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机构现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停校外培训机构对学区房影响有多大呢知乎 校外教育机构现状

校外教育机构现状

2023-03-26 10: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校外培训治理迈出坚实一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近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发布《“双减”明白卡》,总结了“双减”以来的成效——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广告基本绝迹,资本大幅撤离,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这是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迈出的坚实一步。几个月来的经验有哪些?未来如何走?

培训虚火大降温,齐抓共管显成效

  “截至目前,原12.4万个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9728个,压减率为92.14%,原263个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34个,压减率为87.07%,‘营转非’‘备改审’完成率达100%;预收费监管基本实现全覆盖,监管总额超过130亿元;所有省份均已出台政府指导价标准,收费较出台之前平均下降四成以上;25家上市公司均已完成清理整治,不再从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透露了这样一组最新数据。

  显著的成效,得益于综合治理。

  2021年6月,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随后,教育部牵头建立由中宣部、网信办、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社部、文旅部、卫健委、应急管理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全国妇联等19个部门组成的“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

  19个部门的力量有多大?30多个配套文件,详细记录着一度野蛮生长的校外培训如何回归正轨。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通知》,指导各地制定实施好政府指导价政策;文化和旅游部对各地落实“双减”政策的做法和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摸底,印发通知对做好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管理相关工作进行部署……

  全国各地打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组合拳”。例如,北京对寒假期间个别机构顶风作案组织开展学科类培训行为进行公开通报,并由执法部门启动行政处罚程序;辽宁省在全国率先会同发改、财政、体育、文旅等9个省直部门联合出台预收费资金监管政策,全面全额监管预收费资金。

 隐形变异无处藏,治理瞄准重难点

  尽管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坦言,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等违规行为依然存在,存在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的问题,“巩固治理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

  该负责人形象地用“上天入地穿马甲”概括了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的几种情形:“上天”指以线上形式开展学科类培训;“入地”指在咖啡厅、居民楼等场所违规组织学科类培训;“穿马甲”则包括以“高端家政”“众筹私教”“游学研学”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实际上,早在2021年9月,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明确了7种隐形变异学科类校外培训情形。半年多来,对于此类培训“露头就打”的治理决心愈坚。

  记者发现,在《“双减”明白卡》上,“严查隐形变异”被明确列为2022年“双减”工作的一大重点。对此,该负责人表示,教育部将进一步指导各地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健全隐形变异培训检查常态化机制,用好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充分发挥教育责任督学作用,扩大社会监督员、网格监督员队伍,推动形成治理和监督合力。

  目前,一些地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恶意涨价的问题也引起了教育部的关注。

  据悉,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把非学科类培训监管作为工作重点。一是把握特点,区分非学科类培训与学科类培训的异同,加强研判,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理顺体制,建立由体育、文化、科技、人社等行业主管部门为主负责,教育部门统筹协调,发改、财政、民政、市场监管等其他综合部门共同履责的综合监管机制。三是明确规范,建立相应的价格、人员、材料等规范,完善准入制度,明确标准要求。四是抓住重点,首先加强非学科类治理的顶层设计、蓝图规划,其次对行业准入、价格调控、日常监管等重点问题逐个破解。

教育执法亮利刃,实践之上推立法

  随着“双减”的深入推进,“执法”成为一个关键词。

  今年2月,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司法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 深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的意见》,这是第一次就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制定的专门文件。

  《意见》明确,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履行政府管理校外培训事务的法定职责,市场监管、网信、公安、体育、文化和旅游及其他相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内,对涉及校外培训的问题进行单独或联合监管。这直接回应了过去认为教育部门没有执法权,不能执法、不敢执法;机构队伍不健全,没有机构、没有力量;能力水平不匹配,不懂执法、不会执法等方面的问题。

  与此同时,校外培训社会监督的队伍逐渐壮大。2月22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首届校外培训社会监督人员拟聘任名单,共有100人员入选,每省份3名或4名,分别来自教育理论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媒体等不同领域。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实行三年一期,一期一聘,这也意味着这支力量将源源不断地壮大起来。

  在执法工作广泛开展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到“立法”。《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推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此前回应了社会关切:“我们已经着手校外培训立法的前期准备工作,启动了校外培训立法研究,正在研究理顺校外培训立法与现有法律、法规、政策的关系,对相关实践进行总结,对一些难题进行深入研判,对一些关键点进行实验探索,目前已初步明确了校外培训立法的框架体系、主要内容、重点问题。校外培训监管立法是校外培训监管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加快推进。”(本报记者 林焕新)

2021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文体类教培或将迎来发展_研究报告 - 前瞻产业研究院

校外培训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目前国内

教育培训

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新东方(EDU.N)、好未来(学而思母公司,TAL.N)、高途(GAOTU)、精锐教育(ONE.N)及思考乐(01769.HK)等。

本文核心数据:

校外培训虚假宣传情况,校外培训投诉举报各类占比,培训整改方向,资本退出教培行业情况,校外培训时间花费占比,校外培训科目数量占比,培训机构收费情况,国人花费开销Top 6,教培机构市场营销占比,教培机构研发费用占比,教培机构和学校教师数量对比, 教培机构和学校数量对比

1、校外补习乱象严重

2021年6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强化校外培训机构市场监管。在5月初对作业帮、猿辅导两家机构开展检查的基础上,市场监管部门对新东方、学而思、精锐教育、掌门1对1、华尔街英语、哒哒英语、卓越、威学、明师、思考乐、邦德、蓝天、纳思等13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重点检查。检查发现,15家校外培训机构均存在虚假宣传违法行为,13家校外培训机构存在价格欺诈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分别予以顶格罚款,共计3650万元。

被罚款的15家机构中,涉及虚构教师学历、教龄、荣誉等情况的机构有8家,虚构教师授课时长、工作履历等有9家,有7家机构存在虚构提分效果、夸大升学比例等情况,6家机构存在虚构机构背景、夸大课程开办数量、虚构课程报名人数等;13家涉及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价。

校外培训近两年来收到的投诉也在增长,从全国12315平台投诉举报情况看,2020年全年受理教育培训服务投诉举报15.5万件,占投诉举报总量的8.2%,在服务类投诉举报中排名第4名。2021年第一季度,教育培训服务投诉举报达到4.71万件,同比增长65%,排名升至第3名。

2、教培行业野蛮发展时代结束

从政策方面来看,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强调,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

会议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同时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在办学资格等8个方面做出整顿。

市场方面来看,和今年初相比,教育中概股的总体市值已蒸发近千亿美元。截至6月3日,高途股价从1月27日最高点149.05美元/股跌至27.08美元/股;新东方的股价从2月16日最高点19.97美元/股跌至10.6美元/股;好未来的股价从2月16日最高点90.96美元/股跌至38.31美元/股。

除了股价下跌之外,资本也开始陆续撤离教育行业。如高瓴资本披露的2021第一季度持仓情况显示,其在一季度清仓了好未来和一起教育科技;景林资产卖出持有好未来股数的77.61%;瑞银卖出8740万股持有的高途股数;老虎环球基金同样也再第一季度清仓了高途。

我国教育行业在现有的政策监管下,已经不能再随意的资本化了,投资者的撤出也是教培行业野蛮发展的时代结束的信号之一。

3、教育培训行业绝不能过度逐利

国家今年对于校外培训行业的整改主要是因为目前的教培行业有一下四点问题,首先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问题严重,家长的经济压力增大,然后是课外培训使义务教育的公平性丧失,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教育这样立德树人的行业在资本化的影响下商业氛围浓厚,逐渐成为追名逐利的产业。

1)近年来学生校外培训增负严重

根据国家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学生在校外的培训时间较长,参加培训的学科也较多。有36.5%的学生每周在校外参加培训的时间在4个小时以上;82.5%的学生在周末参加校外培训;21.6%的学生会参加4-6门学科的培训。

2)补习收费价格高,家长经济负担重

校外的补习机构按照小时的方式计费,不同的授课内容和授课规模收取的价格在50-500元/小时不等。以学而思小学五年级英语暑假培训班为例来看,网课的小班课教学为80元-90元/小时的价格,20人左右的面授小班教学已经达到120元/小时,如果是一对一的教学不论是网课还是面授,价格都将翻倍计算。

而且一次课时的时间平均在2个小时,这意味着,小班课补习一次约花费240元左右,一对一的辅导价格约为500元一次。同时下表列举的为小学五年级英语暑期班,随着年级的增长,家长对于中考和高考的重视,不补习价格将会进一步的提升。

根据央视财经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花销排行第一的是教育培训,占比达到32.44%,超过了住房花销的31.53%。一线城市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平均一年在4.4万元左右,二线城市在36000元左右,三线城市则在29400元左右。

3)校外补习让教育丧失了公平性

根据国家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参加校外培训和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具有高度相关性。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子女参与培训的机会更多,而特殊家庭结构,如离异、再婚、丧偶等家庭结构的子女参加校外培训的机会较少,留守儿童参加校外培训的机会显著低于普通学生。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于2020年3月刊发的研究论文《“扩大中的鸿沟 ”:中国家庭子女教育投资状况与群体差异比较》的数据图表也显示,子女教育支出和家庭收入呈现高度正相关。

家庭经济条件越好越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获得更具有针对性的补习和提升,势必会造成家里条件越好的子女看起来成绩更加的优秀,在升学等重要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如此下去,校外补习让教育失去了原本的公平性。

4)注重资本化营销,商业氛围浓厚

不难发现,从去年的疫情开始之后,在线培训机构发展迅猛,在资本的帮助下,

地铁

站、公交站、视频

广告

、影视剧植入等多个方面都充斥着教培行业的广告。校外培训机构运用互联网商业营销模式,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广告宣传、同行竞价、抢占市场等行为加速机构的扩张,是典型的资本化运作发展轨迹。

根据网易有道、好未来(学而思)和高途2020年年报的年报显示,市场营销费用占营收的比例远远大于研发费用,网易有道和高途的市场营销占比达到了80%以上,而研发占比仅为10%左右。

注:好未来数据为2021财年年报,财年阶段为2020年2月28日至2021年2月29日;且研发费用未有单独统计数据,该数据为在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开销占比。

根据2021年第一季度的年报显示,网易有道的市场营销投入为8.839亿元,占营收比例的67.99%,高途2021年第一季度市场营销为22.9亿元,比第一季度的营收19.4亿元还要高。

在目前通过营销的方式教培行业的市场已经被抢占的差不多了,而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各个机构就需要提高机构在研发方向的投资占比,获得更多更好的师资。

如果政府不加以规范,如此发展下去优秀的师资将可能在资本的操作下流向补习机构,学校教师的质量将无法得到保障,教育的不公平性进一步增加,“内卷”更加严重,主流教育体系将收到严重的冲击。

据了解,目前我国超过40万的校外培训机构有将近800万教师,而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08万所,专任教师1029.49万人。

4、未来教培行业将多以文体类为主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中提出,要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多以考试成绩结果为导向的教培机构收到政策的规范和限制之后,不以成绩、应试为目的的文体类培训将具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并且随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继续深化,学校也将更加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如篮球、足球、钢琴、绘画、书法等活动,

体育

、美术、音乐等多元的教育行业将得到发展。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赵嘉炜|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的立法现状及立法建议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原创 赵嘉炜 上海市法学会 东方法学 收录于合集#上海法学研究 636 个 #核心期刊 939 个

