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胜”的成语大全(170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含贝字的成语大全 含“胜”的成语大全(170个)

含“胜”的成语大全(170个)

2024-05-08 18: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含“胜”的成语大全(170个)

百问中文 / 2019-02-16 浏览

小编为您整理了胜负兵家之常、出奇致胜、不可胜书等含“胜”的成语170个,其中“胜”开头的10个,“胜”结尾的43个,“胜”在中间的117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胜”开头的成语

1、胜负兵家之常[shèng fù bīng jiā zhī cháng]

【解释】兵家:军事家。胜利或失败是军事家常遇到的事情。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1回:“昔日高祖与项羽争天下,数败于羽,后九里山一战成功,而开四百年基业,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

2、胜任愉快[shèng rèn yú kuài]

【解释】胜任:能力足以担任。指有能力担当某项任务或工作,而且能很好地完成。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

【示例】骑士坐在上面喑呜叱咤,却还很能胜任愉快,虽然有些人见了,难免觉得滑稽。 ——鲁迅《准风月谈·冲》

3、胜人一筹[shèng rén yī chóu]

【解释】占有优势,比较起来,胜过别人一点。

【示例】他的技法胜人一筹。

4、胜友如云[shèng yǒu rú yún]

【解释】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示例】今日之聚,可谓极盛了,我出“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打曲牌名。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一回

5、胜不骄,败不馁[shèng bù jiāo,bài bù něi]

【解释】胜了不骄傲,败了不灰心。

【出处】《商君书·战法》“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示例】中国运动员胜不骄,败不馁,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6、胜读十年书[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解释】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出处】《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上·伊川语录》:“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一日有所得,何止胜读十年书也。”

【示例】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闻所未闻!”

7、胜残去杀[shèng cán qù shā]

【解释】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东汉·班固《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示例】胜残去杀,上冯宗庙之威。 ——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8、胜败乃兵家常事[shèng bài nǎi bīng jiā cháng shì]

【解释】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出处】《旧唐书·裴度传》:“一胜一负,兵家常势。”

【示例】这次试验失败了,但不要恢心,胜败乃兵家常事,总结经验,坚持试验下去,定能成功。

9、胜利在望[shèng lì zài wàng]

【解释】在望:盼望的事就在眼前。指胜利即将到来。也指一件事情马上就要成功。

【示例】她与汪永富刚刚展开的两条道路殊死的搏斗,已经胜利在望,却要前功尽弃。 ——陆文夫《人之窝》第十八回

10、胜负兵家常势[shèng fù bīng jiā cháng shì]

【解释】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同“胜败乃兵家常事”。

【出处】《旧唐书·宪宗纪下》:“胜负兵家常势,不可以一将失利,便沮成计。”

“胜”结尾的成语

1、出奇致胜[chū qí zhì shèng]

【解释】奇:奇兵,计。用奇兵计战胜对方。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手段来取得胜利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学了些时,觉得徒有虚名,无甚出奇致胜处,于是奔走江湖,将近十年。”

2、运筹决胜[yùn chóu jué shèng]

【解释】指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战斗胜利。

【出处】语出《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示例】加以运筹决胜者,乃浮躁巧伪之士,不知彼己,妄动轻举,是以顿兵灵武,力疲食尽,自溃而归。 ——宋·司马光《请革弊札子》

3、战无不胜[zhàn wú bù shèng]

【解释】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示例】自先王以来,楚兵战无不胜。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九回

4、炫奇争胜[xuàn qí zhēng shèng]

【解释】炫:夸耀。夸耀新奇,竞争胜负。

【出处】清·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火神庙中玉器摊,尤炫奇争胜,贵族妇女及富商外贾多趋之。”

5、攻无不取,战无不胜[gōng wú bù qǔ,zhàn wú bù shèng]

【解释】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示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6、哀兵必胜[āi bīng bì shèng]

【解释】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出处】《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示例】不,哀兵必胜!不要乐,要哀,何小姐能弹《易水吟》的谱子吗? ——张恨水《啼笑因缘续集》第十回

7、旗开得胜[qí kāi dé shèng]

【解释】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出处】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示例】旗开得胜姜文焕,一怒横行劈董忠。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8、因敌制胜[yīn dì zhì shèng]

【解释】因:根据;制胜:取胜。依据敌情变化,制定不同的作战策略而取得胜利。

【出处】《孙子·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9、争强显胜[zhēng qiáng xiǎn shèng]

【解释】犹争强好胜。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出处】《群音类选·北腔类·海神记·王魁诉神》:“恐怕他褒贬村,争强显胜各挝俊,惟求鸨儿心内喜。”

10、争强斗胜[zhēng qiáng dòu shèng]

【解释】犹争强好胜。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定要丧了那羞恶的良心,戴了鬼脸,千方百计,争强斗胜的去奉承那王振做甚?”

