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岛公交集团总裁徐金龙的对话――青岛公交演进“路线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和达集团总裁办公电话 与青岛公交集团总裁徐金龙的对话――青岛公交演进“路线图”

与青岛公交集团总裁徐金龙的对话――青岛公交演进“路线图”

2024-06-02 11: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报记者徐瑞蔓

  被公认在“公益性和效益性”这一悖论之间走得最游刃有余的公用事业企业之一,青岛公交身上的此项荣耀在前不久与上海申沃携

手,抢占客车制造龙头的“实战演习”中达到了巅峰。由此,徐金龙不但被认为是改变了整个青岛公共交通格局的企业家,更被推崇为公用事业改革“创新”的先锋人物。这一点,似乎构成了青岛公交最为人称道的核心所在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描摹青岛公交集团总裁徐金龙运筹帷幄者的个性的话,恐怕只有“平和通透”才可尽其深意。说他平和,不仅是其待人接物上的坦诚和平易,让与他接触的人如沐春风,更是其谈话中所表达的语境,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大家风范。通透则是对其历年事业拼杀的最高褒奖。在国内公交行业,第一个发起“三制”改革,第一个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第一个斗胆在同等城市中不拿财政一分钱补贴,第一个凭借自身实力携手客车产业巨头制造整车。毫无疑问,从“三制”改革到魔术般的资本化运作,从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到迅猛地对外扩张,从属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修理厂,到6年之内联姻世界500强大鳄,盛举之下恐怕才能让人管窥到执行者的功力和气度。

  模式延伸:

  夯实五大产业支柱

  新经济:近一两年,我们看到,青岛公交除了在主业上不断进取外,在其他几个相关领域也颇有建树,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后青岛公交要超越简单的票款收入模式,进入到多元化的产业时代?

  徐金龙:经过前些年成功的“三制”改革、以及内部管理改革等多项举措,青岛公交已经在全国公交行业创造出了“青岛模式”。但这已经成为历史,事业的发展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改革的出路。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把公交品牌定义为“日新”的初衷。事实证明,我们公交的改革确实在“日新月异”。

  我一直在考虑,在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下,整个集团靠什么提升抗风险能力?集团要做大做强,方向在哪里?去年非典后,这个问题再一次迫在眉睫提上议事日程。当时汽油价格上涨,成本上升,客源相对下降,严重的供需和成本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单单靠营运收入养活14000人的大企业,确实有点困难。经过这么多年的产业运作的积累和对市场的预测观察,集团内部“五大产业支柱”的概念渐渐成熟,那就是客运,汽车制造,出租车运营,小汽车租赁、维修、配件以及销售,车体、车身广告这五大支柱。这将是未来青岛公交的发展方向。

  新经济:这五大支柱产业有什么样的现实可行性,今后的目标又是什么?

  徐金龙:客运主业依然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策略,加大投资和扩张。目前,已经与西安、杭州、株洲、湘潭等地达成协议,与当地公交公司进行合作,采用青岛的“日新”品牌,把青岛的公交名牌打到全国。同时,加快融资步伐,公交二公司和胶州公交公司的股份制改革正在积极进行。

  汽车制造业上,应该说市场前景非常好。目前全国的公共交通车辆档次普遍比较低,比如高密公交在改制之前,用的是小昌河做小公共汽车。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城市要更新高档公交车辆,小城市同样也有换代需求,而全国的客车制造,目前还良莠不齐,市场前景十分诱人。我们前一段时间适时地与上海申沃携手,建立青岛客车制修有限公司,实行联合控股,未来几年,我们将依托上汽的强大技术和研发能力,抓住目前客车市场机遇,争取在几年之内做大做强,成为业界的龙头之一。

  出租车业的未来也不可小视。当年上汽大众没有出租车,但是上市后目前已经拥有6000辆出租车。未来,青岛的出租车营运权将被回收。政府出钱投资的可能性不大,这就为有资本和有基础的企业提供了机遇。目前我们有1007辆出租车,未来我们一旦上市成功,将会在这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抢占市场先机。

