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老地名丨渝北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碚是不是渝北区 新重庆·老地名丨渝北区

新重庆·老地名丨渝北区

2024-06-08 15: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简介

渝北区,是重庆市中心城区之一,位于重庆市西北部,重庆市中心城区北部,东与长寿区接壤,南与江北区毗邻,西与北碚区相连,北与四川省广安市接界。面积1452平方千米。人口219.15万。

渝北区境内铜锣山、明月山、中梁山三山列屏,长江、嘉陵江两江环绕,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往今来,群贤荟萃,涌现出明代六朝重臣蹇义、明朝翰林学士江朝宗、民国著名富商杨粲三、参与发起修建四川第一条民营铁路的留美硕士唐建章以及武术大师赵子虬等众多名人志士,红岩英烈王朴、时代楷模杨雪峰等英雄血脉相传,龙藏宫、中华职校遗址、于学忠将军故居留存至今。渝北非遗华蓥高腔、小河锣鼓、巴渝剪纸文脉绵延,古路慈孝文化代代相传。

地名由来

渝北区,因地处重庆市治地以北,以重庆的简称渝而得名。旧称江北镇(厅、县),因地处长江以北而得名。

隋唐直至清乾隆年间,本境俱为巴县地。清乾隆十九年(1754),析巴县江北镇建置江北厅。清乾隆二十四年  (1759)巴县义里、礼里、仁里上六甲划入江北厅,史称“江巴分治”,江北版图基本形成。1913年,江北厅更名为江北县。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北县,设立重庆市渝北区,地名至今不变。

地名趣谈

渝北区位于嘉陵江北岸。渝北区内有火车北站和江北机场两大交通枢纽站,其中江北机场为国内八大机场之一,客运货运吞吐量位居全国前列,是重庆经济腾飞的双擎。

在广袤的渝北大地上,留下了许多自然和文化遗迹,如统景温泉风景区、洛碛新石器时期古人类活动遗址、汉代崖墓群、渝北多功城等。同时渝北境内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木雕、小河锣鼓、羽毛画、渝北酒酿、翠云水煮鱼等。渝北大力打造特色农业,推广农旅融合产业,渝北成为市民休闲的最佳目的地。

一段传说串起来的地名

渝北区有很多地名都和明代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有关。《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建文帝1402年6月由密道逃出南京后,关于其行迹有“西游重庆,东到天台,转入祥符,侨居西粤”的说法。

相传,建文帝一行从南京逃出后,沿长江而上,一路东躲西藏,于公元1406年5月,逃至重庆渝北太洪岗,取道进入太洪江,太洪江后来遂改为御临河。走到沱湾已疲惫不堪,此处峡谷深深河水汹涌,两岸峭壁树木参天,一行人于岸边休息。建文帝想到四年艰苦跋涉,复位无望,于是吩咐将士把兵器弃于沱湾,沱湾由此更名为箭沱湾,村子就叫箭沱村。他们骑的马放于大山,由此得名马岭坪,位于今江北区五宝镇驻地。

在御临河畔,有个河滩叫滚珠滩。相传,建文帝以僧人装扮来到河滩上,又渴又饥,便伏下身去喝水解渴,颈上佛珠不慎掉落水中,随河水流滚而去,此地由此得名滚珠滩,村子得名滚珠村,沿用至今。

在滚珠村上游十几里,有个黄印村。传说建文帝逃亡到这里,在河坝上歇息,打开包袱取行李,旁边一农夫看见那包袱里面有一个用黄绸包着的四四方方的东西,像是一颗大印。后来这个消息被添油加醋地传开,从此那块河坝就取名叫黄印坝,村子就是今天的黄印村。

建文帝逃亡到沱湾后,穿越洞溪峡,沿河西岸逃向邻水县幺滩。途中夜宿隆兴一小庙,黎明动身走到场外桥边,建文帝察觉到有追兵将近,于是又返回小庙,藏在神龛下石洞中,因而得以脱险。小庙后来取名为龙藏寺,经扩建后又更名叫龙藏宫,由此隆兴场也改名为龙兴场,就是今天的龙兴古镇。

在渝北区兴隆镇牛皇村,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一个和尚在亭里躲雨,路过的牧童立即将斗笠送给他,和尚却推辞不要。“客前礼先,家训流传。”牧童话毕,将斗笠塞给他后就消失在雨中。雨停后,和尚在木桥上碰见一个担着两个女孩的汉子,汉子放下担子跳到溪水里给他让道。和尚不解,汉子说:“手礼相让,家训久长。”和尚进村后,一位老人将其引入院子,并为他沏茶。随后老人拿出一把竹椅,将一位老奶奶扶到椅子上。老人说:“孝礼高堂,家训不忘。”

原来牧童、汉子、老人是祖孙三代人,姓李,四世同堂。和尚取笔写道:“礼家李氏,姓李更知礼,逢君不识君,破亭残桥后,布衣慰吾心。”

