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咽喉是指哪里的部位

2024-06-17 06: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pharynx),呼吸和吞咽的共同通道,呈长条状管腔。鼻咽部病变常可引起鼻部、耳部和颅窝症状,极易造成临床误诊。口咽部两侧有腭扁桃体,具有重要的免疫防御功能,能产生免疫球蛋白,在儿童期尤为重要。口咽后方为咽后隙,儿童期富含淋巴组织,感染后则形成咽后脓肿;咽的两侧为咽旁隙,内含颈部大血管和神经,感染后积脓称咽旁脓肿,咽旁脓肿和咽后脓肿均可并发纵隔障炎和脓毒血症等严重疾病。腮腺深叶肿瘤往往侵犯咽旁隙,使患侧咽侧壁向中线膨出。喉咽部的环后癌生长部位隐蔽,易误诊为咽炎和咽部感觉异常。

咽部常用间接鼻咽镜和间接喉镜检查,必要时可用光导纤维镜检查,也可作造影、体层摄片和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等检查。咽与全身有密切联系,局部病变可影响全身,如扁桃体炎的病灶性感染可引起肾炎及风湿热等疾病;同样,全身疾病也可反映至咽部,如患粒细胞缺乏症时可出现咽部溃疡。

目录 1 咽的解剖结构 1.1 鼻咽 1.2 口咽 1.3 喉咽 1.4 咽壁构造 1.5 咽间隙 1.6 咽的淋巴组织 2 生理功能 2.1 呼吸功能 2.2 吞咽功能 2.3 共鸣作用 2.4 腭扁桃体功能 3 检查方法 3.1 鼻咽镜检查 3.2 间接喉镜检查 3.3 光导纤维镜检查 3.4 X射线检查 3.5 组织学检查 4 临床联系 5 参看 咽的解剖结构

咽上界起自颅,底下达第6颈椎平面,长约12cm,在环状软骨下缘高度与食管口相连,前面与后鼻孔、口腔和喉相接,后壁与颈椎椎前筋膜相邻,两侧有颈部大血管和神经通过。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段。

鼻咽

又称上咽部,位于硬腭平面以上的咽部。顶壁外侧与破裂孔邻近,是鼻咽癌侵入颅内的主要径路。顶壁与后壁相交处有条索状淋巴组织,名腺样体,又称增殖体或咽扁桃体。左右侧壁有咽鼓管咽口,附近有较丰富的淋巴组织,称咽鼓管扁桃体,咽口后上方有隆起,名咽鼓管圆枕,圆枕后上方有一凹陷区,称咽隐窝,即罗森缪勒氏窝,是鼻咽癌常见的原发部位。

软腭下缘与咽后壁间的间隙,称腭帆间隙,软腭麻痹或组织缺损时,间隙异常宽大,出现讲话时带鼻音和饮水倒流等腭帆间隙团锁不全症状;相反,若软腭紧接咽后壁,间隙狭窄,造成咽部气道萎陷,睡眠吸气时导致软腭下缘及悬雍垂震动,为构成鼾症的病因之一。

口咽

又称中咽部。口咽后壁约相当于第3颈椎的平面,粘膜下有散在咽后淋巴结,经感染可形成咽后脓肿。舌根二侧尚见聚集成团的淋巴组织,称舌扁桃体。

喉咽

又称下咽部。喉咽两侧有两个呈倒置锥形的窝,称梨状窝,是食物经咽进入食管的通道。

咽壁构造

分为四层,由内向外为粘膜层、咽腱膜层、肌层和筋膜层。

咽间隙

咽腔邻旁由颈部筋膜围成的潜在腔隙,内含蜂窝组织,包括咽旁隙、咽后隙和扁桃体周围隙等。

①咽旁隙。又称咽上颌隙,在咽后隙外侧,形似倒立的锥体。由茎突及附着于茎突上的肌肉分为前后二隙,前隙小,病变易累及翼内肌而致张口困难,扁桃体感染也可扩散至此间隙。后隙较大,含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及颈交感神经节和颈深淋巴结上群,咽部感染可蔓延至此,侵犯神经和血管,并向颅内和纵隔扩散。

