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史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华英字典pdf 中华文史网

中华文史网

2024-06-02 20: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长期以世界文化中心自居的中国第一次打开国门,被迫进行以对等关系为基础的外交通商时,最紧缺的就是熟练掌握外语的人才。清政府一直拖到同治元年(1862)才设立京师同文馆,次年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第三年又设立了广东同文馆,教授英语等外语及各种西学,致力于培养从事洋务工作的外语人才。在这种官立学校学习的学生后来活跃于外交等国际舞台上。然而,此前中国并不是没有擅长英语的人才,特别是在广东沿海一带,由于在不同的层面上需要与外国人打交道,社会各个阶层都开展了相应的英语学习。日常接触外国人的买办商人以及受雇于外国商馆的雇员们或多或少地会说点英语,这就是后来被移植到上海地区的“洋泾浜英语”。在广州甚至还出版过不少学习这种英语的小册子。不难想象,在清末中国呈现的英语学习状况大体就是这个水平。或许可以称之为某种程度上的英语学[1],但如果说是真正的英语学就难免牵强了。时代正在召唤精通纯正而地道的英语人才的出现,需要他们为了让中国人学习准确的英语而尽心尽力地编纂词典及教材。邝其照就是主动承担这个角色,并留下了深深足印的人物。即便把他称作中国英语学的开山鼻祖也不为过。

一、略传

近年来,作为第一位编纂英汉词典的中国人,邝其照逐渐受到关注。不过他的生平还有很多不明之处,有些仍局限于推测的范畴。

  邝其照,道光十六年(1836)生于广东省新宁县(今台山市),字容阶(蓉阶),乳名全福。邝其照曾在香港的官府学校“皇家书馆”接受教育。他的入学年龄和在学期间的情况不得而知,但是无疑他在此打下了坚实的英语基础。顺便提一下,1857年(咸丰七年),香港官厅任命德国传教士罗存德为视学官,他后来因编写《英华字典》而名声大噪。目前尚不清楚邝其照是否与罗存德有过接触,如果两者有过交往的话,完全可以想象后来邝其照在编纂英汉词典之际,应该会得到某种程度的启发。

1872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第一批留学生。这些10至16岁的孩子们之前在上海接受了为期一年的预备教育。邝其照先是担任预备学校的校长,从第三批( 1874)起,他开始加入使团,率领留学生前往美国。时年38岁的他第一次走出国门,这可以说是为时较晚的外国体验。但邝其照已经在1868年出版了第一部《字典集成》,这说明他对英语学有着极大的热情。

  送完第三批留学生并访问英国后回国的邝其照,又于次年(1875)作为第四批留学生使团的监督再度前往美国。他的第二次出访也没有立刻回国,而是留在美国从事教育使团工作,为期3年半。后来,他因为给父母服丧而离职,并开始埋头著书立说。从第四批留学生成行的1875年9月开始,邝其照在美国生活的时间长达7年半。他撰写的关于英语学习的著作主要完成于1881和1882年。有人认为邝其照毕业于耶鲁大学,笔者尚不能确定。

邝其照离开美国的确切时间不甚明了。回国后,邝其照的英语能力得到赏识,他接受两广总督张之洞的任命,担任总督府的总文案,直到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转任湖广总督为止。光绪十二年,邝其照在广州开始发行《广报》。该报除了在广州售卖以外,还远销到广东省其他地区以及上海、梧州,甚至经由香港、澳门远销到了新加坡、越南、旧金山、菲律宾等地。光绪十七年,《广报》因刊登的文章触犯了总督李翰章而被迫停刊。邝其照等人把报社搬到了租界沙面,以外国人的名义继续发行《中西日报》。其后报纸名称几经变更,经过多番波折,维持至1900年左右。不过这期间邝其照是否一直参与经营尚不清楚。在广州,邝其照住在聚龙村,这是光绪五年邝氏家族从台山迁居而形成的村落。邝其照去世的地方和确切的年份都是个谜,因为此后没有有关移居的信息,因此基本可以推断他是在聚龙村的故居中去世的。

二、著作

1868年,32岁的邝其照开始编纂《字典集成》,直到1887年第三次修订版发行,共历时约20年。在这期间,他编纂了多种英语词典及英语学习书籍,对清末英语学界的贡献之大,无人企及。以下以英语学相关著作为主,对邝其照的著作进行粗略的梳理。

1.《字典集成》同治戊辰年镌,粤东邝全福选著

这是邝其照词典的第一个版本,后来经过多次修订增补。日本国内唯一的初版藏本在御茶之水图书馆。封面上的中文书名只有“字典集成”四字,没有“华英”。尽管封面上冠以“华英”两字是在第三版以后,但是邝其照本人似乎一直认为正式书名是“华英字典集成”,这一点从第二版的自序中“余曩刻华英字典集成一书”可知。在此,为便于区分,特意不加“华英”两字。另外,邝其照在初版署其乳名全福,此后再没有使用过这一署名。

