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斯晨风:读者才是最敏锐的评论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哪个网站看小说比较齐全 安迪斯晨风:读者才是最敏锐的评论家

安迪斯晨风:读者才是最敏锐的评论家

2023-05-28 16: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生如稗草,坚韧不拔

虞 婧:是什么契机促使您开始写系统性的、有一定长度和深度的网络文学评论?

安迪斯晨风:我最早开始写网络小说的评论是在2009年,那时候网络文学还没有搭上IP化浪潮成为全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只能算是小众爱好,生活中能跟我一起聊网文的人很少。所以我才想到去天涯论坛建了一个推书楼,隔三岔五推荐一些我喜欢的小说。《生如稗草》收录的评论都是我在阅读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有所感、有所得才写出来的,也可以说是专门拿来给同好看的评介。

虞 婧:为什么取名《生如稗草》,是指网络小说最初生于草莽的样态吗?

安迪斯晨风:书名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说网络小说的出身属于草根阶层。专门给普通人讲故事的通俗文学像是野生的稗草,具有坚韧不拔、随遇而安的强悍生命力,不管在哪个时代,都可以从干旱的田野里生长出来,甚至从石头缝里拱出来。最早的网文作者来自各行各业,很多都是工人、售货员、厨师,后来也有很多理工科的学生,写的就是老百姓爱看的故事。第二层含义是指我自己。我不是文学研究专业出身,就是一个普通读者,我写的评论也比较平实、朴素,是希望普通人能看懂并有所共鸣的文学评价。

虞 婧:过去30年,优秀的网络小说浩如烟海,类型众多,您在选文的时候,主要考虑哪些标准?

安迪斯晨风:我看书不太有“门户之见”,只要觉得可能有意思就会去看。有些出于放松目的去读的网文就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实际上我也加入了一些没怎么被发现的“小众网文”。我想,如果小说有意思,就一定有打动人心的地方,想让大家看见。如果一定要说标准的话,那就是我自己能读得下去,点开就能够一口气读完。不过,后来在出版之前,我也做了一些小调整,让作品的类型显得比较齐全一点,每一种类型的小说都有一两个代表。

我的评论更像是素人推介

虞 婧:除了您的这本评论集,我也有关注您的微信公众号“书海鱼人”,几乎是日更,每天都有一些书单推荐、作品长短评。您是怎么做到的?

安迪斯晨风:我想你可能误会了。我的公众号是我组织的扫文团队一起写的,每篇文章我会支付稿费,只有每周一的“安总专栏”是我自己写。十几年前,我读网文的速度非常快,刚上班那会儿经常有大夜班,必须保持清醒。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为了熬过漫长的时间,我从租书店租了好多本又厚又大、字却奇小无比的网络小说。好多经典网文都是那时候看的,读得如痴如醉,有时候一晚上能读完一两百万字。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网络文学阅读量积累就是那时候存下来的,我属于典型的“暴饮暴食”,仗着年轻能扛住。

虞 婧:我比较喜欢您这本评论集子,感觉补上了我错过的“网文那些年”,阅读评论的时候甚至有点读小说的感觉,既有爽感也有深度,还有您的生活阅历。

安迪斯晨风:严肃的文学评论著作注重学理性,干货多,一些大师级评论家的书评集也很好看。比如说张大春的《小说稗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我很欣赏他,我的评论集书名也借鉴了这本书名。《生如稗草》虽然也被归类到文学评论,但我觉得跟严肃的文学批评不是一个模式,可能也差得远,更像是素人推介。这本书会告诉读者一部网络小说的内容、风格、亮点是什么,缺点和不足又在哪里,会考虑读者的接受度,使用轻松易读的语言风格。

虞 婧:注重可读性的评论正好和注重可读性的网络小说相匹配。不过我好奇的是,您在写作品不足之处的时候,会不会担心得罪人,或者给作者带去负面影响?

安迪斯晨风:其实读者才是最敏锐的评论家。我的书评是面向小说读者的,如果只讲优点,不讲缺点,他们读了我的推荐去看书,就算我没写缺点,也能发现不好的地方,那我评论的说服力就会下降(掉粉)。而且我本身也是读者,就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虞 婧:近两年科幻小说的“风”很大,您有没有做相关的观察?

