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出版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创新思维设计图片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4-06-03 15: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国际国内大形势下,国家需要改革,企业需要转型,个人需要转变,这些都离不开创新。如何进行创新,是摆到人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创新不但要培养人们积极向上的、开放的心态,具有右脑的思维模式,还需要一套创新思维设计的方法论和工具,使得创新可以直接落地。和国内外同类书籍的最大区别是,本书所述的使创新落地的方法论和工具已被上百次企业工作坊公认并被接受,书中列举出了大量的案例、模板、工具,比如:对于产品设计,有客户旅程地图;对于仔细观察和分析,有未来/现状/瓶颈/想法的工具;对于企业运作模式的创新,有商业模型画布;对于寻找解决方案,有全方位地图法;对于营销策划,有莲花图创意法,等等。本书不仅是创新培训师的参考书,企业解决问题进行头脑风暴采用的朴实的工具书,还是创新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人员等必备的工具书。

more >

创新不仅仅需要一种以人为本的、开放的、积极向上的态度,从心智模式上认识创新、接受创新,学习他国或者他人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还需要一整套的工具和方法论,将创新设计真正落地,不只是喊口号,而是脚踏实地地给出一套可以操作的方法论,将创新做到流程化。本书的目的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重点放到如何将员工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创新设计师,具有创新的思维模式,而不完全是教会大家如何做创新,每个人只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和流程,都可以成为创新设计师。本书也可以给希望做创新设计思维工作坊的教练提供一套完善的工具和方法论。 1. 创新需要引导工具 如何将创新落地、实施,而不是落在口头上,就需要这样一本创新落地的行动指南。本书就是教会大家一套创新的方法论和工具,包括客户旅程地图、全局分析地图、商业模式画布、未来/现状/瓶颈/想法、莲花图方法等60余个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引导人们一步一步获得期望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在头脑风暴过程中容易发散而不聚焦,工具是事先设计好的创新聚焦的保障。 2. 创新需要改变心态 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一般都是从现在到未来,首先观察现状,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瓶颈,然后找到一个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做法往往是打补丁模式,围绕着现在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但是可能没有考虑周到而产生更多的问题,低头实干是一种面向现实的心态,聚焦在交付物,解决现实的问题。然而在创新设计思维中,需要大家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建立开放的、积极向上的心态,需要乐观面向未来的心态,聚焦在创新的可能性,建造未来的创造力。本书利用很多工具和方法,教会大家去掉偏见,改变心态,真正树立万事皆可达的思想。在做事时最怕的不是遇到了问题,而是遇到问题不去找解决方案,应想尽一切办法找自己没有成功的原因。 3. 创新需要以人为本 在很多情况下,考虑问题总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首先有技术专利,再研究该技术专利如何利用开发,从而实现企业的盈利。现在人们在创新中考虑更多的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人、是人的体验、是人的渴望或者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的需求。乔布斯讲过:“客户想要什么,这不是客户的事情。”所以企业做产品研发、流程设计等需要超越客户的期望。19世纪的时候问“你要一个什么样的快速交通工具”,用户会回答“跑得快的马车”。然而他们不会说要汽车,但是像乔布斯就会制造出“汽车”这样客户也想不到的产品来。 4. 创新需要以用户为中心 企业的目标是盈利,如何盈利已经经过了很多不同的阶段,首先是“4P”模式的营销,是将我们卖什么样的产品、如何定价、促销模式和销售渠道结合起来,始终站在企业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看看我们在卖什么、如何卖、卖给谁?后来从以自己为中心到了“4C”模式,就是考虑客户、客户购买需要的成本、与客户之间的相互沟通(而不是促销)、客户购买的便捷性,这时是以客户为中心,但是还是站在自己企业的角度考虑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研究最多的是客户的细分、客户的忠诚度、客户的回头率、客户的转介绍率等。后来在电子商务时代,大家将研究转换到大数据分析,争取做到“4R”,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将合适的产品,通过合适的渠道,卖给合适的人。这些都是从“商业思维模式”产生的结果。如何真正赢得客户之心,就是要帮助客户获得更多的客户,站在客户的客户角度考虑问题,这是一个重大的改变,是思维模式的改变,这也就是创新设计思维的第一大特征。中国精神肖像摄影艺术家魏德云先生最近为本人拍照时,本人才真正体会到他是如何以客户为中心的,了解客户的360度视图,完全融入客户的心灵,扬长避短,抓住客户的瞬间心态,获得客户的最佳精神。 5. 创新需要一套规则 很多好的想法都是在还没有发芽时就被消灭在萌芽阶段,当有人提议一个点子时,往往很多人就开始议论、开始批评、开始指责,甚至讲这样的想法“不可能”“你错了”“疯子”等,为什么这些人会认为不可能呢?就是他们沿用了“惯性思维”、逻辑推理以及自己的偏见。我们从小到大受的教育就是学会一套理性的逻辑思维模式,找到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但是这样往往扼杀了很多创新的点子和想法。