彻底葬送了我们的运10,甚至为第三架运10准备的物料,都被拿来练了铆枪。另一方面,1997年8月,麦道并入波音之后,直接来了个“死无对证”,波音立刻宣布MD-90停产,结果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只生产了2架麦道90,而且这种尾吊发动机布局的干线客机,也确实落伍了,没有任何前途。

麦道90就2架

虽然有一种说法称我们的ARJ21客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麦道82的再生,虽然后来波音和空客又分别和我国合作,在舟山、天津建了交付中心和总装厂,但与之前不是一回事了,而且一切努力,都无法再挽回逝去的时间。

麦道82

五、 ARJ21、C919、CR929三剑客时代

我们接着前面说,有人称ARJ21是麦道82的翻版,这是不对的,因为ARJ21已经完全是我国的国产客机了,虽然在设计和布局上有所借鉴,但它让我们在新世纪看到了国产客机的第一道曙光。ARJ21的研制,从2002年4月一直持续到2016年6月,如此漫长,目的之一就是为C919探路,正是因为有了ARJ21,后面我们在研制C919的时候,才走得相对顺利。两者得设计也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RAT系统的布置位置都几乎一模一样。

ARJ21和C919

C919的RAT系统

ARJ21的RAT系统

到了C919,我国国产客机的研制才算是步入了正轨,今天首架量产机交付东航,更是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其实,此前很多国家都冲击过干线客机,比如俄罗斯、巴西、加拿大,为什么他们都在波音和空客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只有我们走到了今天呢?无非天时地利人和,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抓住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各国的新一代窄体干线客机

本世纪初,波音和空客由于已经垄断了市场,正在坐享其成,再无动力去推出新客机切割自己的蛋糕。但是各个分系统的供应商就不一样了,他们急需新产品新订单,我们敏锐地洞察了这一稍纵即逝的时机,并牢牢地抓住了它,将C919深度融入国际供应链,得到了各个分系统供应商的大力支持,所以C919才能走得比较顺利。

而到了CR929,又是全新的挑战了,虽然它的很多试验件已经下线,但与俄罗斯在技术、定位和市场上的分歧,始终是个大问题。目前俄罗斯正被西方制裁,CR929不可能不受影响,但至少我们有两点走对了。一是坚决不复制伊尔96,而是将CR929定位为西方技术的宽体客机,第二则是坚决采用双发设计,不能不说,我们的航空人的前瞻性和敏感性还是很强的,而且以我们现在的实力,也完全能够独立研制自己的宽体客机了,必要的时候,CR929完全可以变成C929。

六:翼身融合客机、绿色客机和超音速客机的未来时代

C919和CR929给国产客机的研制带来了新的气象,但它们绝不是终点。实际上,我国正在积极探索下一代客机的发展。目前来看,至少有五个方向;首先是中国商飞北京研究中心“梦幻”工作室研制的“灵雀”B翼身融合验证机、电动飞机方案“灵鹊”H验证机,同样是中国商飞的“追风”工作室BWB布局缩比验证机,以及西北工业大学的下一代客机NPU-300的设计模型和绿色超音速客机。

灵鹊B翼身融合验证机

灵鹊H新能源客机验证机

BWB飞翼布局缩比验证机

西工大翼身融合NPU-300模型

我国下一代绿色超音速客机方案之一

通过公开的资料,我们发现其中机翼融合方案2个,绿色环保型客机方案2个、飞翼方案1个、超音速方案1个,由此大家也许能够对未来有个大概的判断。但不管怎样,我们先要走好的,是C919这一步,今天它的交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