  小汽车租赁、维修、配件以及销售的产业在国外已经相当发达。国内才刚刚起步。随私家车的增多以及未来政府车改,这一领域将前途无量。目前,南方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动作。青岛公交从前年开始涉足这个行业,目前已经有100多辆小汽车可供租赁,全部都是桑塔纳2000以上的车型,市场反映非常好。小汽车维修、销售和旧车置换也都上了轨道。去年只有七八个人的公司,就已经创造出80万元的利润。

  在五大产业支柱中,车体和车身广告是成本最低,含金量最高的一脉。我们的车体广告在申奥之前一直做得不够,甚至还不如济南。借奥运会契机,我们与北京通诚广告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其业务优势,发展壮大起这块市场。合作后,目前仅316车每车每年就能有两万美元广告收入,而从前,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全部公交车一年的广告收入都达不到7万元人民币。借用这个市场,去年仅车体广告收入550万元,今年预计进账700万元。车内广告也将陆续进入议程。车两边的有机杠、投币箱、车座套等都可以开发出庞大的广告价值,公交公司3000多辆车,一年有1000万元的广告收入潜力可挖。

  资本运作:

  审慎中不乏果敢

  新经济:“请进来”和“走出去”策略的实施,使得青岛公交的资本行动日益频繁。下一步,您将在资本运作方面有什么举措?

  徐金龙:我们的资本运作一直采取审慎中进取的方式,不打无准备之仗。有人说,公交集团近8年改革中,没有走错一步棋,底气来源于我们的运作思路。目前,公司最重要的动作就是对宏达公司进行股份制拟上市公司的操作。这个拟上市公司,净资产1.2亿元,总股本1亿元,拟每股1.2元,由深圳、上海、杭州、南宁和青岛五个城市的公交公司持不同比例的股份。其中青岛公交占总股本的53%,其他4个公司按不同比例共占47%。目前由中信实施具体上市操作,宏达公司净资产已经在去年保持10%以上的回报率,预计今年10月进入辅导期,如果进展顺利,两年后将成功上市,届时,青岛宏达将融资进行进一步扩张,不仅可以在本市进行投资,还可以进一步把触角伸展到外省市,实现其资本意志。此外,还可以上市前对未改制的部分进行捆绑上市,或者上市后吃掉自己的核心层。届时,青岛公交集团将形成三大股份制公司,一个是上市的宏达公司,一个是5500名职工持股的巴士公司,另一个是二公司改制后远达公司。目前,北京、上海都各有一家上市公司,青岛公交股份制搞得早,上市略晚了一步,但是这也正表明了我们审慎的发展态度,没有十足的把握,我们就不出手。

  新经济:除了上市公司的运作,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资本动作?

  徐金龙:目前,公交集团二公司正在招商引资,准备与一家加拿大公司进行合作,现在正在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胶州公交的股份制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西安的参股公司和湘潭的控股公司的事项也开始进入程序。

  与上海申沃的合作也开始进入具体操作阶段,青岛客车制修有限公司的各项业务已经基本进入程序。资本层面主要是增资扩股,根据改制进度表,职工股有序退出,争取两个月之内报批创立公司,总股本3000万―4000万元,先小后大,稳步发展。

  对外扩张:

  选择伙伴的标准

  新经济:今年青岛公交对外扩张也动作频繁,能否谈一下具体的想法?

  徐金龙:应该说,所有的对外扩张都是他们自己找上门来的,3年前株洲市公交公司通过公交内参知道了青岛模式,主动找我们合作,青岛公交占23.5%股份,如今每年可以得到12%以上的分红。此后,湘潭、杭州、高密、胶州也找到我们要求合作,合作后成效显而易见,胶州公交在合作前,只有50多辆小公共,每年20多万元的利润,通过与我们携手,已经发展到160多辆公交车,而且车辆档次也明显提高,如今每年有130万元利润。最近,西安也慕名而来,经过协商,已经与我们签定了合作协议。为了进一步扩张带来融资力度,公交集团不久前创立了由企业管理层集资而成的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该举是我们多元化发展、资产重组的又一力举,为融资搭建了一个更好的平台。

  新经济:在扩张过程中,青岛公交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是什么?