11、班师得胜[bān shī dé shèng]

【解释】班:还。军队出征,得胜而归。

【出处】明·无名氏《破天阵》三折:“将颜洞宾活捉拿,把韩延寿首级剽,班师得胜人欢乐,三军踊跃。”

12、因机立胜[yīn jī lì shèng]

【解释】因:趁,依据;机:机会。掌握机会取得胜利。

【出处】明·章婴《诸葛孔明异传·机形》:“善为将者,必因机以立胜也。”

13、大获全胜[dà huò quán shèng]

【解释】获:擒获俘虏,夺取敌方辎重;全:完全。形容获得完全的胜利。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大获全胜,引军入樊城,县令刘泌出现。”

【示例】请伏兵于河口,乘其将济而击之,必大获全胜。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八回

14、百战百胜[bǎi zhàn bǎi shèng]

【解释】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出处】《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示例】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宋·苏轼《留侯论》

15、力不自胜[lì bù zì shèng]

【解释】胜:经得住。由于力量不够而使得自己经受不起。

【出处】宋·张敦颐《六朝事迹·郗民化蛇》:“无饮实可实口,无窟穴可庇身,饥窘困迫,力不自胜。”

【示例】对一位正难过着的女大学生,有时候显然是力不自胜的事。 ——梁晓声《表弟》二

16、乘利席胜[chéng lì xí shèng]

【解释】凭借着胜利的形势。

【出处】《汉书·蒯通传》:“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荥阳乘利席胜,威震天下。”颜师古注:“席,因也,若人之在席上。”

17、旗开取胜[qí kāi qǔ shèng]

【解释】形容战斗顺利,一出兵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80回:“虎旅醒醒士气盈,旗开取胜虏尘清。”

18、逞强好胜[chěng qiáng hào shèng]

【解释】指显示自己能力强并想胜过别人。

【出处】杨朔《北线》十五:“自从那天诉苦以后林四牙的思想一咬破口,狡猾变成机警,但总有点逞强好胜,不大服人。”

【示例】她是一个逞强好胜的女孩子,一听这话,哪能忍受的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九

19、攻无不克,战无不胜[gōng wú bù kè,zhàn wú bù shèng]

【解释】攻:攻打;克:攻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示例】把这支部队说成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天将神兵。 ——吴强《红日》

20、临机制胜[lín jī zhì shèng]

【解释】临到机会来时能以谋略取胜。形容机灵聪慧。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兵事临机制胜,非可预言。”

21、兼人好胜[jiān rén hào shèng]

【解释】兼人:超过别人。非常好胜,总想超过别人。

【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兼人,故退之。”

【示例】你看十三妹那侠气雄心,兼人好胜的一个人。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22、反败为胜[fǎn bài wéi shèng]

【解释】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6回:“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

【示例】我们只要把好这一关就能反败为胜。

23、料敌制胜[liào dí zhì shèng]

【解释】准确地判断敌情,并蠃得胜利。

【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地形》:“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示例】臣才不足以料敌制胜,力不足以督励诸将,有负委任,罪合首坐。 ——明·唐顺之《三沙贼遁疏》

24、情不自胜[qíng bù zì shèng]

【解释】胜:承当得起,指忍受。感情悲痛得无法忍受。

【出处】南朝·宋·刘彧《罪始安王休仁诏》:“追寻悲痛,情不自胜。思屈法科,以伸矜悼。”

【示例】不由的悲喜交集,情不自胜,勉强对着三尊大佛,行过了香,遂令侍卫等在外候驾,自携武氏趋入云房。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二十四回

25、运筹制胜[yùn chóu zhì shèng]

【解释】指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战斗胜利。

【出处】明·卢象昇《剿荡衍期听候处分并陈贼势兵情疏》:“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间,果能运筹制胜,马到功成,各省抚臣岂易于为力?”

26、悲不自胜[bēi bù zì shèng]

【解释】胜:能承受。悲伤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汉·荀悦《汉纪·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百万不自胜。”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燕歌》远别,悲不自胜。”

【示例】是年冬初,丽人无故,忽潸然泪下,悲不自胜,怪而问之,初则隐忍弗言,继则举声大恸。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秋夕访琵琶亭记》

27、出凡入胜[chū fán rù shèng]

【解释】指超出了一般,进入了极高的境界。形容造诣精深,也指超脱世俗进入仙界。

【出处】《雍熙乐府·第三卷·端正好(我恰才出尘寰)》:“点化的长生出凡入胜,这便是俺仙家百世功能。”

28、出奇取胜[chū qí qǔ shèng]

【解释】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出处】《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今用兵岁久,生民疲弊,苟非出奇取胜,大功何由可成!”

29、探奇访胜[tàn qí fǎng shèng]

【解释】探寻奇迹,访求胜地。指游览或寻访山水名胜。

【出处】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第十二》:“最爱游山玩水,常常领了一群人到处探奇访胜。”

30、争强好胜[zhēng qiáng hào shèng]

【解释】争:争夺;强:优胜;好:喜爱。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任是争强好胜的,偏逢用违所长。”

【示例】个人的争强好胜,狗屁不值。 ——杨朔《北线》

31、探幽索胜[tàn yōu suǒ shèng]

【解释】探:寻求,探测;幽:幽深玄妙;索:搜求。探寻幽深奇异的景物。

【出处】宋·陆九渊《题新兴寺壁》:“轻舟危樯,笑歌相闻,聂如鱼鳞,列如雁行。至其寻幽探奇,更泊互进,迭为后先,有若偶然而相从。”

