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弦的定义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和弦15634126 和弦的定义是什么?

和弦的定义是什么?

#和弦的定义是什么?|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谈论什么是和弦之前,题主必须首先明白一个问题——乐音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通常说的“乐音关系”,一般是指乐音的音高关系。那么乐音音高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音频,即声波的波频。

所以,乐音的音高关系,实际上就是两个乐音音频之比。根据这些比数或比值,我们能够确定诸如“完全协和的音关系”、“不完全协和的音关系”以及“不协和的音关系”。

——这种不同协和程度的音关系,是我们继续讨论和弦构成原理的基础。关于这些内容不知题主是否清楚?

两音之间音频比数越单纯,则两音就越协和,反之则两音就不协和。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为直观,我们对这种音关系,采用“音程”的概念来描述。比如同度(一度)音程上两音的频比关系为1:1;八度音程上两音的频比关系为2:1;五度音程上两音之间的频比关系为3:2;四度音程关系上两音频比为4:3。这些音程上的两音之间都属于“完全协和的音关系”,所以称这些音程为“纯音程”。其中同度和八度两个音程上的音关系过于协和,性质完全相同,所以这两个音程上的两音被认为是相同的音,采用同一个音名。

音名,就是乐音特定的名字,用七个字母表示——c d e f g a b;这个排序,正好是C调自然大音阶上各音的顺序,简谱记作1 2 3 4 5 6 7(1=C)。

和弦的产生,来自于最初的“和音”的概念——即两个以上不同乐音混合在一起,就构成和音。两个音的和音,最为协和的关系则是纯五度上的两个音。

但是,由于纯五度上两音十分协和,对比不够强烈,所以,需要加入另外的乐音,加强对比性,从而使之更具层次感——也就是我们俗说的“色彩感”。

最稳妥的办法,就是首先在这两个纯五度关系的乐音中,插入一个中间音,就构成了由三个音组成的“和弦”。这个中间音距离两端的音都是三度音程关系。这样的和弦,被称为“三和弦”——即由三个音按三度关系叠加构成的和弦。

三和弦是和弦中最基本的组织形态。在这个形态中,和弦中最低的那个音是和弦的“根音”,即“根本之音”的意思。是构建一个和弦的基础音。一个和弦的名字,主要就是由根音的音名而来的——这我们在后面细说。

插入的中间音,因为是在根音上方的三度音程的位置上,所以称为和弦的“三音”,最高的那个音是在根音上方五度音程位置,所以称为“五音”。

至此,这种在根音之上,按三度音程关系,将各音叠加上去的方法,就成为构建和弦的基本原则。

所以,一个三和弦是由根音、三度音(三音)、五度音(五音)这三个音构成的。但在纯五度音程中间插入的三音,虽距上下两端都是三度音程,但却不是在绝对的中间位置。因为,纯五度音程间隔了七个半音,所以中间的三度音要么距离根音4个半音,要么是3个半音(如果题主不知掉这些音程、半音、全音方面的知识,请自行看书补课),这样以来三度音程就有了大三度和小三度的区别。正是因为和弦中间这种大小音程的微妙变化,使得和弦具有了鲜明的调式特征。

当三音距离根音为大三度音程,距离五音作小三度音程时,这个三和弦就被称为“大三和弦”(大三度+小三度),也可称作“大调和弦”。如果三音距离根音为小三度,距离五音为大三度时,这个和弦就被称为小三和弦(小三度+大三度),也可称作“小调和弦”。

任何一个乐音都可以拿来作为根音,去构建和弦。而根音的音名,即成为以之所建立的和弦的名称主体。

比如我们在C调音阶上分别以c音、f音和g音这三个音去构成三和弦,则第一个以c为根音的和弦中的三个音为c、e、g;以f作根音构成和弦的三个音为f、a、c;以g音作根音构成g、b、d着三个音构成的三和弦。仔细看看这三个和弦中各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根音到三音都是大三度、三音到五音都是小三度。所以这三个和弦都是“大三和弦",它们的名字则直接由它们各自的根音音名字母的大写的形式表达——分别是C和弦(构成音c、e、g)、F和弦(构成音f、a、c)和G和弦(构成音g、b、d)。

我们再分别以d、e、a作为根音,构成三个三和弦——(d、f、a);( e、g、b); (a、c、e)。看看这三个和弦内构成音之间的音程——根音到三音都是小三度,三音到五音都是大三度;所以它们都是”小三和弦“。

小三和弦的名称,由根音音名字母的大写,后面缀写一个小写的“m”。意为“小调(minor)和弦”即上面三个小三和弦的名称分别为Dm和弦、Em和弦和Am和弦。

三和弦除了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外,还有两种“不正规”的三和弦,即减三和弦与增三和弦。

