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发展史,15年逆袭之路成为第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华为手机的卖点 华为手机发展史,15年逆袭之路成为第一

华为手机发展史,15年逆袭之路成为第一

2023-04-05 06: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月初13号,小米雷布斯举办了十年新品在线发布会。

这是手机圈的大事,是今年的第一场手机发布会,也是手机史上的首次在线发布会。

20号,华为,小米的老对手不甘示弱,快马加鞭也搞了一个线上发布会。

华为手机终端负责人,余承东,江湖号称“余大嘴”,以他的暴脾气,让小米一家独领风骚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这已经不是华为第一次和小米贴身肉搏了,要说最有看点的就是2014年。

华为荣耀品牌一系列“像素级”贴身模仿小米手机,最终销量逆袭小米。

在业内被传为商战佳话,但这也让号称乔布斯的接班人雷布斯一度感觉非常恶心至极。

众所周知,小米雷布斯的互联网营销以及“饥饿”营销理论,被各大手机厂商学习模仿乃至抄袭,但学习到精髓的也只有华为一家。

有趣的是华为不但俯首贴地的学习小米,最终还逆袭了小米。

2017年,国际专业调研机构GFK的数据显示,华为手机销量1个亿,成为国内手机销量第一的厂商。

华为手机在红海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从籍籍无名到响彻全国,华为到底干了什么?

今天,老韩这个有灵魂的产品经理,继续上线,从华为终端发展史上,寻找华为手机爆发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篇文章系统的梳理,华为手机成长史,并且从一个产品人的视角来解读,在商业上如何从红海中逆袭。

如果你所在的行业也遭遇红海竞争,想要逆袭,你该怎么办?或许从这篇文章中能找到答案。

1987年,任正非创立华为,最初做一些贸易生意,卖一些减肥药、甚至还调研过卖墓碑。

不过,这些生意最终都不了了之。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华为开始制造电话交换机。

任正非制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一举拿下国内大部分市场。1995年,销售额达到15亿。

1997年, 华为话机事业部研发了国内最早的数字电话机。

本想拓展业务线大捞一笔,可是由于生产外包,质量不稳定,一打雷就遭雷劈,故障频频。

客户经常投诉,返修率极高,和当时的核心运营商管道业务比,简直就是鸡肋中的鸡肋。

赚不到钱不说,还影响了华为的专业口碑。

任正非当即就停掉了电话机业务,怒拍圆桌,“华为以后再也不做手机,谁提做手机,谁就下岗!”。

人可以要面子,市场却是无情的。

1998年到2003年,是中国手机发展狂潮,从零到壹诞生了很多手机公司,也有很多外来品牌手机。

如李宇春代言的夏新,手机中的战斗机波导,“胯下摩托,手上罗拉”的摩托罗拉,大家都赚的盆满钵满。

2003年初,中国电信开始引进日本PHS技术,来咱们国之后改名为“小灵通”。

这个别看是移动电话,但确是个“真移动,假电话”

走的固定电话网络,覆盖网络范围小,经常收到不信号,打打电话就断了,人称“喂...喂...call”。

当时我北京的一个同学花2000多买一个,月租10几块,最重要单向收费,接电话不花钱。

那时候移动和联通,接打电话都花钱,我那时候根本不敢轻易接别人电话。

UT斯达康和中兴抓住了这次机会,UT斯达康没两年就上市了,市值达到500亿元,要知道那是在2000年,北京二环的房子才3000多块钱。

中兴也赚了几百亿元,大大缩小了和华为的营收差距。

任正非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研发交换机都是技术活,一个研发团队要几百人,甚至上千人,销售额虽有百亿元,但全是辛苦钱。

中兴靠一个贴牌小灵通却直逼华为销售额,真是令人羡慕嫉妒恨,发指的气人。

华为受够了,任正非受够了。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任正非自我批评与检讨,收回了他之前不做手机的狠话。

这5年来,不做手机,损失了至少500亿收入,肠子悔青了。

商场上没有后悔药,竞争从来不是你死就是我死。

任正非解除禁锢,重新向手机市场冲击,也使用了日本京瓷的贴牌方案,依靠自己和运营商的关系,当年就抢占了国内25%的市场,和中兴、UT斯达康分庭抗礼。

首战旗开得胜,任正非尝到了甜头。

2004年,华为成立了终端公司,专门用来研发手机。

2004年,功能机市场进入红海时代,

有国外大牌厂商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强势攻入,还有国产以联发科芯片为代表的各种山寨手机。

