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旅游业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嘉峪关文字介绍 嘉峪关市旅游业分析

嘉峪关市旅游业分析

2023-04-10 06: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⑴ 什么是嘉峪关基本情况

嘉峪关市情简介嘉峪关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以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嘉峪关而命名,因1958年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兴起的一座新兴工业旅游城市。1965年建市,197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全市总面积3000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2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1平方公里。下辖雄关、长城、镜铁三个区。全市常住人口30万人,城市化率92%。开发建设50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和省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界朋友的帮助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已成为甘肃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国家二类旅游开放城市。综合实力较强。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5.5亿元,同比增长28.1%;地区性财政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24%;市级财政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4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同比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9304元,同比增长18.3%,主要人均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工业基础雄厚。全力支持酒钢公司产能扩张和产业多元发展,钢、材产量双双突破1000万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华电28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东兴铝业风电特色载能铝合金节能技改一期45万吨、索通25万吨预焙阳极项目建成投产,嘉峪关工业园区入园企业15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2011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711.5亿元,同比增长32.8%;工业增加值187亿元,同比增长3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2亿元,同比增长33.2%。区位优势明显。东距兰州776公里,西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连青海300多公里,北通东风航天城与内蒙古相距300公里,是我国内地通往新疆及中亚欧洲远地的咽喉要道和交通枢纽。境内及周边地区有酒钢集团公司、中核四○四总公司、玉门石油管理局、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等大型国有企业。大中企业聚集,科技实力强大。“西气东输”一期二期、“西电东送”一期二期、“西油东送”原油、成品油管道等“六大能源网”跨境而过。是河西走廊生产要素最富集、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嘉峪关市是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的交汇点,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融合处,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晋墓群、西部八达岭之称的悬壁长城、丝路文化的典型代表石关峡景区、万里长城第一墩、讨赖河大峡谷、黑山石刻等各类文化遗产,有世界三大滑翔基地之一的嘉峪关国际滑翔基地和亚洲距离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有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湖生态旅游园区和紫轩葡萄酒庄园,以及迎宾湖生态旅游园区、西部明珠气象塔等人文景观。有较为配套完善的体育场馆,是举办国际、国内专项体育赛事的理想城市,已成功举办多届国际铁人三项赛、中国航空滑翔节、全国汽车越野拉力赛等品牌赛事。交通条件便利。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呈立体交通格局。国道312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嘉峪关火车站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一等客、货运站和二等编组站,每天从嘉峪关始发和经停的客运列车20余对,嘉峪关机场是4E级国际备降机场,有直达北京、上海、天津、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兰州、敦煌等地的航线。城市功能完善。坚持以建设现代宜居城市为目标,走生态立市的路子。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动,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沿讨赖河两岸新市区规划面积达70平方公里,一期15平方公里已开工建设。生态环境重点工程飘带河、明珠文化公园、讨赖河公园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2.6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积18.9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36.6平方米。通讯、电力、供排水、供热、煤气等生活设施比较完善。先后获得“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等殊荣。社会管理创新。以建设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快“平安嘉峪关”建设,建成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社区管理的网格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社会管理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先进经验在全国、全省得到交流。制定出台加强社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平安和谐细胞” 工程三个《意见》,成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社会矛盾大调解中心和城乡户籍一体化管理服务中心,2012年我市被中央列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9个典型培育城市之一。