【示例】素性好游,凡吴郡诸山,阅历殆遍;竹杖芒鞋,探幽索胜,登涉之劳,所不惮也。 ——清·王韬《淞隐漫录·妙香》

32、出奇制胜[chū qí zhì shèng]

【解释】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出处】《老残游记》第七回:“[刘仁甫]在嵩山少林寺学拳棒。学了些时,觉得徒有虚名,无甚出奇致胜处,于是奔走江湖,将近十年。”

【示例】孙犁《秀露集·进修二题》:“文学语言,包括好的比喻,有力的生发,美妙的联想和出奇制胜的描写。”

33、喜不自胜[xǐ bù zì shèng]

【解释】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时,承夫人亲自饯行,喜不自胜。”

【示例】国太只道孙权好意,喜不自胜。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34、寻幽访胜[xún yōu fǎng shèng]

【解释】搜寻幽僻美好的地方。

【示例】我最喜欢寻幽访胜。

35、寻幽探胜[xún yōu tàn shèng]

【解释】探:寻求。胜: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览山水时寻找、搜索幽雅的胜地。亦作“寻幽探奇”、“寻奇探幽”、“探幽选胜”。

【出处】唐·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寻幽殊未歇,爱此春光发。”

36、转败为胜[zhuǎn bài wéi shèng]

【解释】变失败为胜利。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示例】他善于用兵,常能化险为夷,转败为胜。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37、无往而不胜[wú wǎng ér bù shèng]

【解释】往:到。无论到哪儿都能取得胜利。形容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取得胜利。

38、克敌制胜[kè dí zhì shèng]

【解释】克:战胜;制胜:取得胜利。制服敌人,取得胜利。

【出处】《孙子·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示例】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回

39、十战十胜[shí zhàn shí shèng]

【解释】指每战必胜。

【出处】《管子·七法》:“以能击不能,以教卒、教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示例】先得此龟者为天子,且十言十当,十战十胜。 ——《史记·龟策列传》

40、无往不胜[wú wǎng bù shèng]

【解释】无论到哪儿没有不胜利的。

【出处】京剧《红色娘子军》第二场:“连长,我们军民一心,就无往不胜!”

41、矜功负胜[jīn gōng fù shèng]

【解释】矜:自恃。自恃有战功,自信可以取胜。

【出处】《魏书·崔延伯传》:“丑奴置营泾州西北七十里,当原城,时或轻骑暂来挑战,大兵未交,便示奔北。延伯矜功负胜,遂唱议先驱。”

42、九战九胜[jiǔ zhàn jiǔ shèng]

【解释】形容每战必胜。

【出处】《吕氏春秋·首时》:“九战九胜,追北千里。”

【示例】从郑亲王济尔哈朗略锦州、松山、杏山,九战九胜。 ——《清史稿·列传二》

43、引人入胜[yǐn rén rù shèng]

【解释】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示例】扇画小幅,苏州园林,格局很小,却总是那么引人入胜。 ——秦牧《虾趣》

“胜”在中间的成语

1、不可胜书[bù kě shèng shū]

【解释】不是文字所能写完的。形容要写的事情很多。

【出处】唐·权德舆《齐成公神道碑铭序》:“其他推毂荐士为汉廷臣,成天下重名硕望者,不可胜书。”

【示例】诸署、诸局、诸库等官至掾吏之属,其目甚多,不可胜书。然其俸数之多寡,亦皆以品级之高下为则。 ——《元史·食货志四》

2、若不胜衣[ruò bù shèng yī]

【解释】形容身体羸弱,好像连衣服的重量都不能承担。

【出处】《淮南子·氾论》:“周公事文王也,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文王,洞洞属属,而将不能,恐失之,可谓能子矣。”

【示例】[丽者]瘦怯凝寒,若不胜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

3、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yǔ jūn yī xī huà,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解释】与你谈一晚上话,让我受益匪浅。形容跟别人交谈的时间虽短,受益却很多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子平听说,肃然起敬道:‘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闻所未闻!’”

【示例】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3章:“军区司令的这番谈话,给我莫大的欣喜,真是‘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了。”

4、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gòng jūn yī xí huà,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解释】和您谈一次话,胜过自己读十年书。形容对方学识渊博,见解高超,从谈话中使自己获益非浅。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所谓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说到透彻处,何止十年之功也。”

5、巧不胜拙[qiǎo bù shèng zhuō]

【解释】拙:笨拙。有时巧捷不如笨拙。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事在所至,而巧不若拙。”

【示例】世之便骑射、习火器,以为士卒程,事取捷速,恆不能持久。洎乎接刃,则霍然而去。故曰巧不胜拙。 ——《清史稿·江之桐传》

6、不胜桮杓[bù shèng bēi sháo]

【解释】桮杓bēisháo:桮,古同“杯”,酒具,借指饮酒。指酒量有限,不能再饮。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示例】我已经不胜桮杓,请不要再劝了。

7、济胜之具[jì shèng zhī jù]

【解释】具备跋山涉水游览名胜的身体条件。形容身体强健。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许掾好游山水,而体便登陟。时人云:‘许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

【示例】小弟无济胜之具,就登山临水,也是勉强。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8、聊胜一筹[liáo shèng yī chóu]

