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西方经济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双曲线模型说明 如何学好《西方经济学》

如何学好《西方经济学》

2023-03-15 04: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微观经济学鸟瞰

1. 微观经济学的三大基本假设

① 市场出清:在价格可以迅速升降的情况下,市场上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浪费问题。

② 完全理性:即消费者和厂商都是以利已为目的的理性人,他们自觉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

③ 完全信息:即消费者和厂商可免费而迅速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2.市场经济应具备的条件

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价格调节经济

3.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

各类经济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存在市场市场竞争的完全性和公平性

价格的作用(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供求:供给和需求)调节需求和供给;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二、需求曲线P↑→Q↓ P↓→Q↑

1.需求Demand

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愿意——购买欲望”

“能够——支付能力”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

注意:必须是一定价格水平。

需求是购买欲望支付能力的统一

2.影响需求的因素

导致需求增加的因素:

商品本身价格下降互补品价格降低替代品价格升高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增强预期某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

3.需求定理的特例P↑→Q↑ P↓→Q↓

(1)吉芬物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上升,但需求量却反而增加。

(2)炫耀性物品:在价格低时买的少,价格高时买的多。

首饰中的黄金和钻石;茅台酒价格;这种商品为定位性物品,这类商品具有显示财富的效应。

(3)表面上的“例外”

a) 在价格大变动时,由价格预期引起的高价多买,低价少买。“买涨不买落”。

b) 在经济波动时,收入发生变化,价格高多买,价格低少买。如黑白电视下降买的人少。

c) 价格高的同种商品需求可能大于价格低的商品。如名牌商品与同种的非名牌商品,这应作两种不同的商品来对待。

三、供给曲线

1.供给Supply

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愿意——供给欲望”

“能够——供给能力”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供给。

供给是供给欲望供给能力的统一。

2.影响供给的因素

厂商的目标厂商对未来的预期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替代品)生产要素的价格(成本)生产技术的变动政府的政策(税收/补贴)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

供给量由价格变动引起

供给由其他因素变动引起

四、供求均衡

1.均衡

均衡: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2. 均衡价格

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同一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给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的形成:供求双方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是一个价格自发决定的过程。

供求不平衡,市场出现两种状态:过剩与短缺。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的恢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市场价格>均衡价格:出现供大于求,商品过剩或者超额供给。在市场自发调节下,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得到他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居然价格的水平。反之如此。

非均衡图示↓

五、经济模型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这种分析只考察任一时点上的均衡状态。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调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的孤立的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如考察市场价格时,它研究的是价格随供求关系上下波动的趋向或者是供求决定的均衡价格。

比较静态分析: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相应的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总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也就是比较一个经济变动过程的起点和终点,而不涉及转变期间和具体变动过程本身,实际上只是对两种既定的自变量和它们各自相应的因变量的均衡值加以比较。 两个均衡状态的比较

动态分析: 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这种分析考察时间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蛛网模型就是运用动态分析一个典型的例子。

1.分析单个供求均衡时运用的就是静态分析;2.当影响供求的因素发生变化时,相应的供给和需求曲线也会发生移动,它们会达到新的均衡状态,这时运用的就是比较静态分析即两个均衡状态的比较;3.动态分析则是分析每一期自变量都会变化,相应的应变量随之变化,同时把时间的因素考虑进去。

计算

设某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12-2P,供给函数为S=2P,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D=S

12-2P=2P

4P=12

P=3,Q=6

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前提是 C

A.完全信息的假设 B.完全竞争的假设

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 D.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

2. 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根本思想或目的是 C

A.一般均衡论 B.“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C.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D.完全竞争市场下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扩展:帕累托最优: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任何一方的境况改善都不使任何一方境况恶化

3.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单个厂商、单个消费者、政府)BC

A.价格理论 B.单个厂商 C.单个消费者 D.资源配置

4. 当出租车租金下调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 AC

A.需求减少 B.需求量增加 C.需求曲线左移 D.需求无法确定

解析:出租车和公共汽车之间是替代关系, P租金↓→Q出↑→Q公↓

5.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 AC

A.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B.非价格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C.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D.需求曲线的移动