②咽后隙。外侧与咽旁隙相隔,前为颊咽筋膜,后为椎前筋膜,从颅底直到第7颈椎或第1胸椎平面的后纵隔,因此,病变可入后纵隔。咽后隙内含有疏松结缔组织,中线处组织致密分隔成左右两部分,故早期咽后脓肿常局限于一侧,咽后隙存在淋巴结,儿童期数量多,感染率高。凡扁桃体、口腔、鼻腔、鼻咽、咽鼓管和鼓室感染均可经淋巴途径蔓延至此。

③扁桃体周围隙。位于扁桃体包膜和咽上缩肌之间的腔隙,可因扁桃体感染而引起此间隙的化脓性炎症。

咽的淋巴组织

咽部淋巴组织丰富,腭扁桃体呈团块状,它与咽扁桃体、管扁桃体、咽侧束和舌扁桃体等组成咽淋巴环,即瓦尔代尔氏环。

腭扁桃体位于口咽部两侧,儿童期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呈生理性肥大。其表面衬覆层鳞状上皮,有6~20个隐窝开口,向内呈分支状盲端,易隐藏细菌而成病灶。扁桃体包膜为咽腱膜的一部分,围绕于扁桃体深面,扁桃体包膜与咽上缩肌之间含疏松结缔组织,形成潜在的扁桃体周围间隙。

扁桃体内有结缔组织构成的小梁和淋巴组织。小梁与包膜相连接,内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淋巴组织中有许多小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功能。

生理功能

有以下几方面。

呼吸功能

咽粘膜含有腺体,具有加温、湿润和清洁吸入气体的作用。

吞咽功能

咽是呼吸和吞咽的共同通道,食团触及舌根及咽峡部时引起吞咽反射,使食物沿二侧梨状窝向下进入食管。

共鸣作用

咽与声调和语言的构成有关,其中软腭的作用尤为重要。软腭麻痹或腭裂时,由于鼻咽部不能关闭而形成开放性鼻音。

腭扁桃体功能

对这一问题目前仍处于继续探索和验证阶段,但一致认为与机体防御功能关系密切,有抗感染的免疫作用。归纳如下:①腭扁桃体血循环生理特点。腭扁桃体微血管对血流有阻挡作用,因此血流缓慢,形成血流成分选择滞留区,便于发挥免疫功能。②腭扁桃体隐窝系统。腭扁桃体隐窝有许多分支,使扁桃体表面积增大300cm2,有利于进行减毒和免疫活动,并传递抗原信息。③免疫细胞和免疫范围。腭扁桃体含发育各期的淋巴细胞(80~90%)、浆细胞 (5~20%)和少量单核及多核细胞,其中的淋巴细胞兼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双重作用,能被致敏而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和五种免疫球蛋白,还能分泌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和补体。腭扁桃体功能正常或亢进时,其抗体含量较高,腭扁桃体有病损时,则抗体量下降。

检查方法

除视诊、触诊以外,还有以下检查方法:

鼻咽镜检查

常用的有三种鼻咽镜检查:①间接鼻咽镜检查。将鼻咽镜(小的反光镜)置于软腭与咽后壁之间,镜面向上,依靠镜面光线反射,看清鼻咽部各壁标志,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②直接鼻咽镜检查。检查不方便,而且视野狭小,现已弃用。③电鼻咽镜检查。分经鼻和经口两种,附放大装置,目前趋向被光导纤维鼻咽镜替代。

间接喉镜检查

方法与喉部检查相同,也是利用反光镜观察喉咽各壁情况。

光导纤维镜检查

此镜细,外径已达3.7mm,长短不一,经鼻腔插入,检查时痛苦小,适用于张口困难、颈部关节强直、不能配合作间接鼻咽镜和喉镜检查的病例及儿童患者。可配置照相机和摄影机,作静态和动态摄像研究,并可观察吞咽、打鼾、发声和呃逆等动态的全过程。

X射线检查

诊断咽部、咽后隙病变的常用检查法。①平片检查。可取颈侧高位片、颈侧低位片和颅底位片,观察咽部软组织阴影有无隆起不平等情况,骨质有无增生、吸收和破坏等病变。②咽腔造影。鼻咽、口咽和喉咽腔均可用钡剂造影,观察腔隙形态和钡剂滞留情况等。③体层照相。将被检部分作分层摄片观察,较之平片更为确切,但有形态变形现象。④静电摄片。即干板照相,用带电硒膜片感光,对软组织等分辨率增高,但放射量较大,常用于软组织异物、喉室含气囊肿等检查。⑤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将被检部分进行一薄层一薄层地扫描,加工成截面像,密度分辨能力比普通放射片大10~100倍,能较清晰地观察软组织变异、气腔形态、肿瘤大小和转移等情况。

