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故事”的卢克文,让我想到了咪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卢克文朝鲜王座的故事 “编故事”的卢克文,让我想到了咪蒙

“编故事”的卢克文,让我想到了咪蒙

2024-06-18 13: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微博截图

卢克文的操作模式,更多地靠的是短时间内大量收集资料,通过洗稿,然后注入个人观点和常人难闻的故事,进而打造出一篇引人入胜的“专业、深度兼具”的雄文。这其中,最为人所诟病的,还是他的洗稿行为。

网上有不少人,对他数篇文章的内容,逐段逐句地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原文,一一给出其洗稿的实锤证据。并指出其行文“没有知识体系,没有方法论,不成系统,过于碎片化”,而且往往“错字连篇,排版混乱”。

这种种说辞,都给出了同一指向,卢克文是一个作风粗糙、水平低下而又妄议天下、自命不凡的人。

更有人指出,卢克文在转行成立“工作室”、舞弄文字之前,曾经做过十年的电商运营工作。这不难让人联想到,他的整个所谓深度、专业的写作,不过是一场以写作为名的“网络营销”。

卢克文为什么能吸粉百万?

卢克文的机巧之处,在于会“讲故事”。

卢克文自15岁时,便立志要成为一个作家,他曾经花一整年的时间创作出一部小说,但是最终只到手8000元稿费,让他心灰意冷。

2019年的这次“重操旧业”,让精通了电商营销的他颇有重整文字江山的野心。最有吸引力的文字莫过于“故事”。卢克文紧紧抓住了这个卖点。

他讲巴西、讲墨西哥、讲波斯、讲乌克兰,都是以一国为主体,以小见大,通过生动鲜活的人物、具体而微的细节完成宏大叙事。例如在讲述巴西往事时,他从球星阿德里亚诺入手,通过叙述他个人的兴衰沉浮来管窥整个国家的命运。

他的语言,通俗易懂、老少通吃,接近口语、拉家常,有着满满的网文小说风格。这种语言风格,广为网民所好。

▲微信公众号“卢克文工作室”截图

更为重要的是,在高大上的话题,行云流水般的叙事之内,卢克文敢于下定义、敢于亮出观点。而这种颇为果决的文风,某种程度上,吸引了一批观点摇摆但却学历颇高、见识不浅的读者。

在政治、经济专业领域,对一个问题进行论证,往往需要大量论据做反复论证,得出结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往往最后得出的结论,也无法是非黑即白的。因此,在专业领域之中,能就一个问题,给出明确的结论,颇为不易。而繁琐的论证,也逼退了绝大多数读者。

但是,这对用证据和结论来讲故事的卢克文来说,问题就不存在了。他可以在讲故事之时,通过简单的证据便直接拿出结论,这无疑容易给读者“行云流水”般的快感。

某种程度上这是卢克文“文字营销模式”的成功秘诀,但是,他也“成于斯,毁于斯”。他的证据来自于海量洗稿,他的结论经不起推敲,他的“故事”很多被证明是自己编的。

现在的卢克文,被掀掉王冠,揪掉布袍后还努力装作淡定。

其实“编故事”,也是当年咪蒙们惯用的手段。为了流量,为了煽动情绪,完全不顾事实。咪蒙旗下实习生公号一篇《寒门状元之死》,被揭开伪装之后,同样遭到了群起围攻。彼时场景,如今历历。

咪蒙是通过“编故事”达到“贩卖焦虑”之效,卢克文则是通过“编故事”获得想要的证据,达到预想的戏剧化效果。在他们那里,事实本身都可以让位于目的。

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对事实本身“不择手段”,这是二人的共通之处。

如今,“卢克文工作室”的口号,由“可能是国内最有深度的国际政治周刊”换成了“这里有世界当代史!”从自称最有深度地解读国际政治,到仅仅“泛谈”世界当代史,卢克文的应对之举,又有多少诚意?

那些曾经被欺骗的的读者,还会再去他那里读懂“世界当代史”吗?

毕竟,没有人想去读被编造过的历史故事。

□狄宣亚(媒体人)

编辑:狄宣亚 实习生:李真 校对:危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