【解释】略微高出一点。

【出处】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较之第四节所言‘污蔑原作的演出’,自觉聊胜一筹。”

【示例】我比你聊胜一筹。

9、指不胜屈[zhǐ bù shèng qū]

【解释】指:手指;屈:弯曲。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形容为数很多。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记闻》:“本朝大臣夺情任事者,指不胜屈。”

【示例】《春秋》之义,不以父命辞王命,不以家事辞王事。象这样的,指不胜屈。 ——清·曾朴《孽海花》第一回

10、慰情聊胜于无[wèi qíng liáo shèng yú wú]

【解释】慰:安慰;聊:略微。得到的安慰,比没有要好一点。

【出处】晋·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示例】众虽感不满,而木已成舟,无可如何,犹幸已允补偿,亦可慰情聊胜于无。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一百二十七

11、吹气胜兰[chuī qì shèng lán]

【解释】气息象兰花那样香。形容美女的呼吸。

【出处】战国·楚·宋玉《神女赋》:“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

【示例】宫人丽娟,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 ——明·李贽《初谭集·夫妇三》

12、不可胜举[bù kě shèng jù]

【解释】指无法一一枚举,极言其多。

【出处】明·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传世者虽不可胜举。而其大较皆豪杰之士,道德充溢于中,事功见于当时。”

【示例】于卒后书致仕者,不可胜举。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身后请致仕》

13、不可胜记[bù kě shèng jì]

【解释】不能逐一记述。极言其多。

【出处】南朝·宋·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功隐于视听,不可胜记。”

14、稳操胜算[wén cāo shèng suàn]

【解释】稳:有把握;操:掌握;胜算:能够制胜的计谋。指有把握取得胜利。

【出处】《管子·明法解》:“故明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

【示例】已逸待劳,以众御寡,可以稳操胜算。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

15、人众胜天[rén zhòng shèng tiān]

【解释】聚集众人的力量,可以战胜大自然。

【出处】《史记·伍子胥列传》:“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

16、得胜的猫儿欢似虎[dé shèng de máo ér huān sì hǔ]

【解释】形容由于取得了胜利而得意忘形,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一回:“古人云:‘得胜的猫儿欢似虎’也,只倚着强能,更不察来人的意思。”

17、战无不胜,攻无不克[zhàn wú bù shèng,gōng wú bù kè]

【解释】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球至于今,邈不可得。”

【示例】高皇帝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陈白尘《大风歌》第四幕

18、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jiù rén yī mìng,shèng zào qī jí fú tú]

【解释】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若说报答,就是为利了,岂是老汉的本念!”

【示例】大哥不要性急,待我摸摸,还有气息没有。岂不闻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吗?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一回

19、乘胜逐北[chéng shèng zhú běi]

【解释】乘:趁,因;北:败。指乘着胜利继续追击。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中山策》:“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

【示例】我也想乘胜逐北,但力不从心。

20、美不胜收[měi bù shèng shōu]

【解释】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治庖》:“惟鱼之一物,美不胜收。”

【示例】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21、此时无声胜有声[cǐ shí wú shēng shèng yǒu shēng]

【解释】胜:超过。原指没有声音时比有声音更能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愁恨。引申指人的模范行为比言谈口号影响更大。

【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诗:“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2、理不胜词[lǐ bù shèng cí]

【解释】说理不能胜过文辞。指文章的用词遣字好,说理则不够畅达。

【出处】说理不能胜过文辞。指文章的用词遣字好,说理则不够畅达。

23、举不胜举[jǔ bù shèng jǔ]

【解释】胜:尽。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鲁迅《伪自由书·后记》引谷春帆《谈“文人先行”》:“公开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的勾当,举不胜举。”

【示例】他的先进事迹举不胜举。

24、操必胜之券[cāo bì shèng zhī quàn]

【解释】操:持有;券:凭证。手里拿着兑现的凭证。比喻所办的事情有必定成功的把握。

【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明法解》:“故明主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

25、蛙蟆胜负[wā má shèng fù]

【解释】青蛙与蛤蟆斗争的胜负。比喻不足介意的荣哀得失。

【出处】宋·刘克庄《水龙吟·丙辰生日》词之二:“任蛙蟆胜负,鱼龙变化,侬方在,华胥国。”

【示例】我从来不计较这些蛙蟆胜负。

26、人强胜天[rén qiáng shèng tiān]

【解释】人的力量强盛,可以战胜自然。

【出处】《亢仓子·政道》:“故周之秩官云:人强胜天。”

【示例】故曰人强胜天,盖是谓矣。 ——唐·白居易《辨水旱之灾策》

27、谨能胜祸[jǐn néng shèng huò]

【解释】谨:小心慎重;祸:灾难。做事谨慎可避免灾祸。

【出处】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力能胜贫,谨能胜祸。”

28、战必胜,攻必取[zhàn bì shèng,gōng bì qǔ]

【解释】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示例】四方有事,吾将兵数万,鼓行其间,战必胜,攻必取,岂不快哉!(《宋史·萧注传》)

29、名胜古迹[míng shèng gǔ jī]

【解释】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45章:“首都所有的名胜古迹都去了两次以上。”

【示例】中国的名胜古迹值得我们去参观。

30、人定胜天[rén dìng shèng tiān]