和尚写完就离开了。不久,有官兵进村搜寻,老人方知和尚是避难的建文帝。此后,这个村落更名为礼朝屋基,汉子担二女避让之桥取名为双凤桥,村里的寺庙更名为牛(留)皇庙,礼朝屋基所在的村叫牛皇村。

“一望竟无涯,青山欲问答。不知花胜雪,还是雪飞花?”这是对印盒的三万亩李花竞相开放时最形象的描述。印盒现因印盒中心广场处的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岛酷似建文帝途经此地遗失的装玉玺的盒子,故而得名印盒。

温泉之都的冷热温泉

重庆被誉为世界温泉之都,目前重庆中心城区发现的温泉已经超过60个,可以用“山山有热水,峡峡有温泉”来形容。在重庆“五方十泉”之中,统景温泉占据重要一席,有“统景温泉甲天下”的美称。

统景风景区有天然泉眼25处,冷泉温度多低至20℃,温泉区间温度35~62℃,日涌量达1.8万立方米。有涌沙泉、悬挂泉、珍珠泉、地震增生泉等多种温泉类型,是全国最大、最集中的温泉群。统景温泉肇始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但一则关于女娲传说的故事,则足以证明其历史之悠久。相传远古时女娲炼石补天,需要燃烧芦苇灰,结果熊熊大火把地下水烤得滚烫,从而在这里形成了大量的温泉。统景温泉资源尤其丰富,更因其流量大、水温高、水质优,且集“硫酸钙型温泉”“重碳酸钙型冷泉”冷热双泉于一体,很多人喜欢来一场冰火两重天温泉之旅,统景温泉的地位不容撼动。

统景温泉面积大,有些荒草丛中也有温泉冒出来。比如统景镇草统路旁,人们无意间发现了一处野温泉,渐渐吸引了不少人来此泡脚。这处野温泉如同一条小溪,从一处通道涌出后,绵延流出三十多米,在水流两岸,大家以各种方式享受“上天的恩赐”,有的坐在小凳子上泡温泉,有的直接坐在地上泡,有的提桶接水加中草药泡,有的还带了些简单的饭菜,一边吃一边泡温泉。

统景温泉在统景风景区内。统景原名为桶井,因其绝壁峡谷酷似桶状,人入其间,有坐井观天之感而得名。后来因其风光秀美,能够统览山、水、林、泉、峡、洞、瀑诸景,桶井更名为统景,意谓此处集山川之秀、统天下之景。清王尔鉴将“桶井峡猿”列为巴渝十二景之一。

一碗水只有一碗水

渝北两路附近有个地方叫一碗水。

《江北县志》记载了一首关于一碗水的歌谣:“好个兴隆在岩边,好只石鞋无人穿。好朵莲花无人戴,木耳飞过仁睦滩。两口喝干一碗水,坦坦平平下寸滩。”其中的一碗水与双凤桥一样,一直是两路地区的知名地标,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一碗水甚至超过双凤桥。

一碗水地处交通要道,此前重庆到邻水、川北、陕西的江邻路和到长寿、川东及湖广的江长路均要经过一碗水。南宋淳熙六年(1179)朝廷就在一碗水建场,场上有茶店、客栈,还有一个寺庙。庙里的神像脚下石头上,有一个小水凼,宛如碗形,终年盛满泉水,看起来就像一只装满水的碗,故名一碗水,场得名为一碗水场。

关于一碗水是怎么得名的,这里面还有一个传说。

据说在很久以前,这一碗水附近的山坡上有间小庙,庙里有个了然和尚,这了然和尚每日念佛诵经,十分虔诚,佛祖被他感动。有一晚上,佛祖就托梦给他:了然呀了然,今后你不用顶烈日、冒风雨出门化斋了,你只要在黄昏时分去山坡下取米就行了。

第二天黄昏时分,了然来到山坡下,果然就看见一个碗口大的石幽里出现一碗米,不多不少,刚好够他吃一天。从此,了然和尚再也不用风吹日晒去化缘了。渐渐地,了然和尚变懒了,诵经也不认真了,而且他觉得每天取米太麻烦,要是一次能多取点,就不用天天下山了。于是他拿起凿子和锤子把石幽凿大了些。结果第二天,当他拿着袋子去取米的时候,却发现石幽里已经没有米了,只有一摊水,了然将水舀起来,不多不少,刚好一碗。这就是一碗水地名的由来。

新牌坊为什么没有牌坊

“新牌坊没有牌坊,九宫庙没有庙,双碑没有碑”,这是重庆人耳熟能详的言子。

实际上,新牌坊不仅是个地名,还真有牌坊存在过。从前渝北新牌坊附近有两座节孝牌坊,一座是龙溪节孝牌坊,建于1895年,因为建立时间比另外一座节孝牌坊晚,就被称为“新牌坊”;另一座是人和节孝牌坊,这座牌坊是1825年由道光皇帝御批修建的,因为修建时间比前者早,也叫“旧牌坊”。那为什么现在新牌坊没有牌坊呢?因为“新牌坊”在1997年被迁到了如今的碧津公园内。“旧牌坊”,也就是人和节孝牌坊,原本是在人和锦绣山庄内,2011年搬到了天宫殿公园。所以今天“新牌坊”这个地方,已经没有了牌坊,只是一个地名了。