安迪斯晨风:我经常被人问一个问题:网络文学中有哪些是真正的科幻小说?既然加上了“真正的”,便说明在很多人眼里,网络文学中存在大量的“伪科幻小说”。实际上,大多数被分到小说网站科幻频道的小说,科幻属性总显得可疑。我一直觉得,网络文学中绝少传统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作者可能在网络小说中塞进大量的科幻元素、科幻创意、科幻图景,但是这些小说作者并不具备相关的科学知识,只能把与科幻有关的要素当成一种类型化的点缀。不过凡事皆有例外,真正称得上科幻小说的网文也有一些,近年来我比较喜欢的有:天瑞说符的《死在火星上》《我们生活在南京》、严曦的《造神年代》、群星观测的《寄生之子》以及远瞳的《深海余烬》等。

在蛮荒的森林点亮一盏灯

虞 婧:您在后记中说,“能够从阅读中获得趣味才是真正的阅读,读书本身不是为了帮助你获得什么,而是作为一种羁绊,陪伴你度过漫长的人生”。这句话我很有感触,我小时候对生命和世界充满了问号,就一直找书看,企图在书里找到答案。直到进入社会工作以后,回想自己的阅读史,感觉并没有找到什么终极答案,但也许可贵的是当时愿意想、愿意记录。您说的“羁绊”是这个意思吗?“趣味”又是什么?

安迪斯晨风:人的记忆其实是不连贯的,我们在回忆往事的时候,常常会发现有一些时间段根本没什么记忆点,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像一段恐怖的空白。读书对我来说,便是给时间打下标记。多年以后,我翻开以前的微博,找到某晚的读书打卡,会回忆起我在那天读了什么书,阅读这本书时的感受和思考也会涌上心头。我说的“羁绊”大概是这个意思。

至于阅读的“趣味”,我习惯于用好看来形容。具体来说,我欣赏的好看有三大类型、九个基本点、二百多条细则,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总而言之,能让你读下去的就是有趣味的阅读,读不下去要时时看手机,就是无趣的阅读。

虞 婧:有学者认为,像您这样的网生评论家摒弃了所谓的理论,精准地抓住网络小说里人物塑造、情节设定等方面的要害,相较于写出宏大学术著作的批评家,你们更容易与网络作家、读者形成情感共同体。您怎么看待目前的网络文学评论生态?

安迪斯晨风:所谓“网生评论家”实际上只是网文读者的一部分,每一个读者在阅读时都可能跟人评讲网文的好坏,我们“网生评论家”无非是把自己阅读时的想法讲出来,和普通读者之间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界线,更形成不了一个行业,最起码不是一个赚钱的行业。用流行的词来说,无论是在小说平台的书评区,还是在微博、朋友圈、小红书写评论,都是“用爱发电”,今天我发现并推荐的书能够获得更多读者的认可,我就可以算是一个“网生评论家”,明天他也可以是。这样的生态就如同早期的网络文学一样,大家都属于兼职性质,生如稗草,肆意生长,野性开放,活力十足,但也缺少规范。

虞 婧:您读网文这么多年,有没有在线下同交流比较多的作家朋友见过面?有没有有趣温暖的小故事可以分享?

安迪斯晨风:我和大多数网文作者的交往都仅限于网上,线下见过的不多。这里讲一个励志小故事吧。据《寄生之子》作者讲,她写到10万字的时候,收藏数是2,一个是她自己,另一个是亲友。毕竟这种类型的科幻小说在晋江没什么流量。她好几次都绝望了,但为了给书中人物一个交代,给自己构思的故事一个结局,还是坚持写了下去,后来终于等到欣赏它的读者。当然,我的推荐也起到了一些作用,给这些没名气的好作品一个曝光的机会最让我开心,也是我作为书评人的意义所在。

虞 婧:您在用自媒体推介好书上有什么独到的经验?我们应该怎么让一些不太为人知的好作品拥有流量?

安迪斯晨风:绝大多数自媒体书评人最初开始写文,都是因为自己真的想写,内心深处有一团火在燃烧奔涌,必须让它变成文字表达出来才能心安。很少有人一开始就想象自己会以其谋生。除了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同好圈子里面找到认同感。

为什么别人愿意看你的评论?因为你的感想恰好和他一样,说出了他自己想说但没法说出来的话。这样他就会信任你的阅读口味,愿意读你推荐的作品。做推书楼那年,因为我持续不断地无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就像在一片蛮荒的森林中点亮了一盏灯,让那些喜欢同类作品的读者聚集到我的推书楼中。如果说有什么经验的话,就是多读、多写,持之以恒地用爱发电,不去考虑这有什么用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