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设计丨吕敬人:我还是愿意给孩子们做点事情,尤其是阅读审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吕敬阳简介 善意的设计丨吕敬人:我还是愿意给孩子们做点事情,尤其是阅读审美

善意的设计丨吕敬人:我还是愿意给孩子们做点事情,尤其是阅读审美

2023-11-10 13: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吕敬正在接受采访

吕敬人向记者一行人展示书籍《中国记忆》

期间,他应要求起身从木质书架的顶层拿出“世界最美图书”——《中国记忆》的简装版给大家展示,书如其名,周身散发着“东方气息”,从这本书出发也让我们更直观地领悟到了吕敬人的书籍设计立体思维。

要有“书籍设计”的立体思维

不只是“装帧设计”

2008年,吕敬人承接了《中国记忆》的图书设计工作。这本书是首都博物馆为2008年奥运会特筹备的“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的图录,通过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线索清晰梳理出了中国5000年的渊源文明,并且它的精装本作为北京奥运会国礼赠送给各国元首。

《中国记忆》精装版

吕敬人从日本留学回来,便有了“书筑”的图书编排理念,他认为应该把一本书当做一座建筑来看待,成为文字和图像诗意栖息的场所,而一本书中不同的空间和节奏必须承担着各自的功能,有条理、有次序,才能够引读者深入,并容纳文本的生命力。

《中国记忆》内页

因此,吕敬人为《中国记忆》确立了这样的设计思路——“构筑浏览中国千年文化印象的博览‘画廊’,体现主题内涵的视觉元素由表及里贯穿于整体书籍过程。设计核心定位是体现东方文化性格”。在后期制作中,从熟悉编辑文本出发,到文图合一的编排设计再到彰显东方文化的装帧设计,这三位一体的循序渐进、通力合作最终让吕敬人交出了漂亮的答卷。《中国记忆》一书也荣获了2008年度“世界最美的书”的殊荣。

吕敬人与他制作的书籍

40余年间,已经七十有余的吕敬人设计书籍400多套、1000多册,多次获得“世界最美的书”“中国最美图书”等称号,引领中国图书从“装帧设计”到“书籍设计”观念转变,他的设计影响了一代人,引导着审美新浪潮。

1990年吕敬人在杉浦康平工作室学习

说到自己的图书立体思维的建立,吕敬人一直都感恩于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1989年,42岁的吕敬人前往日本师从杉浦康平,学习图书设计。杉浦老师专注谨严的专业态度祛除了他当年的一点点傲慢,潜心于通过多维立体设计架起书籍与读者的桥梁。同时,杉浦老师开阔的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又让吕敬人深深懂得一个好的图书设计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图书的浅层次装帧设计上,更应该立足于本土文化的根基之上做出符合当代语境的文化表达。

《中国记忆》

可视、可触、可听、可嗅、可品

《中国记忆》静静地端放在桌面上,不露声色,给人以庙堂的庄严与文人的贵气。

书名“中国记忆”四字字体取自吕敬人设计的另一本“中国最美图书”——《朱熹榜书千字文》,雄浑、厚实;封面背景则是吕敬人在长城上拍摄的摄影作品,一幅中国山水水墨画。

书脊上端用红线扎制中国方胜图形横贯三个侧面,简单的线条美而不华,触感凹凸有致。封面呈现出了“稳重、含蓄、简练”之风。

隔页部分

书中每部分隔页采用36克字典纸反印与该年代相呼应的视觉图形,轻透、绵密,图案若隐若现,传达着独特的东方美感。与正文纸张形成对比,翻阅其间生出不同频段的沙沙声,宛若高低音的和弦,纸张与油墨的清香隐隐而来,给读者以视觉、听觉、嗅觉的充分享受。

为了达到更极致的观赏体验,《中国记忆》采用了中国特有的传统筒子页,并且整本书选择了包背装的装订方式,这种中国传统制书方式与这本书的文本内容完美结合也让《中国记忆》的文化厚度愈加深远,值得反复品味。

