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中国各地剪纸文化对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剪纸的画法和剪法 【非遗】中国各地剪纸文化对比

【非遗】中国各地剪纸文化对比

2023-12-15 22: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即日起,

​小西沟公众号开设新栏目【非遗】

带您鉴赏中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在过去,剪纸几乎可以说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在中国南北方的剪纸艺术,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表达生活中的各种喜怒哀乐。

中国民间剪纸是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创造积累而成的智慧结晶和宝贵遗产。按具体地域划分,中国民间剪纸可大致分为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浙江、福建和广东地区为代表的七大主要流派。

河北

河北蔚县民间剪纸是在河北省蔚县境内诞生,用吸水性好的纸料刻制后,又用毛笔点彩染色而成的一种彩色剪纸。它的主要特点是彩色点染,在中国剪纸界独树一帜。此外河北蔚县民间剪纸是全国唯一的一种以阴刻剪纸为主的点彩剪纸,所以笔者将其单列为一流派来介绍。其实任何事物的划分,都不能“一刀切”,而应辩证地看待它,何况作为所属文化也有它的一个特性--相容性。

河北蔚县民间剪纸以窗花的形式存在,故俗称窗花。河北蔚县民间剪纸从创生到现在也只不过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但像该县民间窗花中那样将戏曲人物剪纸形成主要而突出的门类在全国的剪纸流派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传统的河北蔚县民间剪纸即窗花都是成组成套(回)的。少则一回,多的可达二十四回(一回为四个)。其剪纸将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表现得传神入化,阴刻和阳刻并用,使人物眉眼传神,胡须飘洒繁而不乱,服装衣纹流畅,十分优美耐看。

山西

山西广灵地区的民间剪纸源于初唐。“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人日即事》),是诗人李商隐对其的真实写照。它形成于明代,清朝末期才开始盛行。

山西广灵民间剪纸是集黄土高原和江南水乡风格为一体,既有粗豪劲健之风,又不乏纤细秀丽之美。它以其鲜艳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纤细的线条、传神的表现力和细腻的刀法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从内容上分,广灵剪纸有阴刻、阳刻、折叠、染色、套色、单色等之分,十分丰富。其代表人物有著名民间剪纸艺术家张民锦先生(1955-2008),他是张氏广灵剪纸的第三代传人,其剪纸刻染精细、逼真如画,曾在当代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历史上独领风骚。近年来,山西广灵剪纸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有新的品种出现,且集艺术品、收藏品、宣传品为一体,而发展成为一种新兴文化产业。

山东

山东省作为齐鲁之邦,自古以来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山东境内农村也随处可以看到民间剪纸,而且向以独特的风格和乡土情调闻名。山东民间剪纸产生于唐代,形成于宋代,成熟于明清时期。山东的民间剪纸因地而异,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为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简练朴实的风格和胶东沿海地区秀美精巧、玲珑剔透的线面结合型。后者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在山东民间剪纸中独树一帜。

山东民间剪纸题材主要是一些动物、花卉,用来装饰窗户。农家的窗户多为细长条形格子状,当地剪纸艺人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剪纸再拼成完整的图画,而用“窗花角”悬挂在窗角,展示了当地多样化的“棂间”文化色彩。山东民间剪纸中最出色的剪纸艺人是李玉珍老人,现年66岁,来自茌平县博平镇,其剪纸风格豪放、朴拙,并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在创作时从来不用打底稿,也不用刀刻笔描,只需一把剪刀,一叠彩纸,就可剪出各种各样的花鸟人物,形象传神,栩栩如生。

陕西

在陕西剪纸艺术中,首推陕北民间剪纸。这一地区由于近百年来交通闭塞,地处偏僻,外来文化较难传入,古代的文化、艺术却被农家妇女承袭下来,代代相传。如一些剪纸继承汉代画像石风格,外轮廓极其简练、饱满。生动,想象力丰富。如农家春节门上贴的《瓜子娃娃》的四肢用纸剪出,头用瓜子代替。由于作者都是农民,面广人多,年龄相异,所以剪纸的题材丰富多彩。蔬菜花木、放牧纺织、婚丧嫁娶、民间传说等是老年作者表现的对象。关中剪纸以其造型优美,细致逼真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陕南剪纸人数较少,以其夸张中带精巧、细致中藏真情的特点。

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趣味的寓意、精湛的技艺,这便是被文化界称作“活化石”的陕西民间剪纸。陕西民间剪纸的题材不仅有古代神话、传说、民俗信仰,而且有现代农村民俗生活和生产劳动内容,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陕西民间剪纸艺术当中,陕北民间剪纸当属最佳。其传统性很强,具有简练而饱满的造型、生动而丰富的技法。另外关中剪纸造型也相当优美,剪纸轮廓细致逼真。陕南地区剪纸又是夸张中不乏精巧、细致中独藏真情。花花绿绿的窗花、门笺在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之上已成为当地独特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陕北以单色剪纸为主,造型简洁质朴、注重夸张变形,传承着古老的审美情趣和造型观念。在内容上多以动物花草为主。据说孔圣人教化天下,唯独遗漏了陕北,于是陕北人的性情不像关中人那么中庸,所以创造性极强,喜怒哀乐表现的淋漓痛快,所以个性极强。在陕北的靖边、安边、定边,人们称“三边剪纸”,剪纸变成了另一种风格,纤细入微,小巧玲珑,小中见大,刻画精到。打出的“乐乐”细如针尖,剪出的线细如发丝,既不同延安绥,剪纸粗犷,又不同江南的工巧、写实。据考证,三边原是边关重镇,朝廷常派南方将领在此地镇守,他们带着家眷在这里生活,也带来了水乡的民间文化,与当地古拙的民间艺术得以结合,产生了独特的三边剪纸。