赵嘉炜

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要目

一、我国教育体制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

二、双减政策后校外培训机构爆雷现状

三、校外培训机构现有法律法规

四、校外培训机构的定位及立法建议

结语

自2021年7月24日国家发布“双减政策”以来,校外培训机构进入了频繁爆雷的倒闭大潮。因缺乏对校外培训机构立法及执法机制的建设,校外培训机构的有序发展岌岌可危,出现了受害者维权举步维艰的现象。校外教育作为我国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补充,校外培训机构作为校外教育的重要载体,理应有明确的法律定位和执法机制,才能有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从政府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到家庭教育正式作为法律概念纳入教育体系,我国逐渐建立起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校外教育的教育体制,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文将从我国的教育体制、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分析现有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并对构建校外培训机构立法及执法制度提出建议。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教育改革和教育体系完善也在逐步推动。过去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校外培训机构经历了从起步到蓬勃发展再到现在几乎停滞的状态,本文将从我国的教育体制、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分析现有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并对构建校外培训机构立法及执法制度提出建议。

一、我国教育体制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

我国的教育体制

根据现行的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同时义务教育法又对部分阶段的学校教育做了强制性规定,即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该九年义务教育相对应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从办学经费来源来看,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中的教育是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办学的教育;非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办学的是社会力量办学。社会力量办学自1980年以来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立法层面也经历了部门规章到行政法规再到法律的变迁。1987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委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现已失效),赋予了社会力量办学的合法性,并明确是国家办学的补充。此后,在1997年10月1日施行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现已失效),也鼓励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办学及其他教育机构。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下称“民促法”)的生效,上述办学条例被废止,社会力量办学的合法性也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无论是民办教育还是社会力量办学,笔者认为既包括提供学校教育的民办教育机构也包括提供课外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2021年10月23日公布并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首次对家庭教育赋予法律地位。由此,笔者认为家庭教育也将是我国教育体制的组成部分,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为主、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并重的教育体系。

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状况

在民促法施行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校外培训机构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学科类、非学科类教育培训的机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规范的是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故本文笔者所指的校外培训机构,主要是指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

根据2018年7月发布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2017)》显示,在过去十年多校外培训机构飞速发展,其飞速发展的时间跟我国立法促进民办教育的时间点也吻合。研究发现,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校外培训总体参与率为48.3%(参加学科补习或兴趣扩展类培训),参与校外培训的学生平均支出约为5616元,平摊的生均支出为2697元。根据各层级在校生的规模估计,全国校外培训行业总体规模达到4900多亿元。大量资本推波助澜,使得专注于校外培训的上市公司不断增加;2020年中国教培行业新上市企业就达9家。

校外培训机构常见的争议

随着校外培训机构的增加,校外培训机构的问题也被频频爆出。近几年,校外培训机构的问题主要包括:(1)培训机构及其聘请的教师不具备资质,有些培训机构尚未取得执照即开始对外招生培训,聘请的教师不具备教师资格证;(2)收费混乱退费困难甚至是收费后跑路,常见现象为不按教育部门的要求违规收费,比如没有收费名目和收费标准,一次性收费超过3个月;甚至让学员背上课程培训费“套路贷”;(3)违反意见的精神,存在“强化应试”为导向的课外培训,开展语文、数学等学历教育的课外培训;(4)虚假宣传如虚假优惠、虚假师资宣传等。此外,培训机构场所的消防、环保等不合规现象也比较严重。

校外培训机构的问题频出,导致社会公众对校外培训的评价褒贬不一。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立似乎已经从培训教育变成资本逐利的赛道,培训机构肆意扩张,学校教育在减负的情况下通过校外培训教育加负,逐渐远离了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宗旨。

二、双减政策后校外培训机构爆雷现状

校外培训机构爆雷现状

虽然近几年来校外培训机构爆雷的新闻越来越多,特别是在2021年7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政策”)后,校外培训机构呈现爆雷或转型大潮。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7月以来,我国已有超1250家教培相关机构被法院强制执行。

爆雷原因及救济难点

究其爆雷倒闭原因,从爆出的新闻以及政府部门答记者问等渠道来看,主要原因包括:(1)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下培训受到很大的冲击;(2)培训机构在资本的加持下,片面追求发展规模,大量资金用于销售与广告,开展恶性竞争,再加之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倒闭;(3)不遵从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发展,不重视政策的规定,无视政策红线。

校外培训付款方式一般为先预付后培训的模式,校外培训机构倒闭后,最突出的问题是退费问题。从爆出的新闻看,甚至有部分学员通过贷款或透支信用卡的方式预付培训费,在培训机构跑路后面临着无法享受培训服务却仍要偿还银行贷款的尴尬境地。由于退费难的问题难以得到根治,市场上应运而生出一种“代退费”服务。

此外,因没有直接的执法机构也是受害者救济的难点之一,民促法中没有赋予教育局执法权,因此教育局在处理投诉等事宜时,无法直接采取行动;而负责登记注册的市场监管局,往往认为教育归教育局统抓,对于有前置许可的机构,哪个部门颁发前置许可证书则由哪个部门管理。实践中,往往需要多部门联合才能将问题解决。对于个人受害者而言,想要联合各部门一起来执法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三、校外培训机构现有法律法规

校外培训机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

校外培训机构的无序发展,从源头而言是对校外培训机构立法的缺失。从我国立法及法律层级来说,目前对校外培训机构并没有直接的法律或部门规章,仅仅是散见的规范性文件。从时间上来看,可以将2018年8月作为分界点,在2018年8月之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主要约束的是民办教育,对校外培训机构并无特殊的约束,主要包括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现已废止)、2003年9月1日施行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现已第三次修正)、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现已修订并已于2021年9月1日施行)。但自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以来,相关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始逐步规范,各地开展了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行动;尤其是在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双减政策后,还逐步配套出台或修改了《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2021年9月9日实施)《关于做好校外培训广告管控的通知》(2021年11月3日实施)、修改了民促法的《实施条例》及《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等,将校外培训机构纳入比较全面的监管。

现有规范性文件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

现已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定位以及其部分服务已有了一定的约束。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意见的规定,校外培训机构应是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的机构,对于满足中小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培育发展兴趣特长、拓展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不能以“应试”为导向。笔者认为,这是意见对校外培训机构在我国教育体制内自身定位的限定。关于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立,根据该意见,校外培训机构应取得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才能经营;收费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推行黑白名单制度和建立负面清单等。同时该意见还提出统筹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笔者认为,这也是教育观念开始转变的一大迹象,从传统的学校教育、校外培训逐步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关于校外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根据《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不能为非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应遵纪守法、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具备相应资格或能力,对从业人员要建立黑名单制度等。该办法对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等做了明确的规定,有助于解决校外培训机构师资良莠不齐甚至有犯罪前科的人员担任培训老师的现象。关于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宣传,市场监管局、教育部、民政部、广电总局等多部委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出台了《关于做好校外培训广告管控的通知》。根据该通知,不区分学科类、非学科类,要确保做到主流媒体及其新媒体、网络平台以及公共场所、居民区等线上线下空间不刊登、不播发面向中小学(含幼儿园)的校外培训广告,缓解家长焦虑情绪。笔者认为,自2018年国务院的意见出台以来,校外培训机构已进入政策等规范性文件的管控范围,尤其是双减政策后出台的配套文件,无论是从审批设立、从业人员资格还是服务合同,已经朝着有序治理的方向推进。

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及与校外教育的关系

在2018年的《意见》中,笔者也发现该《意见》提出了统筹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综合理念。自2020年1月以来,全国人大公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的说明》,该说明介绍了制定家庭教育法的必要性和立法过程,认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在2021年8月建议将名称修改为家庭教育促进法,后于2021年10月23日公布、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总共分为六章,分别为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家庭责任、第三章国家支持、第四章社会协同、第五章法律责任和第六章附则。该法公布于双减政策之后,明确了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从此,家庭教育作为一法律概念诞生了。结合双减政策的精神指导,减轻学生学校及校外培训负担,实现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笔者认为,从政府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到家庭教育正式作为法律概念纳入教育体系,我国逐渐建立起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校外教育的教育体制,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校外培训机构的定位及立法建议

校外培训机构的法律定位

校外培训机构作为非学历教育的培训机构,肩负着拓展素质、培养兴趣等方面教育的重任;其又是市场中独立的、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因此校外培训机构既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一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应以市场主体的身份接受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等部门的监管,另一方面还应受到教育局、民政局等的监管。

对校外培训机构立法上的建议

1.制定校外培训法及相关政策

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让民办教育合法化,但民办教育和校外培训的内涵和外延并不相同。校外培训主要是指中小学校外不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是属于民办教育的一种。自2018年8月发布的意见以来,校外培训的定位以及监管已有部分规范性文件来约束,但尚未形成法律层面的立法。笔者认为,可以将现行规范性文件中的部分规定以法律条款的形式落实到法律法规中。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补充的课外培训教育,不应对校外培训机构一刀切管控,一刀切管控往往变相否定了其合法性,故从合法性层面也应对校外培训进行立法。除上述立法外,政府还应定期根据社会需要,对校外培训机构做出一些宏观性调控。如对校外培训机构总体数量的规划、培训服务产品质量的监控指导、服务合同示范版本修订、投诉平台建设、校外培训机构投资人退出机制等。在双减政策出台后,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对《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做了修订并公布,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常见争议如资质问题、违规收费问题、培训时间等做了特别提示。笔者认为,政府通过公布示范文本的方式既起到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作用也起到了提示消费者注意的义务。以法律法规为原则,根据社会需要编制周期内的宏观调控意见,有助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有序发展。

2.明确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执法权限

明确对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的执法权限,杜绝一刀切式执法、杜绝被纳入扫黄打黑专项执法。虽然在双减政策后,教育部在面对执法难的问题上做出了进一步行动,对相关人员颁发了行政执法证,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全部同志获得了该执法证,标志着教育部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具备执法能力、具有规范证件的执法队伍,实现了持证执法人员“零”的突破。这对加强教育系统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特别是落实“双减”工作要求,依法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具有重要意义。但笔者认为,仍需要进一步明确执法权限,因校外培训机构既有教育属性又有市场经济属性,在对校外培训机构执法时,可能需要联合市行监管局、教育局、民政部、宣传部等一起执法,当遇到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时,为避免各部委推诿,必须有法律法规规定某一部门为牵头部门或对外联络部门。对于涉及教育本身相关的问题,教育局应为解决问题的牵头部门;对于涉及收费、宣传等相关问题,则市场监管局应作为牵头部门;如遇无法区分或者投诉等情况,则无论哪一牵头部门收到举报,均应各部门间内部协调,不应以不归本部门监管而推诿。

3.建立行业协会,承担更多管理职责

校外培训机构作为市场经济中独立的、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在政府宏观层面的政策指导下,其行业应发挥行业组织的力量,使行业组织承担更多的行业管理、行业指导、行业监督、行业服务等职能。行业协会应严格管理校外培训机构相关的黑白名单、负面清单,做到及时更新、能查尽查,从而确保校外培训机构在违规监管方面的透明化。行业协会也应对从业人员制定从业标准并应通过考试的方式设置行业从业人员准入资格证,并将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及资格证号及时公布,方便群众在行业协会查询课外培训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及资质。此外,行业协议还应加强宣传、普及校外培训机构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功能,使更多的校外培训机构认识到校外培训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活动,引导校外培训机构签订自律公约、诚信经营。

