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艺发展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京做铁艺大门 铁艺发展史

铁艺发展史

2024-06-14 08: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国外铁艺

  在欧洲,铁制品通常用于建筑领域。中世纪初期,铁艺多遵循古代罗马风格样式,典雅庄重为其艺术特点。12-13世纪初,铁艺以欧洲哥特式艺术为主流,造型华丽,色彩丰富且追求华美,鲜艳的效果。14-16世纪,文艺复兴冲破中世纪装饰的封建性,更加重视人本意义,将文化艺术中心从宫殿移向民众,铁艺装饰技艺日益精湛,强调表面装饰而不表现结构,华丽封睨的的效果。17世纪为欧洲的巴洛克样式盛行的时代,巴洛克打破文艺复兴时期整体造型形式,铁艺在通用直线的同时也强调现行的流动变化,具有繁复的装饰和华美厚重的效果,色彩华丽且用金色予以搭配协调。17-18世纪洛可可样式使铁艺装饰造型极尽繁琐,询丽多彩,开始大量使用植物纹样。“现代艺术”运动的浪潮于19世纪初兴起,在这一时期,古埃及文化和玛雅文化被发掘和探索,金字塔的几何形体,无论是从外形还是结构上,与欧洲传统的巴洛克曲线相比,都有明显的差异。

2、中国铁艺

 铁艺在中国的历史比较模糊,也没有较翔实的研究资料,但铁匠这种职业却由来已久。不过,中国的铁艺始终未能摆脱以实用为目的的圈子。尽管我国古代不乏精美绝伦的铁艺,如鼎、炉等,回顾我国的铁艺史,可以说:千年铸就了万般器,刀枪剑戟古钱币,应有尽有,但严格来说,真正称得上艺术品的铁艺太少了,更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中国铁器随着冶铁技术的出现就产生了,到了汉代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技术。宋代时期,有大量铁质雕塑作品出现,风格鲜明,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如杭州岳飞墓、秦会夫妇像,太原晋祠铁人像、登封武夫像等。形成于明清时期的芜湖铁画,可以说是纯正的中国铁艺,至今异彩纷呈,成为民间工艺中的一朵奇葩。由于哈尔滨、上海等在20世纪初是欧洲侨民聚居的城市,所以从那时起,欧洲铁艺便传到了中国,并且被消化。20世纪中叶之前,铁艺在哈尔滨、上海等地盛行。由于历史的原因,20世纪50-80年代,铁艺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铁艺再度兴起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20世纪80年代后。

在中国,铁艺被引进家庭装饰,是基于安全的考虑----有制作防盗门窗开始的。起初焊工们根据顾客的要求,用一些方管铁、圆铁焊成了围栏,制成品实在无艺术可言,然而,它的普及为铁艺在中国流行带来了契机。

  在今天,铁艺的复兴和广泛的运用,不是简单的历史重复,铁艺自身材料和工艺的特殊品质,决定了它的厚重、古朴、刚柔并重,令人赏心悦目。这么非凡的铁制品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必将诞生富有中华民族个性的新铁艺及铁艺文化。 

    十六世纪用铁作装饰达到了一个高峰。意大利和德国产生了用酸腐蚀铁来得到所需造型的新技术,这是铁艺历史上的一个技术突破。这一时期有来自两方面的力量推动了铁艺的发展一是有文化、有生气、热爱艺术和建筑的皇亲贵戚和罗马教士这些特权阶级,二是热衷于在建筑和家居方面展示他们的财富和品味的极富有的新兴显贵。铁艺发展至此,又打上了特权、财富和地位的烙印。    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其后各种文艺潮流的争奇斗艳更是为铁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艺术舞台和土壤。文艺复兴前的宫廷铁艺是繁缛、富丽、古典却又拘谨、呆板,带有宗教沉闷乏味气息,文艺复兴运动给铁艺注入了新的血液,铁艺既保持了原有的豪华、精致、流畅、典雅的特质,又更加重视个人的品味和个性。它引入了花鸟草虫、凡人人物等平凡的艺术表现形式。    新古典主义的盛行又使铁艺工匠们回到古罗马、古希腊文化中去寻找灵感,铁艺又有了古朴、简洁而厚重的风范,还有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自然主义等等思潮流派,它们都不同程度地给铁艺带来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在中国,钢铁锻铸艺术的发展相对缓慢,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中国传统家具的用料多以重木、硬木为主,工匠们在坚硬厚沉的木料上雕刻、镂空、镶嵌的技艺从未过多地运用到别的材料之上,这又大大限制了铁艺的生存发展空间。    清朝乾隆盛世,从中国的对外门户广州由西方传教士、商人带来的铁制家具样式传入中国,开始被清朝的达官显贵所接受,后者纷纷效仿打制,在西方盛行了多年的铁艺,至此又融入了富于东方情趣的特色。    十九世纪是一个在铁艺历史上值得一提的时期。工业革命使铁的产量大大增加,具有长远眼光的家具设计者们预见到了铁制家具的发展前途。铁家具制作形成了一个新的工业门类。以机械化规模生产代替祖辈相传的手工作坊,产生了无艺术无人性化的“铁具”,抹杀了许多富于想象力、风格多样手工设计的“铁艺”!    在这个信息 艺术 大工业并存的时代,银河铁艺艺术革新带着铁的艺术"回归"世间!他们带着创新,实用,专注与艺术相结合的理念,在铁艺曲折的发展道路上大步向前!其中铁艺床,铁艺家居,铁艺饰品著称。    而铁艺的发展注定掌握在像银河铁艺一样专注,专业,创新的时代企业手中。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