初版的正文共326页,附录有“杂字”“粤东俗字注解”以及“华英句语”。“杂字”部分从天文开始,至外国官而结束,属于分类体的汉英词汇集。附录二的内容是粤东俗字的注解,包括附录三的“华英句语”在内,“杂字”和字典正文中均使用了粤东的俗字,鉴于外省读者不易理解,作者对粤语词汇进行了解释。最后的“华英句语”部分是一个问答式句例集,这里可以看出邝其照一开始就致力于编撰一本实用性的英语教材。这些附录在修订版中进行了大幅增补。顺便提一句,柳泽信大在明治三年(1870)曾经以此“粤东俗字注解”为基础进行了改编和翻译,并以《粤东俗字便蒙解》一名出版,这本小册子竟成了日本最早的与粤语相关的著作。

2.《字典集成》光绪元年重镌,粤东邝其照选著

  这是邝其照词典的第二版,是他率领第四批留学生赴美之前出版的。正文共344页,附录有(一)杂字撮要;(二)语言文字合璧;(三)水程轮路记略;(四)中外年表;(五)货物税则。自序中叙述了修订的大致情况,“其上段之字典略为增减、中段之杂字添入甚多、并广辑语言文字之要者刻于后”。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虽然词典正文的增补不多,但是对附录进行了较大的补充,还增加了贸易业务等实用栏目。

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曾刊登了该词典的书评。书评批评附录的“杂字”使用了广东音,但同时认为该书可以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还高度评价了其他附录的实用性。该报最后指出,在中国国内能看到中国学者为增进英语知识所作的努力,是中国今后知识进步的良好前兆。

这部词典出版4年后,光绪五年( 1879)上海点石斋出版了石印的缩小影印版,而在日本,明治十四年( 1881)永峰秀树又根据点石斋的石印本进行训读并翻译成日语。与初版相比,第二版的影响甚大。

3.《华英字典集成》

这是《字典集成》的第三版,自序写于1882年,此时邝其照还在美国。这次修订幅度很大,堪称邝其照在美国研究和体验的集大成。本书取消了以往书籍中的粤语发音,取而代之的是书面语的表达方式。邝其照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这一版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后来多次重印。笔者所见的最新版是1923年香港和盛印务局承印的版本。

  4.《英文成语字典》

这本词典1881年于纽约出版时,没有中文书名。这里标出的中文书名“英文成语字典”是在邝其照其他著作的后附广告中出现的。

该词典正文794页,加上附录和索引,是一本长达915页的大部头著作。邝其照在自序中描述了其编纂过程。尽管在以往出版的词典中收录了英语熟语,但是定义不够充分,也缺少句例。为了弥补这些缺陷,他单独出版这部解说英语成语的著作,以便帮助中国人学习英语。邝其照所指的成语就是熟语,该书收录词条约6000,每个词条中采用的句例都是他在美国逗留期间苦心收集而来。对每个熟语,邝其照按照使用频率,设置了(a)(b)(c)等级,以方便学习者使用。这种追求实用性的精神体现在邝其照的所有著作当中。

  该书正文之后,附有英语谚语、中国谚语与格言、以及源于拉丁语法语的惯用语的解释,另附有“中外年表”“孔子圣迹年谱撮要”以及“耶稣事迹年谱撮要”。虽然这部词典主要是为学习英语的外国人(包括中国人)编写的,但在英语词典的历史上可谓开辟了新领域,应给予高度评价。邝其照在本书出版之际,邀请耶鲁和哈佛的校长等当时美国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撰写了推荐词,其数量多达17篇,均收在了该词典的卷首或卷尾。推荐词中虽然也有譬如惯用句与俗语的区分不够明确等批评,但大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由于本书开启了英语词典编辑的新思路,所以在日本也赢得了众多读者,除了日语版本之外,还出版了翻刻本。这部词典至今对英语母语人士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还被重新复刻发行。

无论如何,这部著作是邝其照在美期间倾尽心力的一部作品,充分证明了作者具有极高的英语能力。或许可以把本书称作清末英语学中里程碑式的成果。不过,这部著作对中国人学习英语有着怎样的辅助还需另当别论。

5.《英语汇腋初集》

6.《英语汇腋二集》

这两本书都是会话教本,发行时期、发行书肆等均相同,因此在这里一并加以说明。邝其照也在这两本书的自序中写道,“余作英语汇腋二集,盖与初集递续而互成,相连而并贯者也”,说明这两本书属于同一系列。邝其照完成《英文成语字典》后,立即着手编写中国人的英语教材,该系列著述均出版于他回国后的1885年。初集中可见王韬的序文,其中写道,“英语汇腋有初集、二集、三集,由浅及深、由粗及逮精、由略及至详”。而邝其照在初集的凡例中也提到“此书全套共分三卷”,以此可以推断该系列原计划出版三集,最后没能实现。

  该书初集有8000多个单词,二集又新增了765个。书中学习方法着眼于自然学会口语,主张只要能开口说英语,语法自然就会搞懂,用不着去啃许多晦涩难懂的英文书。该书还明确标注了重音的位置,用连字符分割出了音节的每个部分,常用词语用粗体字印刷等等,可谓颇费心机。

