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和回购的区别有哪些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回购方式融资 融资融券和回购的区别有哪些呢?

融资融券和回购的区别有哪些呢?

2023-03-07 00: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个问题真问大了,首先融资融券和回购是有区别的,主要看你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客户。

一、回购

国债回购交易是一种以可流通国库券持有量作抵押的资金借贷行为。

其实质即资金需求方(融资者)以持有国债作抵押而获得一定期限(有1天、2天、3天、7天……到182天不等)一定量(按一定时期国债标准券计算)的资金使用权,期满则需还本付息(利率是抵押时约定的);

资金贷出方(融券者)则暂时放弃相应资金的使用权,从而获取一定的利息。融资融券双方回购成交,与到期还券、还本付息均由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机自动撮合或设定到账。目前,我公司仅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债回购业务。

回购分为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债券质押式回购,上海按照100 手或其整数倍(以人民币1000元标准券为1手),深圳按照10 张或其整数倍(买入卖出)(以100 元标准券为1 张);买断式回购只有上海有,按照1000手或其整数倍(以人民币1000元面值债券为1手)(个人不能参与)。

若需融出资金,直接输入回购代码(如一天回购为204001),买卖方向为“卖出”。若需融入资金,首先客户必须持有交易所的国债,其次将国债提交质押,然后方可融入资金。

在上海新质押式回购中,质押券的申报通过交易系统进行。考虑对应性,质押券申报代码为“ 09****”,后四位为相应国债的后四位代码;买卖方向标识质押券的申报类型,“卖出”为提交质押券,“买入”为转回质押券。 所有上市国债都可用于新质押式回购交易。

上海新质押式回购的交易代码:

代码 简称 品种

204001 GC001 1天国债回购

204002 GC002 2天国债回购

204003 GC003 3天国债回购

204004 GC004 4天国债回购

204007 GC007 7天国债回购

204014 GC014 14天国债回购

204028 GC028 28天国债回购

204091 GC091 91天国债回购

204182 GC182 182天国债回购

深交所国债回购品种按回购期限可分为1日、2日、3日、4日、7日、14日、28日、91日和182日;企业债回购品种按回购期限可分为1日、2日、3日和7日。

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实行“一次成交、两次结算”。回购交易当日初次结算的结算价格按100元计算。回购到期日二次结算的结算价格按购回价计算。

购回价等于每百元资金的本金和利息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购回价=100元+每百元资金到期年收益×回购天数/360(天)

计算结果四舍五入至价格最小变动单位。

简单来说,回购分为融资和融券两部分,一般的普通投资者可以操作逆回购,开通股东账户即可进行交易(有的券商需要开通对应的回购权限才可以交易)。逆回购上海按照100手进行申报,深圳按照10张及其整数倍申报。逆回购的手续费很低,在交易所网站上可以查询到明细。一般比较活跃的是1天、7天,其他的可以通过交易软件查询一下当前的行情。不是所有的回购品种都很活跃的。逆回购比较适合新股申购的投资者,平时有大量的闲置资金,对流动性要求比较高的客户。一般建议在每周四或者市场利率有变动时关注一下逆回购品种。资金量如果太小,收益没有那么明显。另外,当天及时行情上显示的价格指的是该品种的年收益,跟股票不同。只要逆回购操作成交后,不管该品种收盘下跌到多少,还是按照当时的成交价计算相应的利息,这是和股票最大的不同,是需要普通投资者注意的。

二、融资融券

融资融券操作是有门槛的,目前行业内大致都是资产50万以上,开户交易满18个月等相关内容。首先,融资融券的标的不仅仅有债券,还有股票之类的,目前各大券商的标的证券都是上交所和深交所公布的那么多证券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然后从中筛选一部分。融资融券也分融资和融券两部分,但是涉及的费用较多,并且首先需要开立的是信用账户,而不像回购,开通普通的股东账户即可。除了融资费率、融券费率外,还有担保物划转,普通证券的交易费、逾期罚息等。另外融资融券有强制平仓的风险。融资融券因为风险较大,所以监管部门的要求也很多,这个业务是去年没记错的话大概是3月份上线的,目前只有部分券商有这个融资融券的资格,所以相对回购而言,可以进行交易的客户群不一样。如果想更多了解融资融券业务的话,可以先看一下监管部门发布的一些基础的文件,所有券商的一些业务规范都是在监管部门和交易所关于融资融券业务规则的基础上建立的。另外,市场传言后面会有转融通业务推出,如果推出后的话,融资融券的市场会扩大,毕竟现在的融资融券标的还比较少,尤其是融券方面,是来自于不同券商自营的券源。

融资融券就不详述了,内容比较多,可以先了解一部分,然后再深入了解。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