⑵ 嘉峪关的经济

嘉峪关市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城市大、农村小,属城郊型农业,是城市重要的副食品基地。嘉峪关市农业人口为3.28万人。2002年,嘉峪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514元。农村现有耕地2840公顷,全部为水浇地,村、田、路、渠、电、通信等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实现了农田水利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栽培科学化,是甘肃省农业先进地区。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6平方米,77.3%的农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小康房。 2011年,粮食总产量7415.44吨,增产4.78%。其中,夏粮产量2731.87吨,增产2.37%。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29万亩,比上年减少0.01万亩;小麦种植面积0.6万亩,比上年减少0.03万亩;油料种植面积0.41万亩,减少0.12万亩;薯类种植面积0.12万亩,增加0.0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51万亩,增加0.19万亩。年末大牲畜存栏0.58万头(匹),比上年末增长1.95%;牛、羊存栏分别为0.53万头和4.8万只,分别比上年末增长8.16%和25.65%。牛、羊出栏分别为0.08万头和2.54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4.29%和27.0%。猪存栏为2.16万头,比上年下降12.9%,猪出栏2.8万头,比上年增长7.69%。全年肉类总产量2537.43吨,比上年增长10.75%,其中牛肉、羊肉分别增长14.29%和27.0%。绵羊毛产量68.85吨,增长15.71%。全年水产品产量158吨,比上年增长37.39%。 嘉峪关市已形成以冶金工业为主体,化工、电力、建材、机械、轻纺、食品为辅的工业体系。 机械工业主要有各类钢铁加工,如钢筋、钢丝、罗纹钢、标准紧固件,钢门窗等企业。此外,还有棉纺、服装、针织手套、皮鞋、食品、粮油加工、饮料等厂家。 201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市属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4.76亿元,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9.1%,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8.36亿元,增长39.3%。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0.0亿元,增长19.3%;实现利润26.84亿元,增长50.36%。 由于地理区位优越,70年代国家在嘉峪关设立的三个二级批发站,货物供应整个河西地区,后来辐射到青海的北部矿区、新疆的哈密地区和内蒙的额济纳旗。通过坚定不移地实行名品名店经销、连锁超市经销和有规模有特色专业批发经销策略,已基本构筑起以批发市场为主体,大型商场为骨干,点多面广的集贸市场、连销超市、名品名店为网络的市场体系。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5亿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52亿元,增长23.7%;餐饮业1.15亿元,增长16.3%;其他行业1.38亿元,下降19.7%。嘉峪关市集市贸易成交额4.6亿元,比上年下降6.4%。 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59%。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为943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0%。年末嘉峪关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8.3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69%。2011年,实现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12.14亿元,增长59.36%。全社会旅游人数220.37万人次,增长32.18%。主要旅游企业及景区景点实现营业收入2.28亿元,增长37.91%;主要旅游企业及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195.34万人次,增长41.59%,其中,海外游客19625人次,增长23.46%。游客平均滞留天数为1.49天,比上年增加0.19天;客房出租率为52%,下降3个百分点。

⑶ 嘉峪关嘉峪关环境客观

官方数据参阅1楼。谈下个人见解:嘉峪关市内的绿化环境应该说很好,尤其是东湖、南广场、迎宾胡、酒钢公园附近。原来还有绿化队的地方,不过现在都建起楼房了。市外的话就比较纠结。除了旅游景点和乡镇之外基本都是荒郊戈壁。不过这也没办法,自然环境本来就很恶劣,人工造林正在进行但最近并没有听到什么有关环境问题改善的大型新闻。嘉峪关的天很蓝,环境污染相对较小,但是春天大风沙确实扛不住啊……

⑷ 嘉峪关的经济支柱是

工业和旅游嘉峪关是以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命名的工业旅游城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西连石油城玉门市,南倚祁连山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与青海相距300余公里;北与酒泉金塔县、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和内蒙额济纳旗相连接。在这里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融为一体、交相辉映,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又因她是西北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酒泉钢铁公司所在地,故又被称为“戈壁钢城”,并因此而享誉中外。 嘉峪关市经济质量较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人民生活水平在甘肃省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该市市充分发挥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商贸旅游业为支柱发展格局,使嘉峪关市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省前列。这也带动了本地IT市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这里有着巨大的IT消费空间,为嘉峪关的IT行业的不断前进带来了更大的机遇。阳春三月,笔者沿着丝绸古道来到了举世闻名的嘉峪关,对这里的IT市场进行了走访。

