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乌兰察布】卓资县:天资卓越地 “十景”好风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内蒙瓦窑滩属于哪个区县城 【爱上乌兰察布】卓资县:天资卓越地 “十景”好风光

【爱上乌兰察布】卓资县:天资卓越地 “十景”好风光

2024-06-02 09: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因山得名,缘山而美,意喻“天资珍贵、追求卓越”,县境西邻首府、东接市府、是乌兰察布市的“西大门”,呼和浩特的“后花园”,交通便利,区位优势,背靠呼包鄂、面向京津冀,县域自然生态多样,高山草原、奇山异水、林木峰峦、古城驿站交相辉映,是四季旅游康养之地,是白天可以“深呼吸”、晚上能够“数星星”的休闲度假好去处。

生态休闲桌子山

桌子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卓资山镇境内,因山顶较开阔平坦,远眺形似桌状,故此得其山名。

桌子山山势雄伟,峦峰起伏,巍峨壮观。登顶俯瞰,眼前一马平川,土地肥沃。桌子山南坡陡峭壁立、顶部悬崖一线高约数丈,好似工匠凿劈一般,巍巍耸立,一般人很难攀崖登顶。北坡较缓,起伏的山丘多有良田树木,每到夏季青草浓绿、树木葱郁、景色宜人。桌子山的独特秀丽,独就独在顶平,秀就秀在陡崖一线,齐齐整整的山崖上鲜花朵朵,蜂飞蝶绕,常有大鹏展翅,雄鹰高旋,各类鸟雀啾啁鸣唱。

站在山顶向南鸟瞰,大黑河由东向西日夜奔腾,款款流淌;京包铁路横贯东西,绵延百里;条条公路宛如丝带,“飘”向远方,各种车辆往来穿梭,好一派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社会安康景象。向北眺望,万亩滩尽收眼底,片片村庄错落有致、红砖蓝瓦间绿荫围合,炊烟四起;乡间小路纵横交错,麦田谷地五彩斑斓,时刻勾画着一片富庶景象。

“卓资”源于桌子山名,解放初期析置“龙胜”县,1952年更名为“卓资”县,桌子山下的卓资山镇定为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桌子山。(来源:卓资县委宣传部)

生命之源大黑河

大黑河,据《水道提纲》记载,她的蒙古名为伊克图尔根河,后因流域内土质黝黑而称大黑河。大黑河位于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地区东隅,是黄河“几”字湾一级支流,其发源于卓资县十八台镇哈力盖图村。本县境内全长87公里,流经呼和浩特市近郊,于托克托县城附近注入黄河,流域面积达2531.7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牛角川河、白银河、拐角铺河和吉庆营河等11条。

在内蒙古境内,黄河流是由西向东,而大黑河干流是由东向西流,是黄河的一条逆向支流,天然形成了一种对流格局。大黑河这种特殊的流域姿态,使沿途的十八台镇、卓资山镇、梨花镇、旗下营镇黑河两岸,土地平坦肥沃,水利渠系纵横,良田林木万顷,水草植被丰茂,是当地群众的主要集居地和粮食生产地。因此,大黑河也被人们亲切的称为卓资的母亲河。

改革开放以来,休养生息在卓资的人民群众,依托黑河水系,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交通运输业和文化旅游业,不断呈现出百业兴旺,生机勃发的美好景象。为感谢这位伟大的“母亲”,在黑河源头矗立的花岗岩刻碑时刻展示着黑河文化。

大黑河。(来源:卓资县委宣传部)

古风新韵武要古城

说起内蒙古卓资县武要古城梨花镇,人们自然会提起唐代巾帼名将樊梨花。据史料记载,樊梨花曾在土城子大黑山屯兵习武,设立的点将台和校兵场。

站在梨花镇的烽火台上俯瞰全镇,人们会看到“品”字型散落的长城,砖瓦结构的房屋和依长城而建的窑洞,以及樊梨花操练兵马的大黑山。

赵武灵王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公元前306年~公元前300年),赵雍倡导“胡服骑射”, 为了供守边戍卒瞭望和作战,赵国开始修筑长城。无数将士和百姓日夜奋战垒筑城墙,男人挖土彻石,女人熬煮米汤,城墙在黄土和米汤的粘合凝固下坚如磐石,最终建成一座守备城池,用以屯兵和养马。到西汉时,此处属于定襄郡武要县城城址,因此后来人又把土城子称武要古城。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城已更名为梨花镇,并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级美丽宜居小镇,中国传统文化村落。当地也把过去废弃的窑洞装修恢复原貌,挖掘出以古长城、樊梨花点将台、大黑山、奶奶庙、九曲黄河阵为主的历史文化旅游亮点,为这座古老的城池赋予了崭新的生命。

武要古城。(来源:卓资县委宣传部)