6. 某一时期,电冰箱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原因可以是 B

A.电冰箱的价格下降 B.生产者对电冰箱的预期价格上升

C.生产冰箱的要素成本上升 D.消费者的收入上升

解析:A在供给曲线上移动;B冰箱预期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C要素成本增加,供给减少,曲线左移;D影响需求曲线右移,不影响供给。价格变,供给量变;其他因素变,供给曲线变。

7. 某一时期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的原因可以是 CD

A.彩电的价格下降 B.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上升

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 D.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下降

解析:首先是需求曲线的移动,我们可以判断不是价格的原因,排除A;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右移,排除B,选D;消费者收入水平下降,需求量减少,需求曲线右移,选C。需求量的变动,可以假定价格不变,从而判断它的移动方向。

8.假定某消费品的需求函数Qd=400-5P时的均衡价格为50,当需求函数变为Qd=600-5P时,(供给不变)均衡价格将

A.低于50 B.高于50 C.等于50 D.上升

解析:当价格为0时,Qd1=400,Qd2=600,需求量增加200,价格不变,所以可以知道需求曲线右移。故选BD。

9.以下因素导致小麦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A.小麦的价格下降 B.小麦的种植技术提高

C.种植小麦的成本上升 D.预期小麦的价格下降

解析:供给曲线左移,说明时供给量的减少。价格的变动,影响供给量线上的变化,不影响供给曲线的移动,排除A;种植技术的提高,供给量会增加,供求曲线右移,排除B;小麦的成本上升,供给量减少,供求曲线左移;预期小麦价格下降,生产者会减少小麦的供给量,供给曲线左移。故选CD。

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价格分析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内的个体经济单位。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的前提: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资源稀缺、充分就业六、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图一:价格下降幅度大,需求量反应程度小;

图二:价格下降幅度小,需求量反应程度大。

1. 弹性

弹性系数:表示弹性的大小。

=因变量变动的比率/自变量变动的比率

(在经济学供求价格与供求中,纵轴是自变量,横轴是因变量)

2.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因变量)对价格变动(自变量)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系数(Ed)需要加绝对值,方便比较。

(2)需求价格弧弹性

Q=2400-400P的斜率= =-400

为了避免不同的计算结果,一般通常取两点价格的平均值 和两点需求量的平均值 来分别代替P值和Q值。

(3)需求弧弹性的五种分类

A.Ed=0 完全无弹性

价格无论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

如:急救药

B.Ed=∞ 无限弹性

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

银行以某一固定的价格收购黄金

实行保护价的农产品

C.Ed=1 单位弹性,价格对销售收入没有影响

价格变动的比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

如运输、住房服务、白酒、礼品类

D.Ed

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0%,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ed=10%/20%=1/21 富有弹性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主要是奢侈品。

商品价格上升6%,而需求量减少9%时,该商品属于?

ed=9%/6%=1.5>1,富有弹性

消费量也就是消费者的需求量

(4)需求价格点弹性

需求点弹性的几何测定:

旁白:需求点弹性的几何分析就是把B看成一个点

旁白:通过需求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可以迅速知道

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可替代性

可替代程度大,Ed大,飞机

可替代程度小,Ed小,胰岛素

(2)用途的广泛性

用途广泛,Ed大,电

用途小,Ed小,小麦

(3)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

需求程度大,Ed小,必需品——粮食

需求程度小,Ed大,奢侈品——旅游

(4)在支出中所占比例

所占的比例大,Ed大,汽车

所占的比例小,Ed小,香烟

(5)使用时间的长短或调节需求量时间

时间长,Ed大,耐用品——冰箱

时间短,Ed小,非耐用品——报纸

4.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1)总收益(跟着大头走,后面有解释)

总收益TR=P*Q=价格×销售量

价格从3元降到2元,需求量从8个单位增加到10个单位,这时卖者的总收益怎样?

3×8=24;2×10=20;总收益从24降到了20。

(2)需求富有弹性 Ed>1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例:电视机Ed=2,P1=500元/台,Q1=100台,试分析以下收益状况。

① 如价格下调10%?

价格下调10%,则数量增加20%

P2=500-500*10%=450元/台

Q2=100+100*20%=120台

TR2=P2×Q2=450×120=54000元

TR1=50000元

TR2-TR1=4000元

TR2>TR1,表明价格下跌,总收益增加。

② 如价格上调10%?

