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没人看,我就不负责任的写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卡丁车车型 反正没人看,我就不负责任的写了

反正没人看,我就不负责任的写了

2024-01-21 13: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重要提示:我对我说的以下每一句话完全都不负责。

那我们还是先从四冲程卡丁车为什么很适合汽车玩家练手开始吧。

众所不周知,竞技型卡丁车很多职业车手从小学时代可能就开始驾驶了(所以你还不如小学生快是有可能发生的)。这需要这个家庭本身拥有巨大的财力供小朋友从小开得起车、加的起赛用油;小朋友本人也需要有足够的热情。实际上相当多天赋异禀的小车手很早就可以驾驶两冲程不限速组了,四冲程比起来只是非常非常入门的竞技性卡丁车。我个人会更倾向于叫其:娱乐性竞赛卡丁车,玩的味道明显重很多。

卡丁车属于开放式方程赛车的基础原型了,天赋异禀的宝宝们随着比赛斩头露角,会按照开放式方程赛车一级一级往上升,甚至跳级。当然全世界最顶尖的人才才有机会坚持到有机会去获得超级赛照(财力和自身努力以及运气)。当然中间也会有大量的小天才们被淘汰掉,转向其他组别的比赛。当然了,像房车类的场地赛本身也会遇到一些年纪稍大才半路出家的选手。好,扯远了,卡丁车的“意义”大概就是这样。

对非科班出身、上赛道开车没有用头盔打鱼雷车手好 的我来说;广大驾驶爱好者或者一些后驱车车主业余时间多参加一下卡丁车运动确实是会有好处的。作为绝大多数车手诞生的摇篮,卡丁车之于驾驶最大的意义就是——基本功的提升。

四冲程卡丁车的赛道往往不会很长,同时以弯道为主。这意味着你每一个细节出错,你都有可能损失0.1秒左右,一圈下来你就慢了半秒或者一秒了。那么对于车辆动态的掌控、转向系统的控制、弯心的切入点、油门力度的掌控都是要做出考验的。

四冲程卡丁车虽然看着很卡哇伊,但是他也是后驱车,本身后驱车尾滑动的特性依旧是存在的。而恰恰很多汽车爱好者日常没有体验过对车辆濒临失控与可控边缘时车尾的动态感受,接触四冲程卡丁车就会对车尾的滑动产生恐慌,陀螺或者不自觉放慢速度就在所难免。熟练的掌握将四冲程卡丁车在弯中推至极限,对你以后在开放道路上遇到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救车是很有帮助的。

转向系统是很多人接触卡丁车以后最难以适应的,往往一节下来以后都会说“好累,胳膊好酸”。(其实这也蛮正常,因为职业车手都是要锻炼身体的,你们看看LSP鲁超那健硕的体型和38块腹肌)卡丁车的转向系统非常纯粹——没有助力系统、轮胎在高速行驶下本身转向阻力也不小、再加上卡丁车行驶中带来大量的震动。但只要车不是坏的,你每次给出的转向指令都会是最直接最及时的,这可能是你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最纯粹最硬核的转向系统了,你应该要把握好它。

油门是最有意思的一个东西。大部分四冲程卡丁车赛道基本上你可能不需要松开油门的,你在每个弯需要做的有两点:如何在入弯和切到弯心前,从满油状态慢慢释放到一个恒定力度;在切过弯心以后又如何既不损失时间,也不会让车尾出现严重滑移的加大油门至满油状态;四冲程卡丁车使用的是拉线油门,只要不老化或者损坏,动力输出的反应和敏感程度都是非常高的。有可能你入弯给少了掉速度、给多了推头;出弯给少了掉速度、给多了直接原地陀螺。基本上这也是日常后驱车去推到极限的油门掌握要领雏形。

