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生必去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读后感 中国人一生必去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中国人一生必去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3-10-13 18: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据新华社报道,3月29日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前往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深切悼念遇难同胞。今年是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86周年,马英九在参观后表示,历史绝不可遗忘,我们所有中国人都应自立自强,才不会被人欺凌、任人宰割。身为中国人,不管在海峡哪一边都应自立自强,面对外来欺凌要勇敢抵抗。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通称江东门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

■ 一座座雕塑无言 民族血泪史令人心痛不已

3月29日上午9时30分许,马英九一行抵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来到“古城的灾难”大型雕塑前,手持鲜花,集体肃立。

这座“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位于悼念广场的东侧,于199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60周年祭时落成。雕塑由残破的“城墙”、残缺的“军刀”、“历史的桥梁”、遇难者的“头颅”和“手臂”,以及象征着遇难者累累白骨的鹅卵石组合而成的。寓意为站在历史的桥梁上、回眸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南京城的大屠杀惨案。

弹痕累累的残破城墙上,“300000”的醒目大字铭刻着全体中华儿女无比沉痛的一段集体记忆。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后,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南京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坏,市内发生近两万起强奸、轮奸的暴行,大量公私财物被掠夺,死难者总数根据战后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判决达30万以上,古都南京遭受了一场空前的劫难。

遇难者的头颅雕塑以及从土中奋力伸出的手臂

用鹅卵石铺就的墓地广场,象征着遇难同胞的皑皑白骨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于1985年8月建成开放。2015年12月,“三个必胜”新展馆和分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建成后,纪念馆总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达2万平方米。分布有7处广场、23座单体雕塑和一座大型组合雕塑、8处各种形式的墙体、17座各种造型的碑体。此外,三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也得以保存,分别展示了1984年、1998-1999年以及2006年发现的遇难同胞遗骸。

位于集会广场中间的这个大钟,钟的前面刻有“和平大钟”四个字,后面则刻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十六个字。钟的三根石柱代表“3”,上面五个圆圈代表“00000”,中间悬挂钟的构造似倒下的“人”字,合起来是“倒下的300000人”的意思。每年的12月13日,人们都会在这里集会,公祭遇难同胞,撞响和平大钟,发表和平宣言。

坐落于和平公园的和平雕塑基座高18米、主体高12米,本体为汉白玉制作。雕塑由母亲、孩子及和平鸽组成,展示了年轻的母亲怀抱幸福的婴儿,手托展翅欲飞的和平鸽的形象。以艺术形式表达中国人民痛恨战争与屠杀、追求和平与发展、期盼人类美好未来的心愿;雕塑全高30米,寓意纪念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正面有9级台阶拾级而上,象征人类走向持久的世界和平。

■ 两岸多次携手纪念民族惨痛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赴台湾举办《以史为鉴 民族复兴——南京保卫战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现场展出的150余幅南京大屠杀相关历史照片和影像资料记录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种种暴行。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在展览开幕式上说:“这段历史我们不太想回顾,但必须要回顾,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非常耻辱的一天,我们在此纪念追悼遇难者,就是想让我们的子孙记住这段历史。”

在2018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两岸同胞在新北市沪尾炮台旧址共同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举行了公祭仪式。

■ 两岸共同创作一幅世界名画 曾遭日本抵制

实际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与台湾的渊源很深。世界各国有许多人是通过旅美画家李子健的油画《南京大屠杀——屠·生·佛》来了解这段令人悲痛的历史的。而据画家介绍,这幅画作是应台湾星云大师的邀请创作的。星云大师本人是南京大屠杀的亲身经历者。

这幅画让所有观看者过目不忘,令人心痛不已。它宽3.2米、高2.1米,展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屠城的暴行。画面主体是堆积成山的遗体,象征铁证如山,背景是滚滚不息的长江,婴儿的泣诉和滚滚的大江象征着民族的希望,悲天悯人的中华文化与日本军国主义的无情形成鲜明对比。左侧为“屠”,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站立着,其中一个正狞笑着擦拭沾满鲜血的战刀;中间一联为“生”,画面当中一个哇哇哭泣的婴儿坐在如山的尸堆上,单手撑着赤裸的死去的母亲的身体,他也是该画中唯一的幸存者;右侧一联为“佛”,一个佛家弟子正在抬起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的遗体。

