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放弃了Obsidian手机端,改用Flomo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即刻图床怎么使用 后来我放弃了Obsidian手机端,改用Flomo

后来我放弃了Obsidian手机端,改用Flomo

2023-03-14 05: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Obsidian在本地管理笔记文件的方式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用户自行管理笔记文件可以获得更多的安全感,不用担心会出现“平台挂掉了,笔记丢失”的情况;另一方面,免费版Obsidian无法进行多终端笔记同步的问题又常常遭人诟病。

针对多终端笔记同步的问题,我们:

借助坚果云实现了Obsidian笔记在PC终端的同步:如何实现Obsidian笔记云同步?| 实践;

借助FolderSync实现了Obsidian笔记在移动端的同步:如何在手机端实现Obsidian笔记云同步 | Obsidian实践。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和磨合,最终,PC终端同步沿用至今,但移动端同步没过多久就放弃了,主要原因是:

占用手机存储空间。理论上,纯文本的Markdown笔记文件,不会占用很大存储空间,但架不住图片和参考资料多啊,以至于,只10个月的积累,同步整个Obsidian库就占用了2G+手机存储空间,这谁受得了?尤其是,这个规模还在飞速地增长。港真,对于手机而言,Obsidian实在是太重了——或许,平板电脑能稍好一些?

需要手动执行同步。一般使用笔记工具,希望打开笔记的一瞬间,即可获得最新;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直到使用笔记的那一个瞬间,才会想到要启动FolderSync进行同步。担心同步完成之前编写笔记,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版本冲突;等到同步完成再去编辑笔记,基本上黄花菜也就凉了……

内容同步云端失败。尝试在Obsidian手机端编写内容,但是最终未能同步到PC端。跟踪整个同步的过程,从手机端到云端再到PC端,貌似是手机端到云端的同步失败了,但是最终没有找到解决办法——不知道你是否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如果有好的解决方法,能否分享下?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其实我也并没有竭尽所能去寻找解决办法,单纯想要放弃了,因为,在手机端使用Obsidian好像也没有那么必要。

回想一下,我们使用手机的时候,更多地是浏览内容,而很少会去编写大篇幅的内容。即便是说,记录的需求是真实的,通常,也只是简短地记录灵感或者思路,便于后续回忆整理就可以了;像Obsidian的反向链接、关系谱图这种高级功能,则完全没有必要,也很难在手机的小屏幕上有很好的呈现效果——别问我是怎么知道。

于是,我决定放弃了Obsidian手机版,转而去物色一个好用的Memo工具,最好还可以支持多终端云同步,方便拷贝,不需要重复录入内容……最终,我选择了Flomo。

1926d0deee81fa9456d636f80faf9b69.png

笔记管理逻辑

借用《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笔记管理逻辑(卡片笔记,一个不断增长的外部思想库 | 读书),来理解Flomo与Obisidian的协作关系:

Flomo:记录闪念笔记;

Obsidian:将闪念笔记整理为永久笔记,并进行管理。

5e57087a38d42944d86712ce5b450692.png

操作逻辑

操作逻辑也非常简单:

在手机端:使用Flomo App编辑Memo,内容存储于Flomo云平台;

在电脑端:

使用flomo Web查看Memo;

使用Obisidian重新编辑Memo,并整理为笔记。

1314d3c88e6cca952b221cb6afaf37b6.png

实践案例

举2个个人实践案例作为参考。

比如说,我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流浪地球II》时,使用手机端Flomo App将即时的感想,简短地记录为Memo:

dcf254e91898aa732d29e18408444034.jpeg

回到家后打开电脑,对照着Flomo Web记录的Memo,回顾观影时的想法,在Obisidian中整理为笔记:20230124 电影《流浪地球II》观后。

4e3daf11f66d4dfc8ffc65fc43f9af85.png

再比如说,杨康之后,我打算把自己从最开始检出10混1阳性,一直到后来免疫系统与奥密克戎的7日对决,做一个完整的记录。于是,利用上下班路上乘坐公共汽车的时间,我回忆并梳理了这段经历,并使用Flomo App进行了简短记录:

0ecc9dde70d95183b1dc4eb4c3994a37.jpeg

在方便使用电脑的时候,对照着Flomo Web上呈现的记录,将可以复用的内容拷贝到Obsidian,并进一步扩写细节、感想,以及复盘总结等内容:2022-12-24 回顾小阳人的经历。

7090f1ff5a88c5bbbb505992c7644c1b.png

借助于Flomo的帮助,我可以轻松实现随时随地记录想法,不用担心灵感会一闪而过,再无法想起;而当想法一旦被记录下来,又可以心无旁骛地转头去做其他事情,不必时时上心记挂——犹如卸下了头脑的重负。

关于Flomo

Flomo(浮墨笔记)是一个非常小而美的知识管理应用,极简、优美又高效。创始团队在知识管理方面有着很深刻的见解,甚至众筹策划了一本书来传播构建知识资产的理念,可见其专注与野心。虽然我是Obsidian的重度用户,使用Flomo不过基本功能,浅尝辄止,却不时访问Flomo的官方网站,试图从“Flomo方法”中获得一些启发。

d1f7557f73a3a114b6ed8ac928d0c141.png

既然Flomo这么好,又支持多终端,为什么还要Flomo+Obisidian两头用?浅做3点对比:

比较项

Flomo

Obsidian

存储方式

Web存储

本地存储

功能

极简

支持插件扩展

费用

基本功能免费;扩展功能需购买付费会员

承诺对个人用户永久免费

我个人的选择是,使用Flomo免费功能,在手机端完成日常的Memo记录;高级功能还是全权交给Obsidian吧,毕竟,作为一只Obsidian重度用户和彩虹屁爱好者,绝不可以浪得虚名。

不过,如果你喜欢极简、优美又高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并且愿意为此买单,我还是非常乐于向你真诚推荐Flomo。

相关文章:#Obsidian实践

其他推荐:

实施:GitHub + MarkDown 文档系统的工作环境部署及工作流程说明 | 技术传播

b23384425f1fd8690b337dbfa38f159e.jpeg

技术传播是一片蓝海 | 技术传播

访谈:TC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没有发觉 | 技术传播

这次他们说好要“讲真的” | 传播

在座都别吵了,你们还有我 | 技术传播

一本培养强迫症患者的说明书 | 技术传播

就像用心做好日本料理 | 技术传播

顽固的老头子与无聊的说明书 | 技术传播

转战新媒体 | 技术传播

评测:王者荣耀的用户帮助系统 | 技术传播

让爸爸妈妈也能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 | 技术传播

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初创方案构思 | 技术传播

 5cfa7593126596baeda6e2275e41d238.png

睿齐

技术传播从业者

品牌内容策划

自由摄影师

自由撰稿人

汪力迪

公众号:techcomm / htstory

微信号:bgrichi

邮箱:[email protected]

a24ce8f7a60de125237d9c56a642eef4.jpeg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