  徐金龙:我们首先要考察城市,城市发展要有潜力,尤其是旅游城市和省会城市,我们将优先考虑。其次考察当地政府,政府要有比较好的政策,改革动作要快,投资环境良好。最后要考察合作者的基本管理是否过关,班子里的改革意识是否强烈。此外,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也将在考察范围之内。我们力争投一个赢一个,绝不打无准备之仗。

  效率源头:

  集团内部有偿服务

  新经济:从1年亏损6500万元到赢利1400万元,创利税5000万元,青岛公交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期间,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就没有要政府一分钱补贴,青岛公交为公用事业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提高效率做了最好的例证。请问,青岛公交的效率来自哪里?

  徐金龙:如果说青岛公交改革的成功,一方面来自通过资本运作进行资源优化所带来的效益增加,那么,另一方面完全来自集团内部严格管理所带来的成本控制。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在现在的公交公司,你拿一个螺丝,都会在总部的计算机系统中体现出来,这就是管理带来的效率。它不但成本节约,而且提高了整体运行效率。

  在具本管理上,我们实施“运修”分离,组建财务中心、物资供应中心、信息管理中心和场站设施管理中心等六大中心,中心之间所有业务往来全部实行有偿服务,管理和经营彻底分开,管理部门只负责监督和制约,营运部门讲安全、服务,抓收入,创品牌,各司其职。我们的维修、保养与营运环节分开后,节约成本十分显著。原来6个营运公司全部都有自己的维修部门,各个公司的车都自己负责。一个公司的车坏在30公里外,也要派拖车过去,大大加重了运营成本。现在,出事地点离哪个公司最近,只要一个电话这个公司的维修人员就马上在最短时间赶到。此外,保养环节也采取就近原则,收车时离哪个公司近就到哪个公司保养,大大降低了空驶里程,最大限度地减低了交叉行驶所造成的浪费。从前,各个公司所需材料要到中心库统一领料,从今年1月份开始,我们撤消了大材料中心库,采取集中招标采购的方式,让厂家直接把材料送到六个修理厂,公司仅提供库房,并不预付材料费用,采用用完结算,完全摆脱了资金积压问题。所有这些改革措施,都是以一事一结方式保障提供服务者的利益,哪辆车在哪个公司维修、保养、停车全部当天结算,修理工是谁、检验工是谁、工时多少,计算机里一清二楚,仓库全部实行超市条码式管理,哪个乘务员到哪个仓库领取材料,即使是一个小铆钉,什么材料、什么时间、什么价格全部通过微机系统同时输入到总部计算机系统。如此细微的管理模式,杜绝了从前工时浪费、材料流失等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票价改革:需要“优质优价”的三赢策略

  新经济:公交票价一直是个敏感问题。据了解,北京每年对公交企业补贴7亿至8亿元,天津每年1.24亿元,但青岛目前没有要政府一分钱补贴。我们算了一笔账,公交集团目前有2500辆贷款车,额度达2.4亿元,一年有1300万元的利息,此外还有1100多富余人员需要集团养活,请问,如果票价暂时不变动,公交集团如何再创夹缝中的效益?

