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例看国企股权划转中职工安置的难点与要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公司注销员工安置方案 从实例看国企股权划转中职工安置的难点与要点

从实例看国企股权划转中职工安置的难点与要点

2024-05-30 18: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决定划转  始建于1972年的南方某钢铁厂,是隶属于当地政府的传统国有企业。2002年以后,工厂进行改制,与某央企M公司以及6家民营企业共同组建了Y公司。M公司为控股股东。  2017年年初,M公司决定将其持有的Y公司部分股权无偿划转至当地国资委下属的全资国有企业Z公司。  在国有股权无偿划转过程中,做好划转涉及的职工安置工作,通过召开职工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职工安置方案,是M公司将其持有的Y公司股权无偿划转至Z公司的重要条件。而对于Y公司来说,顺利、成功召开一次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二、背景状况  2012年,M公司拟通过市场化转让将所持Y公司股权转让给一家民营企业,实现从Y公司的完全退出。由于这次转让,意味着转让后Y公司将从国有企业转为非国有企业,必须进行职工安置。当时Y公司共有职工3000余人。经过与职工协商,约有2780人与Y公司解除了劳动合同,与这家民营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  但是,仍有200名左右职工既不接受Y公司提出的职工安置方案,也不愿与Y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到民营企业工作,并为此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导致职工代表大会迟迟无法召开并审议通过职工安置方案。为此,Y公司被迫中止了转股改制工作。

  三、困难与挑战  可以想见,2012年,M公司拟将国有股权转让给民营企业时,最终因有200名职工拒绝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拒绝对职工安置方案进行审议而未果。而这一次,M公司拟将其部分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给Z公司,仍然需要召开由上述200人参与的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此前历经4年的劳资对立未能实现的工作,显然在这一次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事实上,因Y公司经营状况不佳,职工问题历史长远,职工结构复杂、诉求多变,各种关系盘根错节,职工安置工作的推进难度极大。

  四、律师介入  在此情况下,我们接受了Y公司聘请,就Y公司职工安置事项担任专项法律顾问,为推动和实现Y公司股权划转中的职工安置工作,提供法律咨询、建议和解决方案。  基于上述历史过程和职工现状,在此情况下的职工安置工作显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们先后和M公司、Y公司、Z公司以及Y公司所在城市的区、市两级人民政府积极沟通和联系,反复磋商和沟通,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实施有关工作之前,首先有几个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摆在各相关方面前,在不断的讨论和沟通中,既有共识也有不同看法。  比如,是要召开职工大会还是要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如果贸然召开一次性的职工大会,不仅难以保障职工安置方案获得审议通过,还可能发生聚集事件,后果难以预料和控制。因此,在政府部门建议下,在召开职工大会前,决定对职工进行分组访谈,一方面进一步了解职工意愿和诉求,另一方面看能否通过分组访谈,形成一定的共识,同时分化、消解劳资矛盾。

  五、另辟蹊径  由于导致职工安置受阻的核心是Y公司现有职工无法召开职工大会,进而无法对职工安置方案进行审议。根据《企业民主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职工大会至少应有2/3以上的职工出席。职工大会选举和表决相关事项,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须经全体职工的过半数通过。  回溯2012年,M公司当初拟将股权转让给一家民营企业时,虽然因未审议通过职工安置方案,导致转让未果,但当时Y公司有两千多人与这家民营企业建立了劳动关系。  经过Y公司与该民营企业磋商,并与该企业的职工进行充分协商,本着自愿原则,民营企业中有466名职工自愿与民营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转而与Y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成为Y公司的职工。  随着召开职工大会人数的条件逐步具备,公司开始着手举行职工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其中,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按照规定提前30天通知全体职工。

  六、召开大会  2017年11月9日,Y公司拟于2017年12月9日举行职工大会的《会议通知》,下发于包括178名老职工在内的全体职工。如前所述,由于老职工的抵触性,面对公司发出的通知拒绝接收。公司先后采用特快专递邮寄、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向职工发出通知,并注意保留了相关证据。最终,会议通知全部送达职工。  2017年12月9日,在区、市两级政府的支持下,Y公司职工大会正式召开。大会应到人数644人,实到人数498人,超过了总数的2/3。经过参会职工现场投票,最终以压倒性的多数赞成票表决通过了Y公司职工安置方案。  Y公司职工大会的顺利召开,标志着历时多年的Y公司重组迈出了实质性、关键性的一步,为M公司将其股权无偿划转给Z公司奠定了基本条件。

  七、回顾与总结  回顾Y公司股权划转中涉及的整个职工安置工作,从拟定计划到制定方案,从方案确定到实施结束,其间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而这期间,所经历的多个相关方利益上的谈判和纠葛、劳资双方之间的对抗和妥协、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共识与配合,历史遗留问题干扰、突发事件频发,多个矛盾交织,都给职工安置工作带来一个又一个难题和挑战。  如果要结合Y公司因国有企业股东股权无偿划转涉及的职工安置实例,提炼和汇总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经验和规律,对于其他国有企业股权划转职工安置工作有所参考的话,笔者大致总结了“六大要点”。  1.政府支持  对于国有企业股权划转涉及的职工安置工作来说,缺少政府部门的支持、配合和帮助,是不可想象的。由于历史原因,在职工安置过程中,国企职工的诉求往往并不仅仅表现为法律层面,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介入协调和斡旋。  2.律师先行  在Y公司股东股权划转中,Y公司聘请了专业律师团队担任专项法律顾问,作为项目工作组成员,全程参与职工安置的所有涉法事项。从拟定工作方案,到起草、参与审核所有法律文件,从职工大会现场全程见证,到会后职工安置方案的实施完成,律师团队不仅为整个项目过程提供了专业法律支持,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案,而且为顺利推进各项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专家智库”作用。  3.股东共识  由于职工安置事项是由于Y公司股东所持股权的变化引起的,因此,股东之间的共识显得尤为重要。在Y公司职工安置事项中,正是由于大股东M公司不仅一直以积极、高效的态度推进各项工作,更是与其他股东及相关方之间进行有力协调和积极配合,才让职工安置各项工作一直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并有序推进。  4.团队高效  因股权划转涉及的职工安置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细节遗漏和疏忽,都会影响事态发展。结合本案,由股东、律师、管理层以及有关政府部门对接人,形成了分工明确、层次分明的项目工作团队,在目标一致、方案共识的基础上,共同推进工作顺利实施。  5.方案可行  职工安置方案作为安置工作的基础文件和核心要件,一方面,在律师起草的法律文件基础上,广泛听取职工、政府部门及相关方综合意见和建议,确保方案依法有据、切实合规、操作可行;另一方面,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实施方案,按照既定方案妥善实现安置目标,是确保安置工作完成的关键条件。  6.预案应急  结合Y公司的实例来看,在职工安置工作中,必须全面考虑最大限度避免职工群访、群闹、群聚事件。因此,制定一个预防、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非常必要。在Y公司职工安置工作历史上,曾发生职工集体围堵铁路、聚集、来京上访等非正常事件,此次工作,均依靠事前预案进行有效应对,问题都予以了妥善解决。

  结束语  综上,结合Y公司股权划转涉及的职工安置,因各项工作的有序、有效,促进安置工作最终得以完成。由此,不仅可以得以总结职工安置过程中的经验,而且对其他国有企业在股权划转、改制及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职工安置工作,有所借鉴和启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