结语

校外培训机构经历了野蛮无序的发展最终在双减政策下大面积爆雷,这是野蛮发展的必然。现有政策性文件已对校外培训的定位有了明晰的界定、对校外培训机构历年来发展中遇到的部分难点做了监管规定,是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朝着有序发展的重要步骤。校外培训机构作为校外教育的重要载体,应受法律法规的保护和监管,对其立法赋予法律地位及执法机构,并建立强大的行业协会,有助于校外培训机构的良性发展,从而有利于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原标题:《赵嘉炜|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的立法现状及立法建议》

阅读原文

校外培训的机构的数据现状的思考 - 知乎

来源:

澎湃新闻

6月15日,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消息受到社会关注,这一新的监管机构的成立意味着什么?它释放了哪些信号?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陈志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是完善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管理体系之举,也是开启全面监管的标志,校外培训行业发展将不再任由市场主导。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向澎湃新闻表示,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意在重塑校外培训行业发展格局,使之融入整体教育生态,让校内教育、校外培训同向而行。

新司局的成立“剑指”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难问题

据教育部消息,6月15日,教育部召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启动会, 会议宣读了《中央编办关于调整教育部职责机构编制的通知》,指出这次机构增设,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关怀,对于深化校外教育培训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会议强调,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领导班子要坚持以机关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奋进三部曲”,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刻认识新设司局的重要意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体现新担当、展示新作为,把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打造成更具人民情怀、更具斗争精神、更具法治思维、更具工作策略的司局,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对此,刘林指出,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是经中央编委批准设立的机构,体现了中央对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的重视。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蒋建华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也表示,此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设有校外教育与培训监管处,而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设有民办教育处;此次教育部新成立一个内设司局专门用于监管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意味着治理层级提高、监管决心大、治理力度加大、治理措施更细、更有力度,治理责任更明确,也意味着教育培训行业将进一步规范化。

“过去,教育部门以管校内教育和学生为主,但是现在校内、外的教育都包括了,相当于将学前阶段到基础教育阶段的未成年人,全面纳入到了管理中。”刘林说,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被赋予了协调与指导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工作的职能,其成立将加强教育部与各部委之间的协调力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监管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一直存在一个难点,即:由于缺专门的监管力量,导致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措施难以落地。事实上,要加强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尤其是实行到位的过程性监管,就需要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他认为,随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成立,各地教育部门会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强化监管力量。

此外,在熊丙奇看来,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部门也明确了一个信息,即:深化校外教育培训改革,不是简单地关停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而是把校外教育培训作为教育整体的一部分,对其加规范,让校外教育培训回归其本身的功能定位,为受教育者提供差异化教育培训选择。

对于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这一消息,有校外教育培训行业人士表示,校外培训教育创业者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比起前期重大的不确定性,这要好多了。还有教育培训行业人士表示,这是有利消息,说明校外培训机构能够继续生存。同时,有专门的部门管理,会比多部门多头管理更好。

如何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各主要职责?

同日,教育部官网公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通知》,通知称,经中央编委批准,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并明确了该司主要职责。

其职责之一是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指导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党的建设,拟订校外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对此,蒋建华认为,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校外教育培训对学校教育的渗透,特别是其中干扰、负面的渗透行为,国家从解决问题入手,赋予教育行政部门“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的职能,是直面问题,积极作为的具体举措,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蒋建华指出,学前教育阶段是市场力量介入最多的领域,以致于制造教育恐慌、引发家长焦虑,甚至一定程度影响了国家“二孩”“三孩”政策的落地。教育部内设机构升级、监管含针对幼儿园儿童的培训机构,背后体现的是中央的意志和决心。提供学前教育和产品的机构要明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背后的深意,要成为教育事业的帮手,而不是“凶手”。

他还提醒,校外培训机构应切实按照教育规律而不是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在干好教育培训事业的基础上,争取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专业权威基础之上,而不是“钻政策空子”,所有的“空子”都会被更加强大监管堵上。

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职责之二是,会同有关方面拟订校外教育培训(含线上线下)机构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人员资质、收费监管等相关标准和制度并监督执行,组织实施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治理,指导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执法。

这是否意味将迎来教育执法时代?是否需要建立专门的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执法队伍?

对此,陈志文认为,与监管直接相关的教育执法权是在法理上需要完善和落实的。蒋建华则表示,教育执法可能会常态化,但需要与市场监管部门协同。教育部是“指导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执法”,执法职能仍在市场监管部门。至于是否充实执法力量,可能需要市场监管部门与教育部门协商决定。

针对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指导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等活动”的职责,蒋建华指出,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是校外教育培训活动中的项目之一,教育部门指导规范是职责所系。同时,该项目相对单一,可能成为新部门开展工作的切入点。

此外,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职责还包括“及时反映和处理校外教育培训重大问题”。对此,蒋建华认为,校外教育培训行业或迎来升级换代新阶段,损害群众利益、干扰学生发展的校外教育培训行为都会得到及时治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要严于自律,主动求变,配合学校教育的开展。

专家:完善校外培训监管很重要,加强校内教育则是根本

蒋建华指出,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教育相关问题,采取行政手段是否能够根本上解决,尚待时间来检验。

熊丙奇提到,监管主要解决的是培训机构违规经营、刺激教育焦虑等问题,要治理校外教育培训热,则需要引导家长对教育培训的需求。

熊丙奇认为,对于校外教育培训监管部门来说,要准确了解学生、家长的培训需求,为“双减”切实起到给学生减负的作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如怎样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强化学校和社区责任,完善课后服务,与社区小课堂建设,以及改革教育评价体系。

陈志文也谈到,从“减负”的角度看,完善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很重要,但加强校内教育主战场还是根本。“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再次强调了要在校内最大程度解决教育需求的问题,而不是推给市场。这样才能釜底抽薪。”陈志文说。

据新华网消息,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调研中了解课后服务工作时指出:“首先这件事要由学校来办,学校不能把学生的课后时间全部推到社会上去。学生基本的学习,学校里的老师应该承担起来。不能在学校里不去做,反而出去搞校外培训了,这样就本末倒置了。现在教育部门正在纠正这种现象。”

确实现在又多了一把击败成年的“武器”,那就是校外培训,少了一年几万块,多则几十上百万的培训费用,最后培训出来是什么呢?

最近和一些教育机构的朋友沟通,发现他们也是忧心忡忡,一是监管越来越严格,行业整顿势在必行,二是经营压力,直线上升;各种培训机构众多,竞争与成本压力明显;

但是反观整个行业,每一次每一个电话,他们都可以精准的拿出老师,家长,孩子等十分详细的敏感信息,诸如收入,就职单位,流水,就读学校,身份证号,照片,代课老师等等;不禁要问,这样和诈骗组织等有什么区别,他们的可以获取的信息足够详细与准确;一旦别有用心的人做“贼”,把信息变现;想想都十分可怕;

同时整个社会舆论等都在积极鼓吹与宣传“一切向钱看”;可以不择手段与方法;可谓机关算尽;看来真的是“病”了,而且很严重;

通过沟通发现,沉浸在信息的狂欢中,主要是可以变现;虽有监管;但是这样的雷,一触即发,提醒做好数据(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与技术手段;

主要体现在学生个人信息与之关联的父母就、家庭等信息的安全防护;学校自身的教职工的信息、收入信息、加盟相关的、课程教案相关的保护;

虽然也有发生过类似教案倒卖,学生倒卖,学生信息倒卖等变现的安全事件,大都时通过花钱消灾的方式去解决,典型的治标不治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无法系统、全局考虑自身学校的安全建设的问题,众多流于形式的,应付检查的方式再走;

期待教培行业,打铁还需自身硬,扎实安全内功,防御内鬼与外侵,绝非口号天天响;为了晴朗社会与清洁学习做贡献;

期待对学生信息的相关监管法律出台;更好服务于民,寓教于乐,培养合规的教培机构的土壤;

新形势下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现状分析研究--以珠海市XH教育机构为例 - 知乎

摘要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加重视子女的教育,然而需求的增加,创业者与投资者瞄准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不断增多,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双减”政策似乎成为压垮原本就竞争激烈的校外培训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文通过梳理与简评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有关国内外文献,在现状分析中,对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现状调研结果作了简要分析,简要的介绍了珠海市XH教育机构教育情况后,从珠海市XH教育机构培训机构的基本情况,培训机构的办学情况,以及珠海市XH教育机构对培训机构的整改治理情况这三个方面进行现状陈述。在梳理现阶段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现状,以及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情况:对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解释产生的原因;最后从政府、培训机构、家长以及社会大众层面对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给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双减”;校外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加重视子女的教育。需求的增加,创业者与投资者瞄准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不断增多,但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颇高,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反响强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今年7月24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以及7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似乎成为压垮原本就竞争激烈的校外培训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政策文件不但信息量巨大,而且各地方执行力度非常到位,一夜之间各地学科类教培机构纷纷关闭停转,资本市场全面唱空。

10月4日,学者刘艳在《双减政策下的教培行业转型趋势与新风口》中提出,实施“双减”政策,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未来越来越多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将陆续加入转型行列,新进入者也将面临各赛道“老玩家”的竞争。10月22日,李正刚在《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与应对策略》中提出,“双减”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中要求的公平的体现,更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校外培训机构的存在有效地满足了学生及家长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弥补了学校教育某些方面的不足,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必须关注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走向,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引导和促使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化运行和合理化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1.2.2现实意义

切实搞好校外培训机构自我建设和治理,才更有可能回归教育本质与注重优化环境。因此,对于校外培训机构,要做的只应该是制定规范,加强监管,让这些机构合理合情、合乎法律政策、合乎道德、合乎市场规定、合乎教育科学地经营运转,而不是去取缔、关停这些机构,学生及家长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选择也应回归理性。

1.3相关概念界定

此次研究主要通过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分析金山在校园招聘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金山员工为调查对象,探索校园招聘方法的有效性、招聘人员的专业能力、招聘成本的投入度三者与提高招聘有效性的关系,最后提出提高金山校园招聘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1.3.1“双减”政策

“双减”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同年8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专门通知,拟对各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每半月通报一次。

1.3.2校外培训机构

切实校外培训机构,是指的是国家机构除外的个人或社会组织集资开办的面对中小学生课外补习办学的机构。此类机构不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开办的,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是面向整个社会而开办的,但并不具备颁发学历资格文凭的,进行培训活动的办学组织。

本文的校外培训机构指的是为学生提供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但存在于学校教育系统以外,这样的教学组织的总称。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针对文化课的辅导,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知识水平,家长主要看中分数的提升;第二类则是针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技能的培训。

1.2.3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

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指的是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培训对象,针对中小学生知识提升及兴趣培养,是对在学校教育的补充,参考中小学生学习内容、实际需要而提供针对性的知识教学培训活动的培训单位总称,本研究的星火教育就是典型的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

1.4研究方法

1.4.1文献研究法

通过北理珠图书馆、中国知网、台湾硕博论文加值系统等途径阅览和研究大量的参考文献,回顾过去学者对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借鉴前面学者的成功之处,将他们的论证结论作为本文的论证依据,也总结前人的经验,在符合国情的情况下,探讨当前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现状,以此提出研究假设进行相应的论证。

