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圣”张良,为什么这么厉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刘生为什么那么厉害 “谋圣”张良,为什么这么厉害?

“谋圣”张良,为什么这么厉害?

2024-03-05 05: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

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

《管理吐槽大会》专栏·第22篇

 高级笔记达人 | 李云

轮值主编 | 智勇  责编&值班编辑 | 少将

《管理吐槽大会》,为直播问答栏目。

笔记侠筛选决策管理者最焦虑的问题,直接提问导师,剖析、改变和提升企业在科学决策、组织发展、营销增长的行为和结果 。

本期直播嘉宾:天机,阿里巴巴O2O事业部原负责人、天猫智囊团创始人、阿里学院原培训负责人。

现代企业管理,多以西方的科学管理为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的管理智慧,并不是已成为陈物旧事,反而在现代管理中大放光彩。

古代的管理智慧,又称“韬略”,意为“文韬武略”,也是《六韬》《三略》的简称。

《六韬》相传为周相姜子牙所著,从治国到军事、农工全面涉猎;《三略》亦称《黄石公三略》,相传为战国时期道家隐士黄石公所著。

黄石公的另一部谋略《素书》,全文仅1336字,可谓字字珠玑,为其于圯下赠张良之物。

在历史上这么评价《素书》:学会《素书》,打仗,可以百战百胜;经商,可以富可敌国;治国,可保天下太平。

管理有两种路径:一种是流行,众人皆用;一种是秘籍,独家之长。

所谓流行,就是社会上大家都在看的管理知识,比如德鲁克的管理知识,阿米巴模式等。

而秘籍,需要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再练精气神。

真正的管理,必然要众人认可,更要个人去勤加苦练,所以,管理不只是一门知识,而是一门功夫。

《素书》也是管理功夫的沉淀,不是简单的在工具层面,而是包括了取势、明道、优术、践行这管理中的四大要素。

取势,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明道,了解世界发展的规律;优术,沉淀方法论;践行,即真正地去做事。

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有很深的联系。中国古代也不乏姜子牙、孙膑、苏秦、张仪、张良等谋略大家。

今天,我们就从张良纵横天下的历史中,去看看《素书》有何秘笈,真正的管理之道又该如何?

一、使命追问——“一语破天机”

1.黄石公赠书张良

《素书》相传为黄石公传张良之物。

时张良刺秦始皇而未成,闲游于下邳桥上,身着布衣的黄石公,故意将鞋子掉落桥下,呼张良为其拾捡,张良见其为老者,怒而忍之,将之拾起。

黄石公遂要其为其穿鞋,张良思已为其拾捡,跪而为其穿鞋。

黄石公笑着走了,但去了一里地返回告诉张良:“孺子可教,五天后天亮时分相见于此。”

五天后,张良再来时,黄石公已先于他到来,黄石公生气道:“与老人约,何而后来?”“五日后,早来!”

然下一次来到时,黄石公也早到了,又约五日后再见。这一次,张良半夜就到,黄石公喜而赠《素书》于他。

这就是历史上关于《素书》的最早记载,这段故事重点突出了黄石公考察张良的过程。

反过来,我们要思考一下:张良为韩国贵族,祖辈父辈曾为韩王之相;勇敢有谋,为国复仇而谋刺秦始皇,这是历史记载中三次刺秦皇而成功逃离的唯一人。

如此勇猛、聪慧又富贵之人,为何拜服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老者呢?

我们有理由相信,黄石公不可能在一见面就告诉他一些深奥的道理,从而让张良所拜服,最有可能的是一句话让张良幡然醒悟。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让张良幡然醒悟的那句话和那个场景是怎样的?

当张良捡到鞋子给黄石公时,黄石公问张良:“年轻人,我知道你是张良,请问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张良讶异了一下,遂而回答:“你既然认识我,当知我的目标是要杀死秦始皇。”

黄石公又简单问了三个字:“然后呢?”张良答曰:“我没想过,我只想为我的国报仇。”

这时,黄石公又说:“然后,七国继续纷争,战火纷飞,民不聊生,血流成河。这就是你杀掉秦始皇的结果。张良,难道你想看到的是这样战乱纷飞,血流成河的世界吗?”

张良楞了一下,说:“这不是我想看到的世界。”

黄石公这时又说:“张良啊,你来这个世界的使命不是为了杀掉秦始皇,而是为了还天下太平!”

张良从没想过自己的使命是为了天下众生,心中一惊:即使杀掉秦始皇,当天下还是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时候,又有何意义呢?他呢喃道:“还天下太平,还天下太平……”

张良心中涌起一股豪气:“我还可以为天下众生寻一太平之道!”遂而跪而拜之:“请先生教我!”