联发科为各个小手机厂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深圳华强北的MTK联发科,真是无人不知道无人不晓。

那时候做手机一人对接联发科、一人找代工厂,再找来一个销售,不开门就可以做卖手机的生意。

华为终端手机一进入,就面临生存危机。

随着手机资费越来越便宜,小灵通这种喂喂CALL的东西,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华为在小灵通上的收入持续下滑,利润微薄的可怜,还不够养活团队的。

华为终端必须在这个红海市场里撕开一个口子,才能生存下去。

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和总结,华为继续走给运营商定制贴牌机的老路。

毕竟,这条路他们已经走顺了,又轻松又省力。

华为为运营商定制3G手机,不直接把手机卖给消费者,而是交给运营商来卖。

运营商用这种套路吸引消费者,交个话费赠送手机或者办个宽带送个华为贴牌机。

这种机器绝大多数都被运营商当作赠品送掉了。

网间流传个段子,说这些手机是爷爷奶奶机,年轻人根本不用。有的拿到赠品手机,都丢在抽屉里吃灰了。

华为贴牌机有的没有自己的LOGO,有的倒是扣下电池才能看到,

在那个诺基亚、摩托罗拉外场品牌人尽皆知的情况下,华为手机品牌只是小角落里的一个渣渣。

华为手机跟烂机画上了等号。

就这样,华为贴牌机一做就是十几年。毛利只有5个点,扣除去人工成本和运营成本,一点微薄利润,赚的心酸。

这里有个小插曲:

2008年,华为和运营商通信业务又遭到全世界范围的竞争,利润大幅下滑,做贴牌机又赚不到什么钱,也没有品牌溢价。

任正非决定卖出华为手机终端公司这块鸡肋。

华为密切接触全球各大基金公司,如银湖、红杉、贝恩等,不过这些基金公司猴精,把价格压的极低,他们知道华为手机不值钱,值钱的是华为的运营商资源,这部分是华为的核心资产,华为不可能卖掉。

所以,大家你谈我谈,怎么都定不下来,一拖再拖。

就这样,把全球金融风暴拖过来了,基金公司趁机打压价格,降到原来购买价的1/4。

这种骑脖颈子拉屎的事,任正非忍不了,一气之下,不卖了。

既然决意不卖,那就得寻找出路,给运营商贴牌,是个舔脚的活,运营商为了压低价格,会和很多公司合作,把价格压得一低再低。

华为手机终端,在3G时代,默默无闻的给运营商做嫁衣。

任正非要考虑的不是活得好的问题,而是怎么活下去的问题。

2010年12月,华为召开了从现在来看,一场决定手机终端生死的会议。

会议确定了不再主做运营商定制机路线,而是走开放市场路线,建立自己的品牌。

这次会议后来被称为,华为手机终端的“遵义会议”,确定了手机终端的作战方针。

既然做了决定,就全力以赴,这是华为精神。

任正非把手机业务的地位提升到与运营商业务和企业业务同等地位,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任正非先是把做运营商业务的欧洲总裁余承东调回,担任终端公司的CEO,陆续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又拨款40多个亿。

一杆子捅到底,先把手机市场的水搅浑。

2011年12月18日,小米这个风口上的“猪”,开始起飞。

小米M1开放购买,3小时内,10万台售罄。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2011年,诺基亚在中国全年销量2000万台,平均每天卖5万台。小米3个小时的销量是诺基亚的2倍还多。

属于功能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迎来了智能机时代。

华为开始学习小米,在小米推出MI1一个月后,华为发布了对标性荣耀手机。

但是性价比低,内存、芯片都落后小米,扔向市场很快就沉了,连个水花都没有溅起来。

低端机打不过小米,这条路不行,还有另外一条路,模仿iPhone,走高端路线。

2012年,华为重新构造了自己的产品线,推出了华为Ascend这一品牌。

Ascend下面分为四个系列:D,P,G,Y ;分别是钻石,铂金,黄金,年轻;对应旗舰,高端,中端,入门。

2012年4月18日,华为AscendP1发布,是华为首批双核产品之一,

实设计上请了宝马的设计师范文迪先生一起参,在性能和外观上都不妥协,金属质感,超长待机。

余承东本想着这台手机能够掀起波澜,没想到又一个石沉大海,销量最终只有100万台,是小米销量的十分之一。

线下零售渠道不买账,不愿意销售这个看似牛逼的怪物手机,给渠道的返利少。

另外,Ascend这词是个什么东西?说实话,连我都不认识。

P1的失败,暴露了华为线下渠道的软肋。

随后,华为又推出了P1 S、P1 XL、P2以及Ascend D。

Ascend D更是被骂成狗,D用的是华为海思自研的四核处理器芯k3v2,手机发热、加载慢,用户体验极差,卡的一批。

怎么办?