1.4.2问卷调查法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一些可靠资料,对珠海市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校外培训机构在发展过程出现的缺陷和不足,并制定一系列具有高度可行性的改善措施。通过问卷调查掌握一手资料,以保证论文研究顺利进行。

1.4.3访谈调查法

通过对调查对象的访谈以获得重要信息,将一系列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组合起来,以书面形式征询被调查者的意见,再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获取有关信息的研究,最后汇总来论证本文的研究。

1.4.4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校外培训机构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比较,简要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其更好发展的策略以及未来的趋向。

1.5研究思路

对珠海市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校外培训机构在发展过程出现的缺陷和不足,并制定一系列具有高度可行性的改善措施

第二章 国内外校外培训机构比较分析

2.1国外校外培训机构研究综述

早在1982年左右就有了校外培训机构,到了1990年进入到黄金发展期。西方国家关于校外培训机构的分析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教育期刊、报纸上,研究人员覆盖了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多种类型,其研究成果得到了其它国家的高度认可,并逐步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史蒂文、贝克等人创新提出的“影子”教育概念得到了很多人们的认可,指的是在主流教育时间之外开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利用培训辅导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取高等教育资格的教育体系Bray对校外培训展开了系统深入地分析研究,他表示校外培训是依附于主流教育机构而存在的,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形势会受到主流教育的影响,人们对校外培训的关注热度要明显低于主流教育。从整体角度分析,在校外培训机构中,人们需要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才能享受到培训教育服务,校外培训机构的重点目标是中小学生,辅导内容是学校教育的书本内容。

2.2国内校外培训机构研究综述

我国的私营培训机构发展历程比较短,发展规模还比较有限,关于私营培训机构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匮乏。在我国古代时期就有了民办教育机构,古人将其称之为“私学”,孙培青发表了《中国教育史》,他在书中表示:“早在春秋中期,就有了民办教育机构,到了春秋战国末期,民办教育机构达到了很高的发展水平。从春秋中期直到今天,民办教育有时发展形势十分良好,有时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但是从来没有间断过。”张志文发表了《私立、民办学校的理论与实践》,他在书中表示: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政府全部接收了各个省市地区的私立教育机构,将其更改为公立学校。至此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就此终结。到了1979年,民办教育机构再次兴起,也就是所谓的社会力量办学。到了90年代末期,我国教育机构出台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陆续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预示着我国从法律层次入手确立了民办教育机构的合法地位。

第三章

珠海市校外培训机构现状调查

3.1调查取样

3.1.1珠海市XH教育机构办学情况

本文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培训机构的环境条件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然后对访谈结果、问卷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借助图表方式表现出来,珠海市XH教育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情况如下:随机发放18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72份,男生人数为98人,女生人数为74人,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表2.1性别分布

性别

人数

所占比例

98

56.98%

74

43.02%

总计

172

100%

本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初中生、小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人数比较少,由此可以发现,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压力非常大。而大部分高中采用的都是封闭式管理,学生一般都住在学校里,因此参与校外培训的高中生数量非常少,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表2.2学生年级段分布

年级段

人数

所占比例

小学

42

41.98%

初中

75

43.60%

高中

55

14.42%

总计

172

100%

3.1.2培训机构辅导形式

从培训类型角度分析,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类型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一对一培训;第二种是中班;第三种是小班,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校外培训机构对初中生、高中生一般采用的是一对一培训辅导;中班往往以小学课后托管班为主,小班是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开设的培优班,培训内容较为复杂,培训速度也比较快。

表2.3培训机构辅导形式

辅导形式

人数 所占比例

一对一

26 15.12%

中班

89 51.74%

小班

55 33.14%

总计

172 100%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与学生家长进行访谈分析,结果发现,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家长通常会让孩子参与中班学习,和其它学生共同学习文化知识,弥补自身的不足。学习水平较高的家长往往会花费更多的资金让学生参与一对一辅导,这种培训模式的方向性更强,最终的培训效果也更加良好。

3.1.3培训机构课程内容

从培训内容角度分析,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内容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当前教学内容;第二种是超前教学内容;第三种是兴趣培养等,有30%的学生会选择第二种培训内容,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大增加;有50%的学生会选择当前教学内容,还有20%的学生会选择兴趣培养教学内容。

表2.4课程内容情况

课程内容情况

人数

所占比例

现阶段

84

48.84%

超前教学

56

32.56%

兴趣培养

32

18.60%

总计

172

100%

3.1.4学生对课程设置评价

从学生层次出发,学生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的看法评价分为非常合理到非常不合理等五个等级,有62%的学生认为校外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比较合理,认为课程设置非常合理以及非常不合理的学生总和占比不足10%,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教育培训机构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比较一般。

表2.5学生对课程设置评价

学生看法

人数

所占比例

非常合理

6

3.49%

比较合理

35

20.35%

一般

107

62.21%

不太合理

19

11.05%

非常不合理

5

2.90%

总计

172

100%

3.1.5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评价

学生对教师教学模式的看法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新颖有趣;第二种是老套乏味;第三种是处于新颖有趣、老套乏味之间。有五成多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模式处于新颖有趣、老套乏味之间;很少学生表示教师教学模式新颖有趣,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教学模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教师在培训辅导过程中不能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

表2.6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评价

评价

人数

所占比例

新颖有趣

32

18.60%

老套乏味

52

30.24%

两者之间

88

51.16%

总计

172

100%

3.1.6学生对师资满意程度

学生对校外培训机构师资水平的满意度分为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五个等级,学生对校外培训机构师资水平比较满意、非常满意的占大多数,由此可以看出,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只有23%的学生对校外培训机构师资力量表示不满意。

表2.7学生对师资满意程度

满意程度

人数

所占比例

非常满意

11

6.40%

比较满意

57

33.14%

一般

63

36.63%

比较不满意

34

19.77%

非常不满意

7

4.06%

总计

172

100%

本文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展开了面对面访谈,其中有两个培训机构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对学生展开一次调查分析,例如在学校组织的阶段性测试之后,校外培训机构会调查分析学生对培训教师的满意度,并让学生提出一些优化建议,一旦教师没有合理处理学生的意见,就会对教师的成绩评定、薪资待遇进行降低处理,由此教师的工作压力就会明显增加,积极接受学生及家长的评测管理。

第四章 珠海市XH教育机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珠海市XH教育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查阅文献,对珠海市XH教育机构机构进行调研后,发现并总结了培训机构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培训机构的进一步发展及完善,但梳理这些所存在的问题,给培训机构的治理与监管提供了素材。

4.1.1办学目的不纯

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办学目的不纯,大部分仅仅追求利益,质量粮莠不齐。从珠海市的培训机构可以看出,发展较缓,大部分为近几年所发展的。经济条件在不断提升,有可以支付培训费用的基础,加上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改变,把下一代的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把知识改变人生作为教育子女的箴言。需求的提升激发了创业者及投资者的兴趣,在自己的家乡发现商机之后,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相对有一点教育培训机构的经验,便涌起回家创业的想法。门槛较低,且相关部门来监管这些机构,也没有特定的规章制度以及标准。这就让投资创业者在投资上想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利益,追求培训机构的利益最大化。在教学场地的选择上,用自家居住房改造成教室,或者是租用民房;没有相应的教学设施,布置简陋;在教师的选择上,聘用大学生或者兼职教师,费用较低且不固定,教学质量相对低下。在笔者的了解下,兼职教师一小时45元到60元不等,而聘用一个专职教师需要付基本工资,加上课时费,大大增加的运营成本。两三个教师合伙,租几间小房子,便可以开展教学。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培训机构本身的发展及管理。

4.1.2办学标准不符

在之前的政策条文当中没有规定培训机构统一的办学标准。珠海市的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不符合要求的。从业人员的资质不达标。在笔者访谈的四位老师中,只有一位老师是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在大学学习了该专业,现在从事此类教学。其余三位老师,只有一位考取了相应了教师资格证书,而另两位只是在上课之前仔细预习备课,并没有专业知识的背景,也没有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这就让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堪忧。对教师的招聘上,门槛低,大部分在招聘进来之后没有相应的培训,只是简单介绍了该负责的科目,以及相关课程费用等。招聘的教师大多年纪较小,没有足够的授课经历与知识的积淀。在笔者的实地走访过程中,还有一个培训机构的教师向我透露,在培训机构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并没有把这份职业放在自己的职业规划当中,因为在这时间相对比较灵活且自由,可以有自己的空闲时间来复习考试,是把重心放在事业单位以及公务员的考试之上的。这就可以看出,在培训机构的教师流动性很大,没有一个教师能安心在一个培训机构工作几年,都为了自己的发展,把这份职业作为一个过渡。但这给培训的学生造成了课程衔接的不便。

4.1.3办学过程不实

夸大宣传,欺瞒消费者。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夸张的宣传,在宣传页上印上名师教学,并承诺优质的培训效果,展示优秀学生的进步历程。但只有当报名缴费后,在培训机构学习时才可以真正了解培训机构的教学水平。而且很多培训机构招聘的教师并没有相符合的教师资格证,没有可以上岗教学的证明,学生与家长没有办法提前了解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过度夸张教学效果,但在实际中,在培训机构进行学习之后感觉自己上当受骗,但已经缴纳很多的报名费让家长处于两难的境地。培训机构报名的费用会提前收取,半年或一年,这就让家长不知是进还是退.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媒体曝光的也有很多。例如河南南阳市的小宋同学,因其基础较差,父母将其送到培训机构进行“一对一”教学,每课时90元,40分钟。小宋同学的爸爸一共给他交了四次的培训费用,共计2.8万元。但学习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倒退至班级倒数第一,并没有达到培训的目的。①有一些培训机构请名师教学,以此吸纳学员,但真正的名师可能并不会出现。在考试之前使用押题,培训机构的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让他们产生依赖的心理。自身的创造性与学习能力不会提升反而会下降,这样的培训效果是不佳的,只是用来应对考试,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健康成长。

4.1.4办学效果不佳

在珠海市校外培训机构的调研中发现,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收集,认为效果一般的学生占比超过50%,不认同培训机构效果的学生有32人。办学效果在学生的视角中并没有宣传中的那么优秀。在访谈中,有的同学觉得是自己努力的成果,或者是参加了校外培训机构成绩并没有得到一定的提升,也说明进行校外培训的同学也没感觉效果有多么的明显。在对学生家长的访谈中,家长无数次提到比较看重一个培训机构的办学效果,但办学效果并没有培训机构初期宣传或者允诺的那么好,这其中或许有很多不可控因素,但也是衡量一个校外培训机构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

4.2珠海市XH教育机构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对于培训机构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只有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培训机构的问题,才能有利于培训机构的健康成长,及教育市场的和谐发展。

4.2.1政府监管不到位,责任不明确

我国培训机构起步较低,规模较大的培训机构很少。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就能看到无数规模较小的培训机构的存在。单纯就监管来说,整个校外教育培训市场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局面,表面上很多部门在管理,实际上无实际部门负责。教育、劳动、工商部门对培训机构都有审批权。但是没有详细的法律,也没有法规明确规定无牌无证的教育培训机构何处归所,教育培训市场是处于一片混乱之中的,很多投资者利用这个混乱,开办培训机构,获取利益,完全不顾教育本身的存在。很多的校外培训机构规模较小,没有办学许可证,未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只在工商部门取得营业执照,这样的培训机构就是完全具有商业性质的企业。但在执照上又出现了教育咨询、文化培训等字样。事实上,校外培训机构的上级政府部门有很多个,但真正遇到问题时没有一个部门具体负责,具体处理。这样就很难进行管理或监管。教育培训市场没有一个标准和规范。