迁到碧津公园的龙溪节孝牌坊名“诰封夫人蒙母王太夫人节孝坊”,是当时政府拨银为蒙家建立的,用来奖励蒙母王太夫人在丈夫去世后,忠贞不渝,含辛茹苦养育唯一的儿子的事迹。搬到天宫殿公园的“旧牌坊”由道光皇帝御批修建,到现在为止已经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是“处士李廷表之妻余氏坊”。

据民国《巴县志牌坊》记载,重庆境内有119座牌坊。以表彰对国家有贡献、品德高尚的人。

重庆众多的牌坊中,照母山的节孝牌坊还有一段佳话。话说两宋年间,重庆璧山出了一位状元名叫冯时行,因在朝中为官时主张抗金,受秦桧构陷,被贬到了黎州做地方官。他携家带口赴任,经过大竹林的时候,母亲得了重病,他就在大竹林结庐精心照顾了三个月,但母亲病情不见好转,皇命又难违,冯时行一时左右为难。冯时行的妻子便劝他继续赶路,自己留下照顾母亲。后来母亲去世,葬于山上。冯时行得知母亲去世后也选择了辞官。公元1159年,宋高宗恩准他回乡守孝。于是他便回家为母亲守孝,其间不忘著书立说。于是后人根据这个故事,称此山为“照墓山”,后又改名为“照母山”,并建了一座节孝牌坊。

“渝北亦巴江分野,台留寡妇眷怀,今古表双清。”龙溪“新牌坊”上面还有这样的字迹。这里将贞妇蒙王氏和巴国著名的寡妇清媲美,说明蒙王氏的事迹在当时被广泛推崇。更为重要的是,文字中出现了“渝北”二字,在现存的文字资料中,这是“渝北”一词首次出现,让渝北“新牌坊”有了一层更深的意义。

渝北现存的大小牌坊不算少,现存的6米以上的牌坊就有9座,均为石牌坊,其中节孝牌坊5座,坊门4座。除了龙溪节孝牌坊,还有人和节孝牌坊、鸳鸯节孝牌坊、木耳节孝牌坊和木耳周氏节孝牌坊等。值得一提的是,龙溪节孝牌坊,也就是“新牌坊”,是渝北区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石牌坊。

多功城

多功城,又称翠云寨,在渝北区鸳鸯街道翠云山顶,呈椭圆形,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始建于南宋咸淳六年,即1270年。多功城地势险峻,岩石高耸,筑城时以嶙峋的岩石为基,有“山石嶻嵲,因岩为城”之记载。

说到多功城,就不得不提到朱禩孙。朱禩孙,四川阆中人,曾为四川安抚制置大使,据有关文献记载,多功城就是他修建的,现在的多功城的西大门还有“端明殿学士大中大夫四川安抚制置大使朱禩孙建”的题记。朱禩孙参与了对元军的最后战斗,城破自杀未遂,被迫投降。朱禩孙早年在成都居住,端平三年(1236)十月,蒙军攻破成都,展开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朱禩孙侥幸逃出成都,后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

多功城最早并非防御城堡,而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寺庙,名为翠云寺,建于1021年。后来因为战乱不断,翠云寺慢慢破败凋零。直到宋淳祐年间,由于此地地理位置特殊,修筑起了用于战事的多功城。

南宋末年,为抵御蒙(元)军入侵,在余玠的领导下,川峡四路境内共修筑了类似于多功城的防御寨(堡)数十处,现在保存较完整的有四川泸州合江县的神臂城、金堂云顶石城、苍溪大获城和南充青居城,重庆有合川钓鱼城、渝北多功城、涪陵三台城、南川龙崖城、云阳磐石城、巫山天赐城、奉节白帝城、忠县皇华城和万州天生城等,形成了抵御蒙(元)军入侵的铁壁铜墙。

翠云镇是连接合川钓鱼城与重庆城的必经之道。因此,多功城不但担负着钓鱼城的兵援、物资供给,而且是迎敌的重要防线,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多功城为抗击蒙军入侵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合川抗蒙战争的结束,多功城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若干年后,多功城又一次显示了它的军事地位,又一次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时四川局势错综复杂,张献忠想在四川称王,夺取重庆城。

张献忠手下刘文秀率精兵三万,兵分两路,陆路攻佛图关,水路自嘉陵江而下,直抵重庆。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渝北的多功城。

当时驻守川东的是明军参将曾英,他得知情报后,先将城内老弱送往涪州,只留下精锐部队,准备与刘文秀决死一战。他亲率五百轻骑兵,绕道潜入多功城,打了刘文秀一个措手不及,一举拿下多功城,趁机打败大西军。这次战斗是张献忠军自入川以来遭受到的最惨重的失败。

作为古代军事防御城池的多功城,是一座雄踞近八百年的孤城,一座古代军事城市的代表;在今天,它又是一座汇聚万象的新城。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