【解释】人定:指人谋。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出处】《逸周书·文传》:“人强胜天。”宋·刘过《襄阳歌》:“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示例】彼虽不来,宁禁我不往,登门就之,或人定胜天不可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萧七》

31、不胜杯杓[bù shèng bēi sháo]

【解释】不胜:经不起。杓:舀东西的器具。杯杓:泛指酒器。比喻喝酒太多,已经醉了。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32、高处不胜寒[gāo chù bù shèng hán]

【解释】胜:承受,经得起。站在高处经不起风寒。比喻人身居高位感觉到孤单寂寞。

【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兼怀子由》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3、引人胜地[yǐn rén shèng dì]

【解释】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示例】盖此老善结构,能就目前所见,一一运之纸,一经其笔,虽极无异物,亦有如许灵异,故往往引人胜地。 ——清·周亮工《读画录·叶荣木》

34、优胜劣败[yōu shèng liè bài]

【解释】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基本论点。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一回:“优胜劣败,取乱侮亡,自不必说。”

【示例】在人类社会中,优胜劣败的现象经常发生。

35、坐筹帷幄,决胜千里[zuò chóu wéi wò,jué shèng qiān lǐ]

【解释】帷幄:军用帐幕;千里:指战场。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能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负

【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想张良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辅佐高祖,定了天下。”

【示例】作为将军要有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事

36、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yǔ jūn yī xí huà,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解释】君:尊称对方;胜:胜于。和您谈了一会儿,受益比读了十年书还多。形容与别人交谈的时间虽短,收获却很大。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子平听说,肃然起敬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闻所未闻。’”

【示例】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南怀瑾《学而第一·谁来了解你》

37、狮威胜虎[shī wēi shèng hǔ]

【解释】胜:胜过,超过。狮子的威力超过老虎。比喻妇人十分悍妒。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逢舟》:“狮威胜虎,蛇毒如刃。”

38、名山胜川[míng shān shèng chuān]

【解释】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

【出处】《晋书·孙统传》:“居职不留心碎务,纵意游肆,名山胜川,靡不穷究。”

【示例】祖国的名山胜川数不胜数。

39、决胜千里[jué shèng qiān lǐ]

【解释】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示例】东夏克平,南国底定,参谋帷幄,决胜千里。 ——《隋书·苏威传》

40、理不胜辞[lǐ bù shèng cí]

【解释】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出处】三国·魏·曹丕《曲论·论文》:“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示例】写议论文并不一定要求强调理不胜辞

41、常胜将军[cháng shèng jiāng jūn]

【解释】每战必胜的指挥官。

【出处】《后汉书·藏宫传》:“常胜之家,难于虑敌。”

【示例】我们不能要求事实上的常胜将军,这是自古以来就很少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42、战无不胜,攻无不取[zhàn wú bù shèng,gōng wú bù qǔ]

【解释】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示例】操谓松曰:“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43、不可胜计[bù kě shèng jì]

【解释】胜:尽;计:计算。不能全部计算完。形容数量极多。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

【示例】作品更为充栋汗牛,不可胜计。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58章

44、狮威胜龙[shī wēi shèng lóng]

【解释】胜:胜过,超过。狮子的威风超过老虎。旧时比喻妇人悍妒过甚。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逢舟》:“狮威胜龙,蛇毒如刃。”

45、不胜其苦[bù shèng qí kǔ]

【解释】不能忍受那种苦楚。

【出处】唐·白行简《李娃传》:“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园东,去其衣服,以马鞭鞭之数百,生不胜其苦而毙。”

46、得胜回朝[dé shèng huí cháo]

【解释】朝:朝廷。旧指打了胜仗回到朝廷去报功。现泛指胜利归来。

【出处】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老将军,你这一去,小心在意者,若得胜还朝,圣人自有加官赐赏哩。”

【示例】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 ——毛泽东《反对党史八股》

47、稍胜一筹[shāo shèng yī chóu]

【解释】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处数语,略高一筹耳。”

【示例】废物利用又何尝不是“消磨生命”之术,但也许比“纵酒”稍胜一筹罢。 ——鲁迅《两地书》二五

48、去杀胜残[qù shā shèng cán]

【解释】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出处】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示例】《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49、弱不胜衣[ruò bù shèng yī]

【解释】胜:禁得起。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

【出处】《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示例】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

50、水盛胜火[shuǐ shèng shèng huǒ]

【解释】盛:强烈。水势盛大定能战胜火势。比喻善良终究能战胜邪恶。

【出处】汉·王充《论衡·命义》:“遭逢之祸大,命善禄盛不能却也。譬犹水火相更也,水盛胜火,火盛胜水。”

51、各擅胜场[gè shàn shèng chǎng]

【解释】擅:独占;胜场:胜利之场所。各自占有胜利的位置。形容技艺精湛,各有所长。

【出处】汉·张衡《东京赋》:“秦政利觜长虎,终得擅场。”

52、如不胜衣[rú bù shèng yī]

【解释】胜:能承受,能承担。身体不能承受衣服的重量。形容身体瘦弱。也形容谦退的样子。

【出处】《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

【示例】敷形貌眇小,如不胜衣,胆力劲果,超出时辈。 ——《南史·周敷传》

53、不可胜言[bù kě shèng yán]