价格上调10%,数量减少20%

P3=500+500×10%=550元/台

Q3=100-100×20%=80台

TR3=P3×Q3=550×80=44000元

TR3-TR1=44000-50000=-6000元

TR3

当富有弹性的时候,价格变动率肯定是低于需求量变动率。所以,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幅度大于价格上升幅度,总收益随着需求量的下降而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幅度大于价格下降幅度,总收益随着需求量的上升而增加。(总收益跟着大头走,在富有弹性中,需求量变动率占大头)

TR=P*Q

“薄利多销”:对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Ed>1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价格下调,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利;

价格上调,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

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卖者适当降低价格能增加总收益。

练习:

1.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卖者想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应该:A

A.适当降低价格 B.适当提高价格 C.保持价格不变

2.通过薄利多销的方法降价来增加总收益的商品是:A

A.化妆品 B.面粉 C.药品

(3)需求缺乏弹性 Ed

供给价格弹性公式不需要加负号

(3)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求法 Es

富有弹性与P轴相交Es>1

缺乏弹性与Q轴相交Es

同时与P、Q相交:价格下跌,反而要增加生产,才可以维持盈利。

Es

dQ是A的供给量;dP是A的价格 与Q平行ES=∞

所以,es=1 与P轴平行ES=0

(5)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时间因素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价格变化时,厂商对产量的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

短时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供给弹性较小。价格上升很多短期内也供给不来长期内,生产规模的扩大与缩小,供给的价格弹性较大。

生产成本

如果产量增加引起边际成本轻微提高,意味着厂商的供给曲线比较平坦,供给弹性较大。如果产量增加引起边际成本较大提高,意味着厂商的供给曲线比较陡峭,供给弹性较小。把边际成本计入价格,产量增加,价格轻微提高。

生产周期

一定时期内,生产周期较短的产品,可以根据价格变化及时调整产量,供给弹性较大。

例:禁毒增加还是减少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

毒品需求弹性小(对某些人必需),而供给弹性大。禁毒是控制供给。控制需求更为重要。反毒品教育就是控制需求。

6.需求的交叉弹性(替代品/互补品) Exy

需求的交叉弹性:当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1%,某种商品需求量会相应变动百分比。(两种)

互补商品: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

汽车与汽油,一种的P与另一种的Q呈反方向变动。

P车↑→Qd车↓→Qd油↓ 价格发生变动,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增加或减少

替代商品: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满足同一种欲望。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一种的P与另一种的Q呈同方向变动。

P可↑→Qd可↓→Qd百↑

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呈反向变动;Exy0

当Exy=0时,独立无关的商品,即相关产品价格的变化不影响需求。

例如:茶叶与食盐之间的关系,既不相互竞争,也不相互补充的物品。

问:当咖啡的价格急剧上升时,对茶叶的需求量将怎样?增加。

分析:咖啡和茶叶为替代品的关系,咖啡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从而引起消费者对茶叶的购买,茶叶的需求量从而增加。

替代效应:价格上升会使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的现

7. 需求的收入弹性

(1)收入弹性:以收入为自变量,需求为因变量的弹性。

Ed:需求价格弹性;Es:供给价格弹性;Exy: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m:需求收入弹性

(2)根据弹性系数大小需求的收入弹性分为5类

Em>0,正常商品;Em1

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大于收入增加的百分比。

优等品,如高档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高档家电、室内装修、旅游等)。

或奢侈商品

B.收入单位弹性 Em=1

需求量随收入变动相同的百分比,如衣服。

C.收入缺乏弹性 0

6.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B

A.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

B.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

C.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D.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

解析:①ed

判断题:

1) 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0.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增加销售收入。 对

2) 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对

3)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错

4) 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对

5) 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对

6) 若商品的Ed

最低限价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最低限价,说明市场上的价格太低了)

供过于求,过剩

最高限价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最高限价,说明市场上的价格太高了)

供不应求,短缺;排队抢购/黑市交易

(通货膨胀:钱不值钱。原来一块钱能买一瓶水,现在十块钱才能买一瓶。市场上流通的货物从一元膨胀到了十元。)

税收

成本↑→Q↓→P↑

消费者承担的税收:P1-P0

生产者承担的税收:WT-( P1-P0)=P0-P2

政府的税收:(P1-P2)×Q

补贴:不增加消费者的价格,增加生产者的收入

成本↓→Q↑→P↓

从图中可以看出补贴是生产者每生产一单位可以获得10元+6元,原本是每一单位获得15元,消费者从原来的15元才能买到的价格变成了10元,其中消费者获利每单位减少消费5元,生产者也获利了每单位增加1元和一定的供给量增加。政府从中补贴了每单位6元的价格,供求量为40,所以政府总共补贴了240元。