最后就行驶路线了,理论上卡丁车和赛车场上的行进路线都是一致的原理:如何让车辆尽可能的把弯道转化为直线。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你再去推进这段路程里的车辆速度、动态极限,来追求你通过这个弯的时间极限。之前饼干兄跟我推荐过《卡丁车圣经》,我大体看了一下,确实蛮有用的,包括对于一些陷入圈速瓶颈期的汽车驾驶爱好者们。所以有条件有兴趣的话,买一本看看一定会有益处。

剩下就是一些四冲程卡丁车中很少见到的点,比如刹车:

一般四冲程的场地确实基本用不到刹车,但是偶尔会有一些卡丁车场布置一些高低起伏落差较大的路线,再加上车的功率调的比较高,这时候你就必须得用到刹车。目前为止我开过的这种类型的卡丁车场,配备的四冲程车型都不配备ABS(卡丁车要ABS你想P吃,哈哈)。这种比较极限的情况你刹车掌握不当确实会导致轮胎抱死,这种情况下你基本都会偏离原本的转向路线,从而耽误你的圈速或者车辆动态失去控制。这种时候键盘值极高的循迹刹车就出来了,一般来说循迹刹车是为了把刹车带进濒临弯心点而用的刹车技巧,经常和延迟刹车点配合使用。而在没有防抱死系统的情况下,你需要依靠的是轮胎的摩擦力和你左脚对于刹车力度的精准控制。简单粗暴来说就是:先重刹,然后在较为短暂的时间内你感受到车辆的减速、轮胎摩擦力在这段距离里的变化、车辆在弯中路线行进和动态的变化,来慢慢松开刹车、直至达到接近弯心。刚开始连会有阵痛期,因为没有了日常民用车的刹车助力(这个还好说,大部分四冲程的刹车不难踩)和ABS,很容易出现轮胎轻微抱死、或者减速力度不够错过弯心。只能说,慢慢耐心练习,好好感受轮胎摩擦力。有些四冲程赛道,一次成功的晚刹+循迹刹车可以在一个弯道拉开0.5秒的差距。

对车辆特性的掌握(以下基于车况良好讨论):

正常情况下卡丁车都是偏向转向过度的;但不排除偶尔有车是个人定制的,把车做的先推后甩;或者轮胎气压打的有点高。有的卡丁车场喜欢把胎压打到1.0,这是个理论标准气压,但卡丁车使用的都是光头热熔轮胎,升温工作以后气压不膨胀才有鬼。这样时间久了一是可能会伤卡丁车车架(因为卡丁车没有避震系统啊),二是会稍微影响一点圈速。我个人的建议都是冷车胎压0.7-0.8,你的第一圈用来稍稍暖暖胎,也不用一定开的太慢扭来扭去:急加速几脚,踩踩重刹抱死一下也可以。对于入弯时的动态,推头有推头的开法、转向过度有转向过度的开法,最终达成的诉求都是尽可能的减少过弯时间,你只是需要知道推头了该怎么解决、如何不让车辆从转向过度升级成失控。

养成好的观察习惯:

这个很简单,你要入弯时视线转向弯心;过了弯心以后你的视线马上转向下一个入弯点。往前多看远一些。

- - 写到这里我突然忘了接下来想说什么了。。。

遇到用自流平的赛车场是好事还是坏事:好事,能帮你更快的习惯去控制转向过度姿态的车。

最后写一点成品性质的内容吧,带一点我个人的乱七八糟倾向:

我国历史著名车手、锐思十佳青年、圈速记录保持者鲁超先生好像说过“车手最重要的是动态视觉的捕捉能力和反应能力”。但像我这种非科班出身、满嘴胡说八道、拿头盔打人比开车好很多很多的共享单车驾驶员来说,我更倾向于在赛道上每时每刻多加强车辆动态给你传递来的信息、然后迅速的结合信息来做出判断、再结合视觉。所以自己不论是开卡丁车还是房车面对每个弯道脑子里想的东西都特别多,但都是短时间内迅速的反应思考;当然像我这种急脾气有时候一着急失控出现不思考了,就大概率当场陀螺。

