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系列之《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史记是谁写的哪个朝代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系列之《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系列之《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

2023-05-06 22: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朱自清《经典常谈》《战国策》第八阅读文章,回答以下问题:1.战国出现的背景。2.战国七雄是哪些国家?“战国”之名从何而来?3.请简述“游说(shuì)之士”出现的原因,并结合苏秦的例子说说游说(shuì)之士职业内容和性质。4.战国争霸有两大队里阵营,一为“连横”一为“合纵”,请概述他们立场。5.《战国策》是一本什么书?内容是什么?编者是谁?6.蒯(kuǎi)通对《战国策》的贡献。1.战国出现的背景。1.春秋末年,列国大臣势力膨胀,夺了君主权利。2.各国内乱,比如三家分晋。出现了许多政权小国。3.周天子失去“共主”地位,周室式微,和列国诸侯相等。2.战国七雄是哪些国家?“战国”之名从何而来?战国七雄:秦 楚 燕 韩 魏 赵 齐“战国”之名:军器进步,用铁打;战术进步;攻守方法进步,有兵车步卒和骑兵;以帮人家作战为职业的人——这时候的战争杀伤很多。孟子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场面凶惨。后人刘向编《战国策》称为“战国时代”。3.请简述“游说(shuì)之士”出现的原因,并结合苏秦的例子说说游说(shuì)之士职业内容和性质。出现原因:1.君主大臣有“好客”“好士”之风。其中最高的是说客,即游说之士。2.国际形势紧张,但战争到底劳民伤财,靠外交解决国际问题。3.有计谋会辩说即可,不要求出身。成功可取卿相,鲤跃龙门。游说之士职业内容:凭借自己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帮谁,所图功名富贵。没有理想和主张,只求揣摩主上心理,投其所好。4.战国争霸有两大队里阵营,一为“连横”一为“合纵”,请概述他们立场。合纵:游说之士主张六国联合起来抗秦。代表苏秦连横:游说之士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代表张仪5.《战国策》是一本什么书?内容是什么?编者是谁?记载那些游说之士说辞的书叫《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的。这部书除文辞之外,所记的事,上接春秋时代,下至楚汉兴起为止,共202年,也是一部重要的古史。国别体史书。6.蒯(kuǎi)通对《战国策》的贡献。汉初说客蒯(kuǎi)通对战国说客的文辞加以整理和润饰,是刘向编《战国策》的底本。练习1.《战国策》由 (朝代) (人名)编订的。是一本记载 的书。共记载 年的史实。2.战国时期,秦国自从 以后,日渐强盛。到后来形成了与六国对峙的局势。这时候的游说之士,有的劝六国联合起来抗秦,这一派叫 。有的劝六国联合起来亲秦,这一派叫 。前者的代表人物是苏秦,后者的代表人物是 ,他们都是 的弟子。练习1.《战国策》由 西汉 (朝代) 刘向 (人名)编订的。是一本记载 说辞 的书。共记载 202 年的史实。2.战国时期,秦国自从 商鞅变法 以后,日渐强盛。到后来形成了与六国对峙的局势。这时候的游说之士,有的劝六国联合起来抗秦,这一派叫 合纵 。有的劝六国联合起来亲秦,这一派叫 连横 。前者的代表人物是苏秦,后者的代表人物是 张仪 ,他们都是 鬼谷子 的弟子。3. 宋代有个名叫李文叔的人评价《战国策》时说它记录的事“浅陋不足道”,但文辞优美。朱自清赞同这种观点吗 请结合《〈战国策〉第八》说说你的理由。我认为朱自清不完全赞同李文叔的观点,理由如下:1朱自清赞同李文叔所说的《战国策》文辞优美的论断,他说作为“战国策”底本的蒯通的笔法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连那些曲折微妙的声口,也丝丝入扣,千载如生。读这本书的感觉“如闻其语,如见其人”。2朱自清认为《战国策》的负面评价来自批评者持儒家思想,以道德为评价标准,只承认其文辞的价值,是片面的。3朱自清不赞同李文叔对《战国策》记事粗陋的论断,他肯定了“战国策”在历史方面的贡献与价值,说它是“一部重要的古史”。《史记》《汉书》第九阅读文章,回答以下问题:1.《史记》是我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什么是纪传体?2.司马迁为什么作《史记》?3.《史记》的内容和意义及后世影响和评价。4.《汉书》是我国第一步纪传体断代史,什么是断代史?5.朱自清说《汉书》成于四人之手,哪四人?简要概述其复杂过程。6.班、马优劣之争,王充、张辅、郑樵的观点有何不同?朱自清作何评价?1.《史记》是我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什么是纪传体?纪传体:是指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纪传”是《史记》最重要的部分。2.司马迁为什么作《史记》?1.父亲(司马谈)遗命:家中世代做史官;孔子到如今四百多年,战争导致史籍散失,需搜集整理;汉朝一统天下,明主贤臣要记载表彰。望继承先业,扬名后世。2.因在朝中替李陵进言,被汉武帝受于宫刑,奇耻大辱,唯有著书,不辱先祖。3.游历各处,见识各地人文风情和搜集史料。且游历不禁增长了他的见识,还增扩了他的胸襟。3.《史记》的内容和意义及后世影响和评价。内容:司马迁是秦火以后第一个保存文献的人。