4.2.2校外培训机构经营理念错位

中小学校外辅导机构是具有双重性质的,教育性与商业性.教育性是因为培训的内容与方式是按照学校教育外延出来的,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传授知识,培养兴趣爱好等,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商业性在于要像一个企业进行运作,遵守市场规律发展,大部分培训机构是以营利为目的。校外培训机构自身经营的理念错位,不应该仅仅限于追求经济利益,只有立足在教育本质上才可以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但过多的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无底线的缩小成本,利用低成本的兼职大学生,租用窄小的民用房,没有聘用专人管理,一位老师身兼数职,教学设施不完善,这些都对教学质量产生不好的影响,也给学生带来不佳的学习体验。

4.2.3家长富目跟风,法律意识薄弱

家长为了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为了孩子每一步都走在最前端,进入较好的初中、高中、大学,不顾子女的身心发展规律,强制给他们送到各种培训班以及兴趣班,把自己的未实现教育理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跟风攀比,与同年级的学生家长进行攀比,怕自己的孩子落了队,但不知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伤害,加重了他们的课业负担。大量的需求给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在培训机构的选择上,有些家长过于盲目,没有看清培训机构的真实面目就直接报名,后期可能会损害家长的利益。在发生了与培训机构不和谐的沟通以及金钱上的牵扯时,部分家长的法律意识薄弱,不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以致有的家长被欺被骗,助长了一些不良培训机构的威风。

4.2.4社会关注不够,缺乏积极引导

在教育市场出现无数的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这是市场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所导致的。但是很多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也没有对此有任何的回应。正是因为政府的监管不到位,准入门槛没有要求清晰,才会让这些没有办学许可证以及消防许可证的培训机构大量发

第五章

完善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现状的建议

5.1政府加强监管,规范引导

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来规范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形成系统完备、层次合理、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教育法治和监督体系。

5.2校外培训机构加强自身建设

除了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来约束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之外,校外培训机构更应该注重自身的发展,加强自己的管理与建设,更好的得到家长与学生的信任,服务于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教育品牌。

5.3家长保持清醒,合理选择

在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中,家长的选择也时刻影响培训机构的发展。经过口碑相传,以及各个家长之间的对比,很容易一个班级或一个年级在一个校外培训机构处扎堆报名。家长的盲目跟风也可能会加剧培训机构的不良发展。所以,家长需转变观念,保持一定的清醒,理性选择。

5.4

社会大众关注,舆论监督

政府的监管除外,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还需要社会大众的关注,因为这是关乎下一代的重大问题。可以通过大众媒体宣传的方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引入社会评价模式,实时接收监督与举报,让培训机构在阳光下发展,有利于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1.1从政府治理角度分析

政府部门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提高教育培训机构的自律意识,推动教育培训向着标准规范的方向发展。

6.1.2从教育培训机构角度分析

应该创新设计新型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做好教育服务工作。

6.1.3从社会监督层次分析

家长、社会公众、广大媒体要发挥出相应的监督管理职能,保证教育培训机构的正常运作。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文化教育对学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6.2 创新点

本文以珠海市XH教育机构为案例,对新形势下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当前校外培训机构的对策,有别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6.2.1研究对象

在研究对象方面,现有的研究大多数都是针对传统行业,对教育行业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目前为止并未有出现对双减政策下对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针对性研究。在这,本文为相关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案例和素材。

6.2.2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方面,现有研究大多基于相关理论,本文通过梳理统计的方式,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珠海市XH教育机构的实际情况,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针对珠海市XH教育机构现状及有效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6.3不足

此次研究始终坚持以文献为指导,以实践作论证,力求准确地开展实证分析,得出合理正确的结果。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此次研究仍有待改善。

6.3.1调查对象

由于调查对象仅限于附近学生,且因各种个人工作和主观因素仅提供了172份样本数量,问卷数据是否与实际数据完全一致还有待研究论证,从这点上来看,此次调查问卷相对较片面。

6.3.2调查行业

此次研究主体属于教育行业里的辅导机构,且研究范围仅局限于双减政策下,这在国内外各大学术网站上的样本及案例较少,本人只能将现有的学术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可能存在其他未知因素未分析,导致分析结论存在局限性。

6.4 展望

6.4.1适用性

继续增加样本数量,拓宽样本研究的范围,以提高结论的适用性。

6.4.2可靠性

对其他影响校外培训机构的因素进行研究,提出其他显性或隐性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深入分析,切实提高实证研究的可靠性。

6.4.3实用性

结合现有提高校外培训机构的对策,继续和珠海市XH教育机构深入交流,共同研究其他相关措施,以提高招聘有效性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

http://www.

moe.gov.cn/jyb_xwfb/gzd

t_gzdt/s5987/202107/t20210724_546566.html

,2021-07-24.

[2]师闻.中办国办印发“双减”意见,切实为学生减负[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8).

[3]于海军,郭鹏.“双减”,重拳整治教培机构[J].民生周刊,2021,(17):32-34.

[4]刘艳.双减政策下的教培行业转型趋势与新风口[J].中国商界,2021,(9):32-33.

[5]金枝.从教育投资的角度看我国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现状[J].纳税,2017,(17).

[6]李正刚.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与应对策略[J].现代教学,2021,(22):4-7.

[7]马晓燕.浅谈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策略[J].发展,2020,(11):140-141.

[8]何捷.“过关清单”,让课堂教学提质增效[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17):5-12.

[9]陈宗宝.新时代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小学教育的首位[J].教书育人:教师新念,2019,(9):4-5.

[10]林汉坤.中小型民办教育机构品牌发展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9,(52):4-5.

[11]杨宇超.X市教育培训机构政府监管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1-06-01

[12]文嘉玫.汕头G教育培训机构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20-06-05

[13]马雪娟.校外中小学生培训机构现状调查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为例[D].西南大学,2020-04-10

[14]廖梦雅.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现状及治理研究——基于珠海市的实地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19-05-01

[15]李乐乐.宿迁市中小学培训机构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清大教育为例[D].苏州大学,2018-05-01

2022年“双减”仍是重中之重,教培行业现状如何?

“今年的寒假,K9业务响应国家政策全部停止,新东方过了自成立以来最安静的一个寒假。”2月16日,俞敏洪在其个人公众号中谈道。

2月22日,新东方培训机构发布港股公告,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新东方截至2021年11月30日止6个月净亏55亿,曾经的教培“龙头”新东方捐赠课桌椅子、教学点退租,开始转战直播带货。

教育培训,曾经的行业“顶流”,在“双减”实行半年中渐渐熄火。

“熬”

年刚过完,王红就从教培机构辞职打算另谋生路。

“现在教培行业工作压力大,‘双减’实行后,流失了一部分需求者,辞职还是想换个工作,换个环境。”王红坦言。

与家长沟通、交流占据了教培行业销售员工一天80%时间。底薪加资源转化绩效的薪资构成,让王红直呼同事一个比一个“内卷”。

“2021年之前大部分家长都会主动找你咨询培训班的信息,他们想报班、想了解,客户转化率就比较高。现在因为‘双减’的实行,部分家长也有了减轻孩子学习负担的意识,转化率也比之前低。”王红说。

(图源:视觉中国)

“双减”政策实行后,一些规模大、体系成熟的培训机构,已顺应国家政策,整改培训班时间、价格,并获得周内学科类培训班开设资质。但现在很多家长已有“双减”意识,并且学校也有了课后服务、延时班等供孩子继续学习、培养兴趣的时间,潜在客户转化率已不同以往。

转化率决定教培行业销售员工薪资,王红告诉记者有些同事打电话勤、会沟通、转化率高,工资有可能会是别人的两倍。“双减”背景下的教培行业,使部分员工选择了辞职,换个行业继续发展,王红就是其中之一。而当小组的员工离职太多,其主管也会面临被裁员的风险。

“现在在培训机构上班,就是熬。是你被公司熬走主动离职,还是熬到公司需要裁员。其实教培行业在‘双减’实行以前,人员更替也比较频繁,但一部分员工舍不得教培的薪资,会纠结辞不辞职。‘双减’实行之后,大家就会思考今后教培行业发展前景,从而想换个行业继续奋斗。”王红坦言。

在教培机构工作近两年来,十天休两天的工作时间,吃饭都需要回消息,晚上十点下班还需要开会的工作强度,让王红觉得身心皆疲,辞职后的她给自己定了次身体检查,准备好好休息几天,再去找工作。

教培行业回归教育初心

培训机构倒闭、转型,占据了2021年行业热搜。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对于校外培训影响最重的在于以下四个措施:

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

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强化常态运营监管。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坚决禁止为推销业务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行业垄断行为。

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虽因“双减”政策实施,一批不符合政策、没有资质的培训机构相继倒闭,但倒闭内因还在于培训机构本身存在的问题。

自2012年开始,教育“内卷”严重,培训机构泛滥。大批资本进入教培行业,他们熟悉资本运作、互联网平台,对教培行业产生了冲击,上市、融资,大批培训机构被迫卷入营销“烧钱大战”。

(图源:视觉中国)

2019年至2020年,K12(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共计12年的基础教育)行业陷入混战阶段,大笔的钱被投入到媒体广告平台,传统户外广告、电视广告、软件弹出广告数不胜数。免费试听、低价课程等营销手段层出不穷。

各大培训机构以高薪招聘员工、高昂广告费、高额补贴抢夺用户导致经营成本暴涨。致使“双减”政策实行之前,已有一批培训机构资金链断裂,宣布破产。

教培行业形成一种资本与教育并行的乱象,互联网思维简单移植于教培行业,大量营销推广费用影响课程建设,让平台一旦无钱去营销带来流量,就迅速破产。“双减”政策的实行则是对教培行业这一乱象按下暂停键,审批教学资质、调整收费标准、降低培训成本,让整个行业冷静下来,回归教育初心。

截至2021年底,全国原12.4万个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9728个,压减率为92.14%,原263个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34个,压减率为87.07%。培训机构扩张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教培人员该何去何从

教培人员该何去何从,成为今年“双减”形势下的新命题。根据智联招聘数据分析,2021年四季度教育/培训/院校行业于第六位,受招聘需求人数大幅下降的影响,就业景气指数下降明显。

(图源:智联研究院公众号)

如王红所说,现留在教培行业就是一个“熬”字。教培行业需要的人也会越来越少,转型成为大部分培训机构、教培人员的选择。比如某教培机构推出针对7-12岁儿童的小鹿素养课,将重点转向专业教育服务、职业教育服务和数字产品。

转型素质教育,成为多数培训机构的首选。素质教育与K12一直占培训机构的大头,并且二者客户人群相似,相比成人教育,转型为素质教育培训机构难度低。

“双减”后因周末不能开设学科类培训班,学生时间充足,非学科类培训成为大部分家长的选择,体育、艺术类等非学科类培训班在今年寒假成为中小学生中的“香饽饽”。一部分小型培训机构,没有开设学科类培训班资质,就换条非学科类培训班的路走。但在转型过程中,也需规范当前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管理,遏制恶意涨价、倾销课程等乱象。