卡丁车给驾驶员屁股传递的所有信息都是极其纯粹的,因为你等于坐在地上开车,就贴着地面,一切都是硬链接。好处是每一样信息都不会漏掉,缺点是如果对信息的感受不会剥离,往往就没法感受到像轮胎抓地力这种细腻又关键的信息点。要在接受这些的同时学会剥离信息,抓到你在那一小段时间里最需要的。比如像我这样的烂菜都可以做到连续30-40分钟里有意的控制巡航速度,也知道在哪几圈自己刻意推进到了差不多最快圈速;什么时候需要做方向修正,什么时候带着车尾滑动行进最合适,什么时候需要通过油门修补来在晚刹的弯道中摆正车身来出弯。“用脑子开车”虽然没法帮你快速的戳破最后一层极限的纸,但是可以帮你把整个赛段的平均圈速稳定下来且整体提高。(其实我是近视眼才)

不要惧怕转向过度,要我说所有的赛车都能带着轻微转向过度入弯才最好了。

不要惧怕小飞坡,全油冲就好,四冲程卡丁车安全得很,想起飞得到两冲程。(我瞎说的)

不是每条四冲程卡丁车赛道都要把赛道宽度用尽,有些赛道会过宽,而车速其实达不到那么快。你只要在达到速度极限的状态下自然地走宽线就可以。但弯心一定要切的尽可能近,能到紧贴着弯心的程度那最好了。

先接触开房车上赛道再开卡丁车的算是“返璞归真”,因为房车的动力比卡丁车大很多,赛道也大很多,一些细小的不良习惯会被掩盖。重新用卡丁车温习一下基本功也是好的,同时要发现并忘记自己的那些坏习惯,不要带上它们。

著名车手饼干先生说过“当车手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在追求自己极速的同时,不要在赛道上急于攀比,稳住自己的节奏,只要自己能比上一圈的自己快、感受到真实的驾驶乐趣就足够。平稳冷静的心态可以帮你减少失误。

当你感觉到达瓶颈期了,不妨尝试毫无顾忌的开一节,就算是弯道失控也没关系,多体验体验失控的感觉有时候对你优化弯道路线、寻找极限刹车点和油门转向控制会有帮助。(卡丁车好就好在这里呀,你开房车上赛道失控。。。一天吃10次草一次拖车多少钱。。。)

有机会遇到志同道合而又有不错圈速水平的同好,不妨尝试多交流,有时候你因为不同的见解而得到新的启发。有能启发你的人是好事,前万别像我一样“自闭儿童”,只喜欢跟维修师傅扯淡。

如果有想长期坚持的心,没事可以多锻炼锻炼身体。卡丁车手不也是车手吗,车手的体格不一定要求绝对力量或者健美,但要在有一定基础之上针对性的提升身体耐受能力;比如手臂、手腕、手指、脖子、肩膀、腿、脚踝、屁股、腰。。。还有耐热和耐渴;这样也能提升你在驾驶中的专注度,更好的处理车辆时刻给你传递来的信息。

千万不要长胖。。。最起码四冲程一共就那几匹马力,车架一共也没多重,你体重多种那一些你在直线上就掉的很明显,到时候你可惨了,比别人加速度慢的全得靠弯道补回来,给自己找罪受。除非你是有想法的从轻量级降组去重量级;毕竟重量级的升组去轻量级是不一定能比轻量级的开的快。但这意味着以后你参加比赛可能会面临同组参赛人数不够的尴尬,到时候给你升组混战你就吃大亏了。

最后就是:卡丁车也有攻防,在整个弯道路径里,前车不要乱画龙变线;想防守提前卡线就好。后车也别“一着急”就速度过快或者强行超车挤那个逢就把别人鱼雷了,攻不了减一下速等下个超车点嘛,不行抱死一下轮胎又不会掉快肉。

不要在公共开放道路两人及以上的多人飙车。去卡丁车场或者赛道正儿八经的体验驾驶的技术和艺术吧,真正的去挑战极限。街道飙车只是看你的运气,别的一点都不考验,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