此书所使用的语汇采用常见于报端的相对正式的汉语,既不是方言也不是官话,因此邝其照在凡例中称会有助于学习汉语的英国人。同时他还宣称,日本人也可以与中国人一样,使用本书学习英语。

事实上,作为学习英语口语的书籍,本书的结构非常缜密,内容也很完善。如果认真学习的话,预计会话能力可以达到一定程度。不过,到底有多少学校采用了这部教材尚不甚明了。从邝其照参与过留学生预备教育这一点来看,或许可以推测类似的学校曾经采用过,然而本书出版之际,幼童出洋已经废止。

与此相关的一点也值得关注。那就是这一系列的所有著作在凡例的末尾都强调了版权所属。“是书在英美各国享有版权,除此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凡有翻刻者必加追究”,足见邝其照不愧为精通相关制度的洋务专家。

7.《应酬宝笈》

  本书可谓是该教材系列的应用篇。包括书函实例、收据等商用书面格式以及名片的样式等,是商务人员的参考书。书中除了附有馈赠礼品随附卡片的英文范例以外,竟然还有墓碑铭的例文。此外还包括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助动词、后缀词的说明。《英语汇腋初集》的凡例中有“此书全套著成后,余又同时续出二书以备学者所需览。一为《地球说略》,载天下各国舆图、区宇所聚、垓埏所通,靡不详记。一为《应酬宝笈》,内载书启禀帖格式、吉凶仪礼等类,于学英文者最关急务”。此书即凡例中提到的后者。而《地球说略》最终似乎没能出版。邝其照为达到实用的目的,在每一部著作中都下了许多功夫,而本书收录的正是最为实用的内容,可以说是将此目的发挥至极致。

 8.《英学初阶》

此书是英语初级教材。如同《英语汇腋》,它明确标注了重音,划分了音节。此前,邝其照曾经翻译过一本英国出版的初级英语读物,并尝试采取了英汉对照的形式,但并不称心,还觉得缺乏趣味性,也没有插图。因此,他在出版本书时,除了精心挑选趣味性强的内容,还在每课都附上了铜版插图。汉文序文中有“此书之成,不惜钜费,将天下各方物产可供采览者,务雕镌其模像”,由此可见,他为制作铜版插图付出了相当的开支。这些插图共有84张,小到一两厘米的动物图片,大到占据整个页面的图片。从自序的日期可以看出,本书之所以在本系列中最后出版,正是因为这些插图的订制花费了些时日。

凡例中有“凡学者当从此卷读毕后、随读《英语汇腋》《地球说略》等书”,可见邝其照把本书定位在启蒙阶段的必读教科书之列。不过与《英语汇腋》相同,从本书现存数量不多的事实来推断,当时的传播并不广。

以上介绍了邝其照英语学的所有著作。邝还著有《地球五大洲全图》,而其他为人所知的作品仅有收录在《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中的“五大洲舆地户口产表”一卷以及“台湾番社考”一卷。“五大洲舆地户口产表”与《地球五大洲全图》似乎有所关联,或许就是附在地图旁的表格。“台湾番社考”大概是中法战争时期的作品,当时法国舰队封锁台湾,台湾问题急剧升温。后来法军逐渐把矛头指向广东,而与之对抗的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幕僚中就有邝其照的身影。

三、小结

  清朝中国对英语并非一无所知。乾隆年间会同四译馆编纂的《新华夷译语》的词汇集中,除了英语,还有荷兰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拉丁语等,这些语种与中国边境少数民族语言收在一起。这一点极具象征性意义,此书正是基于华夷思想,将欧洲语言列入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之中。然而要想在新的国际关系中生存下去,英语对打开国门后的清政府来说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新英语学的构建需要全新的人才,而邝其照就是担当这个角色的主要人物。

毫无疑问,邝其照的著作以其清新和全面的特点超越了此前的相关作品,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管是咸丰年间的《华英通语》《英话注解》,同治年间的《英语集全》和《英字入门》,还是光绪年间出版的《英文举隅》和《英字指南》,要么是绝非正统的洋泾浜英语,要么只是英美教材的译本。与之相比,邝其照的英语学著作则截然不同,这些著作是基于独到的编辑方针,凝聚多种创新而结出的硕果,堪称屹立于清末英语学史上的一座丰碑。然而,《华英字典集成》以及他一系列外语著作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着实令人惋惜。邝其照对清末英语学所做出的贡献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

作者简介

高田时雄,1949年生于大阪。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敦煌学专家,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语言学博士、京都大学文学博士。完成“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库”的构建,主持日本国家科研项目“东亚世界人文情报学研究教育基地”。长期从事汉语和民族语言史的研究。著有《明清时代音韵学》《敦煌资料的汉语史研究》《中国语史的资料与方法》《草创期的敦煌学》《敦煌·民族·语言》《梵蒂冈图书馆所藏汉籍目录》《汉字文化三千年》等。

[1] 这里所说的英语学并不意味着英语的纯学理研究,而是编纂词典、语法和会话小册子等给学习者提供便利参考资料的一系列工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