总的概括:把只买一个代入,这样能更好的理解

1.政府希望在不提高消费者食品价格的情况下,增加农民的收入。

应该使用哪个政策?C

A. 设立最高价格低于食品的市场价格。

B. 设立最低价格低于食品市场价格。

C. 给予农民生产粮食补贴。

D. 将政府粮食库存投放市场。

2.最低劳动价格工资率的提高最有可能带来什么好处?B

A. 降低生产成本

B. 减少收入不平等

C. 减少失业水平

D. 降低通货膨胀率

解析:工资的提高,会增加生产成本;提高最低劳动价格的工资率,会使得用人单位减少对求职者的需求。从而会增大失业;提高最低工资使工人能够为住房支付更多费用,因此,房东可以提高租金成本,从而导致生活成本增加并造成通货膨胀(原来1000能住上现在要1200)。

3. 政府规定最高电价。

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哪项陈述可以证明该措施是正确的?C

A. 它将鼓励电力供应商增加投资电力产业

B. 它将促进消费者节约能源

C. 这将防止对消费者的高价剥削

D. 它将保护生产者的利

4.产品的需求和供应函数为需求函数Qd=1500+50P,供应函数Qs=300P-2000,在政府监管下,当前市场价格为15美元。

关于价格调节形式以及市场供求平衡的结论是什么?C

A. 最高价格限制 过剩

B. 最高价格限制 短缺

C. 最低价格限制 过剩

D. 最低价格限制 短缺

提高最低工资的优点:

1. 减少收入不平等:它有助于缩小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并在员工中创造手工和公平的激励。减少基于性别和种族的收入不平等。

2. 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最低工资使工人有更多的钱可以消费,这增加了对企业收入的需求,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3. 政府开支减少:政府拨出的用于帮助穷人的社会项目的开支可能会减少。这降低了公民的税率。

4. 提高生活水平:提高最低工资率使工人能够支付生活费用并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5. 增加政府收入:政府将从工资税中获得更多的社会保障收入。

6. 降低员工流失率:提高最低工资率将使企业受益,因为员工不太可能离职寻找高薪工作。这降低了周转率并降低了再培训成本。

7. 投资教育:有更多金钱和时间的工人可以投资于教育,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的吸引力。

8.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工资和支出可以增加对某些商品的需求,从而为其他人创造就业机会。

9. 通货膨胀:提高最低工资率是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因为越来越多的工人将获得更高薪的工作以满足物价上涨的需求。

10. 鼓舞士气:工人会因为他们在工作中付出的时间和努力而获得高额的报酬,从而感到有动力。

提高最低工资的缺点:

1. 企业的财务负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增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财务压力。

2. 失业率上升:如果最低工资率上升,企业将被迫裁员或减少入门级别的工人,降低劳动力成本。这将增加失业率。

3. 增加外包:提高最低工资率将迫使公司将员工外包或将其设施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

4. 提高生活成本:提高最低工资使工人能够为住房支付更多费用,因此,房东可以提高租金成本,从而导致生活成本增加并造成通货膨胀。

5. 增加自动化流程:提高最低工资率将迫使雇主鼓励投资自动化流程、机器和技术,以提高生产力并减少人力资源。

6. 价格上涨:公司通过增加价格将增加的工资转嫁给消费者商品的价格来抵消高昂的劳动力成本。

7. 竞争加剧:由于最低工资率很高,企业只能雇佣很少的工人,这导致工人之间为少数可用的工作而竞争。

8. 惩罚公司:劳动密集型公司受到惩罚,资本密集型公司受到奖励,导致国家经济基础发生转变。

9. 贫困线:最低工资标准并没有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导致很多三四口之家的工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10. 辍学:高最低工资可能导致高中辍学率增加,因为学生知道他们不接受教育会得到更高的工资。

只讲收入不讲利润,利润=收入-成本,没有成本确定不了利润

想要《西方经济学》复习笔记,点赞加关注。

如果期待更新,可以在回答正文下方点击追更,我会收到通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