减三和弦是在小三和弦的基础上,将五音降下半音而来。这样和弦的三音到根音和五音都是小三度音程关系,而根音到五音变作减五度音程关系,比如这个和弦——b、d、f;根音b到三音d之间为小三度,三音d‘到五音f也是小三度。根音b到五音f是减五度。故这是个“减三和弦”。这个和弦的名字是Bdim。其中B是和弦根音音名的大写,dim是diminish的简写,意为“减半音”,表示和弦根音到五音之间,由原来的纯五度音程缩减为减五度音程。

增三和弦是在大三和弦基础上,升高五音而来。这样,和弦三音到根音和到五音之间都是大三度音程,根音到五音为增五度。比如c、e、#g这个三和弦。它的名称记作“Caug”(“aug”为augment的缩写,增加、扩张之意)或“C+”,表示和弦根音到五音之间,由原来的纯五度扩张为增五度音程。

知道了三和弦的由来,关于强力和弦的问题,题主应该心中有数了吧。如果按照经典和弦的定义,现代吉他中所使用的,有很多和弦都不能算作“和弦”,比如象挂留和弦、重力(强力)和弦、加音和弦等等。但从广义上讲,这些和弦虽不符合严格的经典和弦的定义,但都属于“变化和弦”。

比如题主问的“强力和弦”,也称“重力和弦”,就是三和弦省略了三音,由两个相互间为纯五度的音构成的“双音和弦”。但在正统的和弦理论中,和弦的三音因为具有强调调式特征的功能,通常不可省略。重力和弦旨在加厚和弦音色(和弦上两音各自均可在不同的八度音区加以重复),由此却弱化了和弦的调式特征。重力和弦的名称,是在大写根音字母后,用数字5来表示,比如C5、G5……由于重力和弦是以加强音色为主要功能目的,故配合使用音色失真装置(电子效果器)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因而常用于电声乐器的伴奏中。

挂留和弦,是以根音上方二度音或四度音替代和弦三音的一类变化和弦,用sus2(4)跟缀于根音字母后来表示,其中的数字,即表示替换音与根音的音程关系。比如Dsus2,构成音为d、e、a(正统的D和弦构成音为:d、#f、a);若是Dsus4,则构成音为d、g、a——自己可以比对其中异同。

……

这些变化和弦的产生,是对和弦原理的灵活应用,从而增加了和弦(和声)的色彩,以及对不同风格曲调的适应性。

比如,象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蓝调音乐等,就无法完全套搬经典和弦(和声)的使用规则。

和弦的本质,是追求最为协和的音关系。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即是这种协和的音关系的体现。但这种协和性,使得和弦各音都过于稳定,缺乏变化的动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出现了七和弦与九和弦。

在三和弦的五音上方,再加入一个三度音,即构成由四个音组成的七和弦。之所以叫做“七”和弦,是因为新加入的这个音距离根音为七度音程。

根据七度音距离根音的音程大小增减的关系,结合构成七和弦的三和弦性质,会有大小七和弦(大三和弦上方加入根音的小七度音)、大大七和弦(大三和弦上方加入根音大七度音)、小小七和弦(小三和弦上方加入根音小七度音)、小大七和弦(小三和弦上方加入根音大七度音)、减小七和弦(又称“半减七和弦”,减三和弦上方加入根音小七度音)、减减七和弦(又称“减七和弦”,减三和弦上方加入根音的减七度音)和增大七和弦(增三和弦上方加入根音大七度音)这七种七和弦。如果都用c音作为根音构成这七种七和弦,则其名称分别为C7、Cmaj7、Cm7、CmM7、Cm7-5、Cdim7和Cmaj7+5。

七和弦上方再事加入根音的九度音,就成为由五个音构成的九和弦。经典和弦的理论通常认为,五个音的九和弦是和弦结构的极限,如果再事添加新音,除了增加过多的不协和性,别无意义。

===============================================================

至于和弦与旋律的关系,既不是由旋律来决定和弦,也不是和弦去限制旋律。

在本质上,和弦与旋律如同一张纸的正反面,根本是同一回事。

就旋律而言,可以理解为是将和弦上的各音拆分开来,按照先后顺序予以重新排列(分解和弦)。中间出现的和弦外音,不过起到连接过渡及修饰前后音的作用,进而使得旋律具有更为丰富的色彩,产生必要的戏剧性(故事性)。

当然,在为现成曲调编配和弦时,由于已经存在固定的旋律,伴奏和弦的使用,当然就不能任意胡来,要根据既有旋律的进行逻辑,依其自然法则来安排。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