黄石公说:“我有一书,你学完了,就可得天下之太平。”后来就有了黄石公三会张良,赠书的故事。

2.选择不做什么,比做什么重要

在企业管理中,很多人会认为做成了一件事就是成功。但如果再追问一句:“你做成了这件事,然后呢?”

很多人无法回答,因为他对未来没有理解,以为项目的成功就会一定成功。

滴滴在2021年亏损了500亿,其中第三季度亏损300亿,而“橙心优选”一个项目就亏损了200亿。

前两年,社区团购赛道涌入了多家公司,他们认为这是万亿级的市场项目。而橙心优选最多时有3万余人,但短短4个月之内,业务裁撤到仅有三、四百人。

后来,我和橙心优选团队负责人交流,问其当年为何进入这个赛道。

负责人告诉我:其一,这是个万亿级的大市场,当下不入局就失去了入局的机会;其二,滴滴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在线下地推项目中获得巨大成功)。

我又问:“即使你们做成了橙心优选的项目,这又和滴滴的使命,和主营业务‘出行’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人能回答我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做事情,一定要问问自己“如果这件事做成了,然后呢?”如果没有“然后”,你的成功也就没有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追求的东西很有价值,但如果找到背后比其更有价值的东西,你的人生就将完全不一样。

真正的成功,其一,要明白事情的意义;其二,要永远追求价值背后更高的价值。

二、修身之道的五位一体

1.五者一体,为人之本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使,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基本都在讲道、德、仁、义、礼。

为什么是道、德、仁、义、礼呢?

因为诸子百家中,虽然每一家核心的管理思想不一样,但都是教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只不过各有倚重而已。

道家偏“道和德”,老子所著《道德经》就分为“道篇”和“德篇”;而儒家偏“仁、义、礼”,孔子早年讲“礼”较多,而晚年讲“仁”居多。

道家的“道、德”和儒家的“仁、义、礼”,从根本上来说,实际是一套东西。

2.练达通透,洞明世事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这句中,“贤人君子”意为有能力的人,他能对一切事物的规律掌握得非常清楚。他是如何掌握这些规律呢?

① 明于盛衰之道

这是掌握事物兴衰规律的能力。

比如,张良非常清楚秦国正在衰败,而汉朝即将兴盛。如何“明盛衰之道”呢?

首先,作为企业的老板,就要认清什么是对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很显然,选对行业尤为重要。古语有云:“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可见行业的重要性。

其次,作为管理者,也要判断企业的未来是兴盛发达,还是企业在走向衰亡。对于个人的成功,关键要素不仅是自己要努力,还在于你处于什么样的平台。

② 通乎成败之术

在事没做之前,就知道事情的结果。

比如,周武王分封天下:其中,周公姬旦分封到鲁国;姜子牙分封到齐国。

武王问二人:“如何治国?如何理天下?”姜子牙要任用有能力的人治理国家,而周公要任用有品德的人治理国家。

这如同企业管理中,是要用能力强的,还是价值观好的。

当然,这样的回答本无对错,结果武王却说:“子牙,你的齐国将会越来越兴盛,但齐国臣子将会叛乱。”“周公,你的鲁国未来虽然团结,但却会越来越衰弱。”

后来,齐国吕氏(姜子牙,姜姓,吕氏)在公元前379年,终究被田氏推翻了;鲁国周公(姬旦)后代果然长久(共35位国君),却越来越弱,在公元前256年才被楚国所灭亡。

成败之数在一开始就被武王所看清了。

③ 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能审时度势,世间有战乱也有太平,要在局势变化之间决定去留。

比如,张良在助刘邦建立汉朝之后,选择的是功成身退,云游天下,随赤松子学道去了。

3.静以修身,以待其时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君子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时机未到的时候,应该坚守意志,等待时机展现自己的价值。

时机若至,就可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如果真没这种时机,只是不能出名而已。若能这样去把握时机,他的境界又非常之高,当成为后世的典范。

诸葛亮是历史上最聪明的人,在他出山时,他的老师水镜先生司马徽就曾断言:诸葛亮虽得其人但不得其时。刘备虽然是一个好主公,但汉朝末年,天下已经被魏吴分而治之,要想统一,难上加难,此谓以不得其时。

最终,诸葛亮六出祁山也未能打败魏国,只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人才之道的三个层次

刘邦之所以得天下,因为得三人相助:张良、萧何、韩信。这几个人都曾经跟项羽相识,但是项羽一个都没有得到。

所以,人才的成功就是这个世界成功的本源。

秦朝之所以能独霸天下,一统天下,也是因为商鞅变法。在乱世之间,一个人就能决定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而在企业中也有同样的情况,有些时候,一个人的去留就会决定一家大公司的生死存亡。

1.阿里合伙人成长之路

阿里的“十八罗汉”是对阿里创业之初最先的这群人的尊称。

在早期的时候,他们没有工作经验,有很多人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而且,这18人当中,还有几个是马云的同学、学生和家人。

