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台风的利弊表现 卫星遥感

卫星遥感

#卫星遥感|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4.3.3 台风发生发展的云图特征

台风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有组织的涡旋云系,因此也是最容易识别的一种天气系统,应用卫星云图分析台风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a) 分析台风形成的天气尺度条件;

b) 确定台风的中心和强度,预告台风未来的强度;

c) 预告台风的移动路径。

4.3.3.1 台风的云系结构

图4.65(a)和(b)给出了一个成熟台风云系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剖面,可以看出,台风云系的水平分布表现为三个部分:

(1) 其中心为暗黑的无云眼区;

(2) 围绕眼区的是连续密蔽云区;

(3) 环绕密蔽云区的是台风的外围螺旋云带。

4.3.3.2 热带扰动发展成台风的云图特征

(1)热带扰动发展成台风的条件

在实际业务预报中,判断热带扰动发展成台风的条件有:

1) 从地面到对流层中层存在深厚的潮湿的东风层,在这层内有低压中心,且东风层至少存在于低压环流中心算起的644 km半径范围内;

2) 海面温度高于27C°;

3) 对流层低层有气旋性相对涡度区,其范围不少于555 km,此外需要与高压脊或反气旋相接触,接触范围至少为90 km(1/4圆周),其作用是由反气旋辐散气流供给低压中心以质量输送造成该区辐合;

4) 在对流层低压上空200 hPa有一范围不大的反气旋,并与外围斜压环境中急流相接,以便把流出质量送到冷的环境区;

5) 对流层低层平均风和高层平均风间的垂直切变至少小于7.7 m•s-1;

6) 低压上空(500 hPa、200 hPa)的中心气温大于热带大气气温,其范围至少大于644 km。

(2)由卫星云图判别热带扰动发展成台风

在卫星云图上,判断热带扰动发展成台风的云图特征有:

1) 凡是发展成台风的热带扰动的云系往往有好几天的发展过程,其云区直径至少要达150 km,持续时间至少在24 h以上;

2) 在气旋性扰动云系中,有一片强对流云区扩大或者云区内对流活动加强,云系色调变白,同时云区内卷云区面积一天天扩大,这说明低空有强的辐合,高空有明显辐散,表明这个低压能继续发展;

3) 在气旋性对流云四周只表现有一些向外辐散的短卷云线,说明风的垂直切变很小,有利于其发展成台风。如果云区四周边界并不均匀,在一些象限内卷云伸得很长,表示风的垂直切变大,不利于台风的发展;

4) 在气旋性扰动四周的卷云边界很光滑或与急流云带相遇,表明对流层上部风速很强,使得积聚在对流层上部中心的热量迅速向四周较冷区域转移,从而提高热机效率,促进台风发展;

5) 云区内出现涡旋结构,并且越来越明显,说明低压环流加强,向台风发展。

4.3.3.3 台风云型及参数

台风云系由螺旋云带、中心稠密云区及眼三部分组成,加上环境风特征,可以将台风云区分成下面五种类型(图4.66):

(1) 弯曲云带型:在热带气旋的初期,表现为由一条或者两条以上云带和若干螺旋云线旋向一个共同的中心。当弯曲云带旋转半圈时,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当弯曲云带旋转3/4圈时,达到强热带风暴;当弯曲云带旋转闭合时,便达到台风强度。用云带特征指数BF描述弯曲云带的参数,BF的值取决于云带环绕中心的圈数、云带的宽度。

(2) 强风切变云型:当台风云系移到强高空风切变区,受高空强风的作用,台风的中高云系偏于台风的下风一侧。

(3) 有眼云区型:台风眼是反映台风强度的一个参数,在卫星云图上通过眼的形状、大小、其相对稠密云区和其他云系的位置、周围云系的特征表示眼的特征。在增强红外云图上则通过眼指数E描写眼的特征,而眼指数E由眼周围的温度等级表示其值。

(4) 中心稠密云区(CDO):在可见光或红外云图上,在云带的曲率中心处或眼区四周出现一整片稠密云区,这就是中心稠密云区。

(5) 中心密蔽冷云区型(CCC)——嵌入中心型:嵌入中心型又称中心冷云覆盖区(CCC),主要出现于增强红外云图上,它是指在气旋中心附近的圆形覆盖云区。当弯曲云带旋转闭合后,眼就出现在云系中,这时眼变得越来越暖,眼区周围的密蔽云区变得越来越深厚。统计分析表明,眼区的温度与眼四周的温度与中心气压有关。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