教培人员的失业再就业,是教育部高度重视的问题。

2021年7月,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通知,化解劳动用工问题;2021年1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指导各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及培训机构从业人员问题,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妥善解决人员再就业问题。

各地积极强化部门统筹协作,开展专项行动,如北京市与全国性大型人力中介机构联手合作,建立长期招聘机制,持续服务教培行业分流人员求职需求,发挥兜底作用。

但原教培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薪资差距,让部分再就业人员觉得需要时间适应。“双减”实行前,教培行业在大学生就业中排列前三,部分本科毕业生将培训机构老师当做保底选项,没有收到心仪offer,就先应聘培训老师,工资起码能上万。

“之前干得好月薪都能达到1万,现在应聘的文职月薪基本都在3000-5000,虽然工作轻松点,但薪资确实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双减”实行后,去年10月就从培训机构离职的杨明,已转型为广告公司文案策划。

“双减”让教培行业冷静下来,教培人员的转型之路也需要静下心来去尝试不同方向。

“双减”任重而道远

距“双减”实行,已过去半年时间。教培行业虽经历了“重击”,却在“双减”政策监管中找回原应走的路,回归教育本质。但真正达到“双减”目的,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任重而道远。

“隐形”培训机构、高价一对一辅导、“挂羊头卖狗肉”等变着法圈家长钱的培训班依旧活跃。小培训机构倒闭,人财两空,家长和员工利益同样也需要加强力度去保障。

2月8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其中明确将继续深入推进“双减”。巩固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成果,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指导各地开展常态巡查、坚决关停;加大对隐形变异培训查处力度,开展专项治理;规范培训收费行为,加强培训预收费监管;指导各地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抓紧明确主管部门,体现公益属性,实现常态化监管,防止出现新的野蛮生长。利用“双减”工作监测平台,持续跟踪监测相关指标数据。

其中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转向地下、遏制非学科类培训野蛮生长、严格规范高中学科类培训,将是2022年“双减”的三大重点。这三大重点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双减”的推进,部分培训机构打着非学科培训的幌子而行学科培训之实,随意开价。

截至2月15日,各地共排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18.48万个次,发现恶意涨价机构52个,相关违规问题已经整改,对相关机构进行了严肃处理,培训费恶意涨价部分已全部退还家长。

截至2月20日,全国在寒假期间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39.38万人次,查处了1.01万个证照不全的机构、918个证照齐全的学科类机构和4218个非学科类机构违规培训行为,并对1042人以“一对一”等方式违规开展培训行为进行了处理。共开展线上巡查15万轮次,查处了违规培训行为503起,通报违规机构2个。

要点指出,进一步提高学校作业设计水平、课后服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拓宽课后服务资源渠道,开展课后服务精品课程资源推介。

现课后服务已进行到第二个学期,据第三方调查显示,85.4%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72.7%的家长反映教育焦虑有所缓解,全社会支持和认可“双减”改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双减”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布置,提升课后活动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目的,让学科教育重新回归学校主阵地。但依旧有家长害怕孩子学习跟不上,在“双减”实行后通过一对一私教、非学科类培训堆积来缓解焦虑,继续加重孩子学习负担。

“双减”是教育必行之路,政策监管中同样需要学校、培训机构、家长三方共同努力,停止贩卖焦虑、加重负担。(文中受访者为化名)

原标题:《2022年“双减”仍是重中之重,教培行业现状如何?》

2021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 用户下沉至三四线城市_前瞻趋势 -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

教育培训

行业:融合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

2020年是中国

在线教育

培训行业爆发的一年,受疫情影响,线下教育培训机构纷纷线上转型,同时资本市场大举进入在线教育市场,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教育培训行业融合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已成为未来主要发展趋势。

1、教育培训产业简介情况

“教育培训”是“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适应

就业

、发展或其他需要而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的有关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的一种短期教育活动。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可分为语言培训、

企业培训

、IT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少儿培训、课外辅导培训、公务员考试培训等,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培训需求和领域还在不断涌现。

教育培训相对于学校教育,其特点表现为形式灵活、内容多样、针对性强,侧重于满足人们某一特定方面需求,能够快速传授社会或个人所需的各种技术、方法等;而学校教育则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共性教育,授课方式和内容固定化。教育培训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从产业划分的角度看,教育培训行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培训行业对于整个社会人力资本提高,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培育和增强国家软实力非常重要的措施。

2、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中国教育培训发展共经历4个发展阶段:萌芽期、发展期、开放期、转型发展期。

1)萌芽期(1978-1992年)

文革过后,百废待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将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空前高涨。但这一时期,经济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仍以计划经济为主,教育培训活动受政府严格管制,社会培训机构数量稀少。80年代后,随高考人数不断增加,社会兴起一股学历教育培训浪潮,同时随留学政策开放,外语培训班逐渐兴起。

2)发展期(1992-1998年)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热潮中,政府逐渐退出教育市场干预,教育培训市场进入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大受欢迎,职业技能培训也开始起步。1997年,国务院发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民间教育培训机构快速发展。

3)开放期(1998-2004年)

随中国加入WTO,中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教育培训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淘汰机制,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各类短训班、技能班纷纷登场。同时中国加入WTO吹响了国外培训机构进军中国的号角,海外机构不断抢滩中国教育市场,大批以培训为主要任务的公司和国际教育培训服务业巨头如华尔街、英孚等机构陆续进驻中国。

4)转型发展期(2004年至今)

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形成了新东方、好未来、昂立、北大青鸟、新华等知名企业,并在市场细分上逐渐形成语言、IT、企业、少儿、公务员、研究生等相应的培训服务市场,国内培训企业从单一的技能教学向综合化培训教育集团企业发展,与国外培训机构形成竞争。此外,在线教育也正在蓬勃发展。

3、中国在线教育迎来政策风口

2019年以来,在线教育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在线教育市场迎来政策风口。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

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加强校外线上培训及机构的备案排查;

2019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发展目标及手段、政策扶持体系、管理体系多个方面入手,全面鼓励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

2020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大力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丰富线上培训课程资源。

4、疫情加速教育培训行业线上布局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渗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硬件设备的迭代升级,持续推动了教育信息化进程。2020年疫情的出现,加速了这种趋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3.42亿,较2020年3月减少8125万,在线教育的使用率(在线教育用占网民比例)为34.6%。

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迅速扩大的背景下,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迅速,2019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3468亿元,同比增长21.47%。初步预测,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4536亿元。

5、K12教育赛道依然是资本市场争夺焦点

2020年上半年,我国教育市场共发生融资事件112起,融资金额为196亿元,其中K12教育市场表现亮眼。2020年上半年,K12教育在一级市场共发生融资交易18起,交易总金额达到125亿元,占上半年教育融资总额的64%。

K12教育赛道依然是资本市场争夺焦点,2020上半年K12教育的融资额占整个行业的六成,主要原因是猿辅导于3月完成新一轮10亿美金融资,创下教育领域单笔融资额的最高纪录。

6、中国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数量逆势增长

2012-2018年,中国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总数持续下滑,在2019年却实现逆势增长。2019年,中国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数量为8.66万家,同比增长2.5%。

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数量的逆势增长,与在线教育的兴起密切相关。这一增长趋势,在2020年这一增长趋势将延续。受疫情影响,2020年,资本市场及教育培训企业大举进军在线教育市场,教育培训机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通过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从2020年初到11月中旬,新增注册教育培训相关企业超过21万家,远远超过2019年的7.3万家。

7、中国在线教育持续推动教育培训市场增长

2015-2019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规模为23651亿元,同比增长8.6%。市场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线上教育的快速发展。疫情期间,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全面关停,与线上教育培训的欣欣向荣形成鲜明对比。

尽管疫情过后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开始复工,但线上教育模式已经开始为消费者所接受。2020年,初步测算,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将小幅下滑,整体市场规模为23614亿元。

8、中国教育培训细分赛道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

教育培训行业细分赛道较多,不同赛道均有较多企业布局,导致教育培训市场高度分散。2019年(财年),本文统计的19家教育培训上市企业,教育培训业务板块营收合计为338.2亿元,占2019年教育培训市场规模的不到2%。

企业教育培训业务毛利率普遍能达到50%左右,行业的毛利率较高,但由于行业获客成本较高,部分企业盈利状况不容乐观。

9、新技术融合推进教育培训产业升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的大规模普及和WIFI、4G/5G等移动网络资源不再稀缺,数字化、移动化的在线学习已成为主流。同时以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AI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推动教育培训行业向智能化、深度体验方向转型。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双减”政策下教育培训行业的现实困境、发展导向与应对策略-中国教育在线

摘要:

近年来教育培训行业的无序发展使得资本的逐利性逐渐掩盖了教育的公益性,导致教育发展偏离了其固有规律,这不仅与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相违背,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放逐。在此情况下,一系列针对教育培训行业的规范、监督政策被颁布,教育培训行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本文以教育培训行业为切入点,分别探究了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当下面临的困境,在解析教育培训行业被整顿的现实意义和未来导向基础上,旨在找到一条既符合政府、社会、民众需求,也有助于教育培训行业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教育培训;“双减”政策;未来导向  

教育培训是为自身发展、适应就业或其他需要而以特定的方式进行的有关知识、技能、 行为和态度的一种短期教育活动。其产生的初衷是国家层面希望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普及教育的受众范围,激活与提升教育质量,补充公办教育的不足。作为校外教育资源获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教育培训行业对教育机会、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日益加深,这一过程引发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的选择功能遮蔽了发展功能,教育的商品属性替代了公益属性,教育的运作与发展变为由消费链条驱动和操纵,偏离了教育发展的固有规律,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和阶层的固化。在此状况下,一系列针对教育培训行业的规范、监督政策被颁布。近期影响较大的是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双减”政策旨在对教培机构中违背教育规律、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整改,本质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维护教育秩序和保护人民权益。政策的颁布有利于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规范、监督校外培训机构行为,有利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推进教育回归学校,促进教育回归本然,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以往研究大都从制度、监管、社会层面剖析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辅之以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政府和社会的协同监管等举措,以期实现教育培训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和社会价值重塑(刘晓峰,2021, Visiedo A et al, 2021;薛二勇等,2021)。与以往研究不同的事,本研究从教育培训行业自身视角出发,通过分析行业现实困境,主要是行业发展被迫瘦身引发的诸多头部企业市值暴跌这一典型事实,找到一条既符合政府、社会、民众需求,又可以帮助教育培训行业实现持续发展的优化转型路径。

一、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历程

根据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培训市场阶段性特征及相关政策颁布的时间节点,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可以划分为萌芽阶段、成长阶段、壮大阶段和治理阶段。

1、摸索萌芽阶段(1978-1991年)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教育制度主要表现为各种教育活动由政府统一包办、集中统一、计划调控(康宁,2020)。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提出:“教育事业,决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抓。各行各业都要来支持教育事业,大力兴办教育事业”。这从国家层面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在这之后,教育培训行业先后经历了几个标志性时刻。具体来看,1982年12月,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提出“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宪法》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此举构成了我国民办教育的合法性基础。1985年5月,中央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地方鼓励和指导国营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并在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捐资助学,这为非财政性经费投入教育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罗先锋,2018)。需要指出的是,这一阶段虽然政策给予了教育培训发展以支持,但教育活动主要还是由政府统一包办,市场机制没有得到充分凸显,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并没有得到完全解放。虽然社会上出现了零星的以私人为主体出资举办的补习班,但这类补习班和今天真正意义上的校外培训机构无论是在规模上、内容上还是运营上都存在很大差距。