而马云也知道他们当时的能力,认为他们不具备国际企业的工作经验,也不具备强大的知识背景,也就告诫众人,未来的企业发展,领头羊还得去请外面的人。

然而,10年过去了,20年过去了,这些当年不被看好的人成为了阿里非常优秀的管理者。

彭蕾当年做人力资源,后来成为支付宝董事长;童文红当年为前台,后来成为菜鸟的董事长;蒋芳与戴珊当年同为行政人员,蒋芳成为了集团的首席人力资源官,戴珊成为了天猫总裁。

后来马云总结了一下,阿里巴巴的合伙人之所以能成为优秀管理者,是因为他们有三个重要的特点:

其一,通过成就他人来成就自己。

他们能力也许不强,但他们有个神奇的能力——他们到什么团队,那个团队就很强,也就是他们能让团队变得更强。

其二,对人谦和且坦诚,对事却非常执着,这称之为“外柔内刚”。

这些职业管理者,没有任何管理者的架子,他们内心强烈要求,去完成公司既定的目标和使命。

其三,善于发现身边每个人的优点。

阿里巴巴对优秀人才有自己的一些标准,不是要求他有多聪明,而是他始终在学习,在寻找一些新的概念、新的知识,愿意开放,可容纳与他不同的意见。

马云也是因为看到了合伙人中有这个优点,让他们慢慢地成长,培养予以重用,结果这些人真的就越来越好。

2.《素书》解读人才之道

正如阿里将人才分为头部、腰部和腿部,《素书》将人才分为了三个阶段:人之俊,人之豪,人之杰。

① 人之俊:高层管理者,博古通今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道出了高层管理者的五个特点:

其一,德行很高,让很远的人,对他不太了解的人都能感受到;

其二,信用好到让敌人都相信;

其三,讲义气,善恶分明,能为别人担当,让别人愿意跟随;

其四,才能高,能引经据典来支撑当下的事情;

其五,非常清晰,让下属每个人都清楚知道该干什么事。

“德信义才明”,这是高层管理者的五个要素。知道了这五个要素,你还要再反过去识别你的高层管理者,是否具备了这些特点。

② 人之豪:中层管理者,豪迈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中层干部要做到“行智信廉”四个要素:

其一,言行举止为众人表率,必须要严于律己;

其二,智慧超群,能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比如,童文红做菜鸟董事长时,考察到云南的鲜花市场,准备作为菜鸟的突破口。但张勇同马云一起看了项目后认为菜鸟不能切入,且也为菜鸟定了一条规则:“别人都在做的,我们不做;别人都想做,我们也不做;别人想做做不了,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其三,你承诺的,就必须要做到;

其四,廉为不贪,不为不取,可以和更多人分钱。

具备这四条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中层管理者。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术语来说,就是有流程有制度。

③ 人之杰:基层管理者,尽职守则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基层干部做好以下的四个要点:

第一,守职不废,坚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废弛;

第二,恪守道义,不改初衷;

第三,即使处于容易被人猜忌的处境中也不逃避,仍能做自己该做的事;

第四,不能见利而忘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把握好尺度。

阿里三板斧也总结了基层管理者的关键三项要求,定目标,追过程,拿结果。

其实也和这些要求是相通的:定目标,不改初衷,守好本职;追过程,强调执行力,不比嫌隙;拿结果,既要赚钱,也能严守自己的职业操守。

④ 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

世上最神奇的,不是能预知未来,而是一个人至诚致性的态度。真诚、坦诚、诚信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真正优秀的管理者,应视人为人,愿意将心换心,这永远是管理者最好的品质。

四、发展之道的三个动作

虽然去年中国的GDP增长率达8.1%,但是生意却越来越难做。在处境艰难的时候又该怎么做呢?

1.阿里的发展节奏

2000年时,马云为阿里定下了发展节奏“逢双练内功;逢单做业务”,也就是偶数年份,注重组织内部的调整,夯实基础,奇数年份,注重业务的发展。

其次,阿里对经济形式的迭代把握得非常清晰。

1999年公司创业,7年之后(2007年)在香港上市,是在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上市的;同样,7年之后(2014年)在美国上市,而从2015年开始,经济开始整体下行。可以看出,阿里对经济的趋势和发展节奏把握得非常好。

经济向好的时候,阿里做了2个事情:第一,招人,这是最重要的事;第二,并购,让自己的体系更加强大。要在人和业务两个方面去做好储备。

2.《素书》解读:穷途困境,突围之道

在面对困境时,《素书》告诉我们要做三件事:

① 守成:恭俭谦约,所以自守

当经济发展不好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要守好自己的城池。

兵法中的“守”是守成的意思,《孙子兵法》也认为“先求不败,而再求胜”,所以先学会“守”是兵法的第一步。

对于企业管理也一样,当整体发展不好的情况下,你的业务不下滑,这就是真功夫。2003年金融危机时,阿里账上的钱仅能支撑6个月,当时阿里怎么做的呢?