  徐金龙:公交票价2000年调过一次,800多辆车从0.5元调到0.8元钱,专线车一票制多少年没动过。现在,汽油在涨价,我算了一笔帐,现在汽油价格是每吨4000元,前年不到3000元,一年我们要消耗4万吨汽油,一年就是4000万元的原材料成本涨价,此外每年我们更换新车还有1000万元的折旧费用。这些费用全部要从利润中出。从2000年开始,我们没有要政府一分钱补贴,政府不补,我们可以改革,可以开源节流,但是挖潜是有限度的。如果成本增加太大,而利润长期得不到有效增长,企业效益必然受到影响,而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企业内部的不稳定因素。青岛公交建立了很好的机制,但是要让这个机制更好地存在和发展下去,还要有有效的政策扶持。目前,全国公交系统,不要政府补贴的公司不多,许多大中城市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财政补贴,来扶持公益性事业的发展。

  青岛公交既然已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就要探索下去。不要补贴可以,但是可不可探讨一条让集团和老百姓都能受益,而政府又不会有太多负担的三赢道路?这条路在别的城市已经开始有人走,那就是在线路和车辆上实行“优质优价”策略。在一些大的路线上、热门路线上一些高档车,根据车辆档次,在同一条路线上实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票价,这样,既能满足低收入者的出行需求,又能满足一部分高收入者的需求。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乘车的档次。这样一方面引导了消费,另一方面还保障了公益性企业的效益。此外,在一些主干道行驶着高档客车,还将大大提升城市对外形象,应该说,这是一举三得的好策略,用得好,将会多方受益。此外,在许多城市,公交系统都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在税收政策上给予公交系统一定的优惠,以扶持公益性企业的良性发展。

  高新技术:公交再次腾飞的动力

  新经济:3月份建设部下文提出“有限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使得公共交通又一次被提到了很高的位置。我曾听说,西安市委书记对青岛公交有一个“358”评价,苏州市委书记也说青岛“三现象”,这恐怕是外人对青岛公交的客观评价。作为占领青岛80%以上公共交通市场的公交集团,现状如何?

  徐金龙:对此我也有所耳闻,西安市委书记对青岛的公交的“358”评价,就是说,在青岛300米之内一定有公交车站,市民出门5分钟可以到达车站,公交车上80%都有座位。苏州市委书记说青岛的“三现象”:路上没有自行车、车上基本有座位、路上没有警察。这都是对我们青岛发达的公交网络的形象描述。目前,青岛公交集团包括高密在内共有157条线,交运集团和天鹅公司共有7条线路,总线路长达到3060公里,基本上可涵盖青岛各个生活小区。小区建到哪里,车就能开到哪里。包括莱西、高密在内我们共有3400辆公交车,发行 I C卡131万张,在全国人均持卡量第一,平均每天运送乘客150万人次,票款年收入达到5.6亿元。即使比照建设部提出的发展城市公交的新要求,青岛公交依然是走在全国最前列的。

  新经济:如何在原有成功的营销基础,把这次机遇演化为再次腾飞的动力?

  徐金龙:高新技术在公交系统的全面应用将为青岛公交带来腾飞的最大动力,为公交系统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夯实了基础。目前,除了在2600辆车上安装了电脑报站器、电子显示屏、电子发光线号牌,实现车内服务自动化,实现电子计算机智能调度指挥系统和电车供电无人值守系统外,一个更为革命性的创新将在5月全面展开,那就是,率先在两条线路的400多辆公交车上装载 G PS卫星定位系统,实现整个公交运作流程的全面现代化和智能化。该项工程一旦全面实施,青岛的公交车将实现卫星自动报站,所有的公交车的调度将全部实现计算机系统智能控制,哪辆车运行到线路的什么位置,什么时候高峰期需要调拨多少车辆满足乘车需求等等一系列目前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将在总部的计算机系统中迎刃而解,整个公交的运行将更有秩序,更有效率。届时,青岛老百姓在站上就可以看到什么车运行到什么位置,以此确定自己应该坐哪班车更为便捷。此外,公交集团客车产业支柱的崛起也将为青岛带来性价比更为优良的城市公交客车,为青岛市民带来更为便捷、舒适和安全的出行环境。

  今后,随着城市的扩张,公共交通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大,例如浮山后新区建设起来以后,交通需求直线上升,我们将根据城市发展,百姓生活以及工业发展需求,每年新开一到两条新线路,更好地服务于青岛老百姓。青岛公交集团总裁徐金龙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