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原文、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于石榴的知识三年级下册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原文、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原文、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06-02 20: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小学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原文、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蜜蜂》是部编版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课文以第一人称方式写了法布尔所做的一个实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原文、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原文 篇一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两点整,也就是说,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天都快黑了,我们还没见到其他蜜蜂飞回来。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了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知识点 篇二  会写及组词:

  蜜(mì)甜蜜、蜜色、蜜月、蜂蜜

  蜂(fēng)蜂王、蜂拥、蜂糕、蚂蜂

  辨(biàn)辨认、分辨、辨析、辨证

  阻(zǔ)劝阻、阻挡、阻止、阻力

  跨(kuà)跨越、跨年、横跨、跨度

  括(kuò)包括、概括、囊括、总括

  检(jiǎn)检点、检视、检查、检阅

  查(chá)检查、查封、调查

  确(què)确实、的确、准确、确认

  误(wù)错误、延误、耽误、误解

  途(tú)歧途、沿途、用途、长途

  陌(mò)陌生、陌路、阡陌

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知识点 篇三  多音字:

  闷mēn(闷热)

  mèn(愁闷)

  几jī(几乎)

  jǐ(几个)

  尽jǐn(尽管)

  jìn(尽力)

  散sàn(散步)

  sǎn(散文)

4.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知识点 篇四  近义词:

  辨认―辨别  寻找―寻觅

  推测―猜测  超常―特殊

  大概―大约  激动―兴奋

  包括―包含  准确―精确

  陌生―生疏     确确实实―的的确确 

  反义词:

  大概―肯定  减少―增加

  遥远―附近  超常―一般

  大约―准确  逆风―顺风

  陌生―熟悉  阻力―动力

5.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知识点 篇五  词语理解:

  辨认:分析辨别并做出判断。

  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

  阻力:妨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

  跨进:进入。

  陌生:事先不知道,没有听说或没有看见过的。

  沿途:沿路,在到目的地或终点的路上。

  准确无误:形容非常精准,没有误差。准:标准,精确。误:错误,误差。

  超常:超过一般的;高于平常的。

  解释:分析阐明。

6.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教案 篇六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对蜜蜂有什么了解呢?

  2、学生汇报。

  3、师: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能力,无论被抛弃到哪里,它都能自己飞回原处。这种能力是怎样发现的呢?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本课我们来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蜜蜂的。

  二、初读课文

  1、分小组读完课文,给难读的字正音。

  2、自由读,讨论:你对这篇文章印象深的部分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

  1、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格

  验证内容

  验证过程

  验证结果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内容。

  3、质疑

  (1)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你从哪里发现的呢?(要求学生读出有关词句)

  (3)看到这样的验证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4、尝试用你的体会到的感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从作者的做法里你得到什么启发?

  (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动手动脑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6、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四、总结: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五、作业

  1、完成相应习题。

  2、选做:读读《昆虫记》这本书或选段。

7.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作者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设计理念

  以读为主,充分挖掘文本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老师的主导作用。

  教时安排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同学们,经过观察以及课外阅读,你们对有关蜜蜂的知识了解多少?

  2、今天,咱们就跟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起,看看他笔下的蜜蜂具有怎样的特点。

  板书课题蜜蜂提醒二字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2、检查阅读情况。

  (1)指名几人分别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为了证实蜜蜂有无辨认方向的能力,亲自捉了20只蜜蜂,做了记号,装在袋里,带到两里之外放飞,检查蜂窝,结果有17只飞了回来。作者由此得出:蜜蜂有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3)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

  板书:实验试验目的过程结果结论

  (4)理解:实验与试验的区别。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细读第一段。

  (1)找出实验的目的。板书:辨认方向

  (2)文章怎样具体写实验目的的?板书:无论……总……

  (3)用“无论……总……”说话。

  2、作者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呢?细读课文,看作者做了那些工作?在书中找找画画,同位交流交流。

  3、学生汇报。(捉蜜蜂做记号装纸袋找人等带离窝走两里打开袋走回来检查窝)老师相机板书:捉做装等带带打走查。

  4、请同学们看板书,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实验步骤。

  5、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相机板书;确确实实回来了。

  6、理解:用“确确实实”的好处,感受祖国语言的奥妙。

  (1)、不用;

