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效果不好?那是你根本没做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吊颈都要透下气 雾化效果不好?那是你根本没做对

雾化效果不好?那是你根本没做对

2024-04-14 16: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王生成 医学界呼吸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影响雾化效果的这些因素,你都知道么?

撰文 | 王生成

雾化吸入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它是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细小雾滴或微粒以气雾状喷出,经鼻或口吸入呼吸道和(或)肺部,从而达到消除气道炎症和水肿、解痉平喘、稀化痰液、帮助祛痰等治疗目的。

与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滴注等给药方式相比,雾化吸入疗法具有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迅速、疗效佳、用量小、全身不良反应少、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操作简单、给药简便、安全有效等优势。

该方法在家中也可进行。家庭雾化吸入治疗还具有避免交叉感染、节省反复去医院的时间、降低就医成本等优势,同时,患儿在熟悉的环境中也可避免紧张哭闹。

与其他吸入装置(气雾剂、干粉吸入剂等)相比,雾化吸入无需患者过多配合,只需平静呼吸,使用简便,很少需要特别学习装置的操作步骤。并且,雾化吸入还具有可湿化气道、可使用高剂量药物、可同时吸氧等多种优势。

确实,雾化吸入疗法的优势有很多,但如果不了解吸入装置特点以及影响其疗效的因素,不仅会导致疗效下降、无效,甚至还会造成病情的加重。

雾化吸入装置的种类:

目前临床上常用雾化吸入装置包括3种:喷射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及振动筛孔雾化器。三者均有各自的优缺点。

表1

上述三种雾化吸入装置能储放的药液也有所不同,喷射雾化器和振动筛孔雾化器都可以储放雾化剂型的溶液和混悬液,而超声雾化器主要用于雾化剂型的溶液,混悬液雾化效果较差,且某些药物(如含有蛋白质、肽类化合物)不适宜。

来了解一下这三种雾化器的工作原理。

1

三种雾化器的工作原理

喷射雾化器原理

图1

根据文丘里原理,压缩气体高速运动通过狭小开口后减压,喷嘴与吸水管之间产生负压作用。

药液由于虹吸作用从而通过吸水管被吸入喷嘴旁的小管。

吸上来的药物冲击到上方的隔片,变成极细的雾状颗粒向外部喷出。

其中大药雾微粒通过档板回落至贮药池,小药雾微粒则随气流输出。

超声雾化器原理

图2

超声雾化器工作原理是在雾化器底部安装一个晶体换能器(亦称为“压电转换器、振动片”)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声能。

产生振动并透过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将容器内的液体振动音波传导至溶液表面,而使药液剧烈振动,破坏其表面张力和惯性,从而形成无数细小气溶胶颗粒释出。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超声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剧烈震荡可使药液加温,可影响药物(如含蛋白质或肽类化合物)的稳定性,导致药液变性、浓缩。

振动筛孔雾化器原理

图3

根据振动模式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式通过筛网振动,被动式通过超声振动膜使药液剧烈振动,同时通过挤压技术使药液通过固定直径的细小筛孔,形成无数细小颗粒释出。也就是说,振动筛孔雾化器产生的颗粒大小取决于筛孔的直径。

振动筛孔雾化器较前两种雾化器的独特优势是,其储药罐可位于呼吸管路上方,降低了雾化装置被管路污染的可能性,并且可以在雾化过程中随时增加药物剂量。

和超声雾化器相比,振动筛孔雾化器减少了超声震动过程中产热,由此大大减少了对吸入药物的影响,是目前雾化效率最高的雾化器,但它的耐久性尚未确认,可供选择的设备种类较少,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2

影响雾化器效能的主要因素

驱动动力、有效雾化颗粒、单位时间释雾量、靶部位吸收、肺内沉降率等因素均可影响雾化吸入的效能,而有效雾化颗粒直径、单位时间释雾量是最主要的两大因素。

有效雾化颗粒直径是指能沉积于气道和肺部具有治疗价值的雾化颗粒,其大小对药物沉积位置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雾化颗粒直径大小和药物沉积位置关系如下:

5–10 μm:主要沉积于大传导气管及口咽部;

<5 μm:主要沉积于肺部;

小于3 μm:50%-60%沉积在肺部;

<0.5 μm:随呼气排出体外。

由此可见,雾化颗粒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治疗下呼吸道的有效雾化颗粒直径应在0.5~10 μm,以3~5 μm为佳。

同时也要注意,药物本身颗粒形态会影响雾化颗粒直径。一项重要体外研究比较了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0.5 mg/ml)与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0.4 mg/ml),在三种不同的喷射雾装置中的有效雾粒输出情况。两种混悬液雾化吸入量均为2 ml,维持5 min。观察不同雾化吸入液在不同装置中的雾粒输出情况。采用不同品牌雾化器时,布地奈德雾化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