这幅油画曾在海外三十多国巡展,引起巨大轰动,常常见到西方的观众在画前默默伫立,久久不愿离去,许多人都泪流满面。在荷兰、美国等地展出时,《南京大屠杀——屠·生·佛》曾引发日本右翼势力不满。他们采用各种手段百般施压阻挠。李自健据理力争,以此作品为历史做见证,宁可展览停办,决不妥协。日本东京主办方因此取消了他的个人巡展。

2000年,李自健和星云大师一同来到南京,将这幅历史巨作赠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015年,这幅油画被评定为抗战类国家一级文物。该画目前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永久馆藏并长期陈列展出。

■ 新证据不断涌现

虽然日方对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百般抵赖,但作为二战中最黑暗的历史之一,国际上近年来不断发现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新物证,提醒世人这段历史不能、也不应被忘却。去年9月,一位美国当铺老板埃文·凯尔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频。他表示,有一名客户委托他卖掉一本从二战留下来的家传相册,前半段的照片大多为1930年年代在中国、东南亚等地拍摄的风土人情,但相册的后半段却出现约30张疑似南京大屠杀的现场照片,其中有些是彩色的照片。

这条新闻再次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带入了全世界的视野。

相册中展示的部分照片

埃文表示,看到这些血淋淋的照片,他“开始尖叫”。他说,这些照片不仅从未出现在历史上过,而且比任何他在网络上看过的东西还要残忍,还有些是彩色照片。埃文表示并不希望这本相册被卖给私人收藏家,而是希望被保存在博物馆。

之后,埃文又发布视频表示,有历史学家告诉他,其中一些照片的拍摄地点在上海而非南京,因为有一张照片的题目为《南京路的地狱》,而南京路位于上海。但他仍然希望能将相册捐赠给中国的博物馆。他还说,很多网友的留言让他落泪,还有人到店里和他交流这段历史,感谢他通过公开这本相册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真实的历史,甚至还有人给他送来了鲜花。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很快表示,馆方已经了解到这一情况,正安排工作人员联系埃文,对接后将对相册中的内容进行核实。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方面也表示,对照片的内容正在进一步核实中,在尝试与埃文取得联系。

埃文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没料到视频会传播如此之快,但在他的理解里,由于日本至今未对南京大屠杀做出正式道歉,因此对中国人来说,哪怕这件事发生在80多年前,伤痛情绪仍会在所有人心中产生共鸣。埃文说,他已和相册主人达成共识,确认这本相册的去向会是一家博物馆,不会给到私人收藏家或个人,也不会将其交给日本政府,因为日本政府是他能想到的“最糟糕的去处”。

今年3月出版的《时代》亚洲版杂志发表文章《为了共同的记忆,南京向全世界证物提供者致谢》,向读者介绍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了解南京大屠杀史实的权威渠道、记忆之场,并向全世界为还原和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作出努力的人们致敬。南京大屠杀的证物搜集、整理、展示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诸多铁证如《拉贝日记》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在国际友人尤其是海外华人的帮助下,被逐渐挖掘,重见天日。截至目前,纪念馆共藏有来自海内外的19.2万余件文物史料。南京大屠杀是发生在86年前属于全人类的悲剧,也是人类不能忘却的共同记忆,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也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为了让这段记忆更加完整,南京欢迎来自全世界的热心人士继续提供相关证物。纪念馆馆长周峰说,“南京永远感谢南京大屠杀历史证物的提供者。一件物品从普通实物到成为纪念馆的藏品需要通过专业、科学的研究鉴定,但无论如何,对历史真相不懈追寻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作者:黄子熙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