⑸ 嘉峪关都有哪些旅游景点

嘉峪关的景区有以下几个:1.嘉峪关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市,是万里长城最西边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关城附近已建成一座中等工业城市,城区街道敞整洁,城区西北是着名的嘉峪关长城,西南是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城外四周则是广漠无边的戈壁滩。嘉峪关风光壮美,从嘉峪关到酒泉,中间只有20多公里。2.中华孔雀苑中华孔雀苑位于嘉峪关市嘉黄公路南侧50米的AAAA级主题公园/生态景区西接“天下雄关”嘉峪关,毗邻“西部八达岭”悬壁长城,国内最大的蓝孔雀主题公园“中华孔雀苑”,已成为丝绸之路和嘉峪关旅游的亮点和精品景区。这座占地20多万平方米的高科技综合生态景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蓝孔雀种群繁育、规模养殖于一体。3.东湖生态旅游景区嘉峪关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是是嘉峪关市城建史上规模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同时也是国家铁人三项专用场地。--公园面积很大,由3个人工湖包围着一座海豚造型的高塔组成,公园内散步、健身的市民很多,往南边可以清楚的看到祁连雪山。--公园的碧海明珠气象塔是我国最高的气象塔,是嘉峪关的标志性建筑。4.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位于嘉峪关市南市区方特大道,由深圳华强集团投资打造。它是目前甘肃规模最大的高科技第四代主题公园,被誉为“东方丝路明珠”,同时它也是嘉峪关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主题公园不同,方特欢乐世界的游乐项目大多采用交互、体验、参与的表现形式,以中国文化和高科技互动为特色。5.讨赖河生态景区讨赖河是甘肃省嘉峪关市唯一的地表河流,发源于青海省祁连山中段讨赖掌,出冰沟口流经嘉峪关、酒泉、金塔后汇入黑河,属黑河水系一级支流。讨赖河源头至冰沟口河长260公里,集水面积6883平方公里,从嘉峪关市西南入境,由东面流出,境内河长40公里。

⑹ 甘肃省嘉峪关市有什么特色的景观吸引游客常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现在也出现了极度的不平衡的现象,像是东部沿海江苏省的一个普通地级市的GDP甚至都会比我国西北部地区内一个省的经济总量都要高,尤其是甘肃地区,它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是整个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最缓慢的城市了,全省的人均GDP才仅有3万多元,位居全国倒数第一。

嘉峪关市的经济总量虽然位居全省倒数第二,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少,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使得这座城市成为甘肃省最有钱的城市,你愿意来这里感受一下万里长城第一关的雄伟吗?

⑺ 嘉峪关市好不好

嘉峪关市好不好这个问题只有没有去过嘉峪关的人才会问,去过了都是好,因为嘉峪关现在是不断的发展是真,虽然速度赶不上国家扶持的那些“重点城市”,不过优秀的地方在于城市更加现代化的同时能加强改良嘉峪关的生态环境,规划相对合理,人口密度不大。另一面说也是因为人少,大部分传统行业发展目前不好发展,希望能找到最适合的领头行业带领传统行业发展吧。

