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世界,全榫卯还原600年传统古建筑之美,太震撼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建筑之美 惊艳世界,全榫卯还原600年传统古建筑之美,太震撼了

惊艳世界,全榫卯还原600年传统古建筑之美,太震撼了

2023-10-06 07: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家好,我是叉少的同事,负责买买买的小仙女。

以后,我会不定期突然出现给大家推荐一些好东西,请多指教(#^.^#)。

其实,说起积木,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国外的乐高。

殊不知,真要细究起木块与木块之间的拼、接、契、合。中国人才是当之无愧玩积木的“老祖宗”。

据史料记载,早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浙江就已经出现了使用榫卯结构的房屋。

榫卯结构是匠人们的伟大发明,更是是隐藏在木头之间的灵魂。

一榫一卯相互驳接,不用一根钉子一片铁,一座房屋就能拔地而起,历经地震、朝代更迭,使用上百年、上千年也不会倒塌。

这种巧妙而又实用的榫卯结构组成了中国古建筑的基石,也被誉为媲美京剧的国粹,中式美学的代表。

从紫禁城到2010上海世博会的"东方之冠",榫卯穿插。

其中,最为震撼的当属祈年殿,它也是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例。

从选址,到布局,从建筑设计到内部细节处处都充满玄妙。

3高2米,比故宫太和殿还要高。古人以数字“9”为最大阳数。按照古尺丈量,祈年殿是九丈九尺九寸九分九,寓意为无限向天空伸展。

殿内外一共有37根柱子。中圈12根,代表12个时辰。外圈12根代表12个月,两者之和,则隐喻24个节气。

内圈4根经柱,象征四季,三圈之和象征28个星宿;再加檐顶8个铜柱,象征着古人观念中的36个天庚。

还有一根,藏在宝顶里。

在中国传统建筑里,它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500多年后,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先生,复刻了一版祈年殿。

这是一座比原型缩小了81倍的微雕模型,若非亲眼所见,不敢相信仅凭一双手能做到如此程度。

这件复刻版祈年殿的作者便是非遗传承人,网友口中的“鲁班七号”——王震华。

从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到自学掌握最新的CAD设计软件。

从测绘、制图,到开坯料、出精料,如有毫厘之差,便要重新来过。

打磨7108个零件、10多万道工序,最小零件宽度只有1.5毫米。完完全全的榫卯结构,不用一个钉子、一滴胶水,惊艳世人。

别人说这是“土办法、土装置”。

但他不服,“别看它‘土’,精度却高,这里面藏着智慧。”

“我就要做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王震华抱着如此信念,打磨每一个细小的零件。

不断推翻,再重做。

前三版的失败品全都被他付之一炬。

“烧掉的都是钱、时间、精力,烧不掉是坚韧的匠心。”

在第5年,终于完成了这套作品。他说,实际用了五年,仿佛用了一生。

榫卯(sǔn mǎo),在王震华看来,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这两个字读法和含义。

古代没有钉子,智慧的古人就发明出榫卯,凸为榫,凹是卯,在一凸一凹之间,一转一合之际,连接得天衣无缝。

当无数榫卯组合在一起,就会出现复杂却又微妙的平衡。

今天,拼接、搭建类的DIY玩具成了很多人最喜欢的解压方式。高达、乐高这类国外的玩具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潮。

大家好像忘记了,其实,中国自己精妙的组装技艺,也可以打造一款属于我们自己的玩具。

同样是由王震华师傅主持设计。

这次,他用国产积木的方式,再次挑战了全榫卯结构的中国宝殿祈年殿。

△点击上图,抢先看△

“微雕”中华六百年宝殿

一砖一瓦,皆为精粹

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说:

“一个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于对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层的民族自尊。”

我们看到“微雕版”祈年殿时候,第一感觉就是震撼。

与祈年殿一模一样的上殿下屋构造,柱子也严格按照12时辰、24节气的规矩复原。更能真切感受到中国古典建筑文化的深厚魅力。

可活动的门窗上亦有微雕,细致入微。

即便完全对中国文化不了解的外国人,在它面前也不得不赞叹中华古代建筑师的匠人精神。

而为了打造这款中国“微雕版”祈年殿,团队耗费整整3年时间与手工艺专家不断打磨推敲草图。

每一版都比前一版零件数更少、结构更稳定,但无论是哪一版,榫卯的锁定方式从来没有因玩具而弱化。

最后才敲定1:200的比例,精致但不失气派。

并且同样采用榫卯的建筑手法,不仅做到形似,更有神似。

别看它看起来不是很大的样子,但是却足足有877个零件,75种榫卯部件。

不用一滴胶水一根钉子,最大直径约48厘米,高度约20厘米。

坐落于桌面的微雕版祈年殿,严丝合缝,没有胶水,自然成型。

让600年宝殿,浮现在眼前。

中式拼接美学

一接一合,皆为技艺

故宫作为全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600年来一共经历了200多次的地震却仍不倒塌,靠的便是这鬼斧神工的榫卯结构。

