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双板滑雪板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干货

干货

2023-06-07 13: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让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个神奇的姿势:

就这个一个姿势,如果你能彻底领悟,那么平行式滑雪你就掌握了一半了。我当时也是看明白这个姿势后,才从央视云山雾罩的教学中,顿悟的,对,就是立刻马上学会了平行式滑雪的要领。这个姿势成功实现了双板同侧均匀倾斜。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动作:

1、请注意,这是个斜坡,而且还是个坡度不小的斜坡。有人会说,这不是废话嘛,哪个雪道不是斜坡呀。对,就是太平常了,所以才容易被忽视。

首先这个动作你要是在平地上做,你会觉得非常别扭,但如果是在斜坡上做,比如一个拱桥的斜坡上,你就会立刻明白原来如此。我当时就是在平地上做,后来去玉渊潭公园的拱桥上,才发现原来这个姿势设计的是那么合理。

如果你在一个山坡上,一侧对山上,一侧对山下。这时你的重心是向下倾斜的,你站直了试试,直接就滚下去了,你会自然而然的摆出类似的姿势,以便保持平衡。所以,练习这个姿势的时候,我建议找个斜坡。

2、内外侧膝盖同时向山上方向弯曲,这样双板就同时倾斜了。

山上腿把大腿内侧外旋然后弯曲就能完成这个动作。山下腿相对容易些。

保持膝盖直接的距离,不能成内八字,内八字只能让山下脚上的雪板倾斜:

当你的膝盖成功向外弯曲的时候,双板自然会倾斜,从而实现了磕雪。但这还没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说,那就是重心。

重心

让我们重新来看一下这个姿势:

有没有感觉这个姿势很别扭,外曲膝盖就得了,为什么还要把身体摆成L型,身体挺直不行吗?一点都不帅。这就涉及到重心的问题。

先提个问题吧,猜猜这个动作,重心在哪只腿上?山上腿还是山下腿?

不知道大家的答案是什么,但我当时猜的是山上腿,因为身体都斜成那样了,重心肯定在山上腿。好吧,我错了,正确答案是:山下腿。这样的错误,估计大部分初学者都会犯。

当你从山上冲下来的时候,主力支撑腿是山下腿,山上腿只起辅助支撑和保持平衡的作用。山上腿和山下退的力量分配大概是3:7,山上腿30%,山下腿70%。而身体重心就在山下腿上。

这么设计是非常合理的。如果重心在上坡腿,你会发现力量会全压在上山腿上,下坡腿根本使不上力,因为在斜坡上,上山腿比下山腿长,更重要的是,上山腿一侧没有任何支撑,很难保持平衡,很容易侧摔出去。我已经因此摔出去无数回了,这也是我最不满央视教学视频的地方,你就不能把这么重要的事情,明确的重点的讲明白吗?

好了,现在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要把上半身向山下倾斜摆成L型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身体的重心压到山下脚上。如果你是挺直着身体,你会发现你的重心就一定会在山上腿上。

现在,咱们总结一下,你要实现2个目标:

1、滑雪板均匀倾斜磕雪

2、重心压着山下脚

好的,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你自己试试你能摆出什么姿势,是不是这样的:

1、双膝同时向山上弯曲

2、身体向山下倾斜

掌握了这个姿势后,你就能转弯了。

平行式滑雪的轨迹是S型,是通过左右转弯来实现的。你面向山下,当你双腿直立时,就会直线下滑。当你向左侧屈膝时,就会转向左侧;当你向右侧屈膝时就会转向右侧。

那么要如何切换左右呢?比如你转向了左侧,这时,你只需要将双腿重新站直,向左转的趋势就会慢慢减弱,接着你会恢复向下直行的状态,然后再向右屈膝。记住,一定要把腿站直,让重心回到中间,你才能向另一侧屈膝,否则,你根本无法切换重心。

其实,平行式滑雪简单的说就是:直立→向左屈膝→直立→向右屈膝,就是在不断重复这4个动作。

好了,至此,平行式滑雪的核心技术你就基本掌握了,下面就是练习了,明白和能做到是两码事。

速度阀值

其实,速度阀值不是滑雪技术,而是你身体对速度的承受力。速度达到多快时会让你害怕?这个让你害怕的极限速度值就是你的速度阀值。

人的速度阀值是可以通过练习而提高的。比如:刚开车的时候,开40迈,就嗷嗷叫唤了。可等你成为老司机了,开到120你都没啥感觉,这就是你的速度阀值提高了。简单的说就是你习惯了某种速度后,你就不会害怕了。

滑雪一定要突破自己的速度阀值,否则,你技术再好,速度一快就怕了,那就啥都白扯了。我第一次上南山中级道,站在上面一看,我的天哪,这么陡呀,这他妈哪是滑雪道呀,这就是悬崖呀。最后,咬牙跳下,结果,一路摔到底。我就奇怪了,在初级道各项技术练得不错呀,咋以上中级道就歇菜了呢。后来,我才发现,我害怕,非常的害怕,特别是速度一快,我立刻不由自主的想往后坐。

一句话,这东西得练,咋练?摔呗,别怕穿好护具,雪上摔跤没啥大不了的。

为什么我最后说这个问题,因为你如果不掌握好滑雪技术,你从头摔到底,那就没机会感受极限速度,更别说突破了。你要不停的感受那种极限的速度,然后习惯它才行。

文/neoxfe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