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灯火通明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台风的利处 去!灯火通明处

去!灯火通明处

2024-06-17 17: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7月17日,在今年第4号台风“泰利”登陆前约一小时——21时,中国气象局大院有一处灯火通明:在这里,移动的身影,常亮的屏幕,不时响起的电话铃,键盘敲击的“哒哒”声,让人疑惑“这是深夜么?”

是的!在中央气象台,这是一种常态;但在台风来临的前夕,似乎与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

面对复杂的台风预报工作,他们为何如此沉稳?

这份“底气”的背后,是气象部门时刻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矢志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信心和决心,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场硬仗接着一场硬仗打积累的丰富经验,也是先进技术的“硬”支撑和国省密切主动、互动、联动的配合——

17日8时,中央气象台与广东、广西、海南等省(自治区)气象局联合会商,抽丝剥茧般地尽可能将预报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

此时,会商桌边挤满了人,紧盯“泰利”的实时走向以及监测数据,细听值班首席——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对“泰利”移动路径和可能产生影响区域的分析和判定。

30分钟后,中国气象局将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

中央气象台将往常应急值守人员由两名增至四名,负责预报把关和签发的首席、预报领班、逐小时定位班和应急首席悉数到场。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与预报员们深夜值守中央气象台 吴卉 摄影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正是当天的应急首席。

15时,距离台风登陆不到8小时,他将眼镜推到额头上,眯着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上监测台风登陆区域的雷达回波图思考,黄色、橙色、红色相间,宛如一碗西红柿鸡蛋汤。

此刻,“泰利”最大风力达到13级,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随着台风强度逐渐增强,距离不断缩短,预报员们心中的弦绷得更紧了。

“尽管此次台风移动路径较为清晰明确,但登陆最大强度和登陆后的路径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许映龙指出,台风强度预测至今仍是台风研究和业务的世界难题之一。

面对这样的难题,及时沟通观测和预报信息就显得非常重要,许映龙手机多次的振动和铃响正是源自于此。“预报台风,与受影响省份气象部门的沟通尤为重要。一旦发生任何新的微小的变化,都要及时沟通。”许映龙说。

针对“泰利”未来可能的影响和预报的不确定性,16时,中央气象台组织台风专题加密会商,集中讨论“泰利”登陆的最新预测强度、时间及后期影响等。

当然,预报精准水平提升,还离不开编织愈加精密的“观测网”——太空中,风云气象卫星启动加密观测;地面上,天气雷达、国家级自动气象站、区域自动气象站、海上浮标等围绕“泰利”运转起来。

来自气象科技重器的监测数据,经过数值预报模式计算、人工订正、全国会商、滚动预报等多个程序,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更新,向受影响区域传递出第一手信息。

此外,中央气象台与香港天文台、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等通过工作群保持密切联系,实时修正台风最新预报,交换观测和预报信息;与水利部、自然资源部及时共享预测信息,联合发布预警。18时,水利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红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17日22时20分前后,“泰利”在广东省湛江市南三岛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3级(38米/秒)。

中央气象台预计,“泰利”将于18日早晨移入北部湾,有可能于18日上午在广西沿海再次登陆,19日在越南北部减弱消散。

望着窗外夜色,许映龙又一次回到电脑前,“哒哒”的键盘声又响起来了……

(作者:吴卉 王畅 责任编辑:张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