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禅城区紫南村:文旅兴村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吴紫栋简介 广东佛山禅城区紫南村:文旅兴村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广东佛山禅城区紫南村:文旅兴村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2023-10-06 06: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游秀美水乡、赏仁善三馆、住特色民宿、品农家菜肴、享风土人情……记者日前来到广东佛山禅城区紫南村,一幅精彩而有特色的“乡村文旅图鉴”在眼前徐徐展开。

紫南村曾是有名的“上访村”。2007年以来,在村党委书记潘柱升的带领下,紫南村从过去靠出租物业为主走上了一条“文化促旅游、旅游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从穷到富的华丽转身:2008年到2019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由930万元跃升到1.05亿元,增长了11倍;村民人均分红由每人每年846元提升到10200元,增长了12倍,生动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紫南故事”,文旅兴村的道路越走越宽。

文化兴村: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

紫南村村民阿萍没想到日子会越过越红火。10年前她嫁过来时,这里到处是陶瓷厂、猪圈、菜地、鱼塘,如今变成了宽敞的马路、漂亮的公园,换了人间。“每天就像生活在公园里,心情很好。”她说。

阿萍以前在佛山市区一家公司做设计工作,对工作并不是很满意。2018年,随着当地文化旅游业的不断做大做强,她决定返乡就业。通过考试后被村里录用,她在离家5分钟车程的地方当起了讲解员。阿萍说,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村里旅游观光。尤其是每年夏天,有很多单位过来开展党建活动,每天要接待三到五批游客。

紫南足球场

“紫南村民已经提前迈向了小康生活。”紫南村党委委员、紫南文化园总经理卢新勤介绍,村里每位55岁以上的村民至少有两笔收入,一是每人每月1100元的养老金,二是每人每年一万多元的年终分红。算下来,一位紫南村老人每月至少可以拿到2000多元钱。此外,紫南村通过为村民购买二次医保,实现了让村民”4元看小病,600元大病“。如今,当地流传着一句话:“不怕没车没楼,就怕没有紫南户口。”

富起来的紫南村该走向何方?“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潘柱升说,必须要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2016年,紫南村提出了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文化强村的新发展理念。仅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项,紫南村就投入了3.8亿元,改造了文体中心,建设了万米文化长廊,以及由广府家训馆、佛山好人馆、紫南村史馆组成的“仁善三馆”。同时,大量引进文化人才,培育了元旦迎新长跑、三八妇女节知识竞赛、9.28孔子诞辰日“美的人物”系列晚会等文化活动品牌。

游客在“仁善三馆”参观,细品紫南文化内涵

如今,“仁善三馆”已成为游客的首选“打卡”点:家训馆收藏展示了150余条中华传统家训、广府家训,佛山好人馆集中展示佛山市1000多位道德模范和好人的事迹,紫南村史馆里陈列的农具、信件、邮票、粮票等老物件,记录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沧桑巨变。

今年33岁的罗章江是紫南村三资办主任。2017年,紫南村招聘后备干部,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的罗章江回到村里。他喜欢看书。紫南村村委会一楼设有图书角,村图书馆有4万册藏书,与禅城区图书馆通借通还,这让他感到阅读的便利。“在文化兴村理念影响下,村民的素质不断提高,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邻里关系变得融洽。”罗章江说。

紫南村委会图书角

2013年以来,紫南村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广东文明村”“全国文明村镇”和“中国最美村镇”等,村民切切实实享受到文化与文明带给村子的巨变。

旅游强村:做好新一轮乡村振兴文章

紫南村村头村是典型的岭南村庄,村中碧水环绕,榕树成荫,小巷蜿蜒细长,民居星罗棋布,有青瓦、壁画、雕花、弯弯的镬耳,集中凸显了岭南传统建筑元素。然而,不少旧宅已经人去屋空,一二十年无人居住,有的房顶坍塌,几成危房。

紫南村头村

去年,紫南村引入佛山市洛神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打造洛神云筑特色民宿,将118座旧民居设计改造成民宿。目前已有20间完成改造,走入其中,巷道干净整洁,客厅焕然一新,卧室温馨舒适。

紫南文化园副总经理刘路自豪地说,这些民宿以“一宿一主”为特色,有多少间民宿就有多少个主题,118间不重样。每间民宿都有一个主人,融入了主人的故事、经历,形成民宿无处不在的风貌。