⑻ 嘉峪关的详细资料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戏台 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其形制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由木制屏风把前后台分隔开,屏风正中央绘制八幅人物图,是人们熟知的“八仙”内容。顶部为中国传统图案“八卦图”,“八卦图”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学的综合反映。两侧是一组风情壁画,内容是寺庙的和尚及尼姑庵的尼姑及尼姑豢养的尤物。这些绘画内容在其它戏台上是非常少见的。戏台两侧书写有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对联高度概括了古往今来人间世事的演义变化及戏曲演出场所的功能作用。 文昌阁 文昌阁,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楼阁为两层两檐歇山顶式建筑, 底层两边为单间铺房,四周立红漆明柱18根,形成回廊。内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的官厅。四面装有花格门窗,上部绘制山水人物彩画80余幅。此阁在明清时为文人墨客会友、吟诗作画、读书的场所。到了清代末年成为文官办公的地方。 “天下雄关”碑 关西门外百余米处,有清代刊立的“天下雄关”石碑。清嘉庆十四年(1809)肃镇总兵李廷臣视察嘉峪关防务时,见这里南有祁连雪山,北有黑山,关势雄伟,便写下“天下雄关”四字并勒石为碑。给后人留下了永恒的纪念。 柔远门 内城西门,门额刻“柔远”二字 ,意思是明王朝对边陲(关外)各游牧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安抚边远地区,以实现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 内城 内城墙高9米,加垛墙1.7米,总高10.7米。6米以下为黄土夯筑,6米以上用土坯加筑。历经六百多年,墙体虽有剥落,但大部份仍然完整牢固。相传,修筑城墙用的黄土,都是经过认真筛选和加工制作的,首先将选好的黄土放在青石板上,让烈日烤晒,将草籽晒死。嘉峪北段长城下出土的“长城工牌”,上面详细记载了当时修长城的分工情况。“长城工牌”现陈列在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内,“工牌”为石质,正面刻:“弟(第)一工起”,背面刻有“蔡止梅起”,下面刻有修长城各工程队队长的名字。修筑工程结束后,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在距城墙一定距离内,用箭射墙,如果箭头射不进去,证明城墙坚固合格;如若箭头射入墙体,则证明工程不合格,要进行返工重建。如此严格的长城工程管理制度,保证了长城工程的质量。 罗城和箭楼 罗城初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由肃州兵备道李端澄主持修建。“罗城”是应敌的正面,“凸”字形城墙全部用砖包砌,非常坚固。“罗城”南北两端建有“箭楼”,是观望关西、关南、关北烽火的设施。两端与外城墙相接,外城墙又与关城南北的长城相联。 角楼和敌楼 内城四角有角楼,也叫“戍楼”,形如碉堡,是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南北城墙建有敌楼,是放置兵器的地方。站在这里回望, “光化楼”、“柔远楼”及“嘉峪关楼”三座高大建筑,同在一条中轴线上。这种“过洞式城门”及高台楼阁建筑形式,是中国几千年建筑历史及建筑形式的延续发展。 光化门 内城东门,门额上刻“光化门”三字,面向东方,表示旭日东升,瑞气普照大地。门洞由自黑山开采的石条铺成。 光化楼 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由时任肃州兵备副宪李端澄主持修建。“光化楼”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楼高17米。精雕细刻,五彩装成。楼阁第一层为砖木结构,第二、三层是木结构榫卯咬合而成。虽然经历了近五百年的风风雨雨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但它仍巍然屹立于关城之上,尽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和精妙。 关帝庙 明末清初从内城迁到现处。庙内原有大殿一座,陪殿两座,另有刀房、过厅、马房和牌楼。总面积720平方米。 关帝庙曾多次扩建,最后一次重修是嘉峪关游击将军熊敏谦主持的。1998年由嘉峪关关城文管所自筹资金70万元对关帝庙进行了重新修复,对牌楼进行了彩绘,使关帝庙恢复了明清时的风采。 东瓮城和西瓮城 嘉峪关东西两瓮城布局森严,东瓮城门楼眉额刻“朝宗”两字,表示过往朝廷官员虽远行“极边”,但仍不忘朝廷和君王。与此相对的“西瓮城”, 门额刻“会极”二字。意即从西域来的诸侯,仕官,商旅,亲善友好地在这里相会,从这里经过,向中原王朝朝贡。西瓮城也劈门南向,不与内城门直通,使关城更加肃穆幽深,成为内城的一道防线 。 游击将军府 嘉峪关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现在的建筑是1987年在原建筑的基础上恢复修建的,为两院三厅四合院式,占地面积为1755平方米,建筑面积808平方米。 