非遗文化九曲黄河阵

内蒙古卓资县卓资山镇的生态公园,松柏成林、鸟语花香、曲径通幽、回廊宛转、山湖潋滟、亭台楼阁、美不胜收,而坐落在公园中的九曲广场是最吸人眼球的地方。

九曲黄河阵是古代兵家布下的一种易守难攻的阵式,因其阵像九曲十八弯的黄河而得名。九曲黄河阵是由横、竖各19行杆子组成“九曲连环阵”,阵内共有361根杆子,门口有4根杆子。每根杆子上都要挂1盏红灯笼,分别有平安灯、发财灯、长寿灯、求婚灯等18种灯,共计365盏灯,代表一年365天,阵中心有一根又粗又高的老杆,上面有一条盘旋而上的巨龙,望去使人感到威武壮观,格外引人注目。

平日里,生态公园就是县城人民的休闲之地,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都会转转九曲阵,抱一抱老杆,为全家祈祷祝福。但在每年的元宵节期间,卓资县城就会举办大型的九曲文化节,各村镇也要组织群众开展“转九曲 庆元宵”活动,所有外出的人们都会回到家乡,参加这一盛大开阵仪式,各种九曲场外旱船秧歌被围的水泄不通,锣鼓声、唢呐声、丝竹声、欢歌声,声声清脆;九曲场内人在灯中游,灯在人上飘,在明月的照耀下,好一幅吉祥如意图。

过去,卓资人兴办九曲传统文化活动,为了趋吉避凶。后来,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卓资县将九曲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化建设融会贯通,使九曲成为健康向上、砥砺奋进、百折不挠的精神象征。九曲黄河阵,已不是厮杀的战场,而是欢乐的海洋,幸福的天地;更不是除妖斩魔的工具,而是人们祈求平安幸福的场所。现在的九曲黄河阵,是卓资人进步、和谐、文明、富裕的缩影,每一个游走在阵中的人,都在感悟曲折的人生和奋斗的理想。

九曲黄河阵。(来源:卓资县委宣传部)

古站驿道大榆树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人们珍惜古树名木,不仅是出于思古之幽情,也是因为古树名木是一种“活化石”。

在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大榆树村就有这样三株超级古榆树,相传这三株古榆所在的村是明清时期一座古镇。古镇的东西街是当时的京绥驿道,官商并用,皇帝出巡和商贾旅人常走这里。大量来往的人群,激活了贸易市场,繁荣了百姓生活,使之成为了商贾重镇,同时也为晋商文化和蒙商文化的交流汇集奠定了基础。经相关专家考证,这三株古榆体格大小不一却树龄相同,有500多年的历史,它们历经沧桑仍枝繁叶茂。中间最大的一株古榆树相传有康熙皇帝避雨时背靠和拴马的印记,并且此树南侧有一小洞,是天然晴雨表,每逢有水珠渗漏,必有降雨,当地百姓据此可安排农事活动。因此,这三棵充满故事的古榆也被当地百姓奉为“神树”。

大榆树,不仅历史文化深厚传说众多,而且群山环绕,林草茂密,景色秀丽,每年都会吸引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特别是“林胡古塞”旅游区的建设,更是把林胡部落文化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到一起,让大榆树村也成为了卓资县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大榆树。(来源:卓资县委宣传部)

天然奇峰卧佛山

提到佛,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应属寺庙里的佛像,他们端正的坐姿、庄严的神情,总有一种神秘色彩。但在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也有一座佛,即不神秘也非人造,他是天然生成的一座奇特山峰。该山远远望去酷似一尊释迦牟尼大佛,头枕国道,脚蹬梁山,仰面朝天,大腹便便,形象逼真,似观九天风采,亦像聆听人间百态,静静地仰卧于青山绿水之间,任凭风云变幻,时代更替,悠闲自在,千年不变,这就是享誉千里的“卧佛山”。

当你站在西北向东南仰视,卧佛轮廓十分清晰,脸庞眉目分明,鼻准高隆,嘴唇微合,两耳捶地,栩栩如生,神态十分安详,仿佛长途跋涉后的小憩,又似长眠修心养性。大黑河在他身旁缓缓流淌,110国道摩肩而过,丝毫不影响他,静静地迎送着过往的行人。

卧佛山。(来源:卓资县委宣传部)

多彩风光明星沟

明星沟位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大榆树乡大南沟村,沟深十几公里。这里群山环绕,原始森林和植被保存完好,草原坡地乔灌木应有尽有,物种多样,茫茫林海一望无际。一年四季景色秀丽,空气清新,是享受森林浴的天然氧吧。沟内泉水淙淙,苍鹰山间盘旋,野兔林间出没,一派欧洲山地特色。

