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如何抓住关键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区域游戏中幼儿专注力的培养 家长该如何抓住关键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家长该如何抓住关键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2023-12-19 22: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动作频繁,到处探索,很少能够安静下来,但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会表现得非常专注。

专注力缺失的儿童,在这一时期已经表现出有别于一般儿童的分心、多动与冲动等行为表现。

小学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7—12岁(小学阶段),这是儿童专注能力培养、训练与矫治的关键期。

此阶段主要表现出以下行为特点:

· 低年级小学生的被动注意多于主动注意,容易受外界新鲜、突变和运动的事物所吸引,引发注意的涣散;

·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任务的增多以及难度加大,有意注意能力逐步发展起来;

· 注意的集中性与稳定性逐渐增强;

· 低年级儿童对一些具体的、活动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工作,注意容易集中与稳定,对于抽象的事物、单调刻板的对象,注意就容易分散;

· 随着年级的升高,自控能力开始出现;

· 注意的范围相对狭窄,一年级小学生总是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课文,注意的范围很小,到了高年级才能将字和字连成句子阅读,并逐渐注意到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这个阶段还有一个特点是专注能力中的自控成分出现明显个体分化,能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能否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成为该年龄段儿童是否存在专注力缺失问题的重要指标。比如鉴定儿童是否多动的指标,不是活动量的大小,而是自我控制的程度。

在这一年龄阶段,专注力缺失儿童已经明显表现出分心、多动、冲动的行为特征,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活动与行为规范。此时进行必要的训练非常重要。

幼儿阶段:

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形成专注力

幼儿阶段如何有效培养孩子专注力?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给家长提几条建议。

在探索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培养专注力

这一时期的孩子动作频繁,是在用动作探索周围世界,当他们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家长应该多与孩子交流,一起探索,使他们能够在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上保持注意时长和稳定性。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可以提醒他们去注意某一事物,主动搜索要注意的人和事物,或者让他们对指定的事物主动分配注意资源。

以“拆分时间段”的做法培养专注力

例如,妈妈可以建议孩子,“10分钟内你就专心画画,别的事情都不能做”,或者“15分钟内,你把这本绘本看完,然后和爸爸分享你看到了什么”。在这个时间段结束后,孩子可以稍作休息,然后再考虑下一个时间段要做什么事情。在拆分时间段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过程中,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计时器,帮助孩子建立具体的时间概念。

和孩子一起玩专注力训练游戏

游戏是这一年龄段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有许多亲子互动游戏具有训练专注力的功能,在趣味化尤其是带有竞争性的游戏活动中,最有利于儿童的专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

沉溺于电子产品,对4—6岁的儿童专注力的伤害极大。建议家长要控制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一天不宜超过半小时。再就是要建立家庭电子产品使用的时间和地点禁区,比如学习时间、吃饭时间、书房与卧室等区域不可以使用电子产品。

小学阶段:

让孩子在生活中养成好的专注习惯

创设良好环境,减少分心诱因

家庭环境要安静,家中的设施与物品摆放要有秩序感。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不要从事娱乐活动,也不要频繁打扰孩子,最好也在看书学习,以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总之导致孩子分心的诱因越少,越有利于专注能力的形成。

建立明确的负面行为清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些行为在家庭中必须严格禁止。比如做作业时玩手机或作业没完成就去玩游戏等。可与孩子商量,一起制定一张清晰明了的负面行为清单,凡是列入清单的行为,一律不允许出现,否则就要受到相应处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不太适应,但只要父母坚定执行,时间长了,孩子就养成习惯了。

利用多种有效措施提醒孩子

许多孩子的分心、多动行为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无法自控的结果。因此要采取多种管控措施,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问题。比如孩子上课或者做作业容易走神,可以用一个卡通形象比如“黑猫警长”作为注意力警察来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做作业时可以用一个番茄计时器,在规定时间内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与作业无关的活动。

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

不能等待和忍耐是多动、冲动孩子的主要行为特征之一。可以利用一些生活情景培养孩子的耐心。比如和孩子出外旅游时,要排队的地方很多,父母可借机教育孩子,要按照“先来后到”的规则耐心等待。也可以创设一些情景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当孩子提要求时,不一定要立即满足他。比如孩子要你和他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你可以说:“等我完成了手头的工作以后再和你去。”久而久之,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和忍耐力就能发展起来。

另外家长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幼儿阶段还是小学阶段,如果孩子专注力缺失的表现已非常明显,应及时带孩子进行专业的专注力测评,再根据测评结果接受专业训练,一般孩子接受训练的时间越早,专注力训练的效果越好。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4月16日 第4版 版名:家教周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