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之否定: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 否定之否定: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

2024-06-09 14: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质变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表明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一种自我否定。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的方面与否定的方面,二者的相互作用使事物呈现出自己发展自己的过程。辩证的否定不仅对肯定的否定,是包含肯定因素的否定,而且是对否定的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只有揭示这种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才能完整地把事物自我运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辩证性。

(一)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肯定与否定两方面。肯定的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的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其他事物的方面。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肯定不是否定,因为肯定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否定不是肯定,因为否定就是要消解肯定的规定性,一旦否定方面在发展中取得了支配地位,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达到对原有事物的否定。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又是统一的。一方面,肯定包含否定,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任何事物中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环节、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这就是肯定中包含否定,肯定就是否定的真实含义和丰富内容。另一方面,否定包含肯定,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否定并非全盘否定,否定的结果不是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所以,否定本身有着肯定的意义,否定包含肯定。

事物内部同时包含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二者的此消彼长必然导致事物的发展过程包含肯定阶段与否定阶段。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来说,否定是较后也是较高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把这种包含于自身的否定称为“辩证的否定”。“在历史中进步是现存事物的否定”,当我们在历史领域进行否定性活动时,要根据事物自我否定的要求进行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否定。

辩证否定的丰富内容在“扬弃”这一范畴中得到了恰当的表达。“否定就是扬弃”这一命题充分揭示了辩证否定既克服又保留的双重性。

我们不仅要一般性地看到辩证否定的双重性,而且要深入分析辩证否定双重性之间的关系。“辩证法自身包含着否定的因素,并且这是它最重要的要素”。在辩证否定中,克服的意义尤为重要,因为辩证否定的作用就是克服旧事物,保留是在克服的基础上实现的。正因为如此,作为发展的环节,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就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这一整体、统一体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

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就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挪到新事物中,而是经过对其改造,才能把他们容纳到新事物中。因此,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是现代西方文化,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整体肯定,而应对其进行批判改造,将其合理因素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融入当代中国民族精神之中。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就是要“实事求是地肯定应当肯定的东西,否定应当否定的东西”。

(二)否定之否定:前进性与重复性的统一

辩证的否定只有到否定之否定阶段,才展现出它的全部内涵。否定之否定“是自然、历史和思维的一个及其普遍的、因而极其广泛地起作用的、重要的发展规律” ,它之所以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其根据就在于,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本质上都是矛盾的发展过程,而矛盾的发展过程都要经历从潜在到展开再到尖锐化,再到矛盾解决这样三个阶段。换言之,事物的矛盾运动决定了事物的发展必然表现为否定之否定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的发展都是经历了三个阶段和两度否定实现的。即矛盾的开始、展开和解决;矛盾的展开对开始的否定和矛盾的解决对矛盾展开的再否定。每一具体事物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发展环节和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呈现出多样性,但是,从内部对立面的转化看,发展的过程都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都经历了矛盾潜在的状态向矛盾尖锐化状态的转化,以及矛盾尖锐化向矛盾解决的转化。

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重复性的统一,表现为重复式和波浪式的发展过程。在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周期中,结果、新事物把起点、旧事物的一些因素以改变了的形式肯定下来,从而使“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使得发展“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复归”,使得整个运动仿佛是回到“出发点”。实际上,这是在更高的阶段并以改造过的形式再现低级阶段的某县特点。

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辩证的否定得以实现的。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任何事物都是因自身固有的矛盾而引起运动变化发展,引起自我否定的。因此,我们应当树立一种辩证的否定观,使实践活动符合事物自我否定的辩证本性。

(三)否定性的辩证法

否定之否定这一普遍规律在人类实践活动中通过“否定性的辩证法”表现出来。“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特殊的否定方式,经过这样的否定,它同时就获得发展,每一种观念、概念也是如此。”为了全面、深入地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我们应当了解“否定性的辩证法”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于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人并不像动物那样肯定自然的直接存在状态,使自己消极的适应自然,而是以自身的实践活动否定自然的直接存在状态,使自在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成为一种“为我而存在”的关系。人对自然的否定性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产生了上生产资料私有制,私有制的存在使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发生异化,即劳动异化;异化的存在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到人受异己力量支配的阶段,即物支配人、奴役人的阶段。

物之所以能够支配人、奴役人,实际上是少数人借物的力量支配、奴役多数人。“关键不在于物化,而在于异化,外化,外在化,在于巨大的物的权力不归工人所有,而归人格化的生产条件即资本所有,这种物的权力把社会劳动本身当做自身的一个要素而置于同自身相对立的地位”。资本主义社会是异化的典型和极端形式。资本主义在把异化推向极端的同时,又为扬弃异化准备了条件,劳动和资本的对立达到极限,必然导致私有制的灭亡从而对扬弃异化提供前提并奠定基础。

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并不是一个存粹的自我意识的矛盾运动过程,而是一个客观的实践活动的矛盾运动过程,是一个扬弃私有制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是一种现实的否定性的辩证法,是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对立统一 的辩证法。实践本身就是一种矛盾运动过程,内在包含着否定性的辩证法,并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人类世界的基础。人类历史就是由否定性的辩证法所推动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