【解释】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出处】《史记·大宛列传》:“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示例】姚君一到衙门,快活不可胜言,即唤本衙门书吏,把察院的说话,一一对他说了。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一回

54、不可胜算[bù kě shèng suàn]

【解释】胜:尽。数量多得不可计算。形容数量极多。

【出处】《东观汉记·邓训传》:“太原吏民苦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溺死者不可胜算。”

55、以弱胜强[yǐ ruò shèng qiáng]

【解释】凭弱小的力量战胜力量强大的。

【出处】邓小平《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们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传统。”

【示例】以弱胜强的例子举不胜举。

56、罪不胜诛[zuì bù shèng zhū]

【解释】指罪大恶极,处死犹不足抵偿。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词林·鼎甲常为庶常》:“以上见各家记述中者,什仅得一二。修史之卤莽,罪不胜诛矣。”

57、节节胜利[jié jié shèng lì]

【解释】节节:逐段。指胜利一个接着一个。

【示例】卢金山因北路袁祖铭军节节胜利,毫不在意,每日只在司令部中,征花侑酒,打牌消遣。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四十六回

58、聊胜于无[liáo shèng yú wú]

【解释】聊:略微。比没有要好一点。

【出处】晋·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示例】王二瞎子一听仍是衙门里的人,就是声光比账房差些,尚属慰情聊胜于无。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五回

59、德胜头迴[dé shèng tóu huí]

【解释】德,通“得”。迴,同“回”。宋明话本、通俗小说的引首。

60、高人胜士[gāo rén shèng shì]

【解释】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胜士:指隐居者。清高不慕名利的隐居者。

【出处】宋·陆九渊《黄氏墓志铭》:“梁君去年尝游庐阜,其谈山水之胜,诵高人逸士之文,亹亹不倦。”

【示例】或有逸品,皆高人胜士寄兴寓意者,当求之笔墨之外,方为得趣。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制作楷模》

61、不可胜数[bù kě shèng shǔ]

【解释】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出处】《墨子·非攻中》:“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

【示例】一时乱将起来,舳舻簸荡,乍分乍合,溺死者不可胜数。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二

62、庙胜之策[miào shèng zhī cè]

【解释】庙:庙堂,指朝廷。朝廷制定的克敌制胜的谋略,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诚恐它夷卒有不遇之变,相因并起,为主明忧,诚非素定庙胜之策。”

【示例】陛下天下之镇,不宜亲行,可使诸将分讨,授以庙胜之策。 ——《晋书·姚兴传》

63、不胜其任[bù shèng qí rèn]

【解释】胜:能担当。没有能力担当那项重任。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示例】他不胜其任,请求辞职。

64、独擅胜场[dú shàn shèng chǎng]

【解释】擅:独揽;胜场:取胜的场地。形容技艺高超。

【出处】汉·张衡《东京赋》:“秦政利觜长距,终得胜场。”

【示例】金石书画,固是他的生平嗜好,也是他的独擅胜场。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

6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yùn chóu wéi wò zhī zhōng,jué shèng qiān lǐ zhī wài]

【解释】运:运筹;帷幄:军用帐幕;千里之外:指战场。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能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负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示例】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名将盖非徒以勇敢著也。胸罗武库,学具韬铃,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66、得胜回头[dé shèng huí tóu]

【解释】宋、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取其吉利之意。

【出处】元·无名氏《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回头。”

67、以强胜弱[yǐ qiáng shèng ruò]

【解释】指凭强大的力量欺凌弱小者和少数。

【出处】《商君书·画策》:“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

68、形胜之国[xíng shèng zhī guó]

【解释】形胜:地理形势优越。指地势优越的国家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险千里,持戟百万。”

69、繁华胜地[fán huá shèng dì]

【解释】繁华:热闹,繁盛;胜地:有名且风景优美的地方。热闹的名胜之地。

【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因游学来至嘉禾地方,这是古秀州,乃江南繁华胜地。”

70、力能胜贫[lì néng shèng pín]

【解释】力:力气,引申为勤劳。勤劳肯出力气可免于贫穷。

【出处】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语曰:‘力能胜贫,谨能胜祸。盖言勤力可以不贫,谨身可以避祸。’”

71、寡不胜众[guǎ bù shèng zhòng]

【解释】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同“寡不敌众”。

【出处】《吕氏春秋·壅塞》:“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

【示例】若人君不加裁决,使人臣各行其意,则朝夕斗讼,弱不胜强,寡不胜众。 ——宋·司马光《乞裁断政事札子》

72、不可胜纪[bù kě shèng jì]

【解释】不能逐一记述。极言其多。

【出处】《汉书·公孙弘卜式等传赞》:“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

【示例】推衍而析其类,则名目繁多,至不可胜纪。 ——马其昶《序》

73、千胜将军[qiān shèng jiāng jūn]

【解释】形容善于用兵,屡战屡胜的将领。

【出处】宋·陈善《志》:“张巡守睢阳时,善出奇败贼,亦名千胜将军。”

74、天人胜处[tiān rén shèng chù]

