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天气扭转的战争有哪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击鼓的说法有哪些 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天气扭转的战争有哪些?

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天气扭转的战争有哪些?

2024-01-27 00: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天气扭转的战争有哪些?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人、无数家国的命运因为一场雨、一阵风、一次寒冷的天气而得到延续,或者走向结束,抑或开启新篇章。在古代,当我们尚不能全面了解这些自然现象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天意”、“神谕”而现代气象科技发展后,我们力求精准的预报,但即便如此,现代战争仍然会受到气象条件的制约。

提到被天气扭转的战争,很多人立刻会想到赤壁之战,拿破仑莫斯科战役一级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在这些举世闻名的战争中,对未来天气状况做出准确预判的一方均取得了扭转性的胜利。

草船借箭,历史上却有其实,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不过有两个版本的。据《三国志·吴主专》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欲身见吾军部伍也),下令军队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孙权再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时候还向曹军击鼓奏乐。所有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里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个跟草船借箭没什么关系,但是下面这个就有了。

在《魏略》中却不是这个说法。它说孙权来的时候,不是乘轻舟,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没有说箭弩不得妄发,而是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匀船平”,孙权也就回去了。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赤壁之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

展开全文

虽然这个关于天气作战最著名的故事可能并非确有其事,但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也确确实实存在着很多因为天气原因使战争发生逆转的故事。在这些战争中,主人公有的凭借经验利用天气条件取得了胜利,有的则是完全碰运气。

以天气要素的影响来说,雾天能见度低,利于隐蔽和突袭;雨、雪等天气影响行军速度和后勤补给,且容易造成弓弩、火器的失效;风的影响在海战、水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装神弄鬼”的作用,那么这些气象条件在中国古代战争中都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雾:刘邦在“白登之围”时,利用大雾天气得以成功逃跑,这一战让刘邦意识到匈奴战力强大,于是对匈奴的外交政策由战改和,开启了汉朝公主“和亲”的历史。

雨天:三国时期魏蜀在樊城大战,樊城两面临河靠岗,关羽发现魏军尽数驻扎在低洼之地,便利用该地区秋雨连绵、汉水秋汛的时机,率军攻打魏军。最后魏军不战而降,是为“水淹七军”。在战争中最容易受到影响的 还有弓箭,古代的弓箭多为皮质,一经雨水浸泡就湿滑松软,失去攻击力。

低温天气:在威虏军骑兵大会战之前,公元986年发生的另一场宋辽战争,则是宋军栽在了弓箭上,但这一次问题不是出在雨,是低温。《资治通鉴·宋纪十三》记载,宋辽“君子馆之战”中,“天大寒,宋师不能彀弓弩”当时正值隆冬,宋辽在河北一带交战,宋军士兵由于天寒无法操控弓弩,被辽军大败。

除了这些战役 还有很多,今天就先写到这里了。返回搜狐,查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