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解读丨华东师范环设学姐毕设项目,巧用图像化设计手法变「老城」为「新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图文 作品解读丨华东师范环设学姐毕设项目,巧用图像化设计手法变「老城」为「新街」

作品解读丨华东师范环设学姐毕设项目,巧用图像化设计手法变「老城」为「新街」

2023-03-14 19: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以下文章来源于RAC设计课堂

每周项目更新来啦~今天将为大家分享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环境设计的何同学研究生毕业项目:城市街道立面更新中的图像化设计实践研究——以福州路文化街为例。

随着大众传媒的蓬勃发展,图像凭借其视觉的“优越性”成为后现代社会人类沟通与资讯交换的主要媒介。图像正深刻影响着城市、建筑和设计。在建筑立面日趋模式化、城市形象特色缺失、活力不足的现状下,运用图像化特点的设计手法介入城市设计,对于重塑空间形态,提高大众审美意识,创造满足人们现阶段生活的人文诉求的设计具有正向的装饰作用。

此次分享的项目以上海福州路的图像化研究为出发点,运用孟塞尔色彩体系对福州路建筑色彩现状进行调研,获取数据并分析,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充分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试图客观分析图像化设计作为新鲜力量的形式介入城市街区改造的可行性。以图像化的色彩要素为基础指导设计实践,激活空间活力、吸引大众活动、提升环境品质、打造个性标签,得出一套既满足客观需求,又满足心理需要的设计策略,将城市街区的改造以全新的设计语言展现。

01.

项目介绍PROJECT

老城▪新街

作品关键词:

图像化、城市街道、建筑立面、立面更新

项目作者:

何嫣然

华东师范大学

环境设计/城市更新

场地背景:

选定项目地址上海市福州路处于城市功能集中、业态分布广泛的区域。包括历史文化类建筑、商业金融类建筑、教育类、住宅类建筑。由于建设年代跨度较大、建筑性质不同,整体街道风貌质量参差不齐。街道立面色彩并未兼顾各种业态,野蛮生长成独立的个体,缺乏整体的联系。

城市定位来说,福州路是上海知名的中华文化一条街,福州路特有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其在城市中的功能,即福州路需要肩负起城市文化产业街的重任。把福州路规划为城市文化的产业中心,通过图像化的设计能使得福州路重新聚集气,对政府能迎合其城市发展定位的要求,对企业能促进其经济的发展,对城市能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名片。

福州路的历史上来说,福州路有诸多彩辉煌的历史身份,如书报集散地,烟花柳巷之地,海派文化盛行地,曾经是上海最繁华的四马路之一,却随着实体书店的没落略显颓势,以图像化设计植入福州路能将其地域特色重构,同时也能延续其历史文化价值。

项目背景:

福州路由于电商行业的发展,线上书店逐渐兴起福州路的发展也渐渐走向下坡路。上海已成长为国际文化的大都市,但福州路上的业态却没有与时俱进,缺乏更新。政府和企业希望以全新的城市更新理念来改造这条街,不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造,通过一些视觉化、图像化的改变,来了创造福州路 “城市文化产业中心”的新标签。

目标策略设计目的:

城市和建筑的设计终归还是要从日常生活出发,以使用者的角度思考设计。人的活动往往发生在空间的内部,而图像化的设计实践是将日常生活的丰富与生动放置在可供分享和参与的公共空间里,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活力的城市空间。通过对福州路公共空间现状和公共生活质量的分析,明确福州路公共空间问题,进行图像化设计的小尺度介入。以外部加构的新空间串联整体街道界面,注重设计的一体化,个性化的色彩在每栋建筑上以不同的设计语言表现,达到了激发福州路地标性潜力的目的。

项目特色:

1.用轴测图和插画结合的方式来表达建筑和城市:轴测图在过去是专业人士用来建造建筑时所用的,但在绘本里结合漫画式的表达、关注建筑内部的复杂性,使得建筑更容易被大众理解,既能满足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对地区的认同感,又能在城市传播中吸引更多人关注建筑与城市。

2.设计的结果是轻体量而又天马行空的,因为我的主题是图像化,例如“毕尔巴鄂效应”,是指.一栋建筑由于其“令人惊讶”的标签吸引了大量游客并可以为该地区带来经济增长的效应。一些“网红”建筑的特点体现在设计当中,多彩的色块表现在墙面上犹如绘画的调色板,是对福州路文化的提取,设计强调街道特色,能保留福州路的文化场所精神。

02.