【解释】胜:优越。无论在天上,还是在人间,都处于最好的境遇。

【出处】《魏书·释老志》:“云奉持之,则生天人胜处,亏犯则坠鬼畜诸苦。又善恶生处,凡有六道焉。”

【示例】奉持则生天人胜处亏,犯则堕鬼畜诸苦。 ——元·释念常《佛祖通载》卷七

75、礼胜则离[lǐ shèng zé lí]

【解释】指礼节过分,亲属也显得疏远了。

【出处】指礼节过分,亲属也显得疏远了。

76、理胜其辞[lǐ shèng qí cí]

【解释】道理胜过文辞。指由于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简略质朴,道理却很充分。

【出处】晋·释惠远《三法度经序》:“或文过其意,或理胜其辞,以此考彼,殆兼先典。”

【示例】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 ——《晋书·左思传》

77、不胜杯酌[bù shèng bēi zhuó]

【解释】不胜:经不起。比喻喝酒太多,为酒所困。

【出处】宋·朱或《萍洲可谈》第三卷:“东坡倅杭,不胜杯酌。”

78、数不胜数[shǔ bù shèng shǔ]

【解释】数:计算。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出处】《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示例】我们决不能像旧学校那样,用数不胜数的,九分无用一分曲了的知识来充塞青年的头脑。 ——《论学习共产主义》

79、决一胜负[jué yī shèng fù]

【解释】决:决定;胜负:胜败。进行决战,判定胜败。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匈奴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示例】……若不听我良言,只是与你决一胜负。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七回

80、力不胜任[lì bù shèng rèn]

【解释】胜任:能担当得起。能力担当不了。

【出处】《周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示例】如不具限状,即系才力不能胜任,立予撤参,不使恋栈贻误。 ——清·林则徐《江苏阴雨连绵田稻歉收情情形片》

81、决胜之机[jué shèng zhī jī]

【解释】机:时机,机会。决定胜负的电动机。指关系到最终成败的关键时刻。

【出处】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此天赞我决胜之机也,彼必无备。”

82、形胜之地[xíng shèng zhī dì]

【解释】形胜:地势优越便利。指地理形势有利的地方。

【出处】《荀子·强国》:“其国险塞,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晋·张载《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非亲勿居。”

【示例】且关中形胜之地,希宪得民心,有商挺、赵良弼为之辅,此事宜关圣虑。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

83、自胜者强[zì shèng zhě qiáng]

【解释】自胜:战胜自己;强:刚,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刚强

【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道德经》第33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84、不胜枚举[bù shèng méi jǔ]

【解释】胜: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宋·王楙《野客丛书·俗语有所自》:“似此等语,不可枚举。”

【示例】真是钉子之多,不胜枚举。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

85、青出于蓝而胜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 ér shèng yú lán]

【解释】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出处】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6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林,老江何必派我来帮助你?”

【示例】你们年轻人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86、得胜葫芦[dé shèng hú lu]

【解释】指能说会道的嘴巴。

【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四折:“卖弄他能爱女,有权术,怎禁那得胜葫芦,说到有九千句。”

87、名山胜水[míng shān shèng shuǐ]

【解释】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同“名山胜川”。

【出处】《尚书·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示例】这绣江县是济南府的外县,离府城一百一十里路,是山东有数的大地方,四境多有名山胜水。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三回

88、行不胜衣[xíng bù shèng yī]

【解释】衣服都禁受不起,比喻体力衰弱。

【出处】《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89、必操胜券[bì cāo shèng quàn]

【解释】操:持,拿;券:凭证;胜券:胜利的把握。一定有胜利的把握。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世家》:“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示例】这次比赛,中国队必操胜券。

90、以少胜多[yǐ shǎo shèng duō]

【解释】用少量兵力战胜强大的敌人。

【出处】邓小平《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们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传统。”

【示例】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军事案例还不少。

91、决胜庙堂[jué shèng miào táng]

【解释】庙堂:指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场所。指文官儒将在庙堂中制定出决定胜改的策略。

【出处】《晋书·慕容德传》:“古人先决胜庙堂,然后攻战。”

【示例】儒将者,决胜庙堂者也。武将者,折冲千里者也。 ——明·无名氏《投笔肤谈》

92、指不胜偻[zhǐ bù shèng lǚ]

【解释】形容数量很多,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偻:弯曲。同“指不胜屈”。

【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喆》:“奇遇之多,指不胜偻,若今日所昵,未数数觏也。”

93、得胜头回[dé shèng tóu huí]

【解释】头回:前回。宋、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谓之“得胜头回”,取其吉利之意。

【出处】宋·无名氏《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回。”

【示例】凡其上半,谓之“得胜头回”,头回犹云前回,听说话者多军民,故冠以吉语曰得胜。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篇

94、慰情胜无[wèi qíng shèng wú]

【解释】作为自我宽慰的话。

【出处】晋·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95、习非胜是[xí fēi shèng shì]

【解释】习:习惯;非:错误的;是:正确的。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正确的。

【出处】汉·扬雄《法言·学行》:“一哄之市政,必立之平;一卷之书,必立之师,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示例】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五卷:“名实相乱,莫矫其实,习非胜是,终古不悟,可悲矣!”