在嘉峪关古代军事史上,游击将军府不但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而且是朝廷统治地方、检查商旅使者往来、联系西域和中亚及各少数民族的枢纽机关。 游击将军府复原陈列以历史史料为依据,以现有建筑为框架,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高分子仿真雕塑)为主要形式,深入细致地展现了嘉峪关游击将军的生活史迹。 嘉峪关游击将军府陈列分为两个部分。前院以议事厅为中心,着重展示古代游击将军及文武官员指挥御敌、签发关文等情景。后院是游击将军及家眷生活的场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游击将军及其家眷的生活场面。陈列从人物生活入手,内容严谨、科学、准确,高分子仿真人物栩栩如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陈列形式既朴实又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趣味性,使其成为参观、游览嘉峪关的一处亮点。 嘉峪关关城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长城第一墩 一墩大峡谷景区 长城第一墩:即讨赖河墩。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它是明代万里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距关城7.5公里,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80米高的悬崖之上,可谓:“天下第一险墩矣”。 明代,嘉峪关管辖着“腹里、沿边、境外墩台三十九座”。关内墩台林立,纵横交织,相互了望,互通情报。长城第一墩,是关南最主要的一座墩台,担负着传递关南及祁连山诸口军事信息的任务。设有坞、驿马、驿驼、食宿、积薪等物,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守兵。长城第一墩是嘉峪关军事防务的重要据点,这里曾经伴随着雄伟壮观的嘉峪关演绎过许多神奇的故事,诗曰:长城第一墩“清流讨赖临危壁,大岭祁连断战氛。铠甲冰河闻拆斗,旌旗旭日舞鹏鲲”。 长城第一墩景区自然景致壮观,东临酒泉,西连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连。讨赖河水滔滔东去,朝阳里,宛若银练飞舞在戈壁之上;夕阳下,又如飞龙游走于山涧之中。极目南眺,山峰终年洁白,衬映着蓝色天空,更觉清新如画。“四时大雪,千古不消,凝华积素,争奇献秀,氤氲郁葱,凌空万仞,望之如堆琼垒玉”。晨曦初起,彩霞横抹天空,天高野阔,千岭万壑竞披红装,婀娜多姿。雨后,祁连山中长云如练,缠绕山腰,或化作各种离奇物形,或变作铁马甲兵;或雨过天晴,彩虹横挂山川。正所谓:“余收远岫和云湿,风度疏林带舞飘”。 长城第一墩旅游景区面积约3.22平方公里。景区包括长城第一墩、综合服务区、讨赖河滑索、讨赖客栈、天险吊桥、“醉卧沙场”雕塑群、“中华龙林”等内容。其中下沉式综合服务区有贵宾接待室、游客服务中心、饮吧、观景平台、滑索、旅游纪念品商店等设施。 景区以长城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为内涵,以戈壁风光和西北民俗风情为基础,是一处观光、探险、休闲、娱乐、怀古游学的好去处。 悬壁长城 石关峡又名水关峡,它的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面是高耸入云的黑山。断壁长城和悬壁长城是嘉峪关西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断壁长城居于黑山峡口之南,为东西走向。悬壁长城在峡谷的北面,为南北走向,城墙陡峭直长,气势雄伟,垂若悬臂,有“西部八达岭”之称。这两条长城形成拱卫之势,共同扼守黑山峡口。 石关峡悬壁长城文物景区位于嘉峪关市西北14公里处,距嘉峪关关城8.4公里。景区的主题是古丝绸之路文化和长城文化。景区内参观的主要内容有体现长城文化的悬壁长城,有体现古代丝路文化的“丝绸古道”雕塑群和嘉峪关古代兵器展览等。 景区的主要项目分为四大功能区,即石关峡古丝路文化长廊区、悬壁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区、休闲度假区、管理区。 石关峡古丝路文化长廊区贯穿整个景区,有“丝绸古道”雕塑群。悬壁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区有悬壁长城、水门和古代兵器展览等内容。休闲度假区就是长城北侧绿化区域和景区入口小广场,这里向游客提供烧烤、茶饮、棋牌娱乐和出售旅游纪念品等休闲服务。管理区主要指长城南侧的旅游服务设施,包括管理中心、公共卫生间、广场、停车场等。其中,管理中心为一层四合院式仿古建筑,占地面积有603m2。水门为三层仿古式建筑,长48m,高13米,占地面积为345.6m2。新建长城,就是悬壁长城与水门之间的这段长城,全长158m,为黄土片石夹沙夯筑而成。 另外,在这里可以领略浑然天成的弥勒山景观,报国寺里佛钟声声,梵音袅袅,呈现一派祥和景象。 古丝绸之路雕塑群雕刻了中国古代在嘉峪关地区有过记载的张骞、霍去病、班超、玄奘、马可波罗、林则徐、左宗棠七位主要历史人物造像及五名随从、二匹马、二峰骆驼和一架马车塑像组成,借以展示石关峡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内涵。