组织学检查

①脱落细胞检查。方法简单,将分泌物涂片或用拭子采取脱落细胞做成涂片,经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寻找异常细胞。②活组织检查。从病变部位收集活组织制作切片,观察病变的性质。一般结果较脱落细胞检查更可靠。

临床联系

见咽部疾病。

参看 解剖学/咽 人体解剖学/咽 人体百科 - 咽部疾病咽 鼻咽 口咽 喉咽 扁桃体 舌扁桃体 咽鼓管扁桃体 咽扁桃体 咽鼓管咽口 咽间隙 咽旁隙 咽后隙 扁桃体周围隙 咽鼓管圆枕 咽隐窝 咽后淋巴结 咽淋巴环咽部症状 咽痛 吞咽困难 咽异感症 呼吸困难 扁桃体肥大 咽肿 说话带鼻音 张口困难咽部疾病 咽炎 急性咽炎 慢性咽炎 奋森咽峡炎 咽白喉 咽部结核 咽梅毒 咽麻风 扁桃体炎 腺样体炎 咽峡炎 白血病性咽峡炎 咽部溃疡 咽后脓肿 咽旁脓肿 扁桃体周围脓肿 咽部异物 咽喉部外伤 咽间隙肿瘤 咽旁隙肿瘤 腮腺深叶肿瘤 鼻咽癌 扁桃体癌 缺铁性吞咽困难 咽神经官能症咽部检查 压舌板 间接喉镜检查 鼻咽镜检查其它 耳鼻咽喉专科医院列表 耳鼻咽喉科 咽喉部常用药物 口腔科疾病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耳鼻咽喉外科学》 人体 《人体解剖学》 - 《人体解剖学精要》 - 《人体解剖学歌诀》 - 人体穴位图运动系统 骨骼 颅骨 躯干骨 上肢骨 下肢骨骨连结 关节肌肉 头肌(面肌、咀嚼肌) 颈肌(颈浅肌、颈外侧肌、颈前肌、颈深肌) 躯干肌(背肌、胸肌、膈、腹肌) 上肢肌(肩带肌、臂肌、前臂肌、手肌) 下肢肌(髋肌、大腿肌、小腿肌、足肌)消化系统 口腔 口唇 颊 腭 牙 舌 唾液腺(大唾液腺)咽 鼻咽 口咽 喉咽 咽肌食管 食管的狭窄部位 食管壁胃 胃壁小肠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大肠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消化腺 肝 肝外胆道(肝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 胰腹膜 网膜 系膜 腹膜陷凹呼吸系统 鼻 外鼻 鼻腔 鼻旁窦咽 咽喉 喉软骨 喉肌 喉腔 喉神经气管与支气管 气管 支气管肺 肺内支气管 支气管肺段胸膜 胸胸膜 胸膜腔纵隔 上纵隔 下纵隔泌尿系统 肾 肾的被膜(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 输尿管 膀胱 尿道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器 男性内生殖器 睾丸 附睾 输精管 射精管 精囊 前列腺 尿道球腺男性外生殖器 阴阜 阴囊 阴茎男性尿道 前列腺部 膜部 海绵体部女性生殖器 女性内生殖器 卵巢 输卵管 子宫 阴道 前庭大腺女性外生殖器 阴阜 大阴唇 小阴唇 阴道前庭 阴蒂 前庭球其它 乳房 会阴脉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 心(心包) 血管(动脉、静脉)淋巴系统 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 淋巴结 脾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 甲状旁腺 肾上腺 垂体 松果体 胸腺感觉器 眼 眼球(眼球壁) 眼副器(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眶脂体、眶筋膜)耳 外耳(耳郭、外耳道、鼓膜) 中耳(鼓室、咽鼓管、乳突窦、乳突小房) 内耳(骨迷路、膜迷路、内耳道)神经系统 组成 神经细胞 神经胶质脊髓和脊神经 脊髓 脊神经(后支、前支)脑 脑干 小脑 间脑 端脑脑神经 嗅神经 视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浅感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锥体系、锥体外系)自主神经系统 内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脑和脊髓的被膜 硬膜(硬脊膜、硬脑膜) 蛛网膜 软膜脑室和脑脊液 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 脑脊液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血管 脊髓血管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