浙江

浙江民间剪纸源于海、山、平原兼备的自然环境以及历史、社会、风俗等多方面因素,而和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是农耕文化的体现。浙江民间剪纸历史源远流长,源于唐代,形成于五代。《武林梵志》有载:“吴越践王于行吉之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它盛行于五代,明清时期已相当成熟,并发展到鼎盛时期。

浙江民间剪纸造型讲究大的影像轮廓,而于影像之中剪出细细的阴线,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地方色彩。著名学者何?Z先生曾评价浙江剪纸:“凝练概括、厚中见秀、玲珑剔透、含蓄华丽。”由于浙江各地民间艺人使用剪刀和刻刀的工具不同,从而使其民间剪纸也形成了不同的特色。乐清的刻纸雅致精细;金华的剪纸却富丽雍容;端安平阳的剪纸不乏刚健豪放;东部沿海地区的剪纸又简约明快。浙江民间剪纸当中最具特色的是金华的戏曲窗花和流传了七百多年的乐清细纹刻纸。

浙江金华民间剪纸的戏曲窗花别具一格,作品构图较复杂,但造型古朴、生动形象,阴刻出丰满柔美的线条,尽显精巧富丽。温州乐清细纹刻纸更是以其主题鲜明、主体突出、对比变化黑白分明、纹样工细,以繁衬简的特色著称。其对称、均衡、丰满,尽显浙江地方风格。

福建

福建民间剪纸是东南沿海地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一颗明珠。其中漳浦民间剪纸更是以细致的艺术风格、生动的剪纸造型和稚拙的美感在福建民间剪纸当中超群出众。漳浦民间剪纸在唐宋就非常流行。据《漳浦县志》记载:“宋代剪纸为花,备极工巧。”解放以后,在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认真保护下,漳浦民间剪纸重焕光彩。漳浦民间剪纸题材多源于生活。其中多见水产动物,造型典雅秀丽、生动活泼,结构严密紧凑,刻画惟妙惟肖。

福建各地的剪纸都有不同的特点。山区的南平、华安等地以刻画以山禽家畜的作品较多,表现较为粗壮有力、淳厚朴实;沿海的闽南、漳浦一些带则屡见水产动物入画,风格细致造型生动;莆田、仙游一带以礼品花为主,倾向于华丽纤巧的意味。

剪纸的作用了也很广泛:岁时节日的窗花、门鉴、灯花、仪礼花及刺绣的稿样,泉州艺人刻纸还应用在建筑中家具上,作复印漆画的底版。

最有特色的样式应是莆田的礼品花。贺生贺喜贺寿,祭神祭鬼祭祖,不管是馈赠还是摆供,也不管是礼轻还是礼厚,都要赋上一枚鲜红的剪纸花。就连猪头、猪脚、猪肚儿、鸡爪,也都如此。中国有句俗话叫“礼轻情意重”,想必礼物本是象征行为,而礼物上的花儿,当是人情人意之所在吧?

礼品花的造型也别的意趣。一只鸡爪上的剪纸称之为“凤爪花”,本无美感的东西顿时成了一枝爪丫儿的婀娜若舞的凤足凰趾,上面再饰以“戏牡丹”的图案,则更美观。猪肚子儿也很难看,作者把这朵花剪成一只肥硕溜油的小猪崽的意象,使这份本“好吃不好看”的礼物,得到了最恰如其分的完善。更奇怪其中的文字“一团彩色”而不是“一团和气”,因为那满园之中,已洋溢着可视的祥云瑞气。

广东

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当中,广东民间剪纸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名闻中外。其中,尤以佛山和潮州地区的民间剪纸著名。广东民间剪纸与其它地区的剪纸不同的是,剪纸的主要材料并非纸,而是金、银、铜箔或是锡箔。

广东佛山民间剪纸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至今仍流行于广大的农村地区。佛山民间剪纸色彩强烈、金碧辉煌,采用剪、刻、凿的技法,既有纤巧秀逸的佳品,又有浑厚苍劲的杰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佛山民间剪纸在传统基础之上,以其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剔透雅致、金碧辉煌为特点,多以反映时代生活题材为特色,开创了传统艺术创新之路。

广东潮州民间剪纸到了明代才开始流行,繁荣于清代时期,清末民国初期达到鼎盛。潮州民间剪纸的用途主要是为了美化生活,也与民俗文化生活紧密相连,例如当地民俗活动中有准备五牲果品来祭祀的习俗,且五牲果品上必须以剪纸来装饰,这样随着世代相传,在当地就形成了风气。其内容既有连续性的戏曲人物剪纸,又有反映传统节日、婚嫁的装饰剪纸,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注入了新的内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