相传,清康熙皇帝当年率部西征噶尔丹途径一个幽深的山沟时,人困马乏,便在一块平坦的巨石上进入梦乡。一觉醒来已是夜间,昂首仰望,一颗明亮的星星正在东山顶闪烁。康熙帝随口吟诵,此山有明星,明星照福星,遂赐名这座山为明星山,山下的村落沟壑为明星沟。

流传至今的美丽神话,伴随着老百姓祈求福祉的愿景,竟然应验。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明星沟建起的生态旅游区,就如同一颗璀璨的启明星,闪烁在老百姓心头。旅游区凭借明星沟的神话底蕴,将古老的乡村文化与现代民宿旅游有机结合,本着保护原始白桦林,发挥山水风光与田园民俗相融合的优势,形成独树一帜的旅游新业态。

明星沟。(来源:卓资县委宣传部)

草原明珠九十九泉

内蒙古高原上的辉腾锡勒大草原,蒙古语意为“寒冷的山梁”。每逢登上“山梁”,人们顿感草原的辽阔无际,蓝天的高远,空气的清爽。而镶嵌在草原腹地的九十九泉淖尔,则如同散落在绿毯上的白银珠子,醒目而壮观。

九十九泉是由火山喷发后出现无数山坑而形成的湖泊,蒙古语称“敖伦淖尔锡勒”。它与大草原相映成趣,这里气候宜人,地势平缓,水草丰美,风光秀丽,即使在赤日炎炎的盛夏,也不显燥热烦闷。偶遇气候变化,更令人陶然,西边浓云密布,大雨滂沱,东边却是晴空郎朗,阳光普照。九十九泉温差变化大,故盛产蘑菇、黄花菜、地椒和柴胡、防风、秦久等;珍禽异兽有鸿雁、天鹅、水鸭、黄羊、狐狸、旱獭等。古人咏诗云:“湖波绿茵,雁鸣燕舞,水草相衔,鱼游鲤跃”。过去北方民族的几代皇帝,都把这里当成他们的行宫别墅,常来观光。

如今,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辉腾锡勒草原已成为卓资县的旅游胜地,美丽的九十九泉更是为这片高山草甸草原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让这里不再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寒冷高原,而是“呼风唤雨送光明,哈达情深迎宾客”的欢腾草原。

九十九泉。(来源:卓资县委宣传部)

满城熏香博物馆

提到博物馆,我们脑海中会跳出历史、文物、艺术这些字眼,但内蒙古卓资县却有一个关于“鸡”的博物馆,它的全名叫“卓资县熏鸡博物馆”。

卓资山熏鸡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的传统名食,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已有百年历史。它以个大体肥、色泽红润、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而闻名于华北各省、长城内外。尤其是京包、包兰、包太等几条途经卓资山的铁路线,将其传输到了全国各地。目前,已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起驰名全国的“鸡”很多,可是给“鸡”打造博物馆的,恐怕只有卓资县了。为了充分展示熏鸡文化,博物馆内用实物、模拟、雕塑、图片、声音、文字、影音等形式,重现了卓资山熏鸡产业发展之路,展厅内从鸡的养殖到加工制作、销售推广,多角度全方位的生动的纪录了熏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壮大历程。

现如今,博物馆的落成把熏鸡从单纯的“吃”转移到了“看”和“体验”,美食也变成了美食文化,小小的熏鸡也背着文化名片插上了“电商”的翅膀飞向全国。

熏鸡博物馆。(来源:卓资县委宣传部)

花田谷地“百里画廊”

中国古代将龙、龟、麒麟和凤凰称作“四灵”,作为祥瑞的标志。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红召乡就有两处关于“龙”和“龟”的旅游景区,分别为“九龙湾”和“金龟寺”,“金龟寺”后来更名为“红石崖寺”。

卓资县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红石崖和九龙湾两大国家4A级景区之间道路两侧打造“百里画廊”一体化花海景观带,一副美丽的画卷在阴山脚下徐徐展开。

“百里画廊”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优势,着重体现卓资富有特色的山、水、林、田自然景观,以“阴山环抱、漫步花园”为主题,种植天人菊、百日草等近百种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花卉以及蜜源植物、经济作物,内含梯田艺术、大地景观和康养花园等,涉及亲子游、研学、摄影、生态产品、花卉产业等多元旅游项目。

百里画廊效果图。(来源:卓资县委宣传部)

景区内规划设置道地药材种植区、跑马溜溜区、花海商店、蜜源产业、农事体验、科普基地、户外探索、村庄驿站、民宿院落等特色节点,有序打造露营狂欢、花海马拉松、摄影周等各类主题民俗活动,丰富多彩的游览体验,让游客有走进“画廊”,当上画中人的自豪。

来源:学习强国APP、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委宣传部(作者:孙万桃、方进东)

原标题:《【爱上乌兰察布】卓资县:天资卓越地 “十景”好风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