图书也是一个剧场

设计师要有“导演”思路统领全局

“设计师就是导演的工作,首先把文本吃透进行编辑设计,然后在纸张上进行编排设计,再完成装帧设计,最后是对数据的信息设计、逻辑编排,形成完整的‘3+1’书籍设计体系。” 吕敬人便是以“导演”的整体观为《中国记忆》加入了很多附加信息要求,在“书籍设计”中完成了再创作的过程,与图书编撰团队形成了非常好的互动互补。

内页部分

年表部分

《中国记忆》一书可以清晰地查看重要文物的各年代列表,直观准确的了解文物发展的脉络。其实,在书籍文本确立之初,这一部分内容并没有,吕敬人参与书籍设计之后提出使用年表梳理的重要性,帮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图书内容,提高阅读的愉悦度。但是,这需要文本编辑团队做大量细致地梳理工作,经过长时间与专家、学者沟通后,《中国记忆》才最终实现了这一想法。

内页部分

全书图片占比大,每一张图片的精美共同造就了“中国记忆”,这得益于参与拍摄的摄影师的专业处理。正如吕敬人所说,“要有好的素材、好的材料,才能有好的设计,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最终,吕敬人采用了大画册的方式呈现,书籍开本设置为8开,内文适时留白,节奏完整流畅,体现出整本书的端庄、大气。

M折内页

《中国记忆》跨页选择采用了当时并不常见M折方式,即以纸张宽度长短结合的结构设计使中心部分书页离开钉口,让单双页充分展开,增加了信息表达的完整性和阅读的互动性。其实,M折从制作到装订的工艺都比较难实现,《中国记忆》的完美尝试也让更多的书籍开始使用M折方式。

我还是愿意给孩子们做点事情

尤其是关于阅读审美

从个人角度来讲,吕敬人更愿意为普通读者设计出更多有价值有意义更有审美趣味的书籍。吕敬人也曾参与设计了“第11套通用中小学教科书”。

第11套通用中小学教科书

他从整体对这套书籍定调,制定统一色彩体系,化具象为简约,摒除以往被填满的页面,采取“做减法”的设计原则——减少颜色、减少不必要的装饰,让内容真正地成为主角。但是期间也不断地遭受质疑的声音,“凸显页面节奏的留白”被认为是浪费纸张,“统一协调的色调”被认为色彩太少,艰难过程可想而知。吕敬人负责的历史课本经过30多遍的改稿之后才最终确定, “这个过程很难,但我还是愿意给孩子们做点事情,尤其是有关阅读审美。”

今天的小朋友们有幸用上“新”的教科书,是审美阅读的新起点,一切似乎在好起来。与此同时,设计师吕敬人也清晰的认识到全国图书发行基数之大,纵使好书不乏,也只是杯水车薪。今天,我们不缺一本好书,我们需要更多好书。

独家访问丨吕敬人:我想未来应该有一个展览会,叫“新造书运动”

吕敬人 书籍设计师、插图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上海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成员、中国版协书籍设计艺委会副主任。《书籍设计》丛书主编、《敬人书籍设计研究班》主持、敬人设计工作室艺术总监。获首届华人艺术成就大奖、中国设计事业功勋奖。编著出版《敬人书籍设计》《书艺问道》《敬人书语》《书籍设计基础》《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等。

善意的设计:在读者和作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来自杉浦康平教导),我们也就是架桥人。其实就是好好干活,认认真真的做设计。

——吕敬人

鸣谢

吕敬人工作室

主编/ 尹菱

责编/ 阿爽

编辑/ 瑛子、雯霖

实习编辑/ 贾增烨

——

——

监制/ 舒剑

——

欢迎提供“善意的设计”案例

12 善意的设计丨阿那亚有一间通向槐树林的餐厅,带给你度假的仪式感

9 善意的设计丨如何让寸土寸金的学区房面积乘 2 ??

1 善意的设计丨“最没有价值”的青田村如何C位出道?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