2、多元成长阶段(1992-2002年)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为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巨大助力(胡鑫,2021)。在此背景下,校外培训进入了稳定成长阶段。1994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中深化教育改革的任务和政策措施第十二条规定,加快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状况,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纲要”为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来源单一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1997年7月国务院发布实施了第一个民办教育的行政法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条例》明确了民办教育发展原则、机构设立、教学和行政管理、财产和财务管理、机构变更与解散、政府保障和扶持及法律责任等内容。这一时期,国家层面不仅坚定了鼓励社会办学的态度,还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民办学校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发展。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旨在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这为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更为强大的动力。全国各地,尤其是大中型城市迅速出现了一大批从事音乐、体育、美术等非学科性质的培训机构,这一阶段的教育培训主要集中在各种类型的校内外辅导班,授课老师主要以学校教师和大学生为主。

3、发展壮大阶段(2003-2017年)

2002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民办教育的法律。这是一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的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的法律。作为民办教育的专门法律,该法对民办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此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事业走上了法制化轨道,这对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促进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及其举办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我国民办教育法制建设的里程碑事件。2004年3月,国务院令第399号公布《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了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民办学校的设立、民办学校的组织与活动、民办学校的资产与财务管理、扶持与奖励及法律责任等内容。《条例》第七条明确: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也不得转为民办学校。但是,实施职业教育的公办学校可以吸引企业的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举办或参与举办实施职业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配套法规,《条例》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根本要求,二是坚持民办教育公益性基本原则,三是坚持支持与规范并重总体思路,四是坚持公办民办平等法律地位,五是坚持统一要求和自主管理有机结合,致力于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使那些投身于教育事业、所办民办学校水平高、社会反映好的出资人得到激励。在一系列支持政策加持下,教育培训行业进入到蓬勃发展壮大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些大型教育集团逐渐形成,并在境外上市,资本大规模涌入校外培训行业,校外培训的发展呈愈演愈烈之势。需要指出的是,校外培训市场的急剧扩大凸显了相应政府管理的不足,特别是在很多工作职能规范上存在不小的缺位,进而导致了校外培训机构的无序发展。

4、治理整顿阶段(2018-现在)

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迅猛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补充性需求。然而,一些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社会反响强烈。在此情况下,市场出现了失灵,完全依靠市场力量已经不能保证其有序发展,亟待政府部门“进位”引导和监管。2018 年之前,教育培训的治理主要集中于学校开设补习班、在职教师有偿补习等,并没有出现直接针对校外培训的政策文件和规管措施(何颖,2022)。2018年后为校外培训治理的主攻时期,该阶段具有治理愿望来源等级高、治理措施多样、治理决心大等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为由中央政府提出校外培训治理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教育部等部委机关出台校外培训治理的规范化文件,指出校外培训治理的具体思想,省级教育部门制定校外培训治理的具体操作措施和任务,县市制定治理政策和措施的实施细则。2018年2月,以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为标志,正式部署开展了校外培训专项治理。

二、教育培训行业的现实困境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的出台直接导致了教育股的崩盘。根据东方财富网数据,相比较7月22日的高点,截止到7月23日收盘,国内教育股股价均出现大幅度下滑。其中,教育培训三巨头的好未来(TAL)、高途(GOTU) 、新东方(EDU)分别暴跌70.76%、63.26%、54.22%。除此之外,网易有道(DAO) 跌 42.81%、瑞思教育(REDU) 跌40.53%、思考乐教育(HK 01769)跌30.70%、新东方在线(HK 00667)跌28.07%、卓越教育(HK 03978)跌21.48%。进入到7月26号(周一),教育股继续下跌,相比较7月22日的收盘价,好未来(TAL)、高途(GOTU) 、新东方(EDU)、网易有道(DAO)、瑞思教育(REDU)、思考乐教育(HK 01769)、新东方在线(HK 00667)、卓越教育(HK 03978)分别下跌了16.12元、7.18元、4.46元、13.74元、1.07元、2.16元、4.29元、0.74元,跌幅高达78.56%、74.17%、69.69%、61.92%、47.14%、65.65%、52.13%、54.81%。

教育培训机构股价

市场对《意见》的快速反馈取决于以下几点具体措施:一是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这一条足以让大部分培训机构无法正常运转。二是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这一条直接切断了资本投资教育培训的渠道。三是通过第三方托管和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加强预收款监管。那些靠预付款运作的中小型培训机构将难以为继。四是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线上学科类机构改为审批制。五是全面排查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从严审批。绝大多数学科类培训机构经不起这样的排查。六是教育培训机构不得在媒体上打广告,也不得在学校里变相发广告,切断了教育培训机构广撒网、拉人头的渠道。

三、整顿教育培训行业的现实意义

1、呼唤现实的社会公平

教育作为一种超越任何利益集团的由公共价值导向的以扩大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实践,具有在谋求社会福利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从而使个人与社会双重受益的功效(Gale T, 2021;陈天祥和黄宝强,2019)。教育原本是一项核心社会资源,而资本加持下的教育培训却让这个资源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运作。结果就是,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有能力消费,大部分农村家庭或低收入家庭没有条件接受额外的教育培训。培训机构通过支付高额报酬雇佣优质教师,在天赋差不多的情况下,享受到高质量教育培训的孩子在高考中有更大可能获得更高分数,进而抢占了大部分的优质高校资源。对于农村家庭或底层家庭的孩子来说,高考几乎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如果借助于教育培训人为造成教育不公的话,底层学生可能永远无法获得翻身的机会,阶级固化情况将越发严重,整个社会将处于巨大的潜在危险中。一个社会想要健康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给普通人希望,在此情况下,整顿教育培训行业势在必行 。

2、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虽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机油的高考制度决定了考试分数才是最重要的。在此情况下,学科类培训势必成为中小学学生的刚性需求。大量校外培训机构因此诞生,并按照统一的、固定的培训模式进行旨在单纯提升学生分数的辅导,导致了所培训出来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没有了灵活的、差异化的思辨和持续学习能力,让学生完全成为了一个考试机器,最终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本的同质化,严重危害到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减轻全社会生育恐惧

202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两个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公布,中央决定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国家开放三胎的政策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兼顾多重目标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并为此出台了很多配套政策。其中,关闭校外培训机构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在资本的加持下,教育培训机构一门心思只想着如何撬开家长钱包,打着教育要抓住孩子起跑线的口号传递着这样一条信息:你来,我们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们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这就大大加剧了家长们的焦虑,让家长们觉得,如果不给孩子报班,我的孩子就会落后于别人。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未来子女高昂教育开支所带来的沉重压力,很多年轻人对于是否生育,生几个的问题持有消极态度。较低的生育率会加剧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利于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的保持。

四、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导向

1、保障和规范社会价值观

中小学阶段是孩子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价值观的形成一部分来源于家长,一部分来自社会,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学校。公办学校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规范,但是如果是民办学校,如果是外资投资学校,如果是国际学校,如果存在外籍教师,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就会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

2、优化配置人力资本

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把学习天赋更强的人筛选出来,间接实现更加合理的社会分工。但是校外培训机构让这种选拔机制变得不公平,让相当一部分天赋一般、学习能力一般但依靠大量优质的校外培训补偿的学生得以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获得一个对学习能力要求更高的职业,结果就是这类人的真实能力无法胜任其所承担的要求更高的工作,进而拉低了全社会的生产效率。这种现象越普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就越低下。而真正有学习潜力的学生则被挤占了上升渠道,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这对国家来说就是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

3、避免揠苗助长式的内卷

学科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做题熟练程度和解题技巧方法,实质上并没有让学生学到太多新的知识,因而没有太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在高考名额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学科培训实际上是个存量排位竞争。如果每个人都报名学科培训,都拼尽全力去相互竞争,考大学的结果依旧不会出现太大变化,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内卷。内卷的受益者是培训机构及其背后的资本,其他人,如学生,只会身心更为疲惫;家长,只会白白浪费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学校,只会流失大量优质师资;社会,只会承担巨额无效成本。学生、家长、学校、社会都是输家。

4、保障公办教育的质量

资本具有逐利特性,赚钱是其唯一目的(Swatek C M et al, 2021;郑保国,2019)。当资本进入到教育行业,各类培训机构的首要目的是以教育培训的名义赚钱,并不会在意对人才的培养和对社会的贡献。校外培训机构一般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培养教师上,而是采用支付高薪的手段吸引更多优秀的老师加入。在资本的加持下,用户规模暴涨带来了巨大利润空间,这使得培训机构可以支付给老师超出正常收入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报酬。这样一来,大部分公立学校的优质老师就会流入到培训行业,进而导致公立学校的办学质量越来越差。

五、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当教育培训行业给家长造成了沉重负担,让学生失去了业余时间,不利于社会公平,不利于选拔人才之时,整顿教育行业就势在必行。“双减”政策的落地给校外培训行业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股价的下跌,更是其产业化发展的致命一击。在此情况下,校外培训机构该何去何从呢?本文认为校外培训机构想要突围需要做到三点:首先,要意识到国家想要你做什么,政策允许你做什么;其次,教育培训机构的转型和发展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即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的根本价值在于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养,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要发现真正符合孩子身心发展需求、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的内容;最后,要准确把握教育培训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归纳来说,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应该从学科培训向素质教育转型,要改变学科培训高利润,见效快的想法,要从国家发展教育的战略高度去领悟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教育培训机构在后续的转型发展过程中才能够把握住正确的前进方向,才能够在保持自身持续发展的同时完成其作为公益性产品的属性,为社会进步贡献更大的力量。面对双减政策给予教育培训行业的瘦身,找到一条既符合政策规范,又可以实现教育培训行业持续发展的转型优化路径是当前教育培训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双减”政策主要监管的对象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并未针对义务教育阶段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及其他类型的教育培训作出明确规定,这就给了义务教育之外的培训留出了一定空间。对此,本文提供如下建议:

1、素质类教育培训市场需求旺盛

“双减”政策下,学科教育培训受影响最大,尤其是原有大型以学科类培训为主的培训机构亟需转型。在国家提倡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素质教育不失为一个良策。例如可以增加诸如美术、书法、舞蹈、体育、编程等非学科类的素质教育培训。“好未来”正式推出素质教育品牌—学而思素养中心,产品内容涵盖科学、编程、益智、故事、口才、传统文化、美育、围棋等模块。“卓越教育”则推出专注力训练、围棋、口才训练等八种课程。除职业教育课程外,“高途”还推出了家庭教育系统班。

2、成人学科与智能培训空间巨大

虽然K12教育被限制,但职业教育却是被政策重点扶持的行业。早在2019年1月,国务院就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职教20条》明确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两者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高度。因此,教育培训机构可以牢牢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政策红利期和发展机遇期,将未来的发展方向侧重于公考、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试、考研等职业教育方面。此外,在教育产品行业,对教育效果影响越强的产品的价值空间越大。当下的传统硬件产品已经满足不了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这给新型教育智能硬件一个发展契机,并可能成为教育培训机构的“救命稻草”。由工具产品到内容产品已经被证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长期来看,智能硬件产品可能成为教育培训行业价值变现的一个新入口,主要在于其可以将软硬件设备进行结合,从而达到改造传统设备,让其拥有智能化功能的效果。智能化之后,硬件具备连接的能力,进而实现互联网服务的加载,形成“云+端”架构。在此过程中,如何开发出更加有效的教育智能硬件,让其更好的发挥辅助学生学习的效果值得关注。

