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赏析】肖邦第一号夜曲 降b小调 Op.9 No.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叙事曲Op38No2 【名曲赏析】肖邦第一号夜曲 降b小调 Op.9 No.1

【名曲赏析】肖邦第一号夜曲 降b小调 Op.9 No.1

#【名曲赏析】肖邦第一号夜曲 降b小调 Op.9 No.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名曲赏析】肖邦第一号夜曲 降b小调 Op.9 No.1

被誉为“钢琴王子”的华人钢琴艺术家李云迪,因演奏肖邦钢琴曲而享誉全球。他演奏的钢琴曲灵动多变,抑扬顿挫,韵味十足,纤细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如诗人一般用琴声娓娓道来......

被誉为“钢琴王子”的华人钢琴艺术家李云迪,因演奏肖邦钢琴曲而享誉全球。他演奏的钢琴曲灵动多变,抑扬顿挫,韵味十足,纤细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如诗人一般用琴声娓娓道来......

夜曲(Norturne),语源系拉丁语“NOX”所演变,罗马时代“夜神”之意,名称可能取自于天主教会的“夜祷”,是浪漫主义时期器乐作品的一种自由的三段体短曲体裁形式。夜曲一般中段比较激昂,常有沉思、忧郁的特点。夜曲格调高雅浪漫色彩,旋律歌唱性很强。它最初是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johnfield,1782-1837)所创立的。他所写的夜曲多为牧歌式,速度为中速或偏慢,旋律恬静优美,温婉自由,左手的伴奏多为轻柔的琶音,好似微波荡漾的湖面。

肖邦在菲尔德的基础上扩展了夜曲的形式与内涵,让夜曲可以表达更多。当时曾有人批评肖邦的夜曲,称这些作品“添加了过多的胡椒粉和香料,使得夜曲本该具有的意境完全地丧失了”。不过时至今日,我们看到,肖邦的夜曲名满天下,而菲尔德的作品却几乎无人问津。虽然我们不能说菲尔德的夜曲创作是失败的(其夜曲的格调确实十分高雅,又是夜曲的创始人),但这无疑证明了肖邦创作的成功。

今天我们来看肖邦的这首降b小调夜曲。这是肖邦的夜曲创作历程中早期的作品,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以下两点:

① 与肖邦后期的夜曲相比,无论是形式还是风格都与菲尔德的作品更为接近,因为初期尚处于一个模仿消化的阶段。

② 作品着重表现一种甜美,安详的意境。作品中并没有融入过多作者的强烈的个人情感,感触,或是现实中的某些经历。待我们介绍肖邦中期和后期创作的夜曲时大家将会看到,这些作品常常带有强烈的情感与倾诉性,甚至带有叙事性,而且有的作品也不再严格的遵守经典的夜曲格式了。

现在我们进入这首夜曲的赏析,这首夜曲连同后面的两首,作于1830-1832年,出版于1833年,是肖邦最早出版的夜曲,献给玛丽-普莱耶尔夫人。

展开全文

该作品开门见山,第一段旋律便把听众带入了一个如梦境般的世界。一个拥有粉红色夕阳的甜美的意境。光线是暗淡的,但却无比的柔和。听者在这个世界中自由地漂浮,感受不到一点重量,好像一缕烟雾一般。

第19小节从降b小调转到D大调,我们可以感受到意境发生了明显地变化,好像是从一个幽静的林间小径来到了景色优美,视野开阔的平原地带,周围的景色也变得明丽。接下来又回到了开头的意境,只是这次给人的感觉不像第一次那样是漫无目的的飘荡,因为后面一个快速下行的音阶,给人一种追逐之感,好像是在寻找什么,末处转为降B大调,明亮的旋律带动后面一步步上升,然后渐渐减弱,进入到了中段。

中段转变为降D大调,右手是如女高音般纯净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左手如波浪般的柔美的琶音则让意境变得更加梦幻。第一次旋律响起,在向上攀升的过程中,还未到达最高点便如一缕青烟般消散了,然后是第二次相同的旋律再次响起,随着旋律的不断攀升,高潮也在此时到来。

在这段旋律的又一次重复之后,意境已悄然发生了改变,不和谐之感增加,仿佛是甜美梦境中的一丝波动。慢慢地,波动渐渐平缓,一切都好像在慢慢消散,光线也慢慢变暗,就在一切快要消失殆尽时,开头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把听者带入如在林中幽静的小径里漂浮向前的感觉。

最后是三个如远处教堂钟声一样的和弦,让人感到安静和慰藉,如梦一般的意境渐渐走远,最后消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