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中泪点丨“爸爸,你再不陪我玩,我就长大了”: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存在“有效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十年不久我陪你走下句 戳中泪点丨“爸爸,你再不陪我玩,我就长大了”: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存在“有效期”

戳中泪点丨“爸爸,你再不陪我玩,我就长大了”: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存在“有效期”

2024-04-20 10: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身为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孩子十岁以后,任凭父母百般努力、拼命补偿,也无济于事,因为过期了,很残酷,但也很现实。

孩子是上帝赐给每对父母的礼物,当你不知道珍惜的时候,上帝自会将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你能做的,要么是乖乖退场,要么是等着被孩子扔下舞台。

1

那些父母双全的“孤儿”有多苦

幼失怙恃被认为是人生三大不幸之首。怙恃的本意就是依仗、依靠,在这里就是指父母。失去父母不仅意味着幼小的孩子失去物质生活的依靠,还意味着失去了在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温情和陪伴。

叙利亚战争中,一个小男孩的父母在战争中去世,他每想起父母,就跑到父母坟上,睡在父母两人的坟墓中间,回忆父母活着时陪伴自己的情景,令人心痛……

一位美国爸爸因癌症去世两年后,他的两个儿子带着睡袋睡在他的墓碑旁边以感受昔日的温情。

然而生活中明明有很多父母双全的家庭,孩子却活得像个孤儿。

中国城市亲子调查数据显示:七成中国父母没时间陪孩子,据妇联的统计,中国的留守儿童至少有6102.55万人,超过儿童总数的五分之一。

73.13%的父母会因为工作原因取消与孩子的约定,67.75%的孩子由老人照顾,独立照顾孩子的父母仅占三分之一;而且三分之二的儿童与手机、ipad为伴,仅五分之一的父母重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

研究表明:0-12岁是父母陪伴教育孩子的“黄金有效期”,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就是无所不能的神,比任何时候都来得重要,可以信赖、可以依靠、可以将一切托付。

但这个时期也往往是最容易被父母忽视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吃好、喝好、用好,就是最大的责任,有意无意中,却将最重要的陪伴抛之脑后。

陪伴缺位,孩子会越来越沉默。在缺少亲子之间联结的环境里成长,即便孩子每日和父母同在一个屋檐下,也会形同陌路,慢慢变成“心理上的孤儿”。

几米在她的《星空》中说:孤独让一些孩子无法和世界沟通,他们是一群一开始对社会恐慌,进而逃避,自始至终都很难真实面对自己一生的人。

之前某档综艺节目中,一个5岁半的孩子被问到:“爸爸妈妈平常工作忙不能陪你,你会感到孤单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孤单。”至于原因,他说“我习惯了。”

当我们听到一个5岁半的孩子故作轻松地说出:我已经习惯了孤单,习惯了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你会不会心疼?

那个假装已经习惯了孤独的孩子,或许也曾一次次渴望着父母的关注和陪伴,只是在一次次失望之后,慢慢放下了内心的那份期待。

德国著名青年心理学家斯普兰格,在他的名著《青年心理》一书中,曾生动地写道:

“没有谁比孩子从他们的孤独小房里,更加用充满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的了。没有谁比孩子从他们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界世界的了。没有谁比孩子更加向远方世界大声呼唤的了。”

2

三种状态表明你的孩子处于孤独之中

一是恋物。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男主角无论走到哪里,总是带着他那盆绿植,并且随时都在擦拭上面的灰尘,给绿植喷水,生怕这盆绿植活不下去。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是一个人执着于物的表现。这种表现往往是因为一个人幼年时期极度缺乏安全感,或者与父母家人缺乏沟通,导致他情感失衡,转而对一个物体产生精神寄托,以此获得心理满足的结果。这种行为习惯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会延续到成年。

教育专家董梅称“当你发现孩子对‘物’的关注多过于人时,你要检讨一下自己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要。”

二是异乎寻常地“黏人”。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类孩子,他们过于依恋父母,几乎到了病态的地步。

6岁的小侄女是妈妈的“小跟班”,妈妈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一时见不到妈妈,她就急得大喊大叫。因为妈妈平时工作忙,很少陪她,所以妈妈在家的时候,小侄女就表现得非常“黏人”,总想腻在妈妈身上不下来。

有些父母觉得孩子过于缠着自己,很让人心烦,殊不知正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总是这么冷漠、不耐烦,导致孩子内心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才让孩子这么“粘人”。

三是沉迷于虚拟世界。最近上海的一个父亲称,他们住在25楼,孩子因沉迷网络,就把孩子的网断了,没想到孩子竟爬出了窗外准备跳楼。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沉迷于网络世界,是因为内心过于孤独、迷茫,现实世界无法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所以他们才想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求安慰。

很多时候,孩子的每一次失控,都是“求助信号”,聪明的父母一定要引起警觉。

3

怎样做到真正的陪伴

家庭教育专家王凯说,“真正的陪伴,不拘泥于时间的长短,也不限制方式和方法,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和陪伴。”

忙,永远不是疏离孩子的借口。

父母下班孩子睡着了,早上出门孩子还没起,这是忙碌父母的常态。这种情况,给孩子写信留纸条,不失为一种极佳的沟通方法。

不一定写很多,几句就可以,可以是今天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新鲜事,或者对孩子的关心:

“今天,爸爸坐高铁去另外一个城市了……”

“今天,你在学校遇到什么有趣或者糟心的事情了吗?”

“今天,属于你照料的那盆大蒜又长高了几厘米?”

……

相信坚持一段时间后,盼望父母的信,会成为孩子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今天爸爸或妈妈会跟我说些什么呢?

会写字的孩子,要鼓励孩子写下自己的生活,或想说的话,这样即使早出晚归的父母也可以时时刻刻让孩子感觉到你关注的目光。

闺蜜的爱人需要出长差,有时是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不在家。

出差前,他的爱人会在家藏一些“宝物”,出差后,每天给家里打电话,告诉孩子:

“沙发下有个玩具。”

“衣柜里有块糖。”

“冰箱的底层有个特大号的冰淇凌。”

……

让孩子通过每天寻宝,感受爸爸的存在,爸爸的爱。其实孩子不会在意宝物的价值,在意的是爸爸心心念念想着自己。

曾身为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在电视节目里说过,自从当上总统,自己经常要熬夜,常常到凌晨2点才会睡觉,早上通常在7点左右起床。但这么忙碌的他,仍每晚和女儿一起吃晚餐,不错过她成长的点点滴滴。忙碌一如美国总统尚且可以做到这些,像我们这样的平凡人还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

生活的光,就是在平凡中找到的趣味。聪明的父母们总会找到属于自己和孩子建立联系的纽带。

《穷爸爸,富爸爸》中写道:“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愿天下年轻的父母们不要等到孩子都长大了,才想到,“哦,我那时应该多花点时间好好陪陪孩子。”

责编 |墨语

编辑 | 毛新雯

读者新语文(ID:duzhexinyuwen)

中小学阅读写作教育平台

今日责编:寒豆丁

微信编辑:张意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