3、教辅出版领域

“双减”政策的实施客观上使得教育资源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随着校外教培机构的减少和功能的蜕变,原有学生和家长对校外培训教育的需求短时间内仍然存在,这些用户又与教育出版的用户高度重合,因而这些用户需求不可避免地将转化到传统教育出版领域或线上在线教育领域。可以预见,原有的教培讲义、练习册将大批量直接进入教育出版行业,相关机构通过成立出版中心或开辟教辅产品业务将机构原有的优质教育内容转化为正规出版物,将对用户的精准把握、对内容的极致创新、对产品的细致设计带入传统教育出版领域,与教育出版单位共存共生,进一步促进教育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4、企业端职业与技能培训需求永在

当下,相当部分学校缺少与基础学科、素质教育相匹配的师资和设施配套,这给了教育培训行业的转型发展一个新的突破口。以下几个发展方向可以重点关注:一是为学校提供优质的内容解决方案、教师资源供给,包括底层的教研,学校素材等;二是为学校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如全场景的智能解决方案,对学校终端、局端和网管进行全面升级,实现校域范围内Wi-Fi覆盖,为教师与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学环境体验与功能性改业务;三是对教育垂直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相关培训服务。垂直行业为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的行业,该行业不追求大而全,而是细分领域的专攻与深化。就教育行业而言,职业教育,线下培训及在线教育趋向成熟,而国际教育、语言培训及高等教育市场成长空间巨大。针对这些朝阳产业从业人员的辅导培训也是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的突破口。

朱高立 南京财经大学讲师、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

张为付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

详细分析我国校外培训行业现状分析 - 其他 - 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据悉,拓维信息公告称,公司7月15日披露对涉及义务教育阶段相关教育培训类资产进行剥离事项,剥离二级子公司拓维教育科技100%股权及其他相关资产。截至本公告出具之日,公司现阶段与教育相关的业务不存在任何涉及义务教育阶段相关教育培训类业务,已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相关规定进行整改,符合“双减”政策等相关规定。

  双减政策落地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同时,意见还要求现有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9日,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发布校外培训机构房租有关问题的行业意见书,指出一些机构向协会反映出现退租困难并存在被要求支付违约金,且押金和已预付的租金无法退还等问题。协会表示,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在“双减”文件印发前,校外培训机构如已签订合同承租房屋,可主张构成情势变更,并与出租方重新协商变更租金标准、租赁期限等,也可以与出租方协商提前解除房屋租赁合同。出租方不应将此视为违约,不应收取违约金,并应退还押金和所预付的部分租金。

  近期,政府一套“组合拳”打得校外培训行业措手不及。以K12课外辅导为主教培机构迎来巨震。美股市场上,好未来、新东方、高途等明星教育股都出现过崩盘。未来,校外培训行业还能生存吗?

  校外培训行业现状分析

  据统计,全国校外培训机构95%以上的市场份额被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机构占据,“碎片化”特征明显,增加了有效治理的难度。而截止2018年8月,中国违规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数量规模超5万家,其中违规校外培训机构涉及用户规模高达200多万人。

  统计数据显示,近六成家长每月用于孩子校外培训费用高达千元,超七成家长感到“压力山大”。家庭在校外培训上的消费额以15%以上的增长率增长,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总体感觉课业负担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目前,国内一线城市的K12课后辅导渗透率约为50%,而香港地区渗透率已经超过了80%,中国K12课后辅导行业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目前中国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已达20万,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调查显示,国内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子女总支出的78.3%,81.4%的家庭对于课外培训或者辅导选择在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类辅导;33.0%的家庭支付于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艺术类培训,14.7%用于体育类训练,其余则归属于科技类的培训。当前,中国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激发了强烈的教育培训需求,加之国家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这意味着校外培训行业资本将迎来退潮期,接下来正式进入百花齐放的教育时代。

  2019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规模约3.24万亿元,随着中国居民教育支出的增长,各项政策的出台,2021-202年间,随着二、三孩年龄增长至学龄儿童,校外培训市场规模平均增长率将稳定在15%左右,预计到2025年中国校外培训市场规模将达7.5万亿元。

  从技术趋势来看,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教业务开始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可以预见信息技术在中国教育领域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其次,产品趋势方面,随着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教育培训机构在深耕自身领域的同时,为了能够让用户重复消费,也应积极发展各类教育产品,即单一产品将走向多样化垂直产品。最后,营销趋势来看,营销理念将逐渐从单纯“砍树式”的效果广告或“种树式”的品牌广告走向品效合一,营销对象逐渐从“广而告之”走向“精准营销”和两者结合,线上营销渠道和线下营销渠道各自的利弊被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两者逐渐形成互补。

“双减”文件出台后,教培机构现状如何了?_教育

原标题:“双减”文件出台后,教培机构现状如何了?

2016年,俞敏洪在商业论坛上说,100年后阿里、腾讯这些公司可能都不在了,但是100年后教育肯定还在,所以新东方一定会在。

马云当时一笑回怼,

百年之后教育一定会在

,但新东方未必会在。

近期,随着“双减”以及配套政策的逐渐落地,全国各地但凡跟教育培训行业沾边的,都在三伏天突如其来的迎来数九寒冬。

然而每个时代的产物走到哪个阶段都有其固定性。在“双减”风暴下,全国各地培训机构能够进行哪些转型“大动作”?“减负时代”的下半场,教育之路在何方?

01

北京——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疏堵结合、标本兼治

昨天上午,北京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的相关情况。

北京市“双减”文件的核心是减负提质、多措并举。为

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鼓励校外培训机构尤其是一些线上培训机构,将业务从面向学生转向面向学校,从服务校外转向服务校内。

在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方面:

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探索成果,统筹作业管理、控制作业总量,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作业质量。

在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方面:

拓宽服务渠道,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和优质师资参与课后服务,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完善线上公共教学平台,打造“双师课堂”等。

在提高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方面:

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利用“互联网+基础教育”,完成全学科全学段空中课堂资源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发布会上,李奕还介绍了

学校与教师跨学区流动、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家校沟通交流等多方面的变化。

这些随“双减”风暴带来的改革,给学生、家庭、学校带来新变化,也能够让校外培训机构在科技赋能教育方面的优势有更好的发挥,给教育培训带来新气象。

02

成都——因地制宜,向素质教育方向积极拓展

成都市作为全国9个试点城市之一,因地制宜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行动,

关停了783家“黑”机构,督导和规范1007家无证机构取得办学许可。

在专项整治行动下,全市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占比下降。

与此同时,在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素质教育方面,成都市教育局打通部门壁垒,会同文广旅、科技等部门,

优化整治现有校外培训机构由学科类培训向素质类培训转型。

鼓励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培训,提高教育体验。

据了解,成都艺体类培训机构比例在“双减”文件正式出台后明显上升,

从事艺体、劳动教育等类别培训的机构占所有培训机构的52%,

较2019年提高15%。

拿颇具影响力的教育培训机构“丹秋教育集团”来说,8月11日,集团总裁张丹秋明确了集团业务转型发展战略,宣布成立“静到书法项目”。

曾经以K12学科培训为主的“丹秋名师堂”正在向素质教育方向积极拓展。

另一家立足西南的数学教育科技文化品牌“极客未来教育”,也在启动业务转型调整,推出全新的素质与托管教育品牌“方块创想”与“乐萌成长”。并表示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坚守教育本质和育人初心,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

03

天津——让校外教育培训回归育人正常轨道

好学生不是补出来的,这是大家的共识。

严格管理校外培训机构,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缓解社会焦虑,降低家长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的冲动。

天津市教委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处长郭鑫勇,在做客天津新闻广播的一档节目中表示:“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利益群体,涉及众多部门职责。

天津要认真学习借鉴试点省市的经验做法,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鼓励企业提供优质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通过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强化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强化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

市教委将持续

推动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工程,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强教研专业支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更多优质的课后服务资源。

良心的行业不能变成逐利的产业。

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依法管理,就是要让校外教育培训回归育人正常轨道。

有人说,这个夏天是培训机构的“冬天”,但其实理性来看,这恰好是教育良性发展的“春天”。

来源: 湖畔问教综合教培行业参谋公众号、成都教育发布公众号、云教育评论公众号、天津广播公众号;腾讯新闻、教育部官网、经济日报等内容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详细分析我国国内校外培训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 - 纺织轻工 - 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在最严监管政策出台后,以K12课外辅导为主教培机构迎来巨震。美股市场上,好未来、新东方、高途等明星教育股全线崩盘。不过,27日美股中概教育股全线大涨,好未来涨超25%,新东方涨近13%,高途涨超15%。28日,港股教育股出现大幅反弹,新东方涨超9%,思考乐教育涨4.05%,21世纪教育涨超23%。校外培训是针对孩自能够充分利用在校课余时间而兴起的行业,孩子接受校外培训能够补充自己的知识,家长也能省去管理孩子的时间。那么,校外培训行业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如何?

  校外培训行业现状分析分析

  校外培训最初衷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进行文学、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让孩子能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孩子的实操能力等。近几年,随着升学压力的不断增加,家长们不再满足于孩子课外知识及兴趣爱好的培养,而且工作的繁忙也让家长没有精力好好看管自家的孩子。中国校外培训机构凭借着家长工作繁忙以及孩子的升学焦虑不断将业务扩大,发展至今,校外培训行业的业务扩展到了学生们在校的主要课程,这对于广大家长是件省时省心的好事。但国内培训机构众多,市场竞争尤其激烈,一时间导致培训行业乱象丛生,大部分培训结构为了口碑贩卖焦虑,完全不顾及孩子们的感受,致使孩子压力剧增。

  行业的混乱导致国内校外培训鱼龙混杂,教育部门就十分关注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教育部的负责人也是宣称,将会大力整顿校外培训机构,重点整治虚假广告、学科类培训、有失师德风范、教育培训以利益为目的、无办学资质的培训机构,这几类培训机构都是害虫,这样一来大部分培训机构都要消失,这也是为了净化校外的培训机构。此外,教育部还有新规定,在职的教师不能去校外培训机构任职,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如果发现公办教师在校外私自办理补习班,或者任职的话,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甚至培训机构也会被取缔。

  近日,教育部宣布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经中央编委批准成立,主要职责是: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指导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党的建设,拟订校外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会同有关方面拟订校外教育培训(含线上线下)机构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人员资质、收费监管等相关标准和制度并监督执行,组织实施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治理,指导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执法。指导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等活动。及时反映和处理校外教育培训重大问题。

  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前景

  目前中国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已达20万,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调查显示,国内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子女总支出的78.3%,81.4%的家庭对于课外培训或者辅导选择在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类辅导;33.0%的家庭支付于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艺术类培训,14.7%用于体育类训练,其余则归属于科技类的培训。当前,中国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激发了强烈的教育培训需求,加之国家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这意味着校外培训行业资本将迎来退潮期,接下来正式进入百花齐放的教育时代。

  2019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规模约3.24万亿元,随着中国居民教育支出的增长,各项政策的出台,2021-202年间,随着二、三孩年龄增长至学龄儿童,校外培训市场规模平均增长率将稳定在15%左右,预计到2025年中国校外培训市场规模将达7.5万亿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