创新必须做到没有老板和员工之分,因为很多情况下,当老板一讲话,就给定了调,没有人敢多讲自己的想法,或者受了老板的引导和暗示,大家都朝着一个方向考虑问题了。创新必须做到不批评、不指责、不议论,创新就是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人的意见和建议,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创新必须做到右脑思维,贡献狂野的点子,就需要打破条条框框,不破不立。只要有了狂野的点子,团队在别人想法的基础上受到启发,建立更狂野更创新的点子,才会具有和别人不相同的想法,这样才会有创新的创意。创新必须做到目标导向,首先建立美好的未来,再从未来向后倒推,需要哪些新的技术,需要什么样的工具,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存在哪些瓶颈,然后找到解决方案。创新必须做到民主集中制,广泛收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但是还需要聚焦主题,需要总结,否则就变成一个“吐槽”大会,不但没有结果,反倒有很多的负面效应。本书就是教会大家如何遵循这套规则进行创新的。 6. 创新需要开放的环境和团队 创新需要一个懂得创新流程的设计师,而不是行业专家,创新团队中的人员应该包括心理学家、语言学家、艺术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工程师、MBA等,他们并不是某个行业的专家,而是一帮创新设计的流程专家。环境一定需要有空旷的、开放的环境,物理空间直接影响感知空间,所以我们要求创新的团队不但在人才上有特点,而且在物理环境上也有要求。创新需要三大要素,即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需要六大步骤,即主题范围、观察探索、想法构思、行动计划、原型设计、价值实现;需要七大特征,即换位思考、目标导向、天马行空、民主集中、开放心态、变化角度、超越现实。本书希望大家学会这些最基本的流程和规范。 那么如何做到以上几点,让创新成为现实呢?本书从创新设计思维方面出发给大家找到答案。创新设计思维可以用以解决企业内外、政府议案、公益事业、社会问题等,不管是考虑企业内部的管理——包括产品创新、战略规划、盈利模式、流程再造、收购并购等方面的问题,还是解决社会公益问题、个人生活问题,都可以利用这套方法论实现创新的想法和落地。因为本书提供的不是一次培训,也不是做一次创新设计思维工作坊,而是提供一个完整的流程、工具和方法,甚至可以说是“创新科学”。 创新设计思维是“创新科学”的基础,本书的目的是培养创新设计师,是为建立企业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是训练大家人人都有创新的思维模式,是教会大家如何执行创新的流程和规范。本书为做创新方法论研究的学者提供一套完整的工具和实践,为解决某个问题而需要获得创新解决方案的人员提供一种态度训练和工具库选择,为希望掌握这套方法论将其用到工作坊的教练提供一个完整的内容安排和工作坊流程安排及其汇报模板,为新产品研发和设计的设计师提供一套设计原型实现,为需要做创新型盈利模式的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一套工具和流程,为希望创立自己公司的开拓者提供一套制定企业计划书的模板…… 本书的第一、二章主要介绍了创新与设计思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创新设计思维发展的演进和历史,并且对创新设计思维的定义、流程、规范、形式、要求、环境等做了详细的介绍和描述,它是书的概要和引言。对于希望做创新设计思维工作坊的教练和组织者而言,可以跳过这一章,直接进入第三章开始学习,或者“投机取巧”地从第十章开始学习,结合书中的附录,就可以搭配出创新设计思维工作坊的安排大纲和流程。如果需要做得更详细,就需要对第三章到第十章,特别是第六章做充分的理解。才可以做出出色的工作坊。如果希望真正领会为什么需要使用这样的流程和工具,就需要对全书做充分的学习和理解。 中国从代工型企业转向模拟型企业,进一步做成创新型的企业,是离不开创新的;政府需要与时共进,转型到“新常态”,是离不开创新的;社会活动需要做公益事业,是离不开创新的,创新无处不在。但是如何做创新是每个企业、政府、社会、医疗、教育、卫生等都面临的一大挑战,作者从企业绩效管理的专家、大数据的专家、商务智能(BI)的专家转型到SAP商业创新(BI)团队首席架构师,就是希望将这样的工具和方法论推广到企业、学校、政府、社会等。作者在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101中学、职慧公益进行创新设计思维的推广,在国际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你就是奇迹”大赛做导师和评委,也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就是希望将“创新设计思维”训练移植到大学、中学和社会团体,因为创新落地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任务。在这三年里,我们做了上百场“创新设计思维工作坊”,包括华为、联想、中国自动化集团、中国联通、拓维信息、郎新科技、莱复康·云健康中心、烟台邮政、三一重工等。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得到了我们团队的大力支持:SAP商业创新团队最早的负责人朱员德先生2013年初提出希望我写一本关于创新设计思维的专著;刘媛女士帮助整理了部分工具的翻译工作;姚炜东先生经常给出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建议;赵楠女士合作做了很多次的工作坊;我的老板于嵘先生和同事陈晓巍女士、汪甜女士、章卉卉女士也给了大力支持;还有北京英诺威胜咨询公司的张松女士和张晓陆女士对本书的出版也给出了不少建议,参与主持了很多次的工作坊训练;张玉红女士帮助对文字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整理。在这里,我特别感谢我的太太万桂华教授、儿子鲁万弋一直的理解和支持,由于做创新设计思维工作坊经常是在周末,而没有时间陪伴他们,在此对他们娘俩的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鲁百年 2015年4月20日于北京

more > 暂无课件 暂无样章 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版权图片链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