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崖式下跌”的外贸出口,还得靠房地产来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原油断崖式下跌的原因是什么意思 “断崖式下跌”的外贸出口,还得靠房地产来救?

“断崖式下跌”的外贸出口,还得靠房地产来救?

2023-09-16 01: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开年就是大跌!

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乎意料的是,兔年伊始,外贸出口就掉了链子。

数据显示,中国2023年春季外贸订单总体下降了40%,其中传统产品下降50%以上。贸易数据显示,2022年10月-12月,以美元计价,我国出口贸易额同比下降0.3%、8.7%、9.9%,实现“三连跌”。

2023年1月,香港对外贸易出现了70年来最大的跌幅(1953年9月以来)。其中出口下跌了36.7%,进口下跌了30.2%。众所周知,香港是内地的最大贸易中转口岸,香港数据下滑,全是受内地拖累。

国内外贸出口大幅度下滑,老美作为我国最大的客户,自然脱不了干系。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末,美国制造业订单同比减少40%,接近腰斩!

出口失速,对经济冲击很大。

1

开年至今,深圳盐田港码头、上海港、宁波港、南沙港都出现了集装箱空置的情况,再也没有了过去繁忙的景象,这在往年是难以想象的。

更过分的是,据权威媒体报道,上海港码头的空箱都堆满了,很多都堆到太仓去了。缺少海运需求,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已直线下跌超80%。

大量集装箱空置的背后,是开年以来外贸出口的断崖式下跌,这一切都反映在集装箱租金价格上。去年一两千的集装箱租金,如今已经跌到了三位数。昔日一箱难求的情况,如今变成了大规模的空置。

冷清下来的,不只是出海港口,还有外贸工厂。

2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开春都会遭遇用工荒,就是因为订单太多忙不过来,但今年长三角、珠三角做外贸的工厂老板们却感到了绝望,因为一夜之间订单都没了,不是下滑,是好多订单人间蒸发了!

没了订单,这些外贸工厂年后用工需求就非常少,甚至有一个工厂招聘直接说“86年以上的可以走了”。意思是,现在打螺丝的工人,36岁以上一概不要,这瞬间也上了热搜。

昌硕科技、立讯等老牌代工厂在网络平台上也发布了暂停招聘的消息。

就连用工大户富士康也开始傲娇了!成都富士康的招聘条件,比以前严格许多——高中毕业,2000底薪加班有工资,一个月多的时候五六千,没有津贴房租。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最近深圳、东莞等城市街上的“三和大神",一下子比往年多多了。

3

外贸出口骤降的背后,主要原因有四个:

一、全球经济进入衰退通道。

2022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就出现了衰退的迹象。三年疫情叠加俄乌冲突,美联储不断加息,欧美财政赤字高涨,世界经济利空不断,中国外贸自然不能独善其身。

二、贸易战后遗症显现。

川普上台后,大幅提高关税,2019年双边贸易额出现了大幅的下跌。拜登上台,贸易战丝毫没有停歇。

2022年中国降至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而欧盟也取代了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在芯片、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领域,美国更是全方位打压。

去年下半年,华为任正非被迫再次发出寒冬预警。在这次预警中,任正非认为未来十年将有可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将持续衰退,未来3到5年内都不可能转好 。

三、脱钩进行时,重塑供应链。

实际上,日本、韩国很多企业早已经转移了产能,在华投资20年的东芝33家工厂全部关闭,索尼则打算把中国90%的产能转移到泰国。

三星在越南投资了数百亿美元,之前在中国的产能基本都转过去了。欧盟在东南亚的投资从2019年的61亿欧元上涨到2021年的265亿美元,增长强劲。

2022年越南外贸总额7325亿美元,同比增长9.5%,继续创下新高,可以说是蒸蒸日上,越南的第一大出口国就是美国。

苹果公司更是如此,大部分手表在越南出厂。而富士康、立讯这些苹果生产链企业,也紧随其后在越南设厂,代工更多的iPad。而苹果打算把印度当作最重要的生产点,产能从现在的5%,提高到25%。

戴尔也计划于2024年开始旗下所有产品将不再使用在中国生产的半导体零部件,并且目标在2025年将50%的产能移出中国。

四、美国制造业回流初显成效。

美国制造业回流从2009年就开始提出,之后回流美国的企业越来越多。尤其是自动化、智能化工厂的出现,让劳动力成本更高的美国,有了更多机会。

4

2023年,”拼经济“是头等大事。三驾马车折损其一,扩大内需成为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在去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官方明确表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还是老三样,消费、出口和投资。

出口今年肯定指望不上了,消费短时间也难有起色,扩大内需的抓手剩下的目前能够指望的、确定的,只有投资,新一轮天量大基建已经启动。

以浙江为例,一口气发起了6808亿投资,这还只是占浙江省2023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的70%,按照浙江省定下的目标,今年将达到1万亿。

尤其是去年浙江计划投资10972亿元,而最终完成了14300亿元投资,今年虽然计划投资1万亿,但增速目标是6%,可见,浙江今年的大基建力度会比去年大得多。

说干就干!2月21日,浙江268个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6808亿元。其中,千项万亿项目59个,总投资2897亿元;总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总投资1603亿元;山区海岛县项目共计63个,总投资1313亿元。

除了浙江,目前已经公布投资计划的14个省市中,河南、江西、广东的投资计划均超万亿,河南更是直奔2万亿而去。

5

众所周知,当下的就业压力非常大。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预计升至1158万,创下历史新高。叠加去年积压的未就业人口,要解决如此庞大的就业需求,GDP增速至少要在5.5%以上。

综上所述,消费乏力,出口大规模下滑,就业压力巨大的背景下,要实现2023年”高增长“的目标,今年注定是一个基建大年。

只有大基建才是顶梁柱,最能扛了。毕竟,这条路,几十年来我们都驾轻就熟。

当然想要经济能够达到5.5%以上的经济增速,除了大基建,也注定离不开楼市回暖这个加分项,毕竟支柱产业的名头不是白叫的。

而这一切都需要大量印钞,从1月份的印钞数据观察,央行已经开启了快速印钞模式。1月份广义货币(M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创下2016年年中以来最高水平。

而这些央行加印的钞票,很大程度上都流入了大基建。这一点从央行公布的2023年1月份贷款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来:1月份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也就是说,1月份新增的贷款95.5%都流入了企(事)业单位。其中的大头就是和大基建相关联的众多产业。

6

兜兜转转,仿佛一切又回到了2008年。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大基建+房地产”再次被赋予历史使命。楼市刺激已经一年多了,今年刺激力度只会增不会减。

过去三年,很多人收入降低了,互联网大厂、制造业、外贸业、教育行业,但也有很多行业收入暴涨,医药、芯片、私募。

收入越降,越不敢买房;收入大涨,也只能买房。

每一轮房价上涨,都导致一次剧烈的贫富分化。

楼市,早已成了贫富分化的加速器。

2023年,你收入如何?你打算买房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