  (2)用“确实”;

  (3)用“确确实实”。

  7、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这种本能是我们人类所没有的)

  板书:不是……记忆力……而是……本能。

  8、理解:记忆力。

  (1)学生举例。

  (2)老师举例。狗记千,猫记万,老鼠还记二里半。

  9、理解:本能。

  (1)学生举例。

  (2)老师举例。做打学生状,学生情不自禁的躲闪。

  四、回读课文,悟理学法。

  1、从作者的实验获得成功的过程看,要想实验取得成功得做到那些?

  (1)对问题要考虑周密。

  (2)要有吃苦的精神。

  (3)要有探索的精神。

  2、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根据理解。

  五、请有兴趣的同学们找法布而的《昆虫记》读一读。

8.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法国作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的精神。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是现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而在此意义上建构的个性化阅读是解读现代语文学习的神奇撬杆。本课教学力求引领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充分展开默读训练,语言感悟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文本所蕴含的精神,豁然享受语文之美。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导入

  1、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了解它们,研究它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辛勤采蜜的小蜜蜂。(课件出示几幅蜜蜂的图片)

  2、学生从课前查阅到的资料里说说有关蜜蜂的知识。

  3、板课题、齐读,并简介作者法布尔的背景资料。

  二、初读读文

  1、布置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A、出示字卡,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B、出示重点句,读一读: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C、分段读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2、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请生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B、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板书:听说)

  C、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D、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读一读并组词。

  2、归类识字,观察字形:

  A、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B、“途、超”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C、“袋”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3、师范写,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卡,学生抽读或开火车读。

  2、“我”想做一个什么实验?

  3、那“我”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做实验)

  二、研读课文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A、抽生反馈,用“先……接着……然后……后……”的句式说一说。

  B、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学习三、四自然段:

  A、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B、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来?

  C、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第三、四段,大家评议。)

  D、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3、研读第五自然段:

  A、那作者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

  B、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并请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读”的意思。)

  C、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飞回来了,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吗?还有三只蜜蜂去哪了呢?

  3、学习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后一段,板:结论)

  (2)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无法解释的是(能辨认方向的本能。)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3)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4)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三、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课外阅读《昆虫记》。

9.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教学反思 篇九  我在教学《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蜜蜂真的会引路吗?”并组织学生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从文章的后一句话中可以知道蜜蜂会引路的,因为列宁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向导就是领路的人,蜜蜂是向导,所以蜜蜂会引路。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因为列宁仔细观察,又认真地想:蜜蜂的家一定也是养蜂人的家,只要跟着蜜蜂回去的路走,一定能找到养蜂人的家。列宁是这样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虽然蜜蜂也有功劳,但主要还是列宁自己的功劳。我告诉他们每位同学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从这个意义上说,两方同学都是胜利者,但是认为“蜜蜂不会引路”同学的表现更佳,因为他们能认真读课文,细心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另一方同学应该向他们学习。课文中,列宁这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值得大家学习。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积极思考,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奥秘。

  从整节课来看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在时间的把握上还有待加强。

10.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教学反思 篇十  《蜜蜂》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里捉上20只蜜蜂,都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随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后得出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上课一开始我给学生播放了一首儿歌《蜜蜂做工》,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歌中的主人翁是谁?学生都听的很认真,纷纷举手说是蜜蜂,由此来引出课题。通过这个情境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在讲到“四面飞散”这个词语的意思时,选了四个学生上来表演蜜蜂,一个学生表演风。虽然学生的表演不尽如意,但通过形象的演示,让学生在笑的同时来理解词的意思。当学生了解了实验的结果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心情。有学生说:“蜜蜂了不起,它逆风而飞,而且沿途都是陌生的景物,居然能飞回蜂窝,真让人佩服。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原文、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文档推荐= 小学三年级演讲稿又短又好背(10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周记250字(10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周记300字(10篇) 小学三年级200字优秀日记(10篇) 小学三年级作文范文(二十篇) 小学三年级写老师300字优秀作文(10篇) 查看小学三年级全部文档 >>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