连续的失败,华为和余承东压力山大,一边是市场越来越红,找不到突破点,一边是入不敷出的研发经费已经损失几十个亿,在内部甚至有一种声音,“余承东,肯定要下课了。”

余承东很喜欢iPhone手机,金属质感,软件的流畅体验,余承东发现之前的工程思维,急需转变。

以前发布会他只会念一些工程参数,例如,

80万次触摸屏幕触摸点击,2000次连接器强度测试等等,这些用户根本不CARE,用户在意的是美。

不得不说,用户对待手机美感在不断提升,余承东参透了这一点。

他把宝压在了P6上,P6的所有设计和宣传,全部围绕在消费者在意的点上,“美,是一种态度”。

P6定价2688元,2013年6月18号发布,搭配了金属拉丝+喷砂工艺,机身厚度仅6.18mm,是当时全球最薄的智能手机。

销量最终破400万台,给华为手机带来期盼已久的成功,历时10年,华为终端公司,等来了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

我买的第一款就是华为P6手机,P6至今仍然是一款经典机型。

产品模型得到验证,这条路走通了,华为也开始顺势而为。继续推出P7、P8、P9、P10、P20、P30等几十款机型。

2014年9月4号,华为发布的高端商务品牌Mate7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六寸大屏的领军者、大电池长续航、指纹识别,并且价格真香只有3000多,三星塑料壳手机5000到6000多,苹果没有这么大屏。

华为Mate7挤进了高端市场,狙击了三星和苹果。

今年发布会上,折叠Mate Xs售价16999,已经成了高端人士装叉和送礼必备机首选了。

在高端市场大获全胜的同时,华为在低端市场也取得了进展。

2013年, 荣耀品牌独立,刘江峰出任CEO,全面“像素级模仿”小米,和小米贴身肉搏。

从线上销售模式到线下门店,全面复制小米。

荣耀的目标很清晰,你小米有啥我有啥。

相比余承东微博式的炮轰营销,文艺气息的刘江峰选择为自己代言——勇敢做自己。

华为的研发实力和学习能力,国人乃至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的,就这样一点一点蚕食了小米在低端市场上的份额。

毫无疑问,荣耀品牌独立,像素级模仿小米,是华为商业史上的巨大成功。

虽然很多人不耻华为这种碰瓷式做法,但商业是野蛮的,是血腥的,商业也不讲逻辑。

商业把胜者为王的逻辑做到了极致。

2017年,华为手机在低端市场阻截小米,在高端市场狙击苹果和三星,最后手机销量过亿,成为国内手机销量第一的厂商。

2019年,超越苹果世界第二。

花费千亿研发费,耗尽无数人的心血,终于拿到了第一,这是任正非在2004年,创立华为终端公司的心愿,13年的时间终于如愿。

去年的5月,华为被美国特老毛加入“实体清单”,封杀华为。

限制美国公司为华为硬件以及软件的供应销售,尤其是让高通停止向华为销售手机芯片。

华为海思芯片公司一夜从“备胎”转正,全力供应华为手机。

面对美国巨兽,华为凭借一己之力,给特老毛一记重拳,华为手机又重现站了起来。

早在2016年,中兴被美国加入“实体清单”,股价断崖式下跌,最后不得不交了122亿天价罚款。

事实证明,一家企业做任何事情,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抓在自己的手里。

华为深知这一点,华为自始至终烧钱支持海思芯片。

小米的饥饿营销,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概念。其实是芯片供应不上,产能不行。

华为手机从小灵通到3G贴牌机,再到贴身小米低端机,高端商务机,每一步战略都非常清晰,打法硬朗死磕到底。

当然,也离不开任正非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

网上很多人都吐槽华为加班多,但奖金确实给的多,华为是全员持股,任正非只占1%,年终奖非常丰厚。

这也是华为手机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兵要打仗,粮草先行。

华为手机,中华有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