96、事实胜于雄辩[shì shí shèng yú xióng biàn]

【解释】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

【出处】鲁迅《题记》:“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示例】事实胜于雄辩。一贯火暴性子的乡长,这回不得不认错了。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

97、运筹帷幄,决胜千里[yùn chóu wéi wò,jué shèng qiān lǐ]

【解释】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拟定作战策略,获取战斗的胜利。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7回:“如单二哥、王伯当,都是将之才;若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恐还未能。”

98、战胜攻取[zhàn shèng gōng qǔ]

【解释】战就能胜,攻即能取。形容所向无敌。

【出处】《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示例】亦一时之杰,但战胜攻取,我不如兄,决机虑变,兄不如我。(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十七回)

99、祝不胜诅[zhù bù shèng zǔ]

【解释】指祝而得益不能胜过诅而受损。

【出处】宋·洪迈《容斋四笔》:“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

100、不分胜败[bù fēn shèng bài]

【解释】指双方势均力敌,分不出高低。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两个在战场上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

【示例】他们两人在班上的成绩不分胜败。

101、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jiù rén yī mìng,shèng zào qī jí fú tú]

【解释】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102、德胜头回[dé shèng tóu huí]

【解释】德,通“得”。回,同“回”。宋明话本、通俗小说的引首。

103、略胜一筹[lüè shèng yī chóu]

【解释】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处数语,略高一筹耳。”

【示例】这时,只要不是下等签,他就会感到一些满足,何况这比“中下”还略胜一筹。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104、不胜其烦[bù shèng qí fán]

【解释】胜:禁得起;烦:烦琐。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于是不胜其烦,人情厌恶。”

【示例】许多反动宣传影片,列举名目就不胜其烦。 ——鲁迅《二心集·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

105、柔胜刚克[róu shèng gāng kè]

【解释】柔:柔顺;克:胜。一个以柔顺取胜,一个以刚强取胜。比喻方法虽然各异,但是结果相同,都能取得成功。

【出处】《尚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106、乘胜追击[chéng shèng zhuī jī]

【解释】乘:趁着。趁着胜利的形势继续追击敌人,扩大战果。

【出处】《战国策·中山策》:“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

【示例】李思安跃马交斗,经二十余合,思安拽枪徉败,退去。单可及乘胜追击。 ——《新编五代史评话·梁史卷上》

107、不分胜负[bù fēn shèng fù]

【解释】分不出谁胜谁负。形容竞赛双方水平、技术相当。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

【示例】他们一战不分胜负。

108、不可胜道[bù kě shèng dào]

【解释】无法尽说。极言其多。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示例】自余倡率楚师,转战荆、扬二州之城,其间相从死事者不可胜道。 ——清·曾国藩《林君殉难碑记》

109、妖不胜德[yāo bù shèng dé]

【解释】比喻邪不压正。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臣闻妖不胜德。”

【示例】妖不胜德”,总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俗话说

110、旗开得胜,马到成功[qí kāi dé shèng,mǎ dào chéng gōng]

【解释】令旗一挥,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刘伯温荐贤平浙中》:“所以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攻城略地如风卷残云。”

【示例】叶赫也出兵二万名,会合前进,只望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慈禧太后演义》第一回

111、指不胜数[zhǐ bù shèng shǔ]

【解释】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国初荫叙》:“今仕宦子孙,富豪者多纵荡丧身,而贫弱者或衣食不给,其小有才者至窜入匪类,以辱先人,以余所见,指不胜屈。”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国初荫叙》:“今仕宦子孙,富豪者多纵荡丧身,而贫弱者或衣食不给,其小有才者至窜入匪类,以辱先人,以余所见,指不胜屈。”

【示例】至是书之足供研读后汉书之助者,尤为指不胜数。(《风俗通义校注叙例》)

112、递胜递负[dì shèng dì fù]

【解释】指胜负交替。

【出处】清·薛福成《中兴叙略上》:“环寇之师且十万,递胜递负,无寸尺功。”

【示例】赌博总会有递胜递负的时候。 ——赌棍都会自我安慰地说

113、防不胜防[fáng bù shèng fáng]

【解释】防:防备;胜:尽。形容防备不过来。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七回:“这种小人,真是防不胜防。”

【示例】叭儿之类,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确是口是心非的所谓“战友”,因为防不胜防。 ——鲁迅《致杨霁云信》

114、邪不胜正[xié bù shèng zhèng]

【解释】犹言邪不犯正。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

【出处】唐·韦洵《刘宾客嘉话录》:“此邪法也,臣闻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

【示例】毕竟邪不胜正,闹来闹去,往往狻猊、鹔鹴大败而归。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回

115、稳操胜券[wén cāo shèng quàn]

【解释】稳:有把握;操:掌握;胜券:能够制胜的计谋。指有把握取得胜利。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传》:“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

【示例】我没想到自己觉得稳操胜券的求爱,竟得到如此的回答。 ——《收获》1981年第4期

116、决胜于千里之外[jué shèng yú qiān lǐ zhī wài]

【解释】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示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不如居中以运天下,运筹帷幄之中,方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117、一决胜负[yī jué shèng fù]

【解释】进行最后的较量以决定高下。

【出处】宋·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

【示例】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五卷:“当此一决胜负之际,退逊不去,诸将解体,陛下大事去矣。”

阅读全文 文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