设计过程PROCESS

案例研究:通过对图像化建筑设计要素中的色彩、图案、材料的案例研究,总结其设计特点,为后期的实践研究提供方向。

场地现状:这部分主要通过插画来表现城市生活,描绘了书店、居住区等不同性质城市生活和建筑风格的区别。

场地分析:对福州路进行实地调研,以色彩地理学和孟塞尔色彩体系评价建筑立面,以期对设计实践场地的图像化色彩现状评价有较为客观的立场,以便后期开展针对性设计。

量化研究方法:

色彩地理学最早由法国设计师Jean-Philippe Lenclos在1960年提出,是应用型色彩理论学说的实践,其采用系统的方法,通过用特定的数字或代码量化色彩,记载、汇总并建立带有地域特征的色彩档案。色彩地理学应用广泛,指导着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多领域的配色。孟塞尔色彩体系则是根据色彩的三种属性:色相、亮度、饱和度来定义颜色的方式。

数据分析:对街道的色彩调研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并结合色彩构成要素对其逐一分析,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

问卷调研:收集当地商户、居民、游客的色彩改造意见。

设计实践:

设计成果:

小区入口设计▽

居住区外立面改造▽

03.

问与答Q&A

Q:请问是如何决定作品主题的呢?灵感来源来自哪里?

A: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以建筑轴侧图的绘制为表达方式的《绘造社》,他们笔下的北京有高楼大厦,有胡同里的生活,有城市的发展历程,有城市化语境下的社会现实。

图片来源:绘造社作品

在创作我的作品的时候,我也结合了我喜欢做的事去进行创作,我的兴趣爱好是逛街看建筑还有摄影,没事的周末我喜欢骑着自行车在上海闲逛,上海的建筑风格很丰富,建筑可阅读也做的很好,选择主题的时候就会很想要去记录这个城市。很多时候我并不是在做一个设计,而是在挖掘上海的城市记忆,这条街道的城市生活,我想讲述一个故事,然后发现福州路这条街道很有趣,曾经上海最为辉煌的街道,演变为书报集散地,又演变成今日的画材街,城市功能随着时代的要求而变化,我想留下现在这条路的样子,也想思考这条街的更多可能。

福州路上的百新书局

报童小学

Q:你的项目图纸配色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在这方面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同学们吗?

A:我的主题是图像化的建筑立面改造嘛,图纸配色自然也要满足视觉性的要求,图纸与插画相结合,去挖掘每一个建筑的人文故事、生活状态、建筑特色,把居住、生活、或者路过这条街道的人融入进图纸里去,形成现在的一种风格。我个人比较偏好平面设计,所以在图纸绘制中增加了很多插画元素,这也是现在图纸配色为什么会呈现现在这样的原因。在绘制图纸时,和其他领域的结合会让你的图纸更有特色,同学们可以大胆地尝试。至于图纸的配色其实在各个网站都有很多案例,pinterest、behance这类网站的大量积累和阅读也能对图纸配色有很大帮助。

Q:对于场地研究和调研,还有信息搜集阶段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嘛?

A:在前期分析调研过程中,力求对城市记忆的最大表现和还原,希望能比较准确的还原福州路的现状,项目场地较大,本项目图纸是严格按照福州路现状建模绘制,对于建筑细节的把控需要精确的数据。

最后采用GIS底图、卫星底图、实地测量、分段建筑照片比对这几种方式结合来完成图纸的绘制。

Q:通过该设计你想达到怎么样的一个目的?

A:通过图像化的设计手法对城市与建筑进行“可识别性”的塑造,突出各个城市乃至各个街区本身的特色,创造自我生长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营造切合自身文化艺术特点的城市建筑。

Q:在整个项目中,都运用到了哪些设计工具呢?

A:PS/AI等为轴侧图纸、插画图纸绘制软件,SU、C4D等建模软件,由于我们有项目成册的要求,所以最后还需要用ID对设计思路到设计呈现进行综合排版。

Q: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这个项目还有什么地方想要进一步深入的吗?

A:挖掘这个地方曾经的故事,比如创造一个系列,福州路1.0,2.0,3.0之类的,现在我们可能在做2.0和3.0,但是它的1.0,也就是它的曾经是很辉煌的,如果能通过图像化的方式,让更多人对这块区域产生兴趣的话,让现在的人了解一个地方,产生有一点类似乡愁的东西,创造和这个地点更多的连结,这也会成为这代人对这个地方的城市记忆。

再就是可以挖掘更多的上海故事(其他地点),其实是一个可持续的项目。

感谢同学的介绍,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

图文来源:何嫣然

文中作品及图片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如需转载可后台留言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