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山指的是什么地方 寿春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寿春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2024-06-02 09: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永嘉之乱后,东晋定都建康,中国的政治军事格局再次演变为南北割据对抗,而寿春则作为双方争战的热点区域,东晋南朝历代政权皆以其为要镇,在此驻扎重兵,修筑城墙,以此作为抗击北方政权的屏障。而北方十六国南征时,也多次向这一地区用兵,试图控制该地以打开进军南下的大门,因此寿春常常成为双方交兵之地。

决定南北朝历史的战争枢纽

在这种情况下,寿春第二次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重要事件便是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前秦政权与南方东晋发生的一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与东晋军队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在兵力上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苻坚之死而分崩离析,境内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刚刚统一的北方再次陷入分裂。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使得南北分裂再次延续了两百多年。

淝水之战示意图

至此之后至南齐末年,寿春基本上为长期为南方政权所掌握,北方政权占据该地的时间都不长,旋得旋失。直到南齐灭亡前夕,即东昏侯永元二年(500),豫州刺史裴叔业以寿阳归降北魏。此次事件之后,南朝对该地的控制逐渐削弱。之后萧梁为夺回寿阳(因避简文帝郑太后名讳而称寿阳)多次用兵,皆以失败告终。直至普通七年(526),梁武帝乘北魏内乱无暇顾及边镇,才出兵收复寿阳。但到了太清二年(548)侯景之乱,寿阳即为东魏、北齐所占。之后陈朝太建五年(573)吴明彻北伐,再度攻占寿阳;至太建十一年(579)又为北周将领韦孝宽所据,随即成为北朝向江南用兵的前线基地,直到隋渡江灭陈,统一中国。

就淮南这一地区而言,寿春是政权易手最为频繁的军镇,由此可见南北作战双方对它的重视,正如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所说:

(寿)州控扼淮、颍,襟带江沱,为西北之要枢,东南之屏蔽。……自魏、晋用兵,与江东争雄长,未尝不先事寿春。及晋迁江左,而寿春之势益重。……南北朝时,寿春皆为重镇,隋欲并陈,亦先屯重兵于此。

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

由此可见,寿春在南北分裂时往往成为南北双方均势对抗的重要支点,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是中国南北对抗的典型,所以寿春便在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及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之后隋唐延续了大一统的国家政治格局,寿春的战略区位优势不再。

交通格局变迁与寿春的衰落

此外,隋唐以来南北运河的开凿,使得隋唐时期南北水运的主要航道在寿春以东,使得寿春无法利用这一水运区位优势,另外经过寿春的水路则则渐渐湮废,由此引起寿春政治经济地位的跌落。再加上宋元靖康之变以后,南宋偏安江左,忽视北方水利,使得汴水干涸,舟船无法航行。

隋唐大运河

其次,北宋以后,中国的政治重心地区逐渐由中原向东北方向移动,元明清三代王朝都在北京建都,而大运河蜿蜒数千里,沟通京杭,漕舟商船都由此道往来运输。虽然山川依旧,但是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寿春所在的淮南西部地区也就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兵家的热切关注。如徐益棠先生所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元明以后,淮水不修,水旱频仍,寿濠一带益加衰落。而运河纵贯,南北一家,寿春非复当时令人注意的要地了! 原文链接:https://www.muyuhao.com/y/20100.html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