阿里将其他业务裁掉,回到自己的主营业务“To B”业务,保存公司的现金流,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目标“一年只赚一块钱”。

这里就用上了“恭俭谦约”,一元钱的目标,比起“一亿”的目标更容易让员工能感受到,今天多跑一单,多挣一块钱;关掉空调,多节约一块钱,这个目标有可能就达到了。

② 学习: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在困境中,我们更要学习。提问要切中要害,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在经济不好的时候,阿里在内部开始启动教学相长的管理方法。

2003年,虽然经济情况不好,阿里也拿出现金资产的十分之一为基础管理者做培训。

③ 创新求变: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面对困境,一味守成,静心学习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最终还是要去寻找破局的机会。

对企业来说,就是要尝试新的业务。比如,之前别的公司做不了的业务,往往可能会发现新的业务增长点。

2003年,金融危机又恰逢非典疫情,阿里就做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淘宝的秘密研发。当疫情过去后,淘宝横空出世,奠定了阿里的发展基础。所以,越是经济不好越可能是机会。

2020年我们曾经有这么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用现在话说,2021 年是今天,很残酷;2022是明天,更残酷。我相信今年很多企业很难坚持到最后,但在2023年,才可能有所好转。

按照历史规律,每年的4月、5月都会有发展的机会,但是今年的5到7月可能并不乐观,包括疫情等或许有很多麻烦事。

7月到10月经济发展会特别快,但10月之后到12月,经济萧条,找不到任何经济的增长点,这是最难受的时候。

所以,面对这些困境,做好两件事:第一,扎根务本,把最核心的业务、最本质的工作做好,不盲目开拓;第二,练兵备战,把最优秀的人员培养好,给最优秀的人员加工资。因为等到这些人培养好,等到经济向好的时候,才能有人可用,有才可施。

五、管理之道的两个方面

1.奖励与批评

“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

一个人如果以德行来对待身边所有的人,大家都愿意跟他抱在一起。如果他天天处罚别人,大家就会散掉,就不会跟他在一起。

当别人立了小功,应当重赏,否则因为小功都不赏赐,就没有人相信立了大功之后会大赏。

“千金买马骨”的故事说明同样的道理,既然愿意为马骨出高价,对千里马不会吝啬,也不会强取豪夺。

很多管理者认为员工没有立下大功,所以吝于奖赏,但是你连他们每天的进步你都没有真正发现和给予奖励,大家都不会相信。

反过来,别人犯的错误你要拼命地去批评,特别是公示于众,让别人下不了台。久而久之,这些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而且对公司的发展形成致命的伤害。

所以,对于小功要奖赏,对于小过则不应过分追究。

2.管理就是管自己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

如果我们放纵自己,自己都没有做好,却要求别人做到,这个时候往往别人都会逆反。而你自己做好了,自然而然就能感化了身边的人。这样,所有人都愿意跟他合作。

管理根本就不是管别人,管理者就是管自己。当把自己做好,你就像阳光一样温暖,当光芒照出去的时候,身边的冰就会化掉。当你身边的冰化掉之后,它们就会潺潺的流动,变得有生命力。

结语:给大家的三点建议

最近几年,特别受疫情影响,中国经济整体的增长趋势已经放缓,面对这种困境,这种趋势,我们当做好准备,除了应对困难,更要展望未来。

那我们应该做好那几件事,来破除黎明前的黑暗呢?

第一件事,做减法,保留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砍掉。

当然,对未来一定要做的事也要继续投入。送给大家一句话:“做多是本性,做少才是本事”。

第二件事,只种种子,不求快速增长。

今年是一个很好的播种阶段,把业务的从0到1做好,精心磨砺,练好内功,打磨产品。不要做0到100、100到10000的扩张。但今年要做0到1的创新,否则以后就没有机会。

第三件事,注意现实性,适当休息。

每个月用三天时间,可以旅游,也可以在家休息,也可以进行一些学习。这几天,让自己稍微慢下来,就会走得更久。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方向不对,越快错得越多。

2022年,愿大家真正地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真正地度过黎明前最黑暗的时代。

本文来源:公众号 @笔记侠。中国新商业知识笔记共享社区,微信最具价值排行榜:职场榜第一、总榜前三。独家笔记支持湖畔大学、混沌大学、青腾大学、高山大学、中欧创业营、京东商学院、北大国发院等顶尖商学院课程,BAT、TMD、小米、华为、网易等知名企业,丁磊、傅盛、李善友等知名人士,超过100万企业决策及管理层都在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