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开展中荟医疗冠脉冲击波导管出色经验分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冠脉支架治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开展中荟医疗冠脉冲击波导管出色经验分享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开展中荟医疗冠脉冲击波导管出色经验分享

2023-04-14 05: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修建成教授领衔的冠脉介入团队顺利开展中荟医疗冠脉冲击波导管系统临床试验。本临床研究由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张俊杰教授牵头发起。

自首开以来,南方医院已成功完成数十例病例,冠脉冲击波导管系统以其安全有效的患者获益和简易可靠的器械操作,获得了南方医院修建成教授团队的高度认可。

18721677888351031

重度钙化将增加PCI手术难度,且不利于器械、支架的运输及贴壁,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不充分的预处理往往易增加术后支架内血栓、再狭窄的发生。虽然市场上已有严重钙化狭窄病变治疗的产品,如切割球囊、棘突球囊、超高压球囊、旋磨技术等,但仍不足以应对临床中顽固而多变的钙化灶。 

血管内冲击波技术是近年来外周及冠脉血管介入领域最新并且最重要的一项技术突破之一。其原理是将泌尿外科的体外碎石技术创新性导入经皮血管球囊扩张术即形成“液电碎石术”,两个传统的技术结合后协同产生的治疗效果可谓“1+1>2”。

1. 血管内冲击波技术操作简单,无需额外的学习曲线;

2. 冲击波技术通过低压(4atm)扩张的球囊产生将近50atm的能量高效打开钙化环而不对正常组织产生损伤,明显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3. 冲击波技术“遇强则强、遇柔则柔”,震荡波对钙化斑块冲击,但对冠脉血管壁无影响。集高效与安全于一体,称其为“钙化终结者”实至名归。

本次带来修建成教授团队成功治疗2例重度冠脉钙化病变的出色病例分享。

病例一

10531677888351115

术前右冠造影

4651677888351180

3.0*12震波球囊打开形态

57311677888351245

支架植入后右冠造影

病例1患者右冠弥漫性狭窄伴重度钙化,IVUS可见最大钙化弧度超过270°。经小球囊预扩后使用3.0*12mm冠脉冲击波球囊对靶病变总共行80次脉冲发放后,造影复查即刻管腔获得良好,支架植入后IVUS确认支架膨胀良好。

病例二

76181677888351314

术前造影

15611677888351397

前降支开口3.5*12mm震波导管处理

85931677888351461

支架植入后

59131677888351527

基线IVUS ——MLA:3.62mm²

54381677888351636

3.5*12mm震波使用后

MLA:5.64mm²

病例2患者靶病变位于前降支开口,IVUS确认重度钙化,管腔最小面积3.62mm²,直接使用3.5*12mm冠脉冲击波球囊行40次脉冲发放后球囊打开良好。再行IVUS检查可见钙化环断裂明显,震波处理后最小管腔面积5.64mm²。

入组的重度钙化病变均在IVUS指导下完成,使用冲击波导管处理后经IVUS验证均可见钙化环断裂,即刻管腔面积获得明显。术中心电图ST段未见异常,偶见生理性的机械电耦合现象(即“shocktopics”现象[1])。期间患者无不适,靶血管无夹层、无复流等现象。术毕经DSA及IVUS确认各支架膨胀良好,效果十分理想,血管“宛若原生”。

术者一致对器械通过性、可操控性及安全性等进行评价,表示充分的肯定与认可。

88251677888351721

99551677888351808

南方医院心内科修建成教授心脏冠脉介入团队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冠脉介入团队是我国华南地区率先开展使用冠脉血管内冲击波球囊技术的医院,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早期临床应用经验,还积极通过院级合作普及推广该技术,使更多患者受益于这项新技术。

中荟医疗致力于冲击波球囊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在冠脉、外周血管的冲击波产品线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原研技术最先一批进入临床试验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Wilson SJ, Spratt JC, Hill J, Spence MS, Cosgrove C, Jones J, Strange JW, Halperin H, Walsh SJ, Hanratty CG. Incidence of "shocktopics" and asynchronous cardiac pac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 EuroIntervention. 2020 Mar 20;15(16):1429-1435. 

专家简介

87141677888352058

修建成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向上滑动阅览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导管室主任,增城分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CRF成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美国导管介入委员会委员,美国纽约长老会医院IVUS fellow,美国心血管病研究所研究员,德国柏林心脏病中心、瑞典林雪平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专长为冠心病及心血管危重症的诊治。长期担任CCU医疗组长,危重症病人救治经验丰富;擅长复杂冠脉病变及慢性完全性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中国慢性闭塞病变俱乐部会员,广州慢性闭塞病变手术演示专家;在精准PCI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中国血管内超声专家共识制定专家;带领团队在南方医院独立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手术(TAVR),南方瓣膜联盟专家;熟练掌握OCT、IVUS、FFR指导PCI和准分子激光、冠脉旋磨成形等复杂技术辅助PCI。 主持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及多项省部级课题,参与“973”、“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等多项重点课题以及十余项大型多中心临床试验,在研国家级课题经费300余万。曾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广州军区医学创新奖一等奖,两项发明专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 20余篇。是中国心脏介入大会(CIT)工作组专家,CIT、CCT等国内著名心血管会议主席团成员。 第九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分会青年委员,第九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冠脉影像与功能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是中国心脏介入大会(CIT)工作组专家,CIT、CCT等国内著名心血管会议主席团成员。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