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墨江:“四个突出”打造勐簸哈尼族特色村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哈尼族民族文化图片 普洱墨江:“四个突出”打造勐簸哈尼族特色村寨

普洱墨江:“四个突出”打造勐簸哈尼族特色村寨

2024-06-17 07: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首页 > 民族宗教 > 工作动态

普洱墨江:“四个突出”打造勐簸哈尼族特色村寨

来源:普洱市委统战部 2020-12-04 09:32:00

  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者铁村勐簸自然村位于昆曼国际大通道节点墨江县城边,离墨江县城5公里,交通方便,区位优势好。2019年12月,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有国土面积3.2平方公里,海拔1360米,有81户342人,其中99%是哈尼族,是个典型的哈尼山寨。   2016年,勐簸自然村列入第二批“十百千万”创建工程。近年来,该村投入中央专项资金100万元,整合各类资金890多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目前,村子已经借助建设“勐簸哈尼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生态村”的契机,完成道路硬化,建成了哈尼民俗文化展馆、哈尼文化广场,停车场、卫生公厕等,形成了以大山、竜(音同龙)林、茶园、农田“四位一体”的哈尼特色村寨。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主要体现了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组织领导,保障特色村寨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为了扎实推进勐簸民族特色村创建工作,在联珠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协调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制定、完善并督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规划,动员引导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建设,指导群众实施建设规划的各项任务,协调处理建设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好长效机制等日常事务工作。   二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旅游发展基础。一是传统民居建设。按照“特色村寨”建设发展思路,以体现哈尼族建筑文化特点,保存特色民居建筑的风貌为出发点,围绕以突出哈尼族传统民居土掌房建筑样式为发展主题,修旧如旧,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民居对需要改造的房屋实行“一户一图、一户一样”,81户各有千秋,使勐簸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筑文化更加浓厚,充分体现哈尼文化、农耕文化、历史文化相结合的特色。二是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通村石板路1公里,环村寨旅游及山地自行车比赛公路14公里,哈尼特色寨门1座,哈尼民俗文化展馆1 个210平方米、哈尼文化长廊1 个、带有哈尼族特色的太阳能路灯20盏、村寨排污设施1套。展馆里陈列着哈尼族的生产、生活用具,如竹篓、簸箕、碗、牛铃、石臼、马鞍、历史刻碑等,墙上的图片和文字,则记载了哈尼不同分支、风俗和节日。进村道路两旁用樱桃树绿化,环村路用凤凰树绿化等,使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冬天环路漫山樱桃花开,好一个美丽干净整洁生态的哈尼特色村寨。   三是突出民族文化元素,打造哈尼族民俗文化旅游村。勐簸村民小组是一个典型的哈尼山寨,民居特色突出,民间艺人活跃,民间文艺丰富,哈尼文化底蕴浓厚,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祭竜节”等诸多丰富的哈尼族传统民俗。村民非常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自2000年开始,组建了“阿迷车”哈尼族民间歌舞表演队,挖掘整理了上百首本民族原生态歌、舞、乐,并获得极大的成功,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歌”栏目录制节目,表演节目《奔奔踹啦》、《豪尼求亲调》、《家乡》并被收录保留。当走进勐簸时,不但能看到身穿民族服饰的村民伴随一曲标准的哈尼尽情舞蹈,不时能听到65岁的“哈尼民俗传承人”胡飞演奏的哈尼情歌,还能看到李明秀《哈尼人》撰写者,她祖辈世代都在做哈尼文化传承,她从小就听着哈尼情歌长大,对于民族文化,有着特别的情感。为了撰写哈尼文化的书籍,曾走访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以及国内的哈尼族人聚居地采风,全面地整理了关于哈尼语言、民歌、服饰等方面的资料。在勐簸有着多位像胡飞、李明秀等民族文化传承人努力、带领下,村子里的村民不分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在哈尼节庆、休闲时都能看到、听到民族舞、民族歌。一直以来,联珠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利用勐簸组的区位优势和浓厚的哈尼族文化传统,建设民族团结示范村、民族特色村,并围绕北回归线标志园,建设“勐簸哈尼族文化旅游生态村”乡村旅游项目,保护、开发和传承哈尼文化。   四是突出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群众致富。按照“项目到村、扶持到户、创建到户”的原则,者铁村勐簸自然村由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根据申报名单和实施计划,择优选择了9户民族团结示范户建设,由9户示范户带动一片、一群,达到共同发展。该组有一个农户叫李云珍,她家从十多年前就开始稻田养鱼,现在又投资5万元养殖300多只鸽子,养殖的收入现在一年有2万多元。除了她家自己,带动亲戚朋友综合利用土地,进行稻田养鱼,并对他们给予养殖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的沟通、交流。同时她借助勐簸组乡村旅游项目,办起自家的农家乐,同时带动其它群众致富奔小康。目前,影响带动9家民族特色农家乐经营。大多农家园借助勐簸寨子鱼塘多、水质好,鱼味鲜美的特点,推出了农家休闲垂钓,菜品有烤鱼、蒸鱼、清汤鱼、酸菜鱼等兼具哈尼族的特色,为来勐簸游玩的游客提供吃农家菜,住农家客栈的服务。大量农家园的出现,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流交融交往,民族团结进步,使来勐簸游玩的旅客吃得好、留得下、住得暖。   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经验启示主要有二点:   一是民族文化传承是特色村寨发展的动力。中国乡土文明历史悠久,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正是在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进程中形成的民族建筑文化的结晶,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以建筑的形式记载和描画着各民族壮丽的历史诗篇,直接反映着各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生活状况及经济、体制、生产关系等社会状况。近年来,在中国快速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民族传统文化遭到破坏。勐簸特色村寨较好地保留了哈尼族传统文化,这正是勐簸吸引大量旅客参观、驻足的原因,使勐簸寨子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面步入了和谐发展的小康社会。   二是产业发展是特色村寨发展的关键。产业发展是提高特色村寨其整体经济实力的关键,通过对勐簸民族特色村寨的调查发现要形成民族村寨新经济增长点,应该采取发展民族村寨特色农业经济,增加农产品中民族文化内涵的附加值战略,通过扶持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产业、民族工艺品产业的发展推进资源优势由潜在性向现实性发展实现特色村寨发展的“加速器”,提高当地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点。   (供稿:墨江县委统战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