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家经常关心的10个问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于腰间盘突出症描述不正确的是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家经常关心的10个问题?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家经常关心的10个问题?

2023-05-03 21: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家经常关心的10个问题?

发表者:熊伟 人已读

摘要: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本文介绍了椎间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突出症的病因、治疗和预防措施。

1、 什么是椎间盘?

椎间盘是连接两个椎体之间,中央为髓核,外周为纤维环,上下两端为与椎体连接的软骨终板构成的器官。它的功能类似于铰链和气囊,在脊柱活动中发挥一定的限制过度活动、缓冲压力的作用。

2、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什么疾病?

由于人随着年龄增长,器官出现老化,有研究显示椎间盘从大约18岁以后就开始退变。首先是髓核失去水分,纤维环部分或全程出现破裂,髓核从薄弱处膨出、突出、甚至脱出,压迫或刺激附近神经根,从而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腿麻等一系列症状,才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有影像学突出而无症状归为腰椎间盘突出。

3、 什么是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怎么还有的椎间盘向椎体突出?

椎间盘突出根据形态可以分为如下图所示几种类别,这种分类更多是为了影像科医生与临床医生的沟通顺利,与病情严重程度有时并不总能密切相关。患者无需对此类描述用词有过多焦虑。

LDH.jpg

当椎体软骨终板破裂,髓核可经此突入椎体内(如下图),形成许莫氏结节。有些患者腰痛可能与此有关。

schmorl.JPG

4、 年青人为什么会出现椎间盘突出?

青少年椎间盘突出患者占总患者中比例可以打7% 左右,小于30岁年青椎间盘突出患者占总患者比例可达30%。青少年椎间盘突出一般认为还是椎间盘退变和日常生活及运动过程中轻微损伤共同作用的结果。椎间盘退变与家庭遗传也有一定关系,有研究发现50%青少年椎间盘突出患者有椎间盘突出家族史。日常生活及运动过程中轻微损伤常常也与体重过大,搬运重物等密切相关。

5、 椎间盘突出不想做手术保守治疗可以吗?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预防症状复发?

通常大约90%椎间盘突出患者通过6-8周的保守治疗会出现症状改善,而且有些还会出现突出椎间盘组织自发吸收,因此对于初次就诊的椎间盘突出患者,一般会建议保守治疗2-3月。但是如果患者有大小便功能障碍(马尾综合征)或者进行性下肢肌力下降还是需要即刻手术治疗。

对于椎间盘突出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还是建议在疼痛能耐受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日常生活所需活动。锻炼腰腹部核心肌肉,避免久坐就站,避免过多弯腰、下蹲及不正确抬重物是预防症状复发的关键。

6、 椎间盘突出选择什么样的手术方式最合适?

对于年轻的椎间盘突出患者,手术治疗首选微创髓核摘除,微创手术目前大多是在内镜或显微镜辅助下手术,较常见的技术包括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UBE下髓核摘除、手术显微镜下髓核摘除等。如果合并有不稳、椎间盘源性的长期慢性腰痛等因素也可以考虑融合手术。

7、 椎间盘突出做了手术会复发吗?有什么方式可以预防吗?

不同研究报道的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复发(一般指手术后症状缓解半年后出现)的发生概率在5-15% 之间,我个人的经验是不超过5%。与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糖尿病、年青患者、体重过大、频繁反复地腰部活动、工作性质及轻微外伤。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身,因此锻炼环绕腰椎的背部、腹部肌肉力量以维持腰椎活动时的稳定性,同时避免工作中的久坐、久站及反复弯腰尤为重要。一项芬兰研究认为步行或骑车上班是适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运动方式。

8、 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后复发还可以手术吗?

椎间盘术后复发还可以手术的,根据第一次手术的情况还可以再次微创行髓核摘除或者融合手术。手术疗效并不会比第一次手术后疗效差。

9、 椎间盘突出微创髓核摘除术后如何康复?

椎间盘突出微创髓核摘除术后第一天即可开始适应新训练,鼓励疼痛能耐受情况下的短时行走活动,但是需要避免躯干扭转运动及前屈活动,之后第二周就可以开始核心肌群训练比如“拱桥”、“平板支撑”、训练髋、臀部肌肉等。一般建议在术后4-6周开始进行短期的强化康复锻炼,以适应日常生活或者工作的恢复。

10、术后多久可以恢复工作?多久可以恢复锻炼?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大约30%医生会建议患者微创术后出院就可以恢复日常工作,但是大部分医生还是会建议患者4-6周后恢复工作及日常活动。当通过术后康复训练腰椎在各个范围活动无痛,而且髋关节、腘绳肌牵伸运动无痛的情况下,可以开始逐步恢复锻炼。针对美国职业运动员的研究表明,接受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运动员术后是可以恢复到术前的运动水平。

本文是熊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收藏 举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QQ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1-23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