英国工匠拍摄了一个节目《紫禁城的秘密》,在里面搭建了一个迷你的榫卯结构建筑,在7.5级地震下,墙面都倒塌了,榫卯结构建筑还依旧挺立。

宜家在被用户吐槽家具难装之后,也开始采用我们的榫卯结构。

原本24分钟才能组装完成的家具,改后只需要3分钟就能完成。

有人说,榫卯是中国古建筑和古典家具的灵魂,缺之不可。

可一个“古”字,就像不可动摇的十字框架,把“榫卯”两个字钉进了冰冷的教科书。

以至于,面对王震华师傅复原的天坛微缩模型,围观群众只能发出“简直是巧夺天工啊”、“从来不知道榫卯这样神奇”这样的赞叹。

而今天,有了“微雕版”祈年殿,你也将有机会亲手实践。把这种传统、实用的搭建手法带回家。

“坚决不采用国外拼装玩具卡进去、用点连接的方式,而是采用具有7000年历史的榫卯思想和锁定方式,让这款玩具不仅富有趣味,也更具文化内涵。”

是整个设计团队的初心和决心。

零件877个,全部来自于5类古老榫卯零件:燕尾榫,直榫,倒退榫企口榫、穿销。

做到“零件不用编号,可以任意拆装”。

在结合手法上,全部都是滑动落点拼接,搭建过程顺滑。

每个部件都可拆卸,按照力学原理,像建真正的房子那样搭建而成。

三层重檐旋跃而上、逐渐收拢,跟原型一模一样

手指轻抚,台阶平整光滑,门窗凹凸起伏。

七层圆形结构均由榫卯结构的小零件所结合成,而每一层又是由许多层嵌套而成,有结构层,也有固定层。

比如祈年殿屋檐下的斗拱结构。

其实是通过下层与隔扇门窗嵌套,每个小零件互相穿插形成的。(听着有些复杂,实际操作更容易理解

在构成一个圆后,虽然可以一定幅度的晃动,却很难散架,这就是所谓的“摇而不倒”。

这也是榫卯结构建筑最大的魅力。

< 这一个圆用了近100个零件 >

七个部分从下到上一层层拼装再组合。

相互之间也并不是固定死的,而是利用卡扣固定放置其上。

打破国外乐高的拼接思维,回归了中国榫卯的中心思想。

连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都忍不住一边拼,一边夸。

团队还在盒子里附赠了一册五米的“营造手册”。将拼接步骤和方法详实地记录在上面。

也可以直接在手机应用商城下载官方APP(安卓手机搜索积木世界,苹果手机搜索米兔积木世界), “营造手册”没在身边也能轻松找到拼接说明。

从塔底、到中圈、到外圈、到层顶,都贴心将零件分装到不同的口袋,一共15袋零件。

按照营造手册拆包安装,会比想象中轻松不少(如果你想挑战,完全可以忽略这个)。

为了方便大家拼接,营造手册上每一步用到零件,都会标识出相应编号。包装盒的两侧有编号和零件的对应图案。

在这里和新手伙伴说一个我偷偷发现的点——每一个零件上面都有隐藏编号。

看累了,或者拿不准主意的时候,可以偷偷看一下。

成品精致优美、气派庄严

堪称“家居艺术品”

拼好后的祈年殿不似正主色彩华贵,但象牙白却更显庄严气派,纯粹的色调凸显构建本身的精妙。

祈年殿初名“大祀殿”,原乃祈福殿。建筑风格恢弘大气,摆在家中也是气派十足。

不同于王震华原版无比复杂的木质祈年殿模型,这款微缩模型改用了ABS、PC塑料材质制作零件。祈年殿积木,无论是积木本身,还是外包装,都是白色极简风。

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这个更改的意图,也可能会有人觉得全白的外观,缺少了祈年殿本身的美感。

问到王老先生的时候,他有自己一些小“私心”在里面:

“其实北京天坛祈年殿在不同光照下会展现不同的颜色,所以我要把它做成白色,让建造者自行去创造颜色,并感受不同光照下的天坛魅力。”

白色能感受光影在建筑中的魅力。搭建者更能从过程中理解"何为用榫卯结构还原古建筑的本意"。

拼好之后,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上色,也可以往里面放个小灯泡,在家就能观赏有如前两年紫禁城之夜般的“夜光奇景”,简直太美了。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

之前一直有朋友说,想要一款更逼真的、彩色的祈年殿。

当然,为了满足大家的需要,我们终于拿到了前不久才上市的彩色版祈年殿。

上了颜色的祈年殿更震撼,每一个细节更精致。

原标题:《惊艳世界!全榫卯还原600年传统古建筑之美,太震撼了》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