谁又曾想到,2017年紫南村提出要发展旅游时,被当成了一个笑话。“有人说,紫南不是天生丽质,既没有好山好水,又缺少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凭空搞旅游,有啥好看的?”卢新勤谈及过往,感慨万千。

定下目标后,紫南村请来了广州一家旅游景区设计公司。对方摇摇头说:“你们的用意是好的,但是没有旅游资源啊。”潘柱升深知,土地不是橡皮筋,总有用完的一天。在他的坚持下,过去靠出租物业为主的紫南村走上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全新道路。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创建3A级景区。今年1月,这一目标如期实现。如今的紫南村既有小桥流水的岭南风光,又有婉转绵长的乡愁风韵;既可以游秀美水乡、赏“仁善三馆”,又可以住特色民宿、品农家菜肴、享风土人情。紫南村还开发了104种文创产品,开设了文创商店,吸引了大批游客选购。2019年,紫南村接待游客达5万多人次。

“文化+旅游”让紫南村尝到了甜头,他们正盘活5.88平方公里的全域资源,打造“村庄上的4A景区”。潘柱升表示:“我们创4A景区不是为了牌子,是为实现新一轮振兴增创新优势,做好新一轮乡村振兴的文章。”

紫南村先后引进了吴信坤工作室、洛神云筑民宿、阿农湾农耕文化园、南庄鱼天下美食集聚区、农村干部培训学院、玉明绘画等优质文旅项目。同时依托20多公里长的河涌,以“紫南船说”为主题,打造融仁善文化、岭南水乡文化于一体的水上绿道旅游线路。“紫南村民可作为游船解说员,不仅给游客介绍沿途美景,还可以向游客讲一讲紫南十年蝶变的故事。”刘路说。

文旅融合:村民有了新希望

7月9日一早,村民余易易从地里摘来了桑叶,从市场买来了丝瓜、鱿鱼、青菜、豆角。利用这些食材,她做了丝瓜鱿鱼、桑叶汤、炒青菜等几道拿手菜。不过,她不是做给自己和家人吃,而是做给村里“妈妈味私房菜”的客人吃。

“妈妈味私房菜”是洛神云筑民宿项目推出的特色项目,让游客品尝妈妈的味道。洛神旅游文化公司总经理陈美妍介绍,该项目召集了闲置在家中的妈妈,在自家厨房为客人制作特色菜。游客提前预订后,餐厅根据需要客人喜好下单,接到订单的“妈妈”利用自己或邻居家养殖的鸡鸭鹅、种植的蔬菜,制作原汁原味的农家菜。待菜八成熟时,送到餐厅,稍微加工一下即可食用。“妈妈味私房菜”试营业两个月来,回头客越来越多。如今,餐厅里的菜品达到了50多种。

在紫南村村头村,像余易易这样为“妈妈味私房菜”做菜的妇女还有10多位,潘家妈妈的鱼、梁家妈妈的肉、罗家妈妈的汤……美味的当地特色美食让食客大快朵颐。“以前妈妈们都是在家种菜带娃,做菜给家人吃,现在可以做给客人吃,能得到客人的夸奖,很有成就感。”余易易说,她每天还能因此增加一百多元的收入。

余易易2009年从广东韶关市区嫁到村头村,疫情发生后,余易易失业了。她四处求职,但都因为离家远,不方便在照顾家庭而作罢。如今,她还是村里一家旅影科技有限公司的店长,主要负责日常的店铺打理、游客接待和讲解,不仅比以前收入高,还有时间陪伴家人。

对于村民来说,洛神云筑也是一个增收项目。村民按每月每平方米10元的价格,将旧宅出租给紫南村委,再由村委统一出租给洛神旅游文化公司。目前,洛神云筑聘请了20多个村民担任施工人员、花匠等工作,每月为他们支付3000-8000元不等的工资。

余易易家里有一栋闲置了十多年的旧房子,平时主要用来堆杂物,有些部分已经发霉,或者被白蚁咬噬。现在出租后,每个月有四五百元的租金,旧居还得到了修缮。“村里发展文旅产业,让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看到了机会。”她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

卢新勤说,紫南村会吸引更多的游客,产生新的业态,村民会从中寻找到新的商机,带来更多的收入,迈向更加幸福美好的康庄大道。目前,紫南村正准备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导游队伍。今年年底,“紫南船说”就能上演,届时紫南村民可作为游船解说员,给游客介绍美景,讲述紫南蝶变的故事。

记者:谭志红

责编:勾晓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