《史记》体例有五:12本纪,记帝王政绩,是编年的;10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8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30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70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共130篇。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意义:明王道,辨人事,分明是非善恶贤不肖,存亡继绝,补敝起废,作后世君臣龟鉴。汉朝一统天下,明主贤臣要记载表彰。采善贬恶,并非以刺讥为主。《史记》后世影响和评价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史记·自序》:网罗天下放佚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4.《汉书》是我国第一步纪传体断代史,什么是断代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断代史,即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始创于中国汉朝东汉时期班固所著的《汉书》。班固断代史主张来源:保存文献;贯彻发扬本朝功德的趣旨。他的创见影响极大。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均属此体。5.朱自清说《汉书》成于四人之手,哪四人?简要概述其复杂过程。班固著《汉书》以其父班彪65篇《后传》作底本妹妹班昭(曹大家)和经学大师马续补成《汉书》表、志部分。《汉书》成于四人之手:班固、班彪、班昭、马续6.班、马优劣之争,王充、张辅、郑樵的观点有何不同?朱自清作何评价?王充《论衡》:班氏父子“文义浃备,记事详赡”,观者以为胜于《史记》。《史记》是散行文字,到了《汉书》,辞赋化,弘丽精整,多用排偶,句子也长了。晋代张辅:世人论司马迁班固才之优劣,多以固取胜,但是司马迁叙三千年事,只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事,却又八十万言。烦省相差如此之远,班固哪里赶得上司马迁呢!宋代郑樵抨击班固,几乎说得他不值一钱。他注重历史,以为历史是联贯的,要明白因革损益的轨迹,非会通不可,通史好在能见齐全,能见其大。称赞《汉书》,说是“《六经》之后,惟有此作”。他说班固断汉为书,古今间隔,因革不明,失了会通之道,真只算是片段罢了。朱自清通古和断代,各有所长。《史记》《汉书》各自成家。《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文质和繁省虽各不相同,而所采者博,所择者精,却是一样;组织的弘大,描写的曲达,也同工异曲。练习1.《汉书》和司马迁所著的《 》,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性的两部史书。司马迁所著的这部旷世之作,加持了作者的人格精神,他在“报任安书”里说:“究天人之际,通 之变,成一家之言.“在汉代时,这本书被称为《 》。2.《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共 篇,包括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十二 (记帝王政迹)、三十 (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它规模宏大、体制完备,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练习1.“汉书”和司马迁所著的《 史记 》,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性的两部史书。司马迁所著的这部旷世之作,加持了作者的人格精神,他在“报任安书”里说:“究天人之际,通 古今 之变,成一家之言.“在汉代时,这本书被称为《 太史公书 》。2.《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共 一百三十 篇,包括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十二 本纪 (记帝王政迹)、三十 世家 (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它规模宏大、体制完备,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练习3.《汉书》是由 (朝代) (人名)所著的。他写史的创见是: 。4.《汉书》内容起于 ,终于 ,共 世, 年,作纪、 、 传凡百篇。书中包举天地、鬼神、人事、政治、道德、艺术、文章。练习3.《汉书》是由 汉代 (朝代) 班固(人名)所著的。他写史的创见是: 断代为史 。4.《汉书》内容起于 汉高祖 ,终于 平帝时王莽之诛 ,共 12 世, 230 年,作纪、表 、 志 传凡百篇。书中包举天地、鬼神、人事、政治、道德、艺术、文章。5.唐代以前,一般文人多偏爱《汉书》,唐代以后则偏爱《史记》,请结合第九篇文章阐述其原因。在文辞上,《汉书》比《史记》更华丽整齐。唐代以前的人崇尚骈文,唐代以后崇尚散文,所以才出现这种现象。(大意对即可)6.在朱自清看来,《史记》与《汉书》这两部作品的主要异同点是什么?但从史学价值上说,他更倾向于哪部作品呢?异:1.从内容上看,《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2.从文风上来说,《史记》中司马迁的感慨良多,微情妙旨,时在文字蹊径之外,春秋笔法,含义丰富;而《汉书》则一览无余,情词俱尽,比较直白通俗。6.在朱自清看来,《史记》与《汉书》这两部作品的主要异同点是什么?但从史学价值上说,他更倾向于哪部作品呢?同:1.所采者博,所择者精,二书是一样的;2.组织的宏大,描写的曲达,二书异曲同工。我认为单从史学价值上看,朱自清更认同《汉书》,因为它更理性客观,少夹杂个人情绪.谢 谢 赏 析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