张骞两次出使西使,霍去病率军攻伐匈奴,唐玄奘西天取经,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东入中原都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史迹。 七一冰川 “七一”冰川位于嘉峪关市西南116公里处的祁连山腹地,它是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的科技工作者和原苏联冰川学专家于1958年7月1日发现、并以发现日期命名的一座高原冰川。该冰川斜挂于坡度小于45度的山坡上,冰层平均厚度78米,最厚处达120米,冰峰海拔5150 米,冰舌前沿海拔4300米。 “七一”冰川旅游区域约4平方公里,每到夏秋季节,冰峰在蓝天丽日下分外晶莹耀眼,与潺潺的溪流以及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高山牧场,共同构成一幅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迷人画卷。由于冰川海拔较高,游客登临时常常会遇到阴、晴、雨、雪等天气,在一日之内经历四季,堪称一生中难忘的体验。“七一”冰川还以“亚洲距离城市最近的可游览冰川”被编入了部分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教科书。 “七一”冰川气候独特,景色迷人,是开展登山探险、避暑休闲、科考研究等旅游活动的好去处,也是嘉峪关市旅游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步伐,2002年至2003年,嘉峪关市共投资312.01万元,铺筑了自S215线至山脚下9.443公里沙石路,修建了1000平方米停车场和 180米步行台阶,并对近2公里登山道路进行了修整。修建了占地545.8平方米的“冰川环保探险旅游服务中心”,内设接待室、急救室、工作室、厨房、餐厅和6间客房,配备了发电机和全套的住宿接待设施,使冰川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功能得到了初步改善。 魏晋民俗文化旅游景区 “果园——新城魏晋墓群”是国务院2001年公布的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魏晋砖壁画墓是“果园——新城魏晋墓群”的一部分,位于嘉峪关市区东约18公里的新城镇,在近13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分布着魏晋时期的古墓葬一千余座,素有“地下画廊”之称。1972年——1979年期间,先后发掘了18座墓葬,其中9座为画像砖墓,9座为素砖墓。其中五号墓于1973年5月整体搬迁到甘肃省博物馆。目前正式对外开放2座,新城墓葬建筑形制独特,墓葬由墓道、墓门、门楼、前室、中室、后室、甬道、耳室、壁龛等组成。建筑用砖分为印纹方形砖、长方形砖、雕刻砖、画像砖等。墓门用条形砖叠砌为拱券形,券顶以上采用条形砖叠造门楼,门楼墙面嵌砌有斗拱、人物、兽首等造型的雕刻砖,墓顶多为盝顶式和拱券式。 墓葬共出土760余副砖画,形式多为一砖一画、半砖一画或几块砖组成的连环画。这些砖壁画色彩鲜艳,风格独特,画技巧妙,砖壁画内容取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反映农耕、养殖、采桑、宴居、出行、军事操练、狩猎等内容,是研究魏晋时期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民俗及气候等的实物资料。其中绘画方面的内容,在美术领域填补了我国魏晋时期绘画史上的空白。 在嘉峪关流传一个歌颂古代工匠的传说。说是明朝修嘉峪关时,主管官员给工程主持人出难题,要求他预算用材必须准确无误。在工匠们的帮助下,工程主管人进行了精确的计算。结果工程竣工时,所备的砖瓦木石恰恰用完,只剩下一块城砖,称为“最后一砖”。现在这块砖仍放在会极门(西瓮城门)门楼檐台上,旅游者慕名都要来看一看这“最后一砖”,引起对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的敬佩之情

⑼ 嘉峪关旅游景点介绍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

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9)嘉峪关市旅游业分析扩展阅读:

历史文化:

嘉峪关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南为祁连山,雪峰绵亘千里;北为龙首山、马鬃山,与祁连山对峙,雄居河西。嘉峪关的神气之处就在于一个“关”字。整个关城分为外城、瓮城和内城三层,结构巧妙。

嘉峪关城保留得非常完好,关城建筑非常雄浑。嘉峪关市区有两条较繁华的美食街,一条是振兴市场,一条是镜铁市场,各色面食居多。

嘉峪关市属温带干旱气候,年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6℃左右,年降水量80多毫米。冬季1月最冷,绝对最低气温-28.6℃,夏季 7月最热,绝对最高气温38℃。每年5月至10月,是嘉峪关市最佳旅游时节。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