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和司马昭是什么关系,二人都没有称帝为何有帝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司马师与司马昭关系 司马师和司马昭是什么关系,二人都没有称帝为何有帝号

司马师和司马昭是什么关系,二人都没有称帝为何有帝号

2023-06-04 09: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三国后期,确切的说,是高平陵之变后的三国,随着晋宣王司马懿赢得高平陵之变的最终胜利,曹魏军政大权逐渐从曹氏转移至司马氏,此后司马家族逐渐控制了曹魏帝国,并一步步完成了篡魏立晋的全部事务,直到司马炎受禅称帝,建立西晋王朝,这个过程才算彻底结束。

在司马家族篡魏立晋的过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不得不提,就是晋景王司马师和晋文王司马昭,西晋建立以后,朝廷追尊司马师为晋景帝,庙号世宗。追尊司马昭为晋文帝,庙号太祖。那么司马师和司马昭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二人生前都没有称帝,为什么会被西晋朝廷追尊为皇帝,给予他们帝号呢?

其实,司马师和司马昭是亲兄弟,他们二人都是晋宣王司马懿和宣穆皇后张春华的儿子,司马师是嫡长子,司马昭是嫡次子。

司马执掌曹魏三年以后,因病去世。他去世以后,作为嫡长子的司马师,在司马家族的拥戴下,顺势继承了司马懿的政治遗产。司马师执掌曹魏以后,大力整肃朝纲。当时司马家族虽然掌控着曹魏,但是这控制并不是特别稳固,司马家族并未完全掌控曹魏,还有一些比较强大的政治势力并未被司马家族所掌控。如果司马师应对不力,很可能被忠于曹魏的政治势力所推翻,从而让权力又回归于曹氏手中,司马家族也将命令灭族之祸。

司马师执政初年,曾出动大军讨伐东吴,但是遭遇惨败,此后便放弃了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以增强权威的打算,转而专心治理内政。在治理内政期间,司马师一系列谋朝篡位的动作,引起了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的不满,他们意欲发动政变推翻司马师的统治,但是他们还没有正式行动,就被司马师所平定。所有参与此事的人,都被司马师诛杀。司马师通过扑灭这场未遂的政变,对忠心曹氏的政治势力进行了大清洗,基本上肃清了朝廷中反对司马家族的势力。

此后,司马师擅行废立,废掉了曹芳,立曹髦为帝。司马师前前后后通过一系列的强力措施,不仅有力地巩固了自己的权势,也使得司马家族对曹魏朝廷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司马师擅行废立,杀掉曹氏重要人物夏侯玄,引起了淮南将领的普遍恐慌。镇东将军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联合起兵反抗司马师,他们声势浩大,迫使身体状况不佳的司马师亲征淮南。虽然他最终平定了这场叛乱,但他自己也因为眼疾复发而病死在许昌。

司马师临死前,把权力移交给胞弟司马昭,此后,曹魏进入司马昭时代,成为曹魏新的权臣。司马昭接过了司马师的衣钵以后,在谋朝篡位方面,不遗余力。多次逼迫朝廷给他加官进爵,然后他又多次假惺惺地拒绝。

司马昭执掌曹魏时,司马家族对曹魏的控制已经相当稳固了,而且随着司马昭一系列谋篡的动作,改朝换代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皇位上的傀儡皇帝曹髦,不甘心沦为司马昭受禅称帝的工具,在发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怒吼以后,带着一群乌合之众讨伐司马昭,结果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所杀。

曹髦意外遇害,司马昭遭遇了极大的政治压力,迫使他暂停了谋朝篡位的步伐,此事也让司马昭彻底和皇位无缘。公元263年,司马昭下令曹魏15万大军伐蜀。在伐蜀之战取得一系列胜利以后,朝廷封司马昭为晋公,晋位为相国,加九锡。到伐蜀之战彻底结束时,朝廷册封司马昭为晋王,并以相国的身份摄政。

司马昭受封晋王以后,追尊司马懿为晋宣王,追尊司马师为晋景王。

此时的司马昭,距离地位只有一步之遥,而且他也完全具备了称帝的条件和实力,就在他紧锣密鼓筹划登基称帝事宜时,却意外患病身故,朝廷追谥司马昭为晋文王。司马昭死后,他的嫡长子司马炎继承司马昭的全部政治遗产,不久逼迫魏帝曹奂禅位于自己,由此建立了西晋王朝。

虽然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但他本人却不是创业者,只是坐享其成罢了。真正奠定西晋基业的,是司马师和司马昭,他们二人都有大功于晋室。正因为如此,西晋朝廷为了感念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功绩,特意追尊他们二人为皇帝,司马师为晋景帝,司马师为晋文帝。

所以尽管作为权臣的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没有称帝,但都有帝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