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 林学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林林学 北京林业大学 林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 林学院

2023-08-20 15: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林学院全体本、研学生: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也是北京林业大学建校70周年。为引领广大林院青年在实践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了解北林建校70周年发展历程,在实践中汲取奋进力量,以青春之我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林学院将开展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围绕“百年青春梦 奋斗新征程”开展7大行动计划,鼓励林院学子自觉传承林学精神,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实践主题

百年青春梦 奋斗新征程

二、参与对象

林学院全体本科生、研究生

三、实践时间

2022年7月-10月

四、实践原则

1.坚持学生主体原则。广泛了解并充分尊重青年学生的实践意愿,围绕主题,科学立项,使青年学生真正参与到自己所想、所选、所能的实践项目中。

2.坚持成果导向原则。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实践成果为根本导向,分层分类立项,避免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让实践项目真正有实效。

3.坚持持续深化原则。着力强化实践地点和实践项目的连续性,引导实践团队建立同一实践项目跟踪反馈、再实践、再深化的长效机制,促进社会实践成果转化、深度开展。

4.坚持耦合支撑原则。加大指导(带队)老师的指导力度。引导实践内容与专业学习、科研课题等项目相结合。

5.坚持就地就近原则。鼓励学生以家乡为单位就地就近进行组队,也可以个人为单位,通过“云”调研、“云”寻访、“云”宣讲、“云”支教、“云”服务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

五、实践内容

围绕思想引领、国情民情、校史院史、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文化自信、科技创新等设置“林筑梦”“林发展”“林足迹”“林担当”“林奉献”“林传承”“林启航”7大行动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林筑梦·凝聚青春力量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版块实践活动围绕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通过寻访、调研、党的理论宣讲等形式重温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在实践中接受红色教育、感受党的精神伟力。今年也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可围绕共青团的重要活动和重点遗址、旧址等方向组织实践寻访活动,追溯团史。

林发展·贡献青年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实践鼓励大家以中国大地为课堂,以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为现实教材,在疫情允许的条件下,通过调查家乡的优势产业,结合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创业优势,开展教育关爱、科技支农、宣传推广、基层社会治理等家乡振兴行动。在社会观察、国情考察、基层治理参与、特色产业调研、学习体验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祖国发展变化,贡献青年力量。(此主题实践地最好从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选择)

林足迹·追忆林人历史

北京林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正式成立雏形——北京林学院。她走过了风雨飘摇的70年,经历了文革的冲击、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从“211工程”到“双一流”高校,从学院路一路扩展到未来的雄安新校区,北京林业大学始终伫立在农林院校的前列。本项目可以以采访校内外北林人、收集校史故事等形式开展,以图、文、视频等形式,讲述北林故事(包括发展的故事、人物的故事、树木的故事等方面),了解林业人的发展历程,宣传我校70年辉煌历史,传承北林精神,激励广大师生校友爱校荣校,在新的征程上再创辉煌。

林担当·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以“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校训为指引,结合学科特色,围绕生态建设、水土资源保护、母亲河文化等内容,本版块可开展动植物研究与保护、湿地考察、净滩行动、文化寻访、科普宣讲、科技帮扶等为主题的的课题研究、科技创新等活动,深入了解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生态环保情况,促进绿色发展,激发创新活力,提升科研实力,增强竞争能力,传承“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绿色使命。

林奉献·弘扬志愿精神

建团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回顾了青年在历史上创造的磅礴伟力,现如今的青年更应该寻找自己的方向,积极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通过志愿活动,可以加深我们对社会的认识,体验为他人服务。围绕“三下乡”、“四进社区”、环保科普与志愿公益等内容,开展垃圾分类、疫情防控、敬老助残、法律援助、支教助学、生产劳动等志愿实践活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在行动中传播青春正能量。

林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集合,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科学辨析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滋养和智力支撑。请结合线上查询资料、网络宣讲和线下探访等多种实践形式宣传我国优良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献出自己的力量。

林启航·扬起创新之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是我党一直以来对建设的追求。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更应该发挥青春力量,积极思考积极创新,本版块鼓励依托团支部、社团等团体按照专业特色或发展方向开展研学创新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了解专业,激发创新活力,切实增强青年学生创新能力。

六、参与方式

(一)团队实践项目

各班级同学根据自主意向选择实践主题,自行联系实践团成员进行自由组队,团队人数应为6-14人。届时各团队须完成立项登记表、聘请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参加院级暑期社会实践答辩。

(二)个人实践项目

1、以个人为单位选择实践主题开展线上调研活动。

2、进入专业相关单位以及相关地市级以上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践,提前提交个人实践申请。其中,个人实践要求持续10天以上,实习期间上交实习照片(不少于10张)。

七、活动安排

1.宣传说明

于6月16号发布报名通知,建立林学院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答疑群(QQ群群号:737994765),进行关于2022年社会实践规范、实践主题方向、实践注意事项等问题的解答。

2.个人及团队立项组队

鼓励学生根据学院本年度社会实践主题、方向进行组织策划,积极组建社会实践团队。

已经组建好团队的同学,可直接填写《立项表2022年(团队)》(附件1)(仅上报组队意向)。

注:要求格式

(1)字体宋体、字号小四

(2)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行间距1.5倍

3.实践项目确定

各团队在确定选题、时间对接单位以及指导老师的基础上,填写《立项表2022年(团队)》(附件1)、《北京林业大学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附件2)、《北京林业大学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安全须知及安全责任书》(附件3),个人社会实践填写《立项表2022年(个人)》(附件7)。需要学院提供介绍信的同学填写《北京林业大学2022年林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介绍信》(附件4)。

注:以上材料需在6月23日晚12:00点之前将电子版打包发送至林学院学生会实践部邮箱[email protected]

4.立项答辩

6月26日各团队开展线上立项答辩,各团队时长五分钟左右,评委根据团队实践方向、项目内容、预计结果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并根据答辩结果于6月27日公示实践团队名单。(实践个人不需参与立项及结项答辩)

5.社会实践开展

开展实践成员培训会,帮助同学更好开展社会实践工作,线下实践必须购买保险,截图需要发给工作人员。在实践中注重成果收集及实时宣传,要求注重实践过程中照片、调查问卷、访谈实录、视频资料等材料的收集整理。建立新媒体宣传渠道,实践期间及时上交新闻稿、微信宣传稿件至少各一篇,并于实践结束后上交不少于10张具有代表性的照片(照片像素不低于1280×960,JPEG格式)、当地媒体对实践活动的相关报道、团队实践论文(3000字)、成员实践论文(每人800字)、团队成员名单(附件6)、一同上交(缺一不可,否则不予认证),并记录下实践的过程,最后剪辑成社会实践视频(要求不少于5min,介绍团队前期准备、实践过程、最终成果等)。近地组团实践的队伍还需提交《北京林业大学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情况反馈表(需实践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附件5)。

个人社会实践需上交10张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及3000字实践论文。相关单位实习的成员还需提交《北京林业大学2022年暑期个人社会实践情况反馈表(需实践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附件8)。

实践论文格式要求:标题宋体加黑小三号,正文字体为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两字符。

6.结项答辩

视具体返校时间而定(注:结项答辩没有通过的团队将不给予认证实践分数)。

 

联系人:曾老师 宋老师 62336075

学生联系人:杨同学 18801087633

 

 

共青团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委员会

2022年6月16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