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十仙庆寿》之“京城会”中关于吕蒙正的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吕敬正个人资料 潮剧《十仙庆寿》之“京城会”中关于吕蒙正的故事

潮剧《十仙庆寿》之“京城会”中关于吕蒙正的故事

2023-09-20 18: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吕蒙正,北宋大臣。三次登上相位。后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出身贫寒,曾经和寇准一起在破窑勤奋读书。后来,做了宰相,更体会到人间冷暖。

吕蒙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直接从平民出身逆袭为宰相的人。他经奋发读书,后考中状元,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名言可能就是自吕蒙正的事迹始。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他那篇著名的《寒窑赋》,是吕蒙正当太子的老师时所写。这文章感动了狂傲的太子(后来的宋真宗皇帝),使之谦虚谨慎。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引述历史上大量的事实,说明人生命运的起落。如今读来,朗朗上口,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堪称一代奇文。

寒窑赋(命运赋) 文 | 吕蒙正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寒窑赋》【译文】

天上有预测不到的风和云,人也会有早晚遇到的灾祸与喜事。蜈蚣有上百只足,但却不如蛇行走得好。家鸡翅膀虽然很大,却不能像鸟一样飞行。马虽然能行走千里之遥,但没有人驾驭也不能自己到达目的地。人有远大的理想,但缺乏机遇就不能实现。

人们常说: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孔子的文章盖世无双,却被围困于陈国。拥有文韬武略的姜子牙,也曾在渭水垂钓等待机会。孔子的学生颜回虽然早亡,但绝非凶恶的人。盗跖虽然活得长,却不是善良人。

尧、舜虽然英明,却生下不肖的儿子。舜的父亲瞽叟顽固愚蠢,反而生下舜这样的大孝子。张良原来只是普通百姓,萧何也只是县吏。晏子的身高不到五尺,却被封为齐国宰相。孔明居住在茅草屋里,却能担当蜀国的军师。项羽虽然强大,却兵败而自刎乌江;刘邦虽然弱小,最终取得了国家政权。汉将李广虽有射虎的威名,却终身都未获得封侯。冯唐虽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却一生怀才不遇。韩信时运不济时,连饭都吃不上,等到运气来了,成为掌印的大将军,却一旦运气衰败,又死于阴毒人的计谋。

有的人先富裕后贫穷,也有人老年富裕少年衰落。满腹锦绣文章之人,直到老年还没有考上功名;才疏学浅的人,可能很年轻就金榜题名。皇帝的妃娥在动乱中可能沦为妾妓,风流的妓女,时来运转也能做贵夫人。青春美丽的女子却嫁了愚蠢的丈夫,俊秀的青年倒找了丑陋的妻子。蛟龙没有机遇,只能藏身于鱼鳖之间,君子没有机会时,只能屈从于小人。衣服虽然破旧,常保持恭敬礼仪,面带忧愁却可能怀有兼济天下的志向。不得志时,只能安于贫穷和本分,心中坦荡一定会有扬眉吐气的一天。君子贫寒也有一身傲骨,暴富的小人脱不了内心的贫寒。

天气不好时,就见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光辉;土地没有合适的气候条件时,草木都不会生长。水得不到恰当的环境时,就会掀起疾风巨浪;人若得不到机遇时,好运就不畅通。富贵荣华命中都有安排,谁不想要呢?人如果没有依从八德而生活,哪里能做高官当宰相?

以前,我在洛阳,白天到寺庙里吃斋饭,晚上住在寒冷的破窑里。所穿衣服不能避寒,吃的粥饭抵御不了饥饿。上等人憎恨我,下等人讨厌我,都说我卑贱,却不知这是我时运未到。现在我入朝为官,地位达直三公,只在皇帝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拥有管理百官的权利,有惩罚卑鄙悭吝官员的权力。穿衣服是绫罗锦缎,吃的则是山珍海味,出门有武士保护,回家有仆人侍奉,皇上宠爱我,百官拥戴我,所有的人都说我尊贵,却不知这是我得到天时和命运眷顾的结果。

所以人活在世上,居富贵不能尽情享用,处贫贱也不要自暴自弃,听从天地的循环和周而复始吧。

吕蒙正(944~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祖籍在今山东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军寨址村, 北宋初年宰相。

吕蒙正,宋初名臣,典型的励志代表,是寒门士子的精神偶像。在宋代,吕蒙正是第一个从平民走出的宰相,也是第一个书生宰相和状元宰相。

据说,皇帝为状元写诗赐宴就是从吕蒙正开始的。他当上状元后,封官远行,宋太宗考虑到其家境贫寒,特赐钱二十万,这种善待读书人的做法,成为宋朝一项基本制度得以绵延永续。

吕蒙正出身官宦,却自幼家境贫寒。而从小带给他这种灰暗人生经历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亲吕龟图,吕爸妻妾成群,却与原配夫人刘氏不合。吕蒙正很小的时候,家里就发生了一幕狗血剧情,小三打败了原配,刘氏和儿子吕蒙正被赶出家门。母亲发誓不再嫁人,与吕蒙正在贫困交加中苦苦度日。吕蒙正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曾寄身尼姑庵,受尽世人歧视,也曾在街头做流浪艺人,卖字求生,备受凌辱。

传说某年除夕,吕蒙正家已无隔夜粮,吕母含泪纺纱,吕蒙正低头看书。窗外传来阵阵鞭炮声,吕蒙正望着桌上帮乡邻写春联剩下的红纸条,拧眉一想,悲伤之余,别出心裁地书写了一幅含藏字、谐音的谜语门联,也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次日大年初一清早,吕蒙正的窑洞外围了许多人,纷纷议论吕蒙正的春联,谁都说看不懂。这时有位放羊穷老汉走过来,看完春联,哈哈大笑说:“写得贴切!写得贴切!”众人更是不解,拉着老汉问究竟。老汉哈哈一笑,道:此门联:上联隐藏了“一”字,即缺“一”,谐音为“缺衣”;下联隐藏了“十”字,即少“十”,谐音为“少食”。横批隐藏了“东西”两个字,即“无东西”。合起来就是“缺衣少食,无东西”,写出了他的凄凉生活,充分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讽刺。短短一副对联,诉尽世态炎凉。此时,众人恍然大悟。

值得一提的是,吕蒙正考上状元脱贫致富之后,却不记旧仇,而把父亲接到一起,侍奉的非常周到,使曾经喜新厌旧的吕爸得以安度晚年。

吕蒙正奋发苦读,终于考中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科状元。之后,皇帝赐予状元府。于是,亲朋故交、士绅旧故、达官贵人、商贾巨富,成百上千,皆携重礼厚金登门祝贺,一时门庭若市。吕蒙正管家佣人无不雀跃喜极,报知吕蒙正。吕蒙正却说:“我只有亲人一家,何来如许亲朋?”管家忙将贺喜礼单送上,曰:“大人亲朋故旧遍四海,怎说仅有一家?”吕蒙正笑而不答,只吩咐闭门谢客。

三天后,吕蒙正唤来管家说:“我的亲人已到了。我有一联,将其张贴于大门,只有挺胸而进者,即为亲朋,不得怠慢。”管家忙将对联贴上。

上联为:“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下联为:“今科侥幸,吃穿有指望,夺取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王五马六,踵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

送礼之人看了大为羞愧,纷纷离去。只有一个衣着补丁、手提一串豆腐干的五旬老汉昂首而入。吕蒙正闻报喜极,亲至前门迎进,并设酒席与老汉尽欢。据说,吕蒙正以后还多次屈尊老汉家,老汉也成了吕蒙正家中座上常客。原来,这老汉及老伴乃以做豆腐为生的贫民,当吕蒙正饥寒交加时,老汉为其处境困极而苦读所感,识之为英才,常以粗茶淡饭、水酒豆腐济之。

吕蒙正有古代名臣之风,是宋朝有名的宽厚温良之人,对下谦恭有礼,宽容有度,对上敢于直言相谏,据理力争。

《宋史》载,吕蒙正刚刚被任命为宰相时,有一天上朝时,一句刺耳的话从身后传来,一位同事指着他的背影不屑一顾的说,此人也配做宰相?

吕蒙正装着没有听见,快步走了过去。有人看不过去了,询问此人姓名,吕蒙正制止道,如果知道他的姓名,就会终身不忘。与其如此,不如一辈子不知道的好。同僚们都很佩服吕蒙正的肚量。

正史里有许多吕蒙正犯颜直谏的故事,有一年,太宗皇帝亲自主办元宵宴会,看到大宋帝国一派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不由得自我感觉良好,开启了炫富模式,“想当年后周时期,上有彗星,下有火灾,天下 是何等的不太平?而如今朕励精图治,天下竟然繁华如斯”。

就在马屁文臣一片山呼万岁声中,吕蒙正从容离坐,缓缓进言”陛下所到之处,众人围观,所以繁华如此。我曾经出城不到数里,而看到饿殍遍野,人民流离失所,全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希望陛下能从近处看到远处,才是百姓的幸福啊”。一盆兜头而来的凉水,泼得帝国领袖变脸而半天说不出话来。

太宗派人巡视北方边境,命令组织部门考察官员,择优选才,吕蒙正退朝后,上奏巡视组组长人选,可能不太对太宗心意,所以没有批准。

后来,太宗三次问到考察人选。吕蒙正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三次皆以此人作答。太宗恼了,责问吕蒙正,你怎么一根筋呢,这么固执?吕蒙正说,不是我固执,而是陛下你不能体察谅解呀,此人完全胜任,我不愿因谄媚而听从陛下意见,所荐非人,以免耽误国家大事。朝堂上气氛顿时凝结,同事们都为吕蒙正捏了一把汗,太宗拂袖而去。

后来,太宗想通了,对身边人说,我的气量远不如吕蒙正呀。巡视边境的人选果然一如吕蒙正当初推荐,非常称职。

吕蒙正知人善用,他有一个同窗好友叫做温仲舒,两人同年中举,后温仲舒因事被贬多年,吕蒙正做宰相后,爱惜他的才能就向皇帝举荐。

后来温仲舒得志后,常常在皇帝面前贬低吕蒙正,甚至在吕蒙正触怒皇帝时还落井下石,看来老吕交友不慎。有一次,吕蒙正正在夸奖温仲舒才干的时候,太宗忍不住的说,你总是夸奖他,可是他却经常贬损你,还把你说的一文不值。

吕蒙正笑了笑说,知人善用是我的职责,至于别人怎么说我,非我职权所管,走自己路,让别人说去吧。太宗由此更加敬重吕蒙正为人。

吕蒙正持身守正,是宋朝文官不贪财的典范。他的同事中有个人,喜欢收藏古镜,为了攀附吕蒙正,以求高官厚禄,打算献宝给吕蒙正,夸耀自己的古镜能够照见两百里远的地方。谁知人家吕蒙正不屑一顾,反而笑着说,我的脸至多不过碟子大,哪里能用得上照见两百里远的镜子。有人进献一方古砚,说轻轻呵上一口气,砚台就湿润可以研墨了。吕蒙正却不稀罕,淡淡的说,你就是一天能呵上一担水,也不过就十文钱而已。那些排着队等候献宝者沮丧万分,再也没有人敢走后门碰钉子了。

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太宗征讨太原,吕蒙正被授著作郎,入值史馆。太平兴国五年(980),拜左补阙,知制诰。八年,任参知政事。端拱元年(988年),罢李昉,拜吕蒙正为宰相。吕蒙正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不允者,必不强力推行。与开国元老赵普同在相位, 关系极为融洽。淳化二年(991年),谏官宋沆上疏,忤怒太宗,吕蒙正受牵连,被罢贬为吏部尚书。淳化四年,真相大白,复以本官入相。至道元年(995年),太宗再度罢贬吕蒙正,吕蒙正以右仆射出判河南府,期间,政尚宽静,事多委任属僚,其总裁定夺而已。

真宗即位(998年),吕蒙正被任命为左仆射,为感先帝之恩,吕蒙正献家财三百万助之朝廷。咸平四年(1001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六年,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春天,吕蒙正上表请求辞官回洛阳。到朝廷告辞那天,坐轿到东园门,命令他的儿子扶着他到宫殿,对宋真宗说:“对远方的人要和平共处,停止战争节省财用,是古往今来的治国上策,希望陛下经常替百姓着想。”宋真宗赞许并采纳他的意见,于是升任他的儿子吕从简为太子冼马,吕知简为奉礼郎。吕蒙正在洛阳,有园亭花木,每天与亲戚朋友宴会,子孙环列,经常向他敬酒祝寿,怡然自得。大中祥符以后,宋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经过洛阳,两次到他家,赏赐给他很多财物。宋真宗对吕蒙正说:“卿的几个儿子谁可重用?”虽然几个儿子都很优秀,但为官廉洁的吕蒙正回答说:“我的几个儿子都不足任用。但臣有个侄儿叫吕夷简,现任颍州推官,具有宰相的才能。”吕夷简从此被宋真宗垂注。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许国公的封命刚下来,吕蒙正就逝世了,终年六十七岁。追赠中书令,赐谥号为文穆。

吕蒙正的墓葬在河南尉氏县朱曲乡北二里小寨村内,冢高约20米,直径66米,现保存完好。

据《洧川县志》载:“吕蒙正,字呈功,河南洛阳人。祖梦奇户部侍郎,父龟图起居郎,恶蒙正而逐之。吕蒙正流寓于洧,在此苦读。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以状元第,授临丞,宋太宗、宋真宗时以敢言著称,任三任宰相。卒,谥文穆,葬于洧川,建有祠堂,春秋致祭。” 墓周有小寨,墙高三丈(小寨村名由此而来),每逢春秋,乡人谒陵,登高远眺,空旷无际,爽气宜人,故有“吕祠爽秋”之誉,列入洧州八景之一。在吕蒙正墓南约一里许的地方,立有“吕蒙正养晦处”石碑一通,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立,1930年重立。另据记载,洛阳县金石乡奉先里也有吕蒙正墓并有 富弼 所撰神道碑。旧志郑北四十里有吕蒙正墓。洧川在新郑北,是否指此墓,有待进一步考证查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