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500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

2024-06-18 08: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课 题 习作《家乡的风俗》 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课时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助例文,介绍一种风俗时能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表达中融入体验。 3.愿意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在交流中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学习重难点 借助例文,介绍一种风俗时能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表达中融入体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家乡的风俗”并不陌生,对本次习作不会存在畏难情绪。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阅读走进生活,去探寻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重点在于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确定习作的重点内容。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近期班级将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风俗介绍会,请大家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我们将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六种风俗,看谁介绍的风俗能荣登班级的“风俗榜”。什么是风俗:风俗就是人们在社会中逐渐形成的,从历史中沿袭而规定下来的,具有稳定的社会习惯、行为、风尚、礼仪等。比如:春节贴春联、守岁,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2.课件出示图片,唤醒记忆你能说说上面三幅图反映了哪些风俗吗?学生自由谈:【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导入:“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我们班将举行一次风俗展,今天就请同学们为自己家乡的风俗代言,我们将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六种风俗,看谁介绍的风俗能荣登班级的“风俗榜”。板书:家乡的风俗学习任务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现在就让我们来说说自己家乡的风俗吧,请同学们写下你们家乡的各种风俗,不少于四种。(1)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的结构图。(2)引导学生交流家乡风俗。2.你最想推荐哪一种风俗呢?写出推荐的理由,不少于三条。3.教师小结:同学们选择的理由大致可以归纳为:主要特点、活动体验、风俗来历、看法感受(相机板书归类) 4.让我们来看看本单元课文是如何写风俗的?(1)(课件出示) 《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结构图。(2)引导学生观察结构图,说说自己的发现。(3)交流课文写法:《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详略得当。作者老舍先生用通俗易懂、富有“京味儿”的语言,对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不同的日子各有侧重,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习俗。《腊八粥》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藏戏》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全文。先连用三个反问句把藏戏的特点写了出来,接着详写藏戏的由来,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5.说说你在本次习作中能借鉴的一些写法。小结:介绍一种风俗,先想一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如果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则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然后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如果对这种风俗习惯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表达出来。6.列提纲,填表格。学生自主构思。(2)介绍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学习任务三:范文引路,探寻习作妙计。1.依据提纲,写片段。(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①介绍风俗:重点写风俗的特点。②写亲身经历: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感受。例文: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段话通过具体描写灯的种类和样子,表现了元宵节闹花灯的热闹景象。《老北京的春节》一文还重点写了除夕的情景,它是怎么写的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关于这篇习作,你还有什么好的想法?预设1:习作开头,我想通过歌谣引出要介绍的风俗。预设2:描写时,我要加入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让我的作文更生动。预设3:我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样习作才能表达得清楚、有条理。(2)学生借助习作提纲开始动笔写作。2.组内品评,悟方法。(1)组内交流。读,小组成员交换读片段。画,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这一习俗的特点,画波浪线。评,习俗特点介绍得特别具体得三星,稍有体现得二星。(2)技巧总结选取家乡最有特色的风俗。要学会查找资料,在作文中进行介绍。要有风俗场景描写,生动具体。写作时要突显风俗特色,不要面面俱到。(3)全班分享。提出疑问:为什么同学的介绍不吸引人呢?3.范文引路,探寻妙计。(1)(课件出示)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沈从文《腊八粥》我于是猛地想起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记忆中的这个日子在老外婆手里是从凌晨三点开始的。凌晨三点外婆就赤着脚下床,然后开始佝偻着腰紧张而麻利地忙着。——斯妤《除夕》读一读上面的两个语段,你有什么发现?【预设】两个语段很生动,仿佛让人身临其境。(4)小结:对,在介绍风俗活动时,如果融入活动体验,风俗的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可以让介绍的风俗更加吸引人。(5)根据意见修改片段,加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学习任务四:完成初稿,互评互改。1.学生完成习作初稿,自主修改。2.学生交换欣赏习作,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习作。3.全班展示优秀习作。4.范文总评:该习作介绍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看赛龙舟、编鸭蛋络子……娓娓道来,勾起了读者对这个节日的回忆和喜爱,结尾画龙分析地点明了“我”对外婆的无尽思念。本文虽是忆端午,也表达了思念外婆这一主题。5.习作展示:课后,我们把全班同学的作品汇集在一起,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吧!课堂小结:看着大家的精彩介绍,同学们都已经按捺不住阅读的欲望了,到底谁的介绍能博得大家的喜爱呢?最受欢迎的“六大风俗”究竟花落谁家呢?请同学们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并发送到班级微信平台。我们将推送一期“风俗榜”专题活动,邀请家长、教师、同学共同阅读、评选。自主作业: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并发送到班级微信平台进